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赤水市政協五屆一次會議第133號提案的答覆

院前急救是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份,是城市經濟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和綜合服務能力的重要標誌,對於發揮政府職能、樹立政府形象、保障民眾健康、促進社會發展等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對赤水市政協五屆一次會議第133號提案的答覆
  • 地點:赤水市
  • 會議:政協五屆一次會議
  • 提案:第133號提案
具體內容,發布時間,

具體內容

田園、程建國、代鐵榮、袁勇、胡云劍、宋小軍、王機財、姚星富、丁富英委員:
您們提出的關於《建立120急救中心,加快赤水市急救醫療網路體系建設》的提案收悉。感謝您們對我市醫療急救網路體系建設工作的關心和支持。現就提案提出的有關問題答覆如下:
院前急救網路建設已作為院前急救唯一的特服呼叫“120”號碼,衛生部及信息產業部對其有嚴格的管理規定,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設定、統一管理,省、地級設立急救中心,縣級設立院前急救站,並可依託轄區內醫療技術力量最強的綜合醫院設定。多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120”院前急救站建設工作,並根據我市實際情況,同意依託赤水市人民醫院設定院前急救站。市人民醫院自2006年起按照有關要求積極開展“120”院前急救站建設的籌備工作,通過外出學習、組建機構、建立規章制度,在現有人、財、物的基礎上,於2007年元月1日組建急診科,並開展了“120”院前急救站的試運行工作。目前,該院前急救站(急診科)有房屋面積200m2,設有內科急診室、外科急診室、搶救處置室、清創手術室、治療注射室、接警調度室等科室,有急救車輛2部及心電圖機、心電監護儀、呼吸機、洗胃機、除顫儀、搶救推車等急救設備。有急救醫生8名、護士8名、駕駛員(兼擔架工)4名,實行24小時值班制。該急救站自試運行以來,共出動救護車接救病人200餘駕次,其中接救治危重病人110人次,急症留觀病人125人次,處治門急診8050人次,取得較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得到社會的一致好評。
“120”院前急救站的建立,為我市和毗鄰地區廣大民眾及外來遊客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提高了我市突發事件醫療應急救治應對能力,改善了赤水投資環境和旅遊環境形象。為此,我局將進一步爭取政策,爭取項目,改善條件,加強管理,強化“120“院前急救救治能力建設,具體措施如下:
1、解決“120”院前急救站編制問題。鑒於目前市人民醫院“120”院前急救站人員編制不足問題,赤水市衛生局已於2007年5月29日向市機構編制委員會專題呈報《關於請求解決市人民醫院院前急救站人員編制的請示》(赤衛字[2007]65號),請求增加市人民醫院“120”院前急救站專用編制19名(其中醫生4名,護士4名,接守電話和調度指揮員3名,擔架工4名,駕駛員4名),並有望在近期內經市委、市政府研究解決。
2、進一步加強“120”院前急救站業務用房建設。市醫院擬在現急救用房基礎上進行改擴建,改擴建後業務用房將達800m2,相關科室將得到全面加強。
3、加強急救醫療基本設備的投入與配置。進一步結合國家加強西部地區醫療救治能力建設項目,配置必需的急救醫療基本設備,進一步提高醫療救治能力水平。
4、加強“120”院前急救站人員素質建設,強化急診急救專業培訓及應急演練。進一步強化急救人員的專業培訓及臨床進修,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建設一支專業技術過硬,工作責任心強的急救隊伍,最大限度地保障廣大人民民眾的生命安全。並加強與公安110、消防119等應急系統聯動,建立協同合作機制,實施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救援工作。同時,加強全市5箇中心鎮衛生院急診急救能力建設(2006年各鄉鎮衛生院已選派14名醫生到遵義市進行為期6個月的急診急救專業理論培訓及臨床進修,赤水市衛生局組織234名鄉村醫生開展為期7天的急診急救培訓班),初步建立市鄉急診急救網路。
5、進一步建立健全“120”院前急救站各項規章制度,落實醫療急救操作規程,強化服務意識和依法救治,完善醫療救治預案和考核方案,使我市醫療急診急救工作規範、有序運行。

發布時間

二00七年七月十三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