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基弗魯斯一世(尼基弗魯斯)

尼基弗魯斯一世

尼基弗魯斯一般指本詞條

尼基弗魯斯一世(Nikephoros I,約750年~811年7月26日,802年10月31日~811年7月26日在位),拜占庭帝國第31位皇帝。一般認為他是尼基弗魯斯王朝的首位皇帝、或者說他處於無王朝時期。在位期間軍功卓著,並開展軍區制改革。在與保加利亞的戰爭中死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尼基弗魯斯一世
  • 外文名:Nikephoros I
  • 國籍:拜占庭帝國
  • 出生日期:約公元750年
  • 逝世日期:811年7月26日
  • 主要成就:實行人口普查,大大增加國庫收入
    親自率軍將國界推進至薩爾底卡
  • 信仰:東正教
  • 在位時間:802年10月31日~811年7月26日
  • 前任:伊琳娜
  • 繼任:斯陶拉基奧斯
早年生涯,即位為帝,平定叛亂,收復失地,軍政改革,戰死沙場,家庭成員,

早年生涯

尼基弗魯斯相傳是信奉基督教阿拉伯人——加薩尼王國的後代。在當時,加薩尼人被稱為 Gopsin 或者是 Gafna。他早年是族長,家族居住在安納托利亞中部的Seleucia Sidera(今土耳其厄斯帕爾塔省),後為伊琳娜女皇提拔,任首席大臣、財政大臣,是崇拜聖像派官員之一,可以說是比較有能力、資歷的一位朝臣。

即位為帝

公元800年教皇利奧三世在羅馬宣布法蘭克國王查理曼為皇帝,並爭論既然女人不能成為皇帝,那么羅馬皇位就會空缺,查理曼試圖與拜占庭女皇伊琳娜聯姻以解決這一問題。正在伊琳尼考慮此事時,其朝臣於802年發動政變,將其逮捕並流放。10月31日,五十餘歲的尼基弗魯斯被貴族和宦官們擁立。803年,他將兒子斯陶拉基奧斯(Staurakios)立為共治皇帝,女婿米海爾·朗加比(Michael Rhangabe)則被封為宮廷總管(Kouropalates)。

平定叛亂

尼基弗魯斯並沒有世襲皇位的權利,但所幸的是在伊琳娜女皇死後似乎也沒有人有這個權利。他即位初遭到了阿莫里翁軍區(Ἀμόριον)的將軍巴爾達尼斯(Bardanes Tourkos)帶領的叛亂,擁立伊琳娜復位。803年,叛軍席捲半個帝國,但巴爾達尼斯在眾多部將叛逃後(其中包括後來的利奧五世米海爾二世)失敗,在投降後送往修道院並受剜眼刑。後來司法大臣(quaestor sacri palatii阿薩維爾(Arsaber)試圖發動宮廷政變自立為帝,也被識破並送往修道院。

收復失地

尼基弗魯斯一世在掃平內亂之後堅持貫徹伊琳娜女皇收復巴爾幹的計畫,在控制與阿拉伯人、法蘭克人衝突的基礎上,收復被斯拉夫人占領的巴爾幹半島
巴爾幹半島巴爾幹半島
804年,尼基弗魯斯派遣其希臘軍區將軍從斯拉夫人手裡奪回了西伯羅奔尼撒半島,並將一些來自阿納托利亞的拜占庭人移居至此,加強了對希臘的控制力。公元807年,皇帝御駕親征,親自收復了從色雷斯至薩爾底卡(即現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的領土。
尼基弗魯斯廢除伊琳娜與阿拔斯帝國的契約,停止向阿拉伯人納貢,甚至要求退還之前的進貢。803年7月,哈里發哈倫·拉希德親率大軍進攻小亞細亞,在805年的克拉索斯(Crasus)戰役中擊敗尼基弗魯斯大軍,並於806年奪取了赫拉克利亞(Heraclea)和泰阿那(Tyana)。尼基弗魯斯三次簽約、三次毀約。807年,哈倫迫使尼基弗魯斯第四次議和,要求拆除一座邊境堡壘、繳納戰爭賠款五萬諾米斯瑪塔、並於之後每年上供三萬零六諾米斯瑪塔(其中除原來的三萬貢稅外,還包括向皇帝本人和每個皇室成員徵收的人丁稅,值六諾米斯瑪塔)。但尼基弗魯斯最終只給哈倫支付了4000多諾米斯瑪,且立刻修復了邊境的堡壘和要塞,而阿拉伯帝國後來的進攻都失敗了,哈倫也於809年去世。
在 803-808 年間,尼基弗魯斯與法蘭克王國查理曼大帝簽訂了一系列契約,史稱“尼基弗魯斯和平條約”Pax Nicephori),雖然沒有承認查理曼是西羅馬皇帝,但在一定時期內維持了東西方兩個大國在義大利地區的和平,規定東羅馬帝國控制威尼斯達爾馬提亞和南義大利,而法蘭克人則控制羅馬拉文納

軍政改革

同年,皇帝又下令展開人口普查,終止了大量逃稅現象,取消諸多免稅政策,這些舉措大大提高了國庫收入,為之後的復興強盛提供以強力的經濟支持,但也招致國內貴族的不滿。
公元809年,皇帝又在希臘原斯拉夫領土上建立了伯羅奔尼撒、塞薩洛尼基和塞弗洛尼亞這三個軍區。這些軍區(themata),在加上新創建的伊卡納提兵團,使得拜占庭軍隊總數增加了10000人,加強了邊境的防禦。來自小亞細亞的移民很快再次定居,使得拜占庭的稅收和農田數量大大增加,同樣也加強了拜占庭對新收復領土的控制,開啟了巴爾幹地區的“再希臘化”(re-Hellenization)進程。
九世紀的東羅馬帝國九世紀的東羅馬帝國

戰死沙場

保加利亞可汗克魯姆於809年入侵薩爾底卡。此時,哈里發哈倫·拉希德去世,阿拔斯帝國陷入混亂,尼基弗魯斯決定應對保加利亞人。
保加利亞可汗克魯姆保加利亞可汗克魯姆
公元811年,皇帝與克魯姆開戰,史稱普利斯卡戰役。拜占庭軍先兩次擊敗保加利亞軍隊,於保加利亞首都普利斯卡搶掠縱火,令保加利亞軍有時間堵塞作為保加利亞出口的巴爾幹山脈。最後一場戰役於公元811年7月26日在巴爾幹山脈東部的一些關口(很可能是瓦比特薩關 Vărbitsa Pass)上進行。尼基弗魯斯在兩次戰鬥中均被擊敗,最後被克魯姆設計圍困於此。保加利亞軍隊隨後殲滅拜占庭全軍,包括皇帝尼斯福魯斯一世。於此戰役後,克魯姆命人以銀加工尼基弗魯斯一世的頭骨,以作酒杯使用。
普利斯卡戰役打斷了拜占庭的統治者派兵北伐巴爾幹半國各國的念頭,增加了保加利亞人對巴爾幹半島西部及南部的影響力和擴張,令第一保加利亞王國版圖得以壯大。

家庭成員

兒子:共治皇帝斯陶拉基奧斯也在普利斯卡戰役中嚴重受傷,在殘軍的護送下逃回阿德里安堡繼位為皇帝,並乘坐轎子回到君士坦丁堡。但是斯陶拉基奧斯自腰部以下癱瘓,並且沒有子嗣,被迫讓位於米海爾·朗加比。811年1月死於壞疽。
女兒:普羅柯比婭(Prokopia),嫁給米海爾·朗加比,後終老於修道院。
女婿:米海爾·朗加比在普利斯卡戰役中存活,他從阿德里安堡開始就逼迫斯陶拉基奧斯讓位,並最終與811年10月在君士坦丁堡發動政變,成為米海爾一世。後來被迫於813年7月退位並被流放至修道院,並於844年1月去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