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重騎兵

拜占庭重騎兵

拜占庭重騎兵 Klibanophoros10世紀時,拜占庭的擴張到達了頂點,帝國迎來了全盛時期。拜占庭重騎兵是當時身價最高的僱傭兵,擁有最好的裝備和最高的作戰技巧。在尼基弗魯斯二世(Nicephoros II,963-969年12月10日)治世時,拜占庭不僅消除了來自巴爾幹半島的威脅,更一路挺進小亞細亞,征服賽普勒斯和敘利亞,與阿拉伯人占據的巴勒斯坦遙遙相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拜占庭重騎兵
  • 外文名:Klibanophoros
  • 時期:10世紀
  • 特點:馬甲和防護面部的鎖子甲
  • 所屬軍隊:帝國騎兵
帝國騎兵,興盛時期,

帝國騎兵

帝國騎兵分成兩種,一種叫Clibanarii,重騎兵;另一種klibanophoroi,可以稱為超重裝騎兵。後者的名字來自於 klibanion,當時騎兵穿的一種胸甲,由於裝備的造價極其高昂,所以只有皇帝的衛隊(tagmata)才由這些超重裝的騎兵組成。Klibanophoroi最明顯的特點就是馬甲和防護面部的鎖子甲。
10世紀拜占庭重騎兵10世紀拜占庭重騎兵
在戰場上,Klibanophoroi這種騎兵和排出楔形的佇列,第一排20人,第二排24人,人數依次遞增,人數最多的為12排,最後排64人,整個編隊504人。但是10排的編隊,即總人數384人的編隊更為常見。這種楔形編隊中一部分人採用較輕的護甲並裝備弓箭,其餘騎兵用騎槍。弓騎兵和槍騎兵的比例大約是3:10。皇帝衛隊共有兩到三個這樣的分隊,總人數在1000到1500之間,每個分隊有不同顏色的外套。
Klibanophoroi使用的武器與其他拜占庭騎兵基本相同,他們使用的騎槍(knotos)在12英尺(3.66米)左右,槍尖上長三角形矛旗的顏色根據所屬部隊各有不同;佩劍(spathion)的刃長90公分上下;馬鞍旁懸掛的革囊可以放上幾支標槍(marzabarboulon)。此外他們還配備斧、殳等武器破甲。
拜占庭重騎兵使用的盾多種多樣,包括直徑12英寸(0.366米)的小圓盾。這種小盾通常裝備手持弓箭,難以再繼續握持大盾,且需要高機動性的弓騎兵,而槍騎兵則採用較大的,長度達36-40英寸(0.9-1米)的箏型盾。
拜占庭重騎兵穿著多層鎧甲,主護甲一般採用札甲(lamellar,用鐵片通過皮革繩密排穿制而成,與鱗甲類似但甲片上疊)作為胸腹防護,配上懸條式或鱗片式的甲片防護腰胯和上臂。小腿上包著鐵制的脛甲(podopsella),前臂上裹著同樣鐵制的護臂(chiropsella),並採用皮手套,而Klibanophoroi甚至鎖子甲加強手部防護。此外,拜占庭騎兵還配有罩袍(epilorikion,套在主護甲外面)和貼身甲(bambakion,貼身穿),通常採用棉、皮革、氈等材料鑲皮製成,並配有兜帽。拜占庭騎兵的頭盔採用通用的鐵質的圓頭盔,配上披下來的札甲式護片。而Klibanophoroi甚至採用鎖子甲防護面部,只露雙目。
馬鎧並非所有騎兵都能裝備,即使在馬其頓王朝的復興時代,也只有Klibanophoroi這種超重裝騎兵才能獲此殊榮。馬鎧也用薄鐵片,層層遮蓋。

興盛時期

東羅馬重騎兵
拜占庭重騎興盛於查士丁尼一世時期,在貝利撒留和納爾塞斯的指揮下,他們曾取得過輝煌的勝利。重騎兵的騎手們,身上披著鎧甲,使用長矛和弓箭。實行這樣一個突變,很明顯,是想使每一個經過嚴格訓練的軍人,同時兼有機動的“射擊力”和“衝擊力”。西方軍史學者將這種騎兵稱為“雙重功效騎兵”,即指那些能夠在遠距離殺傷敵人,也可以在近距離發起突擊的騎兵。在拜占庭重騎之後,只有17世紀的重裝火槍騎兵具有這種功能(包括以後的胸甲騎兵)。此時的拜占庭重騎兵採用馬鎧相對較多。
最能體現這種騎兵優勢的我認為是553年的卡西林納姆會戰。此次會戰的對手是法蘭克人,基本都是步兵,裝備頭盔、椴木大盾、長劍、標槍和戰斧,其中標槍和戰斧都可以用於投擲(就是《帝2》里的擲斧兵)。法蘭克步兵有種戰法是當標槍插在敵人盾牌上時,衝上去踩這槍柄把敵人的盾牌拽下來,再把敵人解決。這些法蘭克人都是些富於攻擊性的老練戰士。拜占庭方面,有步兵、下馬重騎、重騎兵和輕騎兵(主要是匈奴騎射手)組成,指揮是納爾塞斯。交戰時,騎兵埋伏在兩翼,正面為步兵集群,其中後幾排為下馬重騎。法蘭克人首先突破了前幾排拜占庭步兵,但隨著下馬重騎加入戰鬥,法蘭克人的進攻受阻。當法蘭克人發現時他們已經被拜占庭重騎兵包圍,但這些老練的步兵立即擺出密集防禦陣形,準備抵抗拜占庭重騎兵的衝鋒。但是拜占庭重騎兵並沒有發起衝擊,而是用弓箭狂射。本來,如果法蘭克人疏散陣形,是可以減少被弓箭殺傷的,可他們害怕自己隊伍一旦分散,拜占庭重騎兵就會提起長槍衝鋒。結果在這樣的猶豫中,法蘭克人遭到了巨大的損失,最後敗退。
超重騎兵的暫時沉寂
在查士丁尼王朝經歷了再征服和大瘟疫的摧殘後,拜占庭帝國已經很難出錢供養大批具馬鎧的超重騎兵了。即使《戰略》作者,著名軍事家莫里斯皇帝也因為無法支付軍餉而被軍隊譁變推翻。
隨著席哈克略的軍區制改革,拜占庭人的軍事制度發生了巨大的變革,而超重騎兵也因為資金問題在軍區制建立後消失。儘管拜占庭重騎兵依然存在並延續著“雙重功效騎兵”的傳統,但配備馬鎧的超重騎兵在這一時期卻暫時的沉寂了。
超重裝騎兵復興與消亡
馬其頓王朝的復興使後繼的皇帝們可以有足夠的資金建立一支皇家重型騎兵部隊,甚至超重裝騎兵。在將軍皇帝尼基弗魯斯二世在位時,他就重新組建了Klibanophoroi這種已經久未出現的兵種。儘管此時的Klibanophoroi兵種數量不在少數,但他們並沒有獨立的編制,而是僅僅作為一個兵種以編隊為單位編入皇家近衛軍的各軍團中。 此後,在約翰一世、巴西爾二世在位時期,這隻隨駕出征的部隊戰功卓著,無論面對保加利亞人還是阿拉伯人均有出色的表現。
但緊隨其後的“佐伊之夫”時期,無能的繼任者們在捐贈和大興土木上大量耗費了國家財力,又放任貴族和大地主實力膨脹,導致軍隊已經上漲到相當高水平的軍餉難以發放。而財政問題的制約大大限制了Klibanophoroi這一兵種的發展。而最終在曼茲科特會戰中,羅曼努斯四世被蘇丹阿爾斯蘭圍困之時,Klibanophoroi一直誓死守護在皇帝身邊,直到皇帝被擒。
隨著曼茲科特會戰的慘敗,拜占庭的超重裝騎兵Klibanophoroi作為拜占庭最精銳部隊的榮耀也走到了終點。此後拜占庭再也未能完成類似馬其頓王朝那樣的復興,而失去財力支持,也就再也沒人提出要重建Klibanophoroi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