展喜犒齊師

展喜犒齊師

展喜犒齊師,本文出自《左傳》魯僖公二十六年,面對入侵的大兵壓境,魯國的政治家們並沒有驚慌失措,沒有義憤填膺,而是想出了一個即使在今天看來也依然是妙絕的高招:犒賞前來入侵的敵軍,並對之以令敵手無言以對的絕妙外交辭令,真能使人拍案叫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展喜犒齊師
  • 作品作者:不詳
  • 作品出自:《春秋左傳
  • 創作年代春秋
  • 作者:左丘明
簡介,原文,注釋,譯文,讀解,出處,人物簡介,相關人物,

簡介

作品名稱:《左傳·展喜犒齊師》
作品簡介:魯僖公二十六年,齊孝公大兵壓境魯國邊境,魯傅公派展喜到城外犒賞尚未入境的敵軍,並為其戴高帽,以先王所立的盟約說事,對之以令敵手無言以對的絕妙外交辭令,兵不血刃的勸退了敵軍,讓人拍案叫絕。

原文

夏,齊孝公伐我北鄙。……
公使展喜犒師(1),使受命於展禽(2)。齊侯未入竟(3),展喜從之,曰:“寡君聞君親舉玉趾(4),將辱於敝邑,使下臣犒執事(5)”齊侯曰:“魯人恐乎?”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齊侯曰:“室如縣磐(6),野無青草(7),何恃而不恐?”對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8),夾輔成王。成王勞之,而賜之盟,曰:‘世世子孫無相害也!’載在盟府(9),大師職之(10)。桓公是以糾合諸侯,而謀其不協,彌縫其闕(11),而匡救其災,昭舊職也(12)。及君即位,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13)!’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14),曰:‘豈其嗣世九年,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而不恐。”齊侯乃還。

注釋

(1)公:指魯僖公。展喜:魯國大夫。
(2)受命:請教。展禽:魯國大夫,又稱柳下惠。
(3)齊侯:齊孝公,齊桓公之子。竟:同“境”。
(4)玉趾:表示禮節的套話,意思是貴足、親勞大駕。
(5)執事:左右辦事的官員,用作對方的敬稱。
(6)縣:同“懸”。磐:石制打擊樂器。
(7)野無青草:指旱情嚴重。
(8)大公:太公,齊國始祖姜尚,又稱姜大公。股肱(gong):大腿和手臂。這裡的意思是輔佐。
(9)載:盟約也叫載書,簡稱為載。
(10)大師:太師,當為太史,主管盟誓的官。職:掌管。
(11)彌縫:填滿縫隙。這裡的意思是補救。
(12)昭:發揚光大。舊職:指大公的舊職。
(13)率:遵循。桓:指齊桓公。
(14)保聚:保城聚眾。

譯文

夏天,齊孝公領兵攻打我國北部邊境。……
魯傅公派遣展喜去犒勞齊國軍隊,讓他先向展禽請教犒賞時的辭令。齊孝公還沒有進入魯國國境,展喜就出境去跟著齊孝公,對他說:“我們國君聽說您親勞大駕,將要屈尊光臨敝國,特派臣下來犒勞您的侍從們。”齊孝公說:“魯國人害怕嗎?”展喜回答說:“平民百姓害怕,君子大人不害怕。”齊孝公說:“百姓家中空空蕩蕩像掛起來的磐,田野里光禿禿地連青草都沒有,你們憑藉什麼不害怕?”展喜回答說:“憑藉先王的命令。從前周公和齊太公輔佐周王室,在左右協助成王。成王慰勞他們,還賜給他們盟約,盟約上說:‘世世代代的子孫都不要互相殘害!’這個盟約保存在盟府里,由太史掌管著。齊桓公因此集合諸侯,商討解決他們的糾紛,彌補他們的過失,救助他們的災難,這是為了發揚光大齊大公的舊職。等到您當上國君,諸侯們都盼望著說:‘他會繼承桓公的功業!’我們敝國因此不敢保城聚眾,人們會說:‘難道他繼承桓公之位才九年,就丟棄使命、放棄職責嗎?他怎么對先君交待呢?君王一定不會這樣做的。’人們憑藉這一點就不害怕。”於是齊孝公就領兵回國了。

讀解

面對入侵的大兵壓境,魯國的政治家們並沒有驚慌失措,沒有義憤填膺,而是想出了一個即使在今天看來也依然是妙絕的高招:犒賞前來入侵的敵軍,並對之以令敵手無言以對的絕妙外交辭令,真能使人拍案叫絕。
其實,魯國人之所以“有恃無恐”,不僅僅是他們的先君曾有過“和平友好條約”,恐怕更在於他們的自信——自信道義是在自己一邊,自信自己擁有對付入侵者的智慧,也自信自己有同敵手對抗的實力。如果沒有這些東西作後盾,大概也難以用,“一言”讓敵手退卻,畢竟來者不善,敢於來犯,也就意味看來者不會顧及什麼先君之盟。
所謂大義凜然,只有在這種關鍵時刻才會顯現出來,英雄本色也只有在這時才會顯現出來。戰場上的浴血奮戰、刀光劍影是一回事,談判桌上的唇槍舌劍、巧妙應對又是一回事,並不一定非要真刀真槍地廝殺才算得上英雄。
不過,也有一點差別:對於喪失了良知、喪心病狂、歇斯底里的戰爭販子來說,再絕妙的外交辭令和應對技巧,都是無濟於事的。強盜自有強盜的邏輯,有時甚至連邏輯也不講。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時,何曾講過邏輯?日本人發動盧溝橋事變時,何曾講過邏輯?希特勒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又何曾講過邏輯?強盜總歸是強盜,有時他們可能假惺惺地找藉口,有時則赤裸裸地燒殺搶掠。
照這種標準來看,齊孝公這樣的人,也還算是天良尚未喪盡,還沒有達到喪心病狂的地步,在無言以對之後還知道退兵。這種好事肯定不多了,大概也只有講究禮義廉恥的古代才會有。現代社會中,要么是赤裸棵地恃強凌弱,要么是談判桌上的利益交換。
要真正具有與敵手抗衡的實力,應當軟、硬兩手兼備,既要在外交場合周旋的智慧和技巧,也要有軍事的、國力的、民眾的實力作為後盾,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出處

《展喜犒齊師》選自《春秋左傳》
《左傳》是儒家經典之一,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公羊傳》、《穀梁傳》是從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釋《春秋》,而《左傳》則從豐富的歷史材料去詮釋《春秋》。唐劉知幾《史通》評論《左傳》時說:“其言簡而要,其事詳而博。”對研究春秋史和遠古史提供了珍貴的史料。
《左傳》敘事敢於直書不諱,揭示事情的真實面貌,全書有關戰爭的文字較多,這些文字翔實生動,如晉楚城濮之戰秦晉郩之戰、齊晉鞌之戰晉楚鄢陵之戰,都有出色的敘述。善於敘事,講究謀篇布局,章法嚴謹,都是《左傳》的獨到之處。正因為如此,它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歷代注釋《左傳》的著作頗多,西晉大學者杜預撰《春秋經傳集解》,把《春秋》與《左傳》合為一編。唐孔穎達遵循杜預注而為疏,成為歷史上最有影響的注釋之作。清洪亮吉撰《春秋左傳詁》、劉文淇撰《春秋左傳舊註疏證》、今人楊伯峻撰《春秋左傳注》,都是比較重要的注本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期的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馬遷首先認為《左傳》是左丘明所寫,自劉向、裴駰、劉歆、桓譚、班固皆以《左傳》出於左丘明。唐朝的劉知幾《史通·六家》亦稱:“左傳家者,其先出於左丘明。”

人物簡介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說姓丘,名明,左乃尊稱),春秋末期魯國人。 左丘明知識淵博,品德高尚,孔子言與其同恥。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太史司馬遷稱其為“魯之君子 ”。左丘明世代為史官,並與孔子一起“乘如周,觀書於周史”,據有魯國以及其他封侯各國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國古代第一部記事詳細、議論精闢的編年史《左傳》,和現存最早的一部國別史《國語》,成為史家的開山鼻祖。《左傳》重記事,《國語》重記言。

相關人物

柳下惠(生卒不詳),展氏,名獲,字禽,又字季,春秋時魯國大夫。《元和姓纂》 載:“周公孫魯莊公子展,展孫無駭,以王父字為展氏。生禽,食采柳下 (今新泰市宮裡鎮西柳村) ,遂姓柳氏。”諡號惠,稱柳下惠。據載,今天的柳姓,因他而起。 《左傳》、《國語》等史籍記載,他主要活動在公元前659-前627(魯僖公在位)期間。
展喜展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