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川紳介

小川紳介

小川紳介(Ogawa Shinsuke、おがわ しんすけ,1936年6月25日—1992年2月7日),出生於日本東京市,日本紀錄片導演、編劇、製作人,先後畢業於海城高等學校、國學院大學政經學部。

1957年,與梅田克己、神公平聯合執導黑白短紀錄片《小さな幻影》。1966年,執導個人首部長紀錄片《青年之海——四名函授大學生》;同年,日本東京郊區的三里冢一帶爆發了當地農民反抗為修建成田機場強占耕地的活動,小川即帶攝製組進到三里冢,開始了持續11年的“三里冢”拍攝。1968年,由其執導的紀錄片《日本解放戰線·三里冢之夏》上映,該片是“三里冢系列”的第一部影片。

1971年,由其執導的紀錄片《三里冢 第二防線的人們》上映。1972年,執導的紀錄片《三里冢・岩山に鉄塔ができた》上映。1973年,執導的紀錄片《三里冢 邊田部落》上映,該片是小川攝製組離開三里冢前的最後一部作品。1977年,執導紀錄片《牧野物語‧養蠶篇》。1982年,執導紀錄片《日本國古屋敷村》。1986年,執導個人最後一部紀錄片《牧野村千年物語》。1989年,創辦了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這是全日本第一個、也是全亞洲第一個國際紀錄電影節。

1992年2月7日,小川紳介因直腸癌不治去世,終年57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川紳介
  • 外文名:Ogawa Shinsuke、おがわ しんすけ
  • 國籍:日本
  • 出生地:東京市
  • 出生日期:1936年6月25日
  • 逝世日期:1992年2月7日
  • 職業:紀錄片導演,編劇,製作人
  • 畢業院校:海城高等學校、國學院大學政經學部
  • 代表作品:青年之海——四名函授大學生、三里冢系列、日本國古屋敷村牧野村千年物語
人物經歷,個人生活,主要作品,導演作品,編劇作品,監製作品,剪輯作品,參演紀錄片,文學作品,人物評價,後世紀念,

人物經歷

1936年6月25日,小川紳介出生於日本東京市。小時候的小川紳介經常跟隨父親去看卓別林的電影,這是他的一大樂趣。1952年,小川紳介進入高中讀書,那時思想開始偏向激進,列寧的《帝國主義論》、盧梭的《懺悔錄》是他熱愛的書籍。
1955年,小川進入日本國學院政經學部讀書,由於他對教育、文化和獨立電影有興趣,於是就與同學組織了電影研究會。1957年,與梅田克己、神公平聯合執導黑白短紀錄片《小さな幻影》;同年,由於積極組織學生自治會和參加社會政治活動,被學校開除。
1958年,執導黑白短紀錄片《山に生きる子ら》。1960年6月,進入岩波電影公司簽約副導演。1961年,與東陽一土本典昭 、黒木和雄等人組成電影學習小組“青之會”。1963年,由於無法忍受岩波公司的陳舊體制,於是小川走上了獨立拍片的道路。
1966年,執導個人首部長紀錄片《青年之海——四名函授大學生》;同年,日本東京郊區的三里冢一帶爆發了當地農民反抗為修建成田機場強占耕地的活動,小川即帶攝製組進到三里冢,開始了持續11年的“三里冢”拍攝。1967年,執導以反抗東京羽田機場建設為主題的紀錄片《現狀報告書 羽田鬥爭記錄》;同年,執導以大學校園鬥爭為主題的紀錄片《壓制的森林》。
1968年,由其執導的紀錄片《日本解放戰線·三里冢之夏》上映,該片是“三里冢系列”的第一部影片,表現的是農民對機場建設公團和防暴警察所代表的國家利益鬥爭;3月,以小川紳介為核心的紀錄片製作團體“小川製片”成立了。
1970年,執導的紀錄片《日本解放戰線·三里冢》上映;同年,執導的紀錄片《三里冢・第三次強制測量阻止闘爭》上映。1971年5月23日,由其執導的紀錄片《三里冢 第二防線的人們》上映,該片表現了六個防線中在第二道防線內外人們的戰鬥情形。1972年,執導的紀錄片《三里冢・岩山に鉄塔ができた》上映。1973年,執導的紀錄片《三里冢 邊田部落》上映,該片是小川攝製組離開三里冢前的最後一部作品。
1975年,執導紀錄片《嗨!人間曲調》;同年,擔任紀錄片《クリーンセンター訪問記》的導演。1977年,執導紀錄片《牧野物語‧養蠶篇》;同年,擔任紀錄片《牧野物語・峠》的導演。1981年,在紀錄片《大島渚訪問小川紳介》中出鏡。1982年,執導紀錄片《日本國古屋敷村》,該片考察了古屋敷村氣候與稻水種植之間的聯繫,展現了時代與社會變遷對村民生活的影響。
1984年,由其創作的文學作品《小川紳介的世界》出版,該書為小川紳介的拍片心得,洋溢著他對電影及生命的熱情和理想。1986年,小川紳介歷時13年,執導完成了生前最後一部紀錄片《牧野村千年物語》,並在雲之南上海紀錄影像展上亮相。1989年,小川紳介在其紀錄片製作基地山形當地市政機構的幫助下,創辦了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這是全日本第一個、也是全亞洲第一個國際紀錄電影節。1991年,擔任紀錄片《電影之都》的編劇。

個人生活

家庭
小川紳介兄妹四人,在家中排行老大。他的父親小川正介是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畢業於東京的醫學院,後留於東京生活,是一家小製藥廠的老闆。祖父小川鈴一擔任蓋戶村國小教員,後升任校長。
逝世
1992年2月7日,小川紳介因直腸癌不治去世,終年57歲。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01年
《滿山紅柿》
紀錄片
1987年
《牧野村 千年物語》
紀錄片
1987年
《京都鬼市場・千年シアター》
紀錄片
1982年
《日本國 古屋敷村》
紀錄片
1977年
《牧野物語・峠》
紀錄片
1977年
《牧野物語‧養蠶篇》
紀錄片
1977年
《三里冢 五月的天空 回家的路》
紀錄片
1975年
《クリーンセンター訪問記》
紀錄片
1975年
《嗨!人間曲調》
紀錄片
1973年
《三里冢 邊田部落》
紀錄片
1972年
《三里冢・岩山に鉄塔ができた》
紀錄片
1971年
《三里冢 第二防線的人們》
紀錄片
1970年
《三里冢・第三次強制測量阻止戰爭》
紀錄片
1970年
《日本解放戰線·三里冢》
紀錄片
1968年
《日本解放戰線·三里冢之夏》
紀錄片
1967年
《壓制的森林》
紀錄片
1967年
《現狀報告書 羽田鬥爭記錄》
紀錄片
1966年
《青年之海 四名函授大學生》
紀錄片
1958年
《山に生きる子ら》
紀錄片
1957年
《小さな幻影》
紀錄片

編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1991年
《電影之都》
紀錄片

監製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1977年
《牧野物語・峠》
紀錄片

剪輯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1991年
《電影之都》
紀錄片
1977年
《牧野物語・峠》
紀錄片
1975年
《クリーンセンター訪問記》
紀錄片
1975年
《嗨!人間曲調》
紀錄片

參演紀錄片

時間名稱
1981年
《大島渚訪問小川紳介》

文學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1984年
《小川紳介的世界》
自傳

人物評價

小川紳介在他的紀錄電影中不斷表達對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特別是對農民的村野生活的關注(新浪評)。“風土”是小川紳介提及較多的一個辭彙。他非常強調電影和風土的關係。他喜歡關注那些在悠久歷史中保留下來的、與風土密切相關的、沒有被符號化的東西。風土和人的關係也是他一貫追尋的電影主題。由風土鑄就的、在長期歷史中形成的民族(甚至亞洲)共同感和自信心,是小川紳介心目中彌足珍貴的東西。他的紀錄片製作模式很獨特。長期跟蹤是他的主要方法——這一模式源自弗拉哈迪,又被“直接電影”發揚光大。但與二者不同的是,小川強調感同身受式的、由內而外的體驗,而不是自外向內的觀察。攝影機的現場存在,對於小川來說是辨證的。一方面他追求攝影機仿佛不在場的效果,讓拍攝對象面對這一物件時,感到是在面對一個熟稔的朋友;另一方面,他承認攝影機的在場,會對拍攝對象存在不可避免的干擾,紀錄片都有“戲”的成分,拍攝對象會按照希望被拍到的樣子去表演自己,這是另一個層面的真實(《電影藝術》評)

後世紀念

1995年,關於他的自傳《小川紳介的世界:尋求紀錄片中至高無上的幸福》出版,該書由馮艷翻譯。
1999年,曾與小川紳介有過合作的中國導演彭小蓮應小川夫人白石洋子女士的邀請,前往日本物質條件匱乏的山形縣牧野村補拍了紀錄片《滿山紅柿》部分鏡頭,該片是小川紳介未完成的遺作,記錄的是牧野村摘柿子的古老生活,素材來源於1982年完成的紀錄片《日本國古屋敷村》中小川忍痛剪掉但又敝帚自珍的部分。2001年年初,彭小蓮完成執導了紀錄片《滿山紅柿》;同年年底,該片獲得日本十佳紀錄片。
2007年,小川紳介去世15周年時,關於他的自傳《收割電影》出版,該書是日本電影評論家山根貞男在小川紳介去世後,根據小川生前在各地的講演錄音整理而來,並由馮艷翻譯,吳文光也為該書的中文簡體版寫了序言。該書分為春、夏、秋、冬四章,相對全面地反映了小川紳介的創作歷程、電影觀念和電影方法;同年,關於他的自傳《理想主義的困惑》出版,該書由彭小蓮編寫,主要講述了小川紳介的一生傳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