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尚貞在弘光元年十二月初六日(1646年1月22日)作為
尚質嫡長子誕生。順治七年(1650年)六月二十五日,領中城間切並知行高五百斛,成為儲君(
中城王子)。康熙元年(1662年)七月二十八日,加領知行高一千斛。
康熙八年(1669年),尚貞即位於大美殿。在位初年,由舅舅國相吳象賢(
向象賢)攝政,採取了一系列整頓琉球國政的措施,但同時也帶有明顯的親日色彩。例如琉球國王每逢佳節到國殿受賀,但在向象賢攝政下改為到南殿行倭禮。另一方面,琉球也加速吸收中國文化,在康熙十一年(1672年)聽從紫金大夫金正春之請,在
久米村建立了琉球第一所
孔廟(即聖廟,兩年後竣工),春秋祭祀。後來還建了關帝廟。
康熙十二年(1673年),
三藩之亂爆發。翌年,駐守福建的靖南王
耿精忠亦回響。這導致琉球貢使吳美德(向美德)、正議大夫蔡彬等在返回時滯留
蘇州數年,琉球亦暫停入貢。
康熙十五年(1676年)六月,耿精忠派游擊陳應昌來招諭琉球,宣稱耿精忠“寬德厚仁,遠近望仰,今大起義兵,伐清朝,所向無敵,已取天下半分,將兩三年內必得天下,琉球歸順則萬世無危,若執迷不順,則恐有後患”。負責對華外交的總理唐榮司在商議後決定提供硫磺二萬斤,並徵求薩摩的許可,薩摩又求得
江戶幕府的許可,此時已是九月。十月初四日,耿精忠就投降於康親王傑書。陳應昌到了定海(今福建連江
定海村)時才得知這一訊息,將所有硫磺都倒進了海里並逃之夭夭。後來他被捕時,供稱“奉耿王之命到琉球,乞硫磺,琉球不肯與,空空回來”。
陳應昌走後不久,琉球打算派人到福建偵察局勢,以蔡國器充任探問大夫。總理唐榮司本來只準備了祝賀耿精忠的啟文,蔡國器聽說後認為不可偏信陳應昌,遂請求總理唐榮司增加了探問清朝安否的咨文,以備不時之需。尚貞嘉獎了蔡國器的“萬全之計”,於是蔡國器帶著兩份文書,於康熙十六年(1677年)三月從那霸出發,抵達定海時果然聽說福建已平,便拿出了“探問清朝安否”的咨文。康親王故意說琉球背叛清朝,蔡國器則辯解琉球不曾給過陳應昌硫磺,如果背叛清朝就不會送去探問清朝安否的咨文。這與陳應昌的供詞不謀而合,於是康親王便據此上奏康熙帝,康熙帝大喜,“深嘉琉球忠順之誠”。其後琉球陸續請求增設“接貢船”並免稅、進貢船人數加至二百以及更換內庫好緞等,無不獲康熙帝準許,都是因為在三藩之亂中成功隱匿其與耿精忠的往來所致。
康熙十九年(1680年),尚貞派毛見龍等到北京呈“通國結狀”,請求襲封。翌年,清禮部以琉球“航海道遠”,請求如
暹羅等國那樣採取領封的方式,即將冊封詔敕交使者帶回。在毛見龍力爭之下,康熙帝同意按原來的方式遣使冊封,並再次嘉獎琉球在三藩之亂期間不附耿精忠、忠於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夏,清使翰林院檢討
汪楫、副使內閣中書舍人
林麟焻來到琉球,諭祭故王尚質,冊封尚貞為琉球國中山王,並帶來康熙帝御筆“中山世土”四字匾額。
中山世土匾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