罽賓滅法打擊了說一切有部。漢傳佛教 說一切有部在南北朝時傳入中國。始於僧伽提婆(Samghadeva)與竺佛念,譯出《阿毗曇八犍度論》、《阿毗曇心論》及《鞞婆沙論》後,開始有僧侶學習說一切有部的論典,在當時極為興盛,被稱為毗曇...
佛學術語,說一切有部的簡稱,小乘宗之名。 [1] 參考資料 1. 一切有部 .佛學[引用日期2015-01-18]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2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jixinghong 突出貢獻榜 河南棗園 為您推薦廣告 ...
《小乘佛學》為世所公認的世界佛學名著,原書名為《佛教的中心概念和法的意義》,與原著者的另一重要作品《大乘佛學》同為姊妹篇。作者依據印度世親菩薩的《俱舍論》和世友菩薩的注釋本,按西方哲學的理路來轉述小乘說一切有部的哲學...
尤其漢傳的增一阿含經,有學者考證認為其屬於較好保存了早期大眾部集結經典。至於小乘論藏,7世紀玄奘在印度學過大眾部的阿毗達磨論。巴利文系及漢譯說一切有部都有近似的七部論書。漢傳各個部派的論書翻譯保存的也很多。佛教流傳 ...
說一切有部的學說與戒律,在魏晉南北朝期間,佛教在中國的傳播有著重要的影響。但其後小乘佛教在中國的地位被大乘佛教所蓋過。梁朝僧伽婆羅譯有《解脫道論》,它的結構和內容與南傳佛教里總結佛教理論與實踐的論書《清淨道論》相一致,...
除斷除自己一切煩惱外,更應以救脫眾生為目標。因此他既是出世的,又強調要適應世間,開大方便門,以引渡眾生。其次,從教理義學方面來說,小乘佛教總的傾向是“法有我無”,即只否定人我的實在性,而不否定法我的實在性。而大乘...
此派創始人龍樹,闡發“空”、“中道”和“二諦”的思想,其弟子提婆繼續弘揚龍樹的學說,使大乘佛教得以進一步發展。以後還有清辨和佛護、月稱等從不同的角度闡發中觀的思想,形成自續派和應成派。同時,小乘佛教中的說一切有部、...
數論認為,一切事物是從自身中產生出來的,因為原因已經存在於結果之中,而中觀派認為,如果因中有果或者因果相同,那么因果之間就沒有差別,結果的東西就成了原因的重複,這在邏輯上是不能成立的;小乘佛教說一切有部和經量部認為,事物...
《小乘佛教思想論-諦觀全集25》是天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木村泰賢。內容簡介 本書分成總敘與本論 總敘:告訴我們原始佛教與阿昆達磨佛教的異同何在;本論:分成六篇 1. 佛陀論 2. 宇宙成立的要素 3. 世界觀 4. 心理論 5...
這7部論書常被認為是南傳上座部佛學的基本理論著作。以後,還出現闡述上座部教理特別是修持方法的《解脫道論》;覺音又在《解脫道論》的基礎上著《清淨道論》,被譽為小乘佛教三藏典籍和義疏精要。北傳基本 北傳說一切有部的基本論書...
《小乘佛學》為世所公認的世界佛學名著,原書名為《佛教的中心概念和法的意義》,與原著者的另一重要作品《大乘佛學》同為姊妹篇。作者依據印度世親菩薩的《俱舍論》和世友菩薩的注釋本,按西方哲學的理路來轉述小乘說一切有部的哲學...
致使教團分裂為二部(俗稱根本分裂),其後直到佛滅後二百至四百年,復分裂為十八部派。依南傳「島史」的傳說,其分裂情形如左下表。南傳小乘佛教就是屬於上座部系的佛教。思想特色 小乘佛教的思想特色在於發揮傳統之長老佛教,故其萬有論...
《小乘佛教思想論》是貴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 木村泰賢 內容簡介 自古以來,不論以怎樣立場為旨的佛教學者,都要以阿毗達磨為研究的基礎,至少,也要一次通過他。 ——木村泰賢 《現代世界佛學文庫:小乘佛教思想...
作者依據《中論》,剖析佛教涅檠觀念的發展歷史。對照批判了小乘說一切有部、經量部和大乘瑜伽行派的不同實在觀,揭示了涅槃觀念在印度宗教哲學中的深厚根源,深入地闡明了佛教解脫論所依據的世法與出世法等同一如、煩惱與菩提無二無別的...
《異部宗輪論》,梵文 Samayabhedo paracanacakra śāstra,是小乘佛教說一切有部論書。古印度世友撰。唐玄奘譯。一卷。分敘小乘二十部派的產生、分立及主張。為研究部派佛教史的重要資料。《異部宗輪論》有藏譯本。漢文異譯本有失...
後期中國佛教學者還以“心”去溝通儒佛道三教,強調“心”足以充漢能佛、能儒、能老的基礎,這也是三教合一的根據。小乘佛教說一切有部認為心、意、識三者異名而同義,並沒有本質區別。大乘唯識宗以為“心”即是第八識(阿賴耶識)...
三世實有,佛教教義。小乘佛教說一切有部的基本命題。意為時間的諸法即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體性實在。《俱舍論》卷二十:“以說三世皆定實有故,許是說一切有宗。”對於三世的區分,具有代表性的是四大家:1、法救“類有異”說...
如前所說,大小乘佛教之五位說,因其教義不同,內容有差別,五位排列的順序也不一樣:小乘佛教以說一切有部教義為代表,主要列五位七十五法,依次是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應行法一十四,無為法三種。
俱舍宗,漢傳佛教十三宗之一,屬小乘說一切有部,以俱舍論為主要經典。與成實宗,同屬漢傳佛教中的小乘傳承。成實宗被稱為小乘空宗,俱舍宗則被稱為小乘有宗。簡介 它的前身為毗曇宗。毗曇宗始於南北朝僧伽提婆(Samghadeva)與...
十六心,佛教用語。小乘說一切有部的修行理論。稱在觀察思悟四諦十六行相之後,進入見道,以所謂無漏智現觀四諦所得之十六種智慧,稱“十六心”。據《俱舍論》卷二十三, 包括:“苦法智忍”,現觀欲界的苦諦,斷除迷惑苦諦的見...
二十部(Twenty parts)是佛教常用辭彙,是指小乘(Mahayana Buddhism)的二十部分派,包括說出世部、雞胤部、多聞部、說假部、制多山部等等。小乘的分派共有二十,即上座部、大眾部、一說部、說出世部、雞胤部、多聞部、說假部、制...
這些典籍綜羅小乘說一切有部、上座部、大眾部、犢子部、賢胄部、正量部、經部等部派撰作的各種阿毗達磨論書;大乘中觀派、瑜伽行派撰作的各種釋經論、集義論;西域和東土佛教學者撰作的各類佛教集傳。內容敘及:小乘佛教的主要教理...
作者依據《中論》,剖析佛教涅檠觀念的發展歷史。對照批判了小乘說一切有部、經量部和大乘瑜伽行派的不同實在觀,揭示了涅槃觀念在印度宗教哲學中的深厚根源,深入地闡明了佛教解脫論所依據的世法與出世法等同一如、煩惱與菩提無二無別的...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一(大四五·二四九下):“去來實有宗,(中略)有去、來世,猶如現在,實有非假。”印度古代六派哲學中之勝論學派及時論外道皆主張此說。小乘佛教中,如說一切有部宗亦主張此說。(瑜伽師地論卷六、顯揚聖教論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