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尋陽縣
- 地址:今湖北武穴東南龍坪鎮
- 朝代:西漢
- 面積:7938平方公里
尋陽縣,為歷史古縣,漢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置尋陽縣,縣治約在(今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蔡山附近的古城村一帶)。尋陽縣面積為7938平方公里,包括今黃岡市黃梅...
漢尋陽在今湖北武穴東南龍坪鎮。東晉以今九江、廣濟間長江兩岸地置尋陽郡,即以尋陽為治所。...
尋陽長公主(890年-927年),中國五代十國南吳太祖楊行密之女。...... 尋陽長公主(890年-927年),中國五代十國南...乾貞三年(929年)三月,“窆於都城江都縣興...
晉永興元年(304年),分廬江之尋陽、武昌之柴桑2縣合立尋陽郡,隸江州尋陽郡柴桑縣。晉義熙八年(412年),省尋陽縣入柴桑縣。...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郡及柴桑、汝南縣,復立尋陽縣,十八年改為彭蠡縣,直隸江州。大業三年(607年),廢州改置九江郡,改彭蠡為湓城縣。唐武德四年(621年),...
永興元年(304),劃廬江之尋陽、武昌之柴桑二縣立尋陽郡,黃梅縣境始南北分治。北境劃歸豫州西陽國之蘄春縣,縣治今蘄春縣八里湖土門城。南境仍屬縣治遷江南鶴...
據《晉書·地理志》雲:安帝義熙八年,省尋陽縣入柴桑縣,尋陽縣的建置便沒有了,僅仍保留尋陽城的名稱。唐武德四年分湓城縣置的潯陽縣的“潯”有“氵”,轄...
隋開皇九年(589年)改置尋陽縣。柴桑縣典故 編輯 東漢末曹操自江陵順江東下,諸葛亮至柴桑與孫權共謀抵抗,即此。詞條標籤: 行政區劃 ...
208年(東漢獻帝建康十三年),赤壁之戰後,蘄春屬吳,孫權置蘄春郡,治蘄春,轄蘄春、邾縣、尋陽,上隸揚州。[4] 西晉永興時期,尋陽縣治徙江南(改名潯陽縣),其江...
龍感湖是位於中國湖北省和安徽省交界處的一個淡水湖泊,為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和...(今鄱陽湖),長江以北的叫大雷池,這大雷池恰恰就在尋陽(今黃梅)的東面(但...
秦朝屬九江郡;漢代屬江夏郡(《湖北通志》載:“廣濟為漢蘄春、潯陽二縣地);三國時屬吳,隸屬蘄春郡;西晉時期,廣濟境地仍分屬蘄春、尋陽二縣。 [5] ...
陳天嘉六年(565年),置西江州,尋陽郡還隸江州。[1] 江州隋 開皇九年(589年),廢郡及柴桑、汝南縣,復立尋陽縣,十八年改為彭蠡縣,直隸江州。[1] 大業三年...
梁末((556),改苞信縣為新蔡縣。隋開皇九年(589),省尋陽、南 新蔡二郡及汝南、柴桑、新蔡3縣,復置尋陽縣。隋開皇初年(581),隋文帝撤州郡置總管府,改...
而尋陽縣東四十二里,正好是桑落洲。又根據宋初學者 徐鉉 《騎省集》中《故汝南縣太君周氏夫人墓志銘並序》記載“夫人諱某,字某,廬江舒人,三國時吳將公瑾...
潯陽,即潯城、潯陽城,今江西省九江市的古稱,因古時流經此處的長江一段被稱為潯陽江,而古代縣治在長江之北,即潯水之陽而得名。後長江改道,縣治變為江南,原...
武昌縣領域約有今鄂州、黃石、大冶三市。在武昌縣城設武昌郡,管轄武昌、江夏、沙羡、下雉、興國、柴桑(九江市西南)、尋陽(九江)七縣。郡治、縣治均在今城區。...
隋唐又在尋陽地立尋陽縣,隸江州(今九江市),江州乃因襲尋陽(潯陽)之名,唐朝以後史書作潯陽,又名潯陽一帶的長江為潯陽江,後又建潯陽樓。“潯陽”在唐朝時聲...
陳朝天嘉六年(565年),置西江州,尋陽郡還隸江州。 [1]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郡及柴桑、汝南縣,復立尋陽縣,十八年改為彭蠡縣,直隸江州。 [1] 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