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善橋(中國江蘇省無錫市境內橋樑)

寶善橋(中國江蘇省無錫市境內橋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寶善橋是中國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古鎮景區內橋樑,架於寺塘涇上,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由明湖廣提學副使鄒迪光所建,為單孔石拱橋。民國十八年(1929),為便於車輛通行,改成平橋。2008年復建為拱橋,全長29.2米,橋寬自下而上6米到4.2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寶善橋
  • 地理位置: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古鎮景區內橋樑 
  • 創建時間:明萬曆年間
  • 創建人:鄒迪光
歷史背景,命名由來,歷史沿革,開發與保護,景區相關,

歷史背景

寶善橋,清光緒《無錫金匱縣誌》:"寶善橋,跨寺塘涇,明鄒迪光建。"
《欽定四庫全書·江南通志卷》鄒迪光:“字彥吉,無錫人,萬曆甲戍進士,累官湖廣提學副使,擅衡鑑楚士愛之罷官時年甫強仕治園亭慧山麓日,與當世名公卿文士游宴其中,有集三百餘卷子德基字公履負不羈才工詩文書畫。”

命名由來

因信奉因果行善之意,故取名寶善橋。

歷史沿革

寶善橋建於明萬曆年間,由明湖廣提學副使鄒迪光所建。橋為單孔雙坡石樑橋,跨惠山浜之上,是溝通寺塘兩岸之橋。橋畔為惠山泥人的產泥區。橋洞西對龍頭口的千人報德坊,相距約500米。東對古運河的黃埠墩,相距約1000米。遊船多停泊於此。
民國十八年(1929),為便於車輛通行,改成平橋。
2008年復建為拱橋,全長29.2米,橋寬自下而上6米到4.2米。

開發與保護

2008年新錫惠路劃出大格局:惠山古鎮,由核心保護區36公頃。(從錫惠公園開始,直街、橫街格局不變,東北緣為新錫惠路)、風貌協調區67公頃。(通惠西路以東、新錫惠路以北,東緣直達運河西岸,與黃埠相望)構成。
寶善橋與路畔、水邊的水旱田構成一幅田園畫面。新規劃的就是要恢復這個景致。借龍光塔的遠景,恢復橋址原水域河面的寬度,使之成為古鎮山水景觀的聚焦點。
以橋得名,約700米的錫惠路也將更名為寶善街,把原先36米的錫惠路“瘦身”為6米,除應急的車輛可以通行外,平時這裡只許步行。兩側空餘出的各15米,擬建具有特色風格的商業街,橫街、直街上的特色店鋪將疏導過來,一批錫城歷史上曾經輝煌的“百年老店”亦有可能在此“復生”。點綴在這段商街上的,還有已經開始動工復建的“惠山公園”(原旅遊職中)、中國泥人博物館(現泥人廠)
向東北方向推移了約240米的錫惠路將未來的惠山古鎮一分為二,核心保護區將是遊覽、歷史文化展示、展演的區域。風貌協調區則是現代旅遊配套和休閒服務區。錫山大橋西堍、寶善街街口,將樹起迎接天下賓客的大型標誌建築。
理活一支水脈:早先游惠山除了直街、橫街的陸路還有一條從吳橋黃埠墩沿著一枝楊柳一枝桃的惠山浜,蕩舟直抵龍頭浜再上岸登山的水路。在規劃中,疏通這道乾隆皇帝走過的河道,盤活龍頭下-惠山浜-燒香浜-寶善橋-黃泥橋-黃埠墩-大運河水上風景線也是應有之想。未來的小河兩岸,將以傳統村鎮的散淡自然式田園風光為格調間以碼頭連綿、街河相依的江南水岸市集景致。

景區相關

2020年5月6日惠山景區西神廣場、秦園門、青山門都可出入,周末及節假日增開寶善橋出入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