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左傳

國學經典:左傳

《國學經典:左傳》實質上是一部獨立撰寫的史書。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於魯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

基本介紹

  • 書名:左傳
  • 又名:國學經典
  • 作者:左丘明
  • ISBN:9787560169583
  • 頁數:342
  • 定價:39.80元
  • 出版社:吉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4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評論,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吉林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4月1日)
叢書名: 國學經典
平裝: 34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60169583
尺寸: 22.6 x 15 x 2.6 cm
重量: 440 g

內容簡介

《左傳》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左傳》是記錄春秋時期社會狀況的重要典籍。取材於王室檔案、魯史策書、諸侯國史等。
《國學經典:左傳》被尊奉為經,是中華元典之一。《左傳》是一部集大成式的史學巨著,它以敘事解《春秋》,記錄了約兩個半世紀的歷史事件,塑造了一大批歷史人物群像,在經學、史學及文學等方面,均取得了極高的成就。不僅是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文學著作,長於記述戰爭,故有人稱之為“相砍書”(相斫書),又善於刻畫人物,重視記錄辭令。因此,選注、選譯這樣一部經典,對於弘揚民族傳統、傳承華夏文明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評論

左氏《經》之與《傳》,猶衣之表里,相待而成。《經》而無《傳》,使聖人剛門思之,十年不能知也。
——漢·桓譚
左氏之《傳》,史之極也。文采若雲月,高深若山海。
——晉·賀循
觀左氏之釋《經》也,言見《經》文而事詳《傳》內。或《傳》無而《經》有,或《經》略而《傳》詳。其言簡而要,其事詳而博,信聖人之羽翮,而述者之冠冕也。
——唐·劉知幾
《左氏》一書,接三代之末流,《五經》之餘派,學者苟盡心於此,則有不盡之用矣。
——宋·呂祖謙

目錄

鄭伯克段於鄢(隱公元年)
衛州吁之亂(隱公三年、四年)
魯鄭伐許(隱公十一年)
臧哀伯諫取鼎(桓公二年)
桓王伐鄭(桓公五年)
楚武王侵隨(桓公六年)
申縞論命名(桓公六年)
虞公貪玉劍(桓公十年)
齊襄公之死(莊公八年)
齊桓公爭國(莊公八年、九年)
曹劌論戰(莊公十年)
衛懿公好鶴(閔公二年)
屈完退齊師(僖公四年)
晉驪姬之亂(僖公四年)
士藥築蒲(僖公五年)
宮之奇諫假道(僖公五年)
葵丘之盟(僖公九年)
荀息盡忠(僖公九年)
秦晉韓之戰(僖公十五年)
魯邾升陘之戰(僖公二十二年)
楚宋泓之戰(僖公二十二年)
重耳流亡(僖公二十三年、二十四年)
富辰諫王伐鄭(僖公二十四年)
晉侯勤王(僖公二十五年)
展喜犒齊師(僖公二十六年)
晉文公教民(僖公二十七年)
晉文公稱霸諸侯(僖公二十八年)
燭之武退秦師(僖公三十年)
秦晉觳之戰(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
秦晉彭衙之戰(文公元年、二年)
秦霸西戎(文公三年)
趙盾執政(文公六年)
秦殉三良(文公六年)
晉立靈公(文公六年、七年)
卻缺說趙盾(文公七年、八年)
季文子逐莒仆(文公十八年)
晉靈公不君(宣公二年)
楚莊王問鼎(宣公三年)
申叔時說楚莊王(宣公九年、十年、十一年)
晉楚邲之戰(宣公十二年)
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宣公十四年、十五年)
齊晉章之戰(宣公十七年、成公二年)
楚歸知蕾(成公三年)
晉歸鐘儀(成公九年)
楚滅莒(成公九年)
呂相絕秦(成公十三年)
晉楚鄢陵之戰(成公十六年)
祁奚請老(襄公三年)
魏絳戮揚於(襄公三年)
駒支不屈於晉(襄公十四年)
師曠論衛人出其君(襄公十四年)
叔孫豹論不朽(襄公二十四年)
崔杼之亂(襄公二十五年)
子產戎服獻捷(襄公二十五年)
向戌弭兵(襄公二十七年)
季札聘諸國(襄公二十九年)
子產為政(襄公三十年)
子產不毀鄉校(襄公三十一年)
子產論學入政(襄公三十一年)
韓宣子聘魯(昭公二年)
晏嬰叔向論齊晉季世(昭公三年)
晏子辭更宅(昭公三年)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昭公四年)
叔向論刑書(昭公六年)
孟僖子論孔丘(昭公七年)
籍談數典忘祖(昭公十五年)
少嗥氏以鳥名官(昭公十七年)
晏子論祝史薦信(昭公二十年)
晏子論同與和(昭公二十年)
子產論為政(昭公二十年)
趙簡子問禮(昭公二十五年)
王子朝奔楚(昭公二十六年)
晏子論禳彗星(昭公二十六年)
晏子論禮可以為國(昭公二十六年)
鎛設諸刺王僚(昭公二十七年)
楚卻宛之難(昭公二十七年)
伍員教吳病楚(昭公三十年)
召陵之盟(定公四年)
吳楚相爭(定公四年)
申包胥乞秦師復楚(定公四年、五年)
夾谷之會(定公十年)
吳越相爭(定公十四年、哀公元年)
楚昭王不祭河(哀公六年)
孔子自衛返魯(哀公十一年)
黃池之會(哀公十三年)
孔子請伐齊(哀公十四年)
勾踐滅吳(哀公十三年、十七年、十九年、二十年、二十二年)
附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