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射經》
- 作者:王踞
- 年代:唐代(玄宗)
- 類別:兵技巧
- 譯者:阿痴、油瓶射怪
總訣,步射總法,馬射總法,弓有六善,
明陶宗儀編《說郛》收錄《射經》全文。全書分總訣、步射總法、步射病色、前後手法、馬射總法、持弓審固、舉把按弦、抹羽取箭、當心入筈、鋪膊牽弦、欽身開弓、極力遣箭、卷弦入鞘、弓有六善等14節。中心內容講射箭的程式、要領相注意事項。如引弓時,要做列“端身如乾,直臂如枝”,“引弓不得急”,“不得緩”,“矢量其弓,弓量其力,無動容,無作色,和其肢體,調其氣息,一其心志,謂之楷式”。學射要循序漸進,先易後難,“始於一丈,百發百中”後,逐寸增加,至於百步,亦能百發百中,然後練射活動靶,“或升其的於高山,或致其的於深谷,或曳之,或擲之,使其的縱橫前卻”。發射時,要“目以注之,手以駐之,心以趣之”等。此書對射箭技巧做了較系統的總結,多為後世教射者所遵奉。
總訣
凡射,必中席而座,一膝正當垛,一膝橫順席。執弓必中,再把之中,且欲當其弦心也。以弓當左膝,前豎接席,稍吐下弰向前,為令上傾向右。然後取箭,覆其手為拳,令指第二節齊平,以三指捻箭三分之一,加於弓亦三分之一,以左手頭指受之,則轉弓,令弦稍離身,就箭,即以右手尋箭羽,下至闊,以頭指第二指節當闊約弦,徐徐送之。令眾指差池如鳳翮,使當於心,又令當闊羽向上。弓弦既離身,即易見箭之高下,取其平直,然後抬弓離席,目睨其的,接手頤下,引之令滿,其持弓手與控指及右膊肘平如水準,令其肘可措杯水。故曰:端身如乾,直臂如枝。直臂者,非初直也,架弦畢,便引之,比及滿,使臂直是也。引弓:不得急,急則失威儀而不主皮;不得緩,緩則力難為而箭去遲。唯善者能之。箭與弓把齊為滿,地平之中為盈,貫信美而術難成。要令大指知簇之至,然後發箭。故曰:簇不上指,必無中矢。指不知簇,同於無目。試之至也。或以目視簇,馬上與暗中則。乖此為無術矣。故矢在弓右,視在弓左,箭發則靡其弰,厭其肘,仰其腕,目以注之,手以指之,心以趣之,其不中何為也?
又曰:矢量其弓,弓量其力,無動容,無作色,和其肢體,調其氣息,一其心志,謂之楷式,知此五者為上德。故曰:莫患弓軟,服當自遠;若患力羸,恆當引之。但力勝其弓,則容貌和,發無不中。故始學者,先學持滿,須能制其弓,定其體,後乃射之。然其的必始於一丈,百發百中,寸以加之,漸至於百步,亦百發百中,乃為術成。或升其的於高山,或制其的於深谷;或曳之,或擲之,使其的縱橫前卻,所以射禽獸與敵也。凡弓惡右傾,箭惡其襦,頤惡旁引,頸惡卻垂,胸惡前亞,備惡後偃,皆射之骨髓疾也。故身前辣為猛虎方騰,額前臨為封兕欲斗,出弓弰為懷中吐月,平箭闊為弦上懸衡,此皆有威儀之稱也。
又曰:凡控弦有二法:無名指疊小指,中指壓大指,頭指當弦直豎,中國法也;屈大指,以頭指壓勾指,此胡法也。此外皆不入術。胡法力少,利馬上;漢法力多,利步用,然其持妙在頭指間。世人皆以其指末齪弦,則致箭曲又傷羽。但令指面隨弦直豎,即脆而易中,其致遠乃過常數十步,古人以為神而秘之。胡法不使大指過頭指,亦為妙爾。其執弓欲使把前入扼,把後當四指本節,平其大指承簇,卻其頭指,使不得(此處有闕文),則和美有聲而俊快也。射之道備矣哉!□井儀:開弓形,所謂懷中吐月也。□襄尺:襄,平也;尺,曲尺也。平其肘,所謂肘上可置杯水也。白矢:矢白簇至指也,所謂彀率也。□剡注:注,指也。以弓弰直指於前以送矢,俗所謂[上絕下力]控也。剡,銳也。弓弰也,靡其弰。□參連:矢行急疾而連參也。
《射經》總訣譯文:
但凡射箭開始,射手必須要位列在坐席中央,一邊膝蓋正面對著靶垛,一邊膝蓋對著坐席的方位。手要握在弓把的中間位置,並且讓手和弓弦同處在弓的中心位置。弓要放在左膝蓋前側,豎著放在坐席上,下弓梢稍微朝前露出,讓上弓梢微微朝右側傾斜,擺好弓後就可以取出箭。手微微握拳,讓手指的第三指節齊平,用三指捏住箭後端三分之一的位置,箭前端的三分之一放置到弓上,用左手食指接住箭,轉動弓身讓弓弦稍離開身體以便於上箭,即用右手在箭羽後側一尋左右的箭尾處,用指頭第二節抵住箭尾,靠著弓弦慢慢向前推箭,讓所有的手指像鳳翅一樣展開,掌心對著弓的中心,再讓箭尾扣進弓弦,箭桿上一根羽毛朝上。此時弓弦已經離開身體,這樣容易觀察箭尾放置的高低,調整箭尾讓箭和弓角度達到相互垂直的高度,然後舉著上好箭的弓離開坐席,眼睛斜視箭靶,前後手同時開弓滿弦,讓手的高度到臉頰下側。從持弓手和控弦手再到左右肩膀肘關節,高度水平為準。以至於可以在手肘上放置水杯。這就是所說的:“身體端正軀幹筆直,手臂伸直如同樹枝。”手臂伸直不是一開始就伸直了,而是上弦完畢後就開弓,等到開弓張滿,手臂就完全伸直了。開弓不能心急太快,太快有失威儀而且射不中靶;也不能太慢,太慢力量難以堅持,錯過射箭的最佳時機,開弓時機的掌握只有善於射箭的好手能掌握。開弓的長度和箭的長度對齊才是“滿”的狀態,箭與地面平行才是“盈貫”的狀態,這樣是最美觀但也是最難練成的。要讓持弓手的大拇指接觸到箭頭後,才能放箭。所以說:“箭頭沒上大拇指,沒有一支箭能射得中靶子;拇指沒有接觸到箭頭,和沒有眼睛一樣,這是實際測驗過的。有的人用眼見判斷箭鏃是否到位,在馬上和在光線昏暗的時候,這個方法是沒用的。所以箭要在弓的右側,瞄準要在弓的左側。撒放時讓弓順力倒下,壓低手肘,抬高手腕,眼睛注視目標,手指向目標,內心趨向目標,怎么會射不中呢?
有人說:箭要和弓匹配,弓要和人的力量匹配,射箭時面不改色,動作隨和,調節氣息,心志一致,這才能稱為楷模體式。知道這五條內容的,才是優秀的射手。所以說:不要擔心弓太軟,使用得當就能射得遠。若擔心力量虛弱,那就要堅持不斷的訓練力量。一旦力量能夠駕馭強弓,那么動作就會穩定,表情從容,射得箭無不是命中目標的。對於剛剛開始學習射箭的初學者,必須先學習開滿弓,要能駕馭得住自己的弓,固定自己的動作,然後再說如何射。要從一丈近的距離開始習射,直到這個距離百發百中,才能一寸一寸增加距離;當漸漸達到百步也百發百中的時候,才算練成。有的訓練方法是把靶子放在高山之上,或是放在深谷之中,或者拖動靶子,或者投擲靶子,讓靶子隨意擺動,這種訓練方法是用來射禽獸或者敵人的。但凡射箭弓不能右傾,箭飛行不能如儒生那樣軟弱無力,面頰不能偏歪,脖子不能後縮,胸不能前凸,背不能後駝,這些都是射箭時容易犯的致命錯誤。所以身體要微微前傾雙腳端正站好,好似猛虎即將騰空躍起。額頭要微微下沉好像犀牛低頭準備進攻, 姿勢上做到開弓至滿,這叫“懷中吐月”,箭尾水平地鉤在弓弦上開弓,這叫“弦上縣衡”。這些都是威儀動作的稱謂。
還有一個說法:現在有兩種控弦手法:用無名指和小指重疊握拳收緊,中指蓋住大拇指,食指垂直面對著弓弦,這是中國射法;大拇指彎曲,用食指壓住勾弦的拇指,其餘手指收緊,這是胡人的射法。除此以外的手法都不是好的射法。胡人的射法使用的力量少,適合在馬上用;漢人的射法使用的力量多,適合步射,當然這種手法的訣竅在食指指間。當世之人都認為漢法會干擾弓弦,會導致箭桿彎曲傷害箭羽。但是讓食指垂直於弓弦,不僅撒放乾脆而且容易射中目標,並且射程會比通常的射法遠出數十步,古人將這種神奇的射法秘不示人。胡人射法不讓大拇指超過食指,這也是很精妙的。他們在持弓儘量讓前手抓住弓把,弓把的另一側靠著四個指節,拇指平放用來靠放箭頭,收回食指,讓拇指不干擾弓弦,將這一切都協調好,那么放弦聲音清脆,快速流暢。這就掌握了射法中的要義了!
總決最後的五個射箭名詞解釋:
井儀:開弓姿勢,上文“懷中吐月”的動作稱謂。
襄尺:襄,水平;尺,曲尺(一種木工用來做角度的尺子,這裡的意思應該是彎曲摺疊),上文手肘上可以放置水杯的意思。
白矢:箭頭在滿弓後到達指頭的位置,這是滿弓的標準。
剡註:注,指向的意思。放箭後要讓弓梢直指向前,俗話說的控制弓達成“上絕下力”的效果。剡,鋒銳的意思,指代弓梢,就是讓弓梢向前平倒。
參連:指箭疾馳風行接連不斷。
步射總法
左間與胯對垛之中,兩腳先取四方,立後,此轉左腳,大指垛中心。此為丁字不成、八字不就。左手開虎口,微松下二指,轉弝側臥,則上弰可隨矢直指的,下弰可抵胛骨下,此為靡其弰。右手摘弦,盡勢翻手向後,要肩臂與腕一般平直,仰掌現掌紋,指不得開露,此為壓肘仰腕。射經曰:無動容,無作色,按手頤下,引之令滿,取其平直。故曰:端身如乾,直臂如枝。箭發則靡其弰,壓其肘,仰其腕。胸凸背偃,皆是射之骨髓疾也。
步射病色
開弓勘手,謂前手太高,後手低不平;開弓提手,謂前手太低,後手高;開弓偃弰,謂身直頭偃,前手腕仰;兩摘,謂不發用力,即前後分解;不齊所弦,謂遣箭分弓,實握不轉腕,微鬆手轉弝;脫弝,謂手太松,倒提手弝;[發刀]弰、弰子大二件,謂下弰傳右胛;後手約,謂手側不仰腕;後手小,謂斂定手,不放手;後手偃、後手二件,謂遣箭不直硬,或剪弦列手。
前後手法
宋盧宗邊太尉釋:
摋,《說文》云:“側手擊物曰摋。”謂當後手如擊物之狀,令臂與肩一般平直是也。
捩,《說文》云:“捩,拗也。”謂以前首推弝,後手控弦,如用力拗捩之狀。
[上絕下力],《說文》云:“[上絕下力],斷也。”謂當以後手摘弦如[上絕下力]斷之狀,翻手向後,仰掌向上,令見掌紋是也。
[手窒],《說文》云:“[手窒],擲也。”即當以前手點弰如擲物之狀,令上弰指的,下弰抵胛骨下也。
馬射總法
勢如追風,目如流電,滿開弓,緊放箭,目勿瞬視,身物倨坐,不失其馳,舍矢如破。
持弓審固
左手垂下,微曲大指羈弝,第二第三指著力把弓箭,余指斜籠下弝,指左腳面。曲右手當心,右臂貼肋,以大指第二第三指於節上,四指弦畟提弰,箭弰與手齊。訣曰:持弓審固事須知,垛在南時面向西,右手捉弓左當弝,仍令箭筈兩相齊。
把按弦
欽身微曲,注目視的,左手輪指,坐腕弝弓,箭如懷中吐月之勢。續以左手第二指與第三指靠心斜入撥弦,令弓上傳著右肩,然後舉左腳,三移其步以取箭。訣曰:舉弝撥弦橫縱腳,輪指坐腕身微欽,指弰斜傳右肩膊,左手持把橫對心。
抹羽取箭
以左手三指丞下,緊抵前四指、五指,鉤落上籠:先舉右腳,隨步合左手指弰抵弝,以二指按箭,三指斜擗箭,四指、五指向里斜鉤,左手二指、三指羈乾掣箭至簇。訣曰:前當弓弝一般齊,三實兩虛勢漸離,小指取箭羈緊簇,抹羽入弦無暫遲。
當心入筈
右手第二指緊控箭筈,大指捻筈當心,前手就後手拶乾入筈。左腳尖指垛,腳跟微出,右腳橫直,鞋衩對垛。淺坐箭筈。左手第二第三指坐腕,羈前雙根斜覷的。訣曰:右手二指抱箭垛,兩手相迎穩入弦,捻筈當心斜覷貼,緊膨兩膝直如衡。
鋪膊牽弦
輪指把弝,推出前手,微合上怦,兩臂弦曲,不可展盡。左手輪指,空第二指過弓弝節上,大指面緊著弓弝,屈起指節,余指實屈,鋪下前膊,左右腳膝著力同。入筈法訣曰:前腳鋪下若推山,右指彎弓緊扣弦,兩臂梢曲不展盡,文牽須用緩投肩。
欽身開弓
以右手第二節取箭,弝外覷貼,側手引箭至簇,大指靠血盆骨為進。凡簇與弝齊為滿,半弝之間為貫盈。貫盈信美,雖有及者,大抵脅肋腳膝著力亦同。入筈法訣曰:開弓發矢要欽身,弝外分明認貼真,前肘上翻雙膊聳,脅肋腳膝力須勻。
極力遣箭
竦腰出弰,上弰畫地,下弰傳右膊。後手仰腕,極力[兀卓]後肘過肋,猗後手向後;前手猛分虎口,著力向下急捺轉腕,以第四第五節緊鉤弓弝,兩肩凸出,則箭力倍勁。訣曰:弰去猶如搦斷把,箭發應同捻折弦,前弰畫鞋後靠脊,極力遣出猶自然。
卷弦入弰
後箭兩手相迎,直右手過胸,曲左手卷弦。以後第二指取箭,前腳跟著地,聳身稍斂,雙眼覷貼。曲右手貼肘,以左手第二第三指側手羈乾;直右手上臂仰腕,過胸取箭。訣曰:右指羈箭當胸出,左手卷弦弰靠肩,箭已中時無動手,抹羽入筈法如前。
弓有六善
一者,性體少而勁;二者,太和而有力;三者,久射力不屈;四者,寒暑力一;五者,弦聲清實;六者,張便正。凡弓性體少則易張而壽,但患其不勁。欲其勁者,妙在治筋。凡筋生長一尺,乾則減半,以膠湯濡而極之,復長一尺,然後用則筋力已盡,無復伸馳。又揉其材令仰,然後傳角與筋。此兩法所以為筋也。凡弓節短則和而虛,節長則健而柱,節得中則和而有力,仍弦聲清實。凡弓初射,與天寒則勁強而難挽;射久,天暑則弱而不勝矢,則膠之為病也。凡膠欲薄而筋力盡,強弱任筋而不任膠,此所以射久力不屈,寒暑力一也。弓所以為正者,材也。相材之法視其理,其理不因矯揉而直,中繩則張而不跛,此弓人之所當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