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營盤(浙江杭州地名)

大營盤(浙江杭州地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營盤,浙江杭州地名,南起體育場路與東健康路相對,北折西接田家橋,長800米。清時稱楚軍營盤,俗稱大營盤,以此名巷。

地圖信息,
清鹹豐三年(1853)三月太平軍攻克南京,建為首府,改名天京。清廷大震,各地營官紛紛招兵建軍與洪楊對抗。湖南以曾國藩為首招兵買馬後,於是年首建湘軍。湘軍系鄉勇團練組成,不同於八旗、綠營等經制之師,屬地方武裝,但受朝廷冊封,抵抗太平軍。鹹豐十一年(1861),左宗棠在浙創建楚軍。左原系老湘軍,故楚軍屬湘軍分支,與太平軍鏖戰浙江、福建、江西等地,以不滿兩萬的兵力收復衢州、嚴州、金華、紹興、杭州,左宗棠擢授閩浙總督,兼署浙江巡撫。因此,楚軍主力駐浙江,在杭州建楚軍大營盤(現址體育場路169號,杭州市體育中心)。左宗棠後為攻克江寧論功等事與曾國藩發生矛盾,楚軍逐漸脫離湘軍。
1929年4月,教育部公布《國民體育法》,決定是年在杭州舉辦“民國第四屆全國運動會”,聘蔣中正為名譽會長,戴傳賢為會長,張靜江、何應欽為副會長,朱家驊為籌備會主任。這是第一次由中國人自己組織、自己裁判的全運會(前三屆均由外國人幫助組織、裁判)。運動會選址梅東高橋大營盤。原大營盤練兵場,東西長380米,南北寬243米,面積約150畝。改建後有田徑場(含400米跑道)、足球場、排球場、網球場各一,各場間以竹籬相隔,均有木質看台,可容萬人。游泳比賽借地之江大學游泳池。由於經費不足,時間不及,運動會推遲至次年4月舉行。大營盤周邊道路因運動會而改造,自寶善橋經梅東高橋、天水橋、洗馬橋鋪碎石汽車道,稱大營盤路。全國14個省、市及各地華僑的代表隊共22個1707人(男1209、女498人)參加,歷經10天,觀眾達13萬餘人次。浙江省共派出運動員125人參加,未獲一個名次。
杭州體育館在浙江省體育場斜對面,址體育場路210號。1966年4月始建,1968年10月竣工,初名浙江體育館。占地3.4公頃,建築面積1.26萬平方米。主體比賽大廳呈橢圓馬鞍型,懸索屋蓋式結構,淨空高15米,內場35米×23米,可容觀眾5300餘人。1989年進行大規模維修,耗資450萬元。2001年,浙江體育館改名為杭州體育館。
舒鴻(1895—1964),浙江慈谿人,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去美國留學。1925年獲克拉克大學衛生學碩士學位。他是中國第一批被國際組織認可的國際級裁判之一,亦是奧運會決賽場上的第一位中國籍裁判。1930年任民國第四屆全國運動會設計股幹事、競賽委員,對大營盤體育場的選址和興建及設施建設上起重要作用。解放前先後在之江大學、同濟大學、交通大學、東南大學等高校任體育系教授。新中國成立後,歷任杭州體育專科學校校長、浙江體育學院副院長及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浙江分會副主席、浙江省體委副主任等職。

地圖信息

地址:杭州市體育場路148棟2單元101室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