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寺(江西省修水縣寶山寺)

寶山寺(江西省修水縣寶山寺)

寶山禪院,原稱南峰禪院。位於修水縣全豐鎮南豐村南峰山東麓。始建於唐代,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朝廷賜額寶山禪院。此院是修水本土歷史上舉足輕重的寺院之一。時與黃龍禪院、兜率禪院等五院並稱修江六大禪院。

基本介紹

歷史,傳說,衍生,

歷史

據《寶山院記》寶山寺為超慧禪師於唐乾寧年間(894~898)創建。宋賜額寶山禪院,時並列修江六大禪院,宋仁宗母親劉太后,曾於寶山寺削髮為尼,後圓寂並葬於此。元明以降,雖規模不如以往,但香火未衰,清乾隆帝游江南時曾御賜匾額:寶山福地。 清《義寧州志》載,寶山寺有高僧洪端、懷雅、寶明等相繼主持。清末民國年間,寶山逐漸衰落,幾無住持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在多次政治運動中寺院及滿殿佛像被付之一炬,文化大革命和尚尼姑被迫還俗,寺院全毀。改開後當地信人多次籌資復修。已恢復部分建築。

傳說

南峰山,宛如一尊大佛仰天而坐,左手放於膝蓋右手自然而垂,寬袍大袖安然而睡,寶山寺即建在大佛丹田穴上。相傳禪師在寶山寺修成了上中下三個丹,故傳其法力高深。
清乾隆皇帝游江南時,曾御賜匾額:寶山福地。懸於寺門之上。之後在寺前農田洗手,一條螞蟥爬上手背,乾隆抓起拋向山上,說:畜牲上山去,莫齧作田人。從此以後寺前農田裡沒有了螞蟥,而寺後山上則常有螞蟥懸掛於灌木上,成了遠近一奇觀。
1942年當地鄉紳從寶山古佛處降得乩語,後一一應驗,此事仍在當地流傳。

衍生

相傳北宋祥符年間( 1008 ~ 1016),寶山禪院住持洪端禪師圓寂時,效仿達摩死後手攜雙履西歸,眾徒弟為他晝夜誦經超度,沉緬哀思總覺不解其悲,尋思當地民眾設香燈為屈原之女招魂氣氛熱烈於是編創佛樂燈舞,熱熱鬧鬧送師父歸西
佛樂燈舞由眾佛下凡、歌舞送行、地神保駕三部分組成,突破超度亡魂時一味哀情默默的情調,轉而形成寓哀於喜的喜劇風格,含化患悲痛為力量之意,故又稱佛戲。佛樂燈舞曲調古樸悠揚,舞姿輕盈飄逸,在修水民間廣為流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