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三弦
- 國家:中國
- 類型: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
- 地址:紅河州各地彝區
小三弦是中國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歷史悠久,文化淵源 悠長。由 於各民 族文化生活習俗和地域 環境的差 異,近千年來,無論從用材和 外觀的制 作,還是在音色的...
彝族小三弦,彝族彈撥弦鳴樂器,流行於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玉溪、思茅、保山等地區。...
潮州小三弦,又名廣弦。流行於廣東潮州、汕頭等地。是潮州細樂的主奏樂器,也用於潮州“弦詩樂”和廣東漢樂。...
拉祜族小三弦,是拉祜族、佤族和哈尼族愛尼人的彈撥弦鳴樂器。因拉祜人最為喜愛而得名。流行於雲南省思茅地區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和臨滄地區滄源佤族自治縣等地。...
三弦:又稱“弦子”,中國傳統彈撥樂器,其他少數民族也有類似三弦的樂器。柄很長,音箱方形,兩面蒙皮,弦三根,側抱於懷演奏。音色粗獷、豪放。可以獨奏、合奏或伴奏,...
彝族小三弦,是彝族彈撥弦鳴樂器。流行於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玉溪、思茅、保山等地區。彝族三弦構造獨特,與漢族三弦風格迥異。琴鼓呈筒形,用...
也稱《大三弦》、《跳月》,是雲南省中部地區彝族支系阿細人、撒尼人喜愛的自娛性舞蹈。...
彝族大三弦由共鳴筒、琴頭、琴桿、弦軸、琴馬、縛弦和琴弦等部分構成(圖),規格尺寸不一,琴身全長多為130厘米~140厘米,民間特大的大三弦,琴身全長可達180...
撒尼大三弦舞是石林地區普及最廣,備受撒尼人青睞的集體舞蹈,不論男女老小都會跳。基本動作是跳三跳踢一腳,因而又稱“三步樂”。大三弦節奏歡快,舞姿豪放,氣氛...
大三弦,是蒙古、滿、漢等族彈撥弦鳴樂器。因張三條琴弦而得名。蒙古語曾稱胡兀不兒,今稱修打拉古,意為弦子。 流行於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河南...
彝族三弦舞是歷代彝族人民代代相傳的一種民間舞蹈。不同的地區或不同的彝族支系對其有不同的稱法。流傳於撒尼彝區的三弦舞稱“撒尼大三弦”,流傳於阿細彝區的...
三弦琴,又稱三弦,是中國的彈撥樂器。其名最早出現於明楊慎《升庵外集》:“今次三弦,始於元時”。而清·毛其齡《西河詞話》:“三弦起於秦時,本三十鼓鼓之制...
《三弦曲譜》是2004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振先。本書收錄主要是在中國最為流行且影響廣泛的大三弦曲、小三弦曲,還有一部分加弦三弦曲。...
目前沒有更清晰的廣西三弦的圖片,只能在廣西隆林老人合奏的視頻中截取。...... 壯族三弦,是壯族彈撥弦鳴樂器。形制與漢族、拉祜族小三弦相仿,音色脆亮,主要用於壯...
中國擦奏弦鳴樂器。又稱曲胡、二弦。主要流傳於河南、山東一帶,是河南曲劇、山東琴書、呂劇的主要伴奏樂器。墜胡的前身是小三弦。在為說唱、戲曲伴奏時,藝人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