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的一部詩作。《十五》是王安石的其中一個作品,又名《將母》。王安石是北宋年間著名的詩人,其作品以政治詩和詠史詩較為出彩,晚年時期其詠物作品也深得後人的喜歡。《十五》這首詩描述母愛,這種題材與類型的作品在王安石詩中獨樹一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十五
- 外文名稱:shiwu
- 作品別名:將母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者:王安石
詩詞內容,作者資料,作品釋義:,
詩詞內容
《十五》
又名《將母》
【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紵陰。
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作者資料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人稱半山居士。漢族江右民系。封舒國公,後又改封荊國公,宋徽宗時追封為舒王。故世人又稱王荊公、舒王。北宋臨川縣城鹽埠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北宋丞相、新黨領袖。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以“富國強兵”為宗旨大規模推行改革變法運動。先後推出均輸法、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和方田均稅法等重大改革舉措,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等諸多領域,影響之大、之廣前所未有。改革變法歷時16年,雖然遭到了守舊派的強烈反對,並且隨著宋神宗的病亡戛然而止,但客觀上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尤其是宋廷財政有了很大的改善,由宋神宗剛即位時的“百年之積,惟存空簿”,到後來的中央積蓄錢粟“數十百巨萬”,“可以支二十年之用”,積貧積弱局勢有所改觀。王安石在文學上具有突出成就,是唐宋時期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臨川先生文集》等。作品大都收集在《王臨川集》,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於《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作品釋義:
邗溝,在山陽縣,位於陝西省商洛市,屬陝西東南部,地處秦嶺南麓、商洛市南部。白紵,指白紵山,在太平州,今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縣城東南兩公里處,為姑溪河和青山河匯合之處。桓溫領妓游山,好為白紵歌,故以名之。此詩詩意為母親在月圓之夜聽到杜鵑的聲音,就想起離鄉在外的兒子,雖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