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佛教思想論》是貴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 木村泰賢
基本介紹
- ISBN:9787811266481
- 作者:[日] 木村泰賢
- 出版社:貴州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12月1日
- 頁數:490
- 定價:96.00元
- 裝幀:精裝
- 叢書:現代世界佛學文庫
內容簡介
自古以來,不論以怎樣立場為旨的佛教學者,都要以阿毗達磨為研究的基礎,至少,也要一次通過他。 ——木村泰賢 《現代世界佛學文庫:小乘佛教思想論》從大處著眼,高處下手,挈其大綱,總括組織,以阿毗達磨為中心,論述了小乘佛教的佛陀論、宇宙論、世界觀、心理論、倫理論、修道論等論題。 序言 本釋尊獨特深見所創立的佛教,雖說有他超越一般思想的地方,但承受印度固有思想而發達的亦不少,這是今日研究佛法者所不可不承認的歷史事實。日本佛教學者木村泰賢,為此曾與高楠順次郎,合著《印度哲學宗教史》一書,對佛教以前哲學宗教兩方面的印度思想,作一極簡單而有系統的介紹,使我人讀了,不但了解印度過去各時代的宗教哲學的來龍去脈,同時亦明白博大精深的佛法思想的產生背景,所以這實是值得我人一讀的好書!但木村是一佛教學者,其志不唯在於敘述印度古代的宗教哲學思想,而要為佛教思想辟出探究的蹊徑,...(展開全部) 自古以來,不論以怎樣立場為旨的佛教學者,都要以阿毗達磨為研究的基礎,至少,也要一次通過他。 ——木村泰賢 《現代世界佛學文庫:小乘佛教思想論》從大處著眼,高處下手,挈其大綱,總括組織,以阿毗達磨為中心,論述了小乘佛教的佛陀論、宇宙論、世界觀、心理論、倫理論、修道論等論題。 序言 本釋尊獨特深見所創立的佛教,雖說有他超越一般思想的地方,但承受印度固有思想而發達的亦不少,這是今日研究佛法者所不可不承認的歷史事實。日本佛教學者木村泰賢,為此曾與高楠順次郎,合著《印度哲學宗教史》一書,對佛教以前哲學宗教兩方面的印度思想,作一極簡單而有系統的介紹,使我人讀了,不但了解印度過去各時代的宗教哲學的來龍去脈,同時亦明白博大精深的佛法思想的產生背景,所以這實是值得我人一讀的好書!但木村是一佛教學者,其志不唯在於敘述印度古代的宗教哲學思想,而要為佛教思想辟出探究的蹊徑,因而他對全體佛法所做的工作,是循思想發展的路線,作有組織的一貫論說,如其所著《原始佛教思想論》《小乘佛教思想論》《大乘佛教思想論》,可以明顯看出他的思想一貫性。為什麼要這樣論說?因從佛法思想發展方面去觀察,他確是由原始而小乘,由小乘而大乘,這樣逐步高揚起來的。佛法的研究者,如不能發現他的思想進展性,那就很難正確地理解各時代佛法的差異性。 木村氏對於印度佛教思想史,既分為《原始佛教思想論》《小乘佛教思想論》《大乘佛教思想論》的三部門,加以整理論說,那他自能為我人指出印度各時期的佛法思想的來源,即何者為原始佛教思想的先河,何者為小乘佛教思想的先導,何者為大乘佛教思想的先鋒,在這三部書中,當可看出端倪。所以我們要想了解印度佛教思想史,不可不讀這三部論說佛法思想的書。《原始佛教思想論》,早在一九三三年,就為歐陽瀚存譯出,並由上海商務印書館為之出版:《大乘佛教思想論》,亦於一九五四年,筆者試為譯出,由香港內明出版社印行流通。兩書出版的時間,雖相距二十餘年,但先後均為各界學者所重視,其價值可知。從原始佛教思想到大乘佛教思想,作為其中間媒介的,是小乘佛教思想,木村氏的《小乘佛教思想論》,若不將其譯出,一般佛教學者,勢難窺出佛教思想的全貌,因而我深感於此論翻譯的刻不容緩,同時我在《大乘佛教思想論》的序文里,曾說待有因緣再為譯出的這話,所以就常常抽閒一點一滴的翻譯,雖說初稿在大乘佛教思想論問世後不久就已完成,但因那時我的工作中心在《俱舍論頌講記》,無暇再為整理,於是一擱就擱下一年多,到最近始稍有暇重行加以修正,並立即付諸手民,兌現我那“以供養有志於佛法研究者”的諾言! 書摘 四、住劫 這樣,成劫完了,就為住劫,住劫期的世界,是經過二十中劫而持立繼續的。然其間,人類,尤其在閻浮洲,亦有種種的變化,且在長時間中,人仍不能不接受種種的運命。就中,那最顯著的,是壽命的長短及道德完否的循環。在婆羅門教,四瑜伽之行,因被限於閻浮洲,即在佛教,亦是特就南洲來說。其理由,不用說,南洲的人們,幻想堅強,善惡也強,因而那運命,也就認為有種種的可能性。 這樣,先說一說劫初即住劫初期的狀態。劫初的人們,一切是化生(有說他是有色意成——《俱舍論》卷第一二——有說他是意生化身[《立世阿毗曇論》卷第一○,大正三二,二二三頁下]),還沒有男女的區別,四肢圓滿,可以自在的飛揚於空中。這時,雖沒有日月,但由自身的光明輝耀,以喜樂為食,因沒有另外的段食,所以其生命,差不多是無量歲。然而,其後漸次出生地味,人們似也漸執其味,其身體也成為堅重,已經失去如原來那樣的輕妙,光明也隱蔽掉了。於此,由於有情的業力而生日月以代替其光明;男女的區別也發生:欲心也漸次熾盛;壽命也逐漸地縮短,終於至八萬歲而下落。於此,是就成為所謂人間的人間。焉什麼?因從這以後,以八萬歲與十歲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