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審美素質/青少年綜合素質提高技巧叢書
- 出版社:花山文藝出版社
- 頁數:184頁
- 開本:16
- 定價:23.80
- 作者:商寧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51107495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一、美的本質和特點
二、審美的特點和標準
三、當代青少年的審美特徵
四、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五、審美對青少年成長的意義
六、青少年健康的審美情趣培養
七、提高審美能力的途徑
八、什麼是審美享受
第二部分 審美能力提高技巧
一、欣賞影視作品技巧
二、書法藝術的審美技巧
三、電視廣告語言的審美技巧
四、音樂的欣賞技巧
五、舞蹈的審美技巧
六、國畫審美技巧
第三部分 審美素質提高故事
一、以節儉為美
二、以誠實守信為美
三、以愛國守節為美
四、以孝悌友善為美
五、以勤奮好學為美
六、以奉獻他人為美
七、以勇敢正直為美
文摘
從“美”這個字來分析,在漢字里它是一個很古老的字,甲骨文里就有這個字。美,上部是一個“羊”,下部是一個“大”,合起來就是“羊大為美”。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說,美這個字的含義是“美,甘也。從羊,從大”。美跟羊有什麼關係呢?當然有關係,在奴隸時代,物質條件不是十分豐富,奴隸主把“美味”作為很重要的享受內容之一,越是大肥羊,味道越鮮美,“美”就是這樣來的。美字的產生,告訴人們這樣一個道理:美是人類社會生活的產物,美來源於生活。
既然美來源於社會生活,那么,究竟什麼是美,或者說美的本質是什麼呢?對於這個問題,兩千多年來不知有多少思想家、藝術家為它絞盡腦汁,試圖回答,但至今仍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下面就是人類對美的本質的探討。
1.美的四種觀點
古今中外許多思想家、藝術家從不同角度對美的本質進行了探索,歸納起來共有以下四種觀點:
(1)客觀美說
客觀美說從客觀世界的特徵出發來說明美的本質,認為“美在形式”,即美在客觀事物本身。例如,客觀事物的“對稱”“勻稱”“和諧”“秩序”“明快”等,就是美。客觀美說是在唯物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它承認美的客觀性;不過,它也有明確的缺陷,即忽視了人的社會生活實踐,有明顯的直觀性、機械性。 (2)主觀美說
在歷史上,主觀美說的代表人物很多,如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等,他們無一例外,都認為美的本質就是“理念”。譬如,柏拉圖曾提出“美是理念”,認為這個理念是先於美的事物而存在的,是美的事物的創造者;黑格爾認為,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 “只有心靈才是真實的”;蘇格蘭哲學家休謨則認為,美是人的主觀感受,即人感覺它美,它就美;人感覺它不美,它就不美:美與不美是人的主觀感受。
主觀美說有它的合理性,它把人的審美心境、審美態度、審美感覺等這些主觀的東西,把心靈引入了對美的本質和規律的探索,突出了美的價值評價主體的能動作用。但是,主觀美說把美與美感等同起來,把美的價值與主體對美的價值體驗等同起來,就陷入了唯心主義。審美心境、審美態度這些主觀的東西在審美過程中確實起作用。“情人眼裡出西施”,就是審美態度在起作用,不美的東西你也覺得它很美。相反,如果心境不好,再美的東西你也覺得它不美。但是,美與不美還是有客觀規定和客觀標準的。否則,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和國家的人就無法坐在一起,評選出最佳健美選手和最佳影片了。
(3)主客觀相統一的美說
此種美說認為,美既不是純客觀的,也不是純主觀的,而是在”心物之間”,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蘇軾在《琴詩》中就指出:“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所以,琴聲的美既不在手指上,也不在琴上,而是人作用於琴的結果。從主客觀的關係上來研究美,是中國古代美學思想的一個特點。中國古代藝術家所追求的美的境界是意境,就是心與物、情與景的統一。它不是純客觀地描寫自然,而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審美情趣與自然景物融會貫通,化景物為情思,為意境。如杜甫的名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既表現了春夜怡靜的氣氛,又表現了詩人愉快的心情。短短兩句詩,十個字,表現出的意境卻是如此深刻細膩,特別是“隨”“潛”“潤”“細”這幾個字用得精巧,能喚起讀者豐富的聯想和想像。
主客觀相統一的美說雖然彌補了前兩種學說的某些缺陷,但是還沒有從人的社會實踐的高度來認識美的本質。它說美是主客觀的統一,但這二者為什麼能統一,是怎樣統一的,在這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上,主客觀相統一的美說沒有做出令人信服的回答,所以它也沒有揭示美的本質。
P1-3
序言
我們時刻關注著青少年的成長!從培養和提升青少年的綜合素質能力出發,我們編寫了《青少年綜合素質提高技巧叢書》。叢書共分十冊,包括《世界觀素質》《人生觀素質》《審美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道德素質》《成功素質》《形象素質》《理想素質》《社會素質》等。
策劃這套叢書,追求的是“真”“善”“美”三原則。什麼是“真”呢?就是叢書的內容科學,不落俗套。與時俱進,體現新時代氣息,指導意義突出。比如,書中內容有青少年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有對如何獲得健康心理知識的介紹,亦涉及了現代社會普遍關注的環保、網路、犯罪等熱點問題。什麼是“善”呢?就是叢書在向青少年朋友們傳遞知識和方法的同時,還站在科學的思想高度,為他們指明人生方向、生命的價值所在,點亮他們的理想,並激勵他們不斷地奮鬥進取。當讀完本叢書時。廣大青少年必然有知識上的收穫、身心上的收穫,使個人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對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更有信心,對父母、他人更有愛心,這何嘗不是“美”呢?
廣大青少年讀書都有個習慣,都不太愛讀理論性強的書。這樣的書讀起來往往讓人昏昏欲睡。針對這種實際情況,我們在編寫這套素質叢書時,在理論知識部分不時地穿插一些名人事例、寓言故事等,以此來調節閱讀“情緒”,做到把理論知識通俗化、大眾化和趣味化,讓青少年喜歡讀、愛讀,成為課外學習讀物的有益補充。
社會在發展進步,生活日新月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每箇中國人的奮鬥目標,亦是當今每名青少年的責任所在。所以,青少年朋友們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提高自己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