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林平

尹林平

尹林平(1908.7-1984.9.8)原名尹先嵩,曾用名尹利東、尹林平、林平。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高興鎮蒙山村人。1984年9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尹林平
  • 別名:原名尹先嵩,曾用名尹利東、尹林平、林平
  • 出生日期:1908.7
  • 逝世日期:1984.9.8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人物生平,參加戰役,

人物簡介

尹林平(1908~1984),原名尹先嵩,曾用名尹利東、林平。江西省興國縣人。出生於農民家庭,只念過一年半書。11歲起便開始參加勞動,挑起了生活的擔子。
1926年,大革命的風暴席捲贛南,1927年春,尹林平加入了農民協會。1929年1月,毛澤東、朱德在贛南建立革命根據地,尹林平曾當赤衛隊隊長。1930年秋,正式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參加反“圍剿”鬥爭。年在火線中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1931軍班長、排長、副連長、副大隊長、副團長、團長,中共漳州中心縣委委員兼軍委書記,支隊長等職。中央紅軍長征後,留在福建堅持鬥爭。不久,全國抗日救亡運動出現高潮,尹林平發起組織了中共廈門臨時工作委員會,擔任書記,領導廈門地區的抗日救亡運動。1936年11月,到香港向中共南方臨時工作委員會匯報工作後,回到福建在閩南特委工作。1937年7月,調到中共南方臨時工作委員會工作,擔任臨工委委員。同年10月,南臨委改組為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張文彬任書記,尹林平任武裝部長兼外縣工委書記。1938年4月,南工委撤銷,成立中共廣東省委,張文彬任書記,尹林平任省委常委兼軍事委員會書記。同年6月,他同省委組織部長李大林在廣州召開外圍幾個縣黨的軍事工作會議,研究如何建立和掌握民眾抗日武裝問題,要求共產黨員積極參加軍事工作,努力學習軍事,準備開展抗日游擊戰爭。1938年11月,成立中共東江特別委員會,尹林平任書記,領導東
江各縣的黨組織開展抗日游擊戰爭。1940年7月,廣東省委決定成立東江前方特別委員會,尹林平兼任書記,還兼任曾生、王作堯兩部隊的政治委員。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根據中共中央和南方局的指示,配合廖承志把800多位著名的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和國際友人,從香港秘密轉移到內地安全區。這一搶救行動的成功,不僅受到黨中央來電錶揚,而且受到國內外各界人士的讚揚。
1942年2月,粵南省委撤銷,成立廣東軍政委員會,統一對東江地區和珠江三角洲敵後抗日游擊戰爭的領導,尹林平任書記。同時,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改稱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梁鴻鈞任總隊長,尹林平任政治委員。1943年1月,按照黨中央的指導,成立中共廣東省臨時工作委員會,由尹林平任書記,負責廣東黨組織的全面工作和部隊工作。1943年底,東江縱隊成立,曾生任司令員,尹林平任政治委員。1944年8月,尹林平在大鵬半島的土洋村主持召開了廣東省臨委和軍政委員會聯席會議,決定全面開展抗日武裝鬥爭和全面恢復各地黨組織活動。1945年夏,尹林平在羅浮山主持召開了省臨委幹部擴大會議,在會上傳達了中共“七大”精神,總結部署工作。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決定撤銷省臨委和軍政委員會,成立中共廣東區黨委,尹林平任書記。1946年1月,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第八小組到廣東工作。尹林平根據周恩來的指示,舉行了數次中外記者招待會,揭露國民黨阻撓軍調談判,企圖消滅華南抗日武裝的陰謀。
1946年夏,全面內戰爆發後,根據中央的指示,尹林平和方方作出在廣東全省範圍內恢復武裝鬥爭的決定。1947年春,成立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方方任書記,尹林平任副書記,領導廣東、廣西、港澳以及閩、贛、湘、滇等省的黨組織,尹林平主要負責武裝鬥爭的工作。1948年底,成立中共粵贛湘邊臨時區黨委,尹林平為書記,並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的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49年初,香港分局改為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尹林平仍為副書記。同年9月,華南分局在贛州召開擴大會議,組成以葉劍英為首的新領導班子,尹林平為分局委員。會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了廣東戰役。
廣州解放後,尹林平歷任廣東省支前司令部司令員,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廣東軍區副政委,廣州市軍管會委員,華南軍區、中南軍區黨委委員兼幹部部副部長,中南軍區公安部隊兼廣東軍區第二政委等職,同時還擔任中共華南分局委員、廣東省人民政府委員、交通廳長等黨政職務。年月到“文化大革命”前,尹林平一直在中共1956 6廣東省委工作,歷任省委常委、候補書記、書記、書記處書記和廣東省副省長等職,曾主管廣東省的農業和公、檢、法系統的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迫害,被監禁6年之久。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後恢復了工作,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省政協副主席、主席等職。建國以來,他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一、第五屆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一、二、三、五屆省人大代表。1982年9月,尹林平出席了中共十二大,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84年9月8日在北京病逝。

人物生平

尹林平尹林平
1927年春,參加尹家村農民協會和赤衛隊。
1930年參加工農紅軍。歷任赤衛隊小隊長、中隊長、大隊長。
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2年至1937年先後任中國工農紅軍閩南獨立第三團副團長、團長,閩南紅軍第二支隊支隊長,中共廈門臨時工委書記。
1937年7月,調到中共南方臨時工作委員會工作,任軍事部部長。
1938年4月任中共廣東省委常委兼軍事委員會書記。主持廣東抗日武裝鬥爭的準備工作,領導東莞、增城區、惠陽區、南海區、順德區、中山、從化區等縣區,利用合法形式,建立中共廣東地方黨掌握的民眾抗日武裝。
1939年2月任中共東江特別委員會書記,領導東江各縣的黨組織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1940年7月任中共東江前線特別委員會書記。9月,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成立,任政治委員,兼任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第五大隊的政治委員。
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根據中共中央和南方局的指示,配合廖承志把800多位滯留香港的著名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和國際友人,從香港秘密轉移到內地安全區。這一搶救行動的成功,不僅受到黨中央來電錶揚,而且受到國內外各界人士的讚揚。
1942年2月,東江軍政委員會成立,統一領導東江下游和珠江三角洲抗日游擊區的軍政工作,尹林平任書記。同時,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改稱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梁鴻鈞任總隊長,尹林平任政治委員。
1943年1月任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書記,負責廣東黨組織的全面工作和部隊工作。
尹林平尹林平
1943年12月至1946年6月,任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政治委員。
1945年7月任中共廣東區委書記。毛澤東曾於1945年2月12日在關於廣東問題的電報批示中稱林平“此人似很有辦法”。
全國解放戰爭時期,歷任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副書記、中共粵贛湘邊區委員會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副書記等職。他領導的粵贛湘邊縱隊發展成為華南一支實力最強的部隊,創建了粵贛湘邊根據地,為迎接南下大軍入粵作戰和廣東的解放作出了貢獻。
廣州解放後,歷任廣東軍區副政治委員,廣東省支前司令部司令員,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廣州市軍管會委員,華南軍區黨委常委、幹部部長,中南軍區公安軍兼廣東省軍區第二政治委員等職,同時擔任中共華南分局委員、廣東省人民政府委員、交通廳長等黨政職務。
1956年6月到“文化大革命”前,一直在中共廣東省委工作,歷任省委常委、候補書記、書記、書記處書記和廣東省副省長等職,主管廣東省的農業和公、檢、法系統的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迫害,被監禁6年之久。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後,恢復了工作,歷任中共廣東省委常委、書記處書記。
1978年任廣東省政協第四屆副主席、主席。
1979年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
1982年9月,在中共十二大上,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1984年9月8日在北京逝世。
是中共八大、十二大代表,第一和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廣東省第一、二、三、五屆省人大代表。

人物生平

尹林平生於貧苦農家。父親尹成玉是個老實儉樸的農民。他從小聰明懂事。1919年入私塾蒙山書院讀書,勤勉苦學加上天資聰慧,他深得老師的誇獎。17歲時,他挑百斤貨擔赴廣東梅州,又從梅州挑貨回高興墟。近兩年的長途挑運生涯,使他鍛鍊出了吃苦耐勞、堅毅頑強的良好素質。
1927年春,他參加本村農民協會。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編入紅軍補充師第五團第一連任教官。同年12月,參加贛西南遊擊隊,歷任班長、副排長、紅三軍團七師二十一團三連排長。第三次反“圍剿”戰鬥中,尹林平英勇殺敵,立下戰功。同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隨毛澤東指揮的紅一、五軍團攻打福建漳州。戰後,尹林平被留下參與組建閩南紅軍游擊隊獨立大隊,任副大隊長。隨後,獨立大隊改編為閩南紅軍第三團,任副團長、團長。尹林平率領紅軍轉戰於閩南、閩西邊區,開創了閩南遊擊區。1934年1月,調閩南紅二支隊,任支隊長。尹林平率領紅二支隊縱橫馳騁於安(溪)、南(安)、永(春)、德(化)邊區及晉江一帶,不到一年時間恢復和開闢了許多新區,紅二支隊本身也由幾十人發展到500多人。作戰近百次,牽制了國民黨一個正規師和保全團的兵力,為保衛土地革命成果、配合中央紅軍反“圍剿”鬥爭作出了重要貢獻。

參加戰役

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後,尹林平率部在閩南獨立堅持游擊戰爭一年多,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多次“清剿”。國民黨當地政府發出告示:殺死尹利東(即尹林平)提頭來見者,賞光洋(銀元)五千元,知情來報者,賞光洋三千元。後來形勢惡化,部隊及地方黨組織遭到破壞,他堅持鬥爭,聯繫失散人員,在廈門恢復黨組織。任中共廈門臨時工委書記後,在當地推動各界人士成立抗日團體,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積極開展民眾救亡運動。
1936年冬,尹林平從福建來到廣東,參加中共南方臨委和廣東省委領導工作,任南方臨委委員兼軍事部長,廣東省委委員、常委,兼任省委軍事委員會書記。1938年11月,尹林平被中共廣東省派往東江,任東江特委書記。1940年7月,任中共東江前線特委書記,兼任東江游擊總隊第三、第五大隊政治委員。他很重視地方工作,大力開展抗日宣傳,深入發動民眾,取得了人民民眾的大力支持,加緊部隊訓練,提高作戰能力,不斷與日寇周旋戰鬥,打掉了日寇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人民的抗日鬥志,使人民民眾增強了抗戰勝利的信心和決心,抗日游擊隊得到空前壯大。
1941年12月,當日寇進攻香港時,他從廣東抗日游擊隊抽調精幹隊伍,組成武工隊挺進香港九龍地區,建立港九游擊基地,成立港九游擊隊。日軍占領香港後,許多知名文化人士和民主人士在港被困。在廖承志領導下,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尹林平指揮東江抗日游擊總隊,發動東江黨組織,營救出何香凝柳亞子鄒韜奮茅盾等文化界和民主進步人士,美、英、印軍官及國民黨官員的家屬及國際友人共800餘人。這一場秘密大營救行動,在國內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得到中共中央的嘉獎。
1942年10月,成立廣東軍政委員會和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尹林平任委員會主任兼政治委員,統一指揮東江、珠江兩區的武裝鬥爭。東江、珠江兩支游擊隊在尹林平的指揮下,廣泛深入敵後,主動出擊敵人,取得累累戰果。1943年初,中共廣東臨時省委成立,尹林平任書記。從此,尹林平負起廣東黨組織的重任,領導全省人民進行抗日戰爭,為建立華南敵後抗日根據地開創了新局面。同年12月2日,廣東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成立,東江縱隊是共產黨領導下華南敵後戰場一面鮮紅的抗日旗幟!曾生任司令員,尹林平任政治委員。東縱成立後,許多青年、學生、知識分子以及港澳同胞,積極投奔這支抗日部隊,部隊迅速壯大。在尹林平領導下,東江縱隊加強部隊建設,並在東江根據地進行政權建設。在敵後廣泛開展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沉重地打擊了日寇。至1945年1月,東江縱隊由百餘人擴建到9個支隊4個獨立大隊共1?1萬多人槍;建立了東江、北江共6萬餘平方公里的革命根據地和游擊區;人口達450萬。成為中外聞名的華南抗日戰場的一支堅強的武裝力量。毛澤東稱讚尹林平“是一位很有辦法的人”。電視劇《東江縱隊》真實再現了這段歷史,劇中主人公以尹林平的真名出現。
1945年7月,中央指示撤銷省臨委和廣東軍政委兩機構,合併成立中共廣東區黨委,尹林平任書記。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共中央委任他為華南抗日游擊隊的代表,並授予他少將軍銜,參加同國民黨當局談判,勝利解決了東江縱隊北撤山東問題。
解放戰爭時期,尹林平擔任中共香港分局(後改稱華南分局)副書記,同時兼任粵贛湘邊區黨委書記、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在三年多的解放戰爭中,粵贛湘邊縱隊在尹林平的指揮下,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在鬥爭中不斷發展壯大。作戰部隊由1946年東縱北撤前夕留下的470人發展到3?8萬餘人,共進行大小戰鬥800多次,合計殲敵2?5萬餘人,為解放戰爭譜寫了輝煌壯麗的篇章。
新中國成立後,尹林平歷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華南軍區黨委常委、幹部部部長、廣東省軍區第二政治委員、中共廣東省委常委、廣東省副省長、公路修建委員會主任、華南國防公路修建指揮部副總指揮兼海南指揮、廣東省委交通部部長、組織部部長、候補書記、書記處書記。“文化大革命”中,被投入監獄達6年之久。“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入中央黨校學習。1978年7月後,任廣東省政協副主席,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廣東省政協主席、黨組書記,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他是中共八大、十二大代表,第一屆和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在中共中央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