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采綠

小雅·采綠》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一位婦女思念出門在外丈夫的詩,通過婦女無心采菉采藍,無心梳妝打扮,表現對丈夫的急切思念之情。全詩四章,每章四句。前兩章以實極寫幽怨神理,刻畫情思細緻入微;後兩章以虛極言倡隨之樂,更顯出別離之苦。前為景中情,後為情中景,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夫妻的恩愛和妻子對丈夫的痴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小雅·采綠
  • 作品別名:采綠
  • 創作年代周代
  • 作品出處:《詩經》
  • 文學體裁四言詩
  • 作者:無名氏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

作品原文

小雅·采綠
終朝采綠,不盈一匊。予發曲局,薄言歸沐
終朝采藍,不盈一襜。五日為期,六日不詹
之子於狩,言韔其弓。之子於釣,言綸之繩
其釣維何?維魴及鱮。維魴及鱮,薄言觀者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綠(lù):通“菉”,草名,即藎草,又名王芻(chú),一年生草本,汁可以染黃。
⑵終朝(zhāo):終日。一說整個早晨。
⑶匊(jū):同“掬”,兩手合捧。
⑷曲局:彎曲,指頭髮彎曲蓬亂。
⑸薄言:語助詞。歸沐:回家洗頭髮。
⑹藍:草名。此指蓼藍,可作染青藍色的染料。
⑺襜(chān):護裙,田間採集時可用以兜物。《毛傳》:“衣蔽前謂之襜”,即今俗稱之圍裙。
⑻五日:五天,並非確指。《鄭箋》解為“五月之日”。期:約定的時間。
⑼六日:六天,並非確指。《鄭箋》解為“六月之日”。詹:至,來到。
⑽之子:此子。狩:打獵。
⑾韔(chànɡ):弓袋,此處用作動詞,是說將弓裝入弓袋。
⑿綸:釣絲。此處作動詞,即整理絲繩的意思。
⒀維何:是什麼。維,是。
⒁魴(fáng):鯿魚。鱮(xù):鰱魚。
⒂觀者:此指釣的魚眾多。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此引申之義,物多而後可觀,故曰:觀,多也。”

白話譯文

整天在外采藎草,采了一捧還不到。我的頭髮亂蓬蓬,趕快回家洗沐好。
整天在外采蓼藍,一衣兜也沒采滿。本來說好五天歸,過了六天不回還。
此人外出去狩獵,我就為他裝弓箭。此人外出去垂釣,我就為他理好線。
他所釣的是什麼?鯿魚鰱魚真不錯。鯿魚鰱魚真不錯,竟然釣到這么多。

創作背景

這是一位留守婦女思念出門在外的丈夫的詩。《毛詩序》以為“刺怨曠也。幽王之時多怨曠者也”。序說言過簡而意難明,故陳啟源毛詩稽古編》闡述說:“《敘》雲刺怨曠也,蓋謂刺時之多怨曠耳。征役過時,王政之失,故復申言之雲,幽王之時多怨曠者也”,“征役頻興,室家暌隔,民生愁困,誰實使然?”陳子展詩經直解》把它看作“君子於役,過期不歸,婦女怨思之作”。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詩一、二兩章是實寫,詩中對事件實實在在的記述,蘊含了主人公心理活動的微妙變化。“終朝采綠,不盈一匊”,采綠者手在采菉,心已不知飛越幾重山水,心手既不相應,自然采菉難滿一掬。那么所思所念是什麼,詩人並未直白,而是轉言“予發曲局,薄言歸沐”,捲曲不整的頭髮當然不是因為沒有“膏沐”,而是“誰適為容”。此時又要去梳洗,是因為君子隨時都可能出現在面前。詩的第二章“五日為期,六日不詹”交待了原因。既然約定過五天就回家,在其後的時間裡女主人公當然要無心於采菉,留心於歸沐了。但“五日為期,六日不詹”還不僅僅是交待了女主人公反常行為的原因,同時還傳遞出了她心中一股濃濃的怨思。然而在“終朝采綠”這樣難捱的時間裡,女主人公的心中也有甜蜜的聯想,下文即有表現。
三、四兩章是虛寫,詩中並沒有出現歸、回、還、返等字眼,但盡顯歸來之意。第三章寫君子漁獵,婦人相隨,猶如後人所謂“你耕田來我織布”一樣極具田園風味,夫唱婦隨之樂於此可見。龔橙《詩本誼》以為這是《小雅》中“西周民風”之一,確是探驪得珠之論。第四章承上一章之“釣”言,所釣魚之多,實贊君子無窮的男性魅力,此可以聞一多先生“《國風》中凡言魚,皆兩性間互稱其對方之廋語(廋sōu,隱藏。廋語,隱語)”(《詩經通義》)證之,更何況“言釣則狩可例見”(孫鑛語)。
總體上說,此詩一、二兩章以實極寫幽怨神理,刻畫情思細緻入微,三、四兩章以虛極言倡隨之樂,更顯出別離之苦。前為景中情,後為情中景,形象生動地表現出女主人公的幽怨深思之情。

名家點評

宋代朱熹詩集傳》:“賦也。婦人思其君子,而言終朝采綠而不盈一掬者,思念之深,不專於事也。又念其發之曲局,於是舍之而歸沐,以待其君子之還也。”
宋代嚴粲詩輯》:“去時約以五日而歸,今六日而不見,時未久而怨,何也?古者新婚三月不從政。此新婚者之怨辭也。”
清代姚際恆詩經通義》:“只承釣言,大有言不盡意之妙。”
近代吳闓生詩義會通》:“三四章歸後著想,真乃腸一日而九回。結句餘音裊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