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鎮(寧強大安)

大安鎮(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下轄鎮)

寧強大安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安鎮,隸屬於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地處寧強縣城域東部,漢水源頭。東部與勉縣青羊驛鎮接壤,南接鐵鎖關鎮,西連代家壩鎮,北靠廟壩鎮。總面積341.53平方千米。

大安鎮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大禹治水之前就有古村落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是古金牛道、陳平道的必經之地,李白、杜甫、陸游等文化名人在這裡曾寫下詩詞。有著大禹治水、五丁開關、石牛糞金等故事千古流傳,境內有著祥龍洞、大漁洞等溶洞群。近代是紅色革命搖籃,革命先烈陳錦章曾在這裡成立了陝南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傳播革命真理,紅軍長征一家人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截至2020年6月,大安鎮下轄3個社區、25個行政村。截至2018年末,大安鎮戶籍人口43279人。2011年,大安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28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2.44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4億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安鎮
  • 別名:大安驛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
  • 地理位置:寧強縣城域東部,漢水源頭
  • 面積:341.53 km
  • 下轄地區:3個社區、25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大安街
  • 電話區號:0916
  • 郵政區碼:724402
  • 氣候條件:暖溫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禹官漢桂、泛珠泉、大漁洞溶洞群
  • 車牌代碼:陝F
  • 人口:43279人(2018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系水文,自然資源,自然災害,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衛生事業,體育事業,社會保障,歷史文化,風景名勝,

歷史沿革

大安之名始於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因宋曾建大安軍於此而得名。
大安鎮建制歷史遠古,比明初始建的寧強衛(今寧強縣城)還要早千年之久。自先秦鑿通金才套盼跨牛道後,大安即為出入巴蜀之必經地。
西漢至三國時期,大安為軍旅之驛站。
唐時設金牛縣。
宋時設大安軍。
元時為大安州。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置大安鎮。
清設大安驛。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復設鎮。
1949年,為大安區。
1958年,改為公社。
1961年5月,撤銷大安公社恢復大安區,轄六鄉院遷一鎮。
1968年9月至1976年10月,為大安區革命委員會。
1979年1月,旬辣凝影設立區公所。
1996年,撤銷區公所,將桑樹灣鄉、烈金壩鄉、白楊林鄉和大安鎮合併,再建大安鎮。
2011年,大安鎮又將南屏鄉和寬川鄉併入,鎮名、駐地未變。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大安鎮轄大安1個社區,泗水鋪、桑樹灣、石窩金、金堆鋪、觀音寺、鐵爐溝、江林、新民、八畝田、黃土鋪、大漁洞、寧家灣、烈金壩、分水嶺、漢源、斬龍埡、龍泉、石鐘溝、天池子、乾溪溝、馮家營、茶園溝、太星埡、唐家溝、金家坎、瓦窯坪、黃家壩、白岩洞、水磨壩29個行政村;下設12個居民小組,196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大安鎮下轄3個社區、25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大安街。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610726102001
121
大安社區
610726102002
123
廟壩社區
610726102003
121
金牛社區
610726102201
220
桑樹灣村
610726102203
220
石窩金村
610726102205
220
金堆鋪村
610726102206
220
金家坎村
610726102208
220
鐵爐溝村
610726102210
122
江屑民頌林村
610726102211
220
瓦窯坪村
610726102212
121
新民村
610726102213
122
寧家灣村
610726102214
121
黃家壩村
610726102215
220
八畝田村姜說旋
610726102216
220
白岩洞村
610726102217
220
黃土鋪村
610726102219
220
大漁洞村
610726102220
220
斬龍埡村
610726102221
121
龍泉村
610726102222
220
烈金壩村
610726102223
220
分水嶺村
610726102225
220
漢源村
610726102227
220
乾溪溝村
610726102228
220
馮家營村
610726102229
220
華嚴寺村
610726102230
121
廟壩村
610726102231
220
雙白果村
610726102233
220
黑木林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安鎮地處城域東部,漢水源頭。東部與勉縣青羊驛鎮接壤,南接鐵鎖關鎮,西連代家壩鎮,北靠廟壩鎮。介於東經106°12′—28′,北緯32°57′—33°12′之間,總面積341.53平方千米。
大安鎮政府

地形地貌

大安鎮地處秦巴山區腹地。境內多山嶺溝谷籃備汽,周邊丘陵起伏,中夾谷壩。最高峰位於嶓冢山主峰漢王山,海拔1701.8米;最低點海拔600米。

氣候特徵

大安鎮氣候屬暖溫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2.3℃,最冷月平均氣溫0.2℃,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3℃。無霜期年平均230天。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

水系水文

大安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和漢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嘉陵江水系的寬川河、響水溝等;漢江水系的大安河、道林河等。其中大安河為漢江正源,流長18.5千米,流域面積158.25平方千米;道林河從廟壩鎮進入,流長25.55千米,流域面積100.5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大安鎮境內已探明礦藏資源主要有滑石、白雲石、石棉、蛇紋石、大理石、花崗岩等非金屬礦;另有銅、鐵、錳、黃金等金屬礦。

自然災害

大安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鞏熱戲、冰雹,地震等。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大安鎮轄區總人口4047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586人,城鎮化率8.9%。總人口中,男性20982人,占51.8%;女性19496人,占48.2%;14歲以下5667人,占14%;15—64歲30358入,占75%;65歲以上4453人,占1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39.5人。
截至2018年末,大安鎮戶籍人口43279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大安鎮財政總收入565萬元。
2018年,大安鎮有工業企業36個;其中,規上企業7個。
2018年,大安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96個。

第一產業

2011年,大安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28億元、比上年增長16%,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農業耕地面積3.89萬畝。
大安鎮糧食作物以玉米、小麥、水稻為主。2011年,大安鎮糧食生產1.26萬噸。
大安鎮主要經濟作物是油料作物。2011年,大安鎮油料作物產量2887噸,主要以油菜籽為主。
大安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大安鎮生豬飼養量8.23萬頭,家禽飼養量8.4萬羽。

第二產業

大安鎮形成以礦產探采、石棉加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境內有非公有制企業18個,從業人員423人。2011年,大安鎮工業總產值達到2.44億元,比上年增長15%,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大安鎮有商業網點310個,從業人員352人。2011年,大安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4億元,比上年增長8%;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9億元,比上年增長14%。
截至2011年末,大安鎮有大安農業銀行、大安信用社、大安郵政儲蓄銀行3家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5億元,比上年增長12%,人均儲蓄900元;各項貸款餘額0.8億元,比上年增長10%。

交通運輸

大安鎮境內108國道由桑樹灣村入境,從龍泉村出境;陽(平關)安(康)鐵路穿境而過,境內設有響水、寧強兩個火車站。鎮到村公路里程100餘千米,其中12個村通水泥路,11個村通砂石路,路橋配套,晴雨暢通。寧強至漢中、陽平關至漢中、寧強至略陽、漢中至九寨溝客運班車經過本鎮,日客運量600餘人次。2011年,大安鎮縣(鎮)級公路15條,總長113千米。截至2011年末,大安鎮鎮區道路總長度4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1.12米;鎮區橋樑2座,總長度150米。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大安鎮有文化站、民間文藝社各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6個,農家書屋15個,藏書2萬餘冊。金牛道文藝社創辦《金牛道》刊物,愛好書法攝影數十人。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個。
截至2011年末,大安鎮有廣播電視站1處,有線電視用戶1649戶,入戶率15.2%;“村村通”1327戶,入戶率12.2%。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大安鎮有幼稚園2所,完小5所,初小4所,國中1所,在校生2827人,專任教師310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大安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2個,其中鎮中心衛生院1個,衛生所2個,村衛生室29個;病床60張,固定資產總值58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6名,其中執業醫師22人,執業助理醫師8人,註冊護士9人。2011年,大安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就診2.9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1%。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大安鎮有體育場4個,3個村安裝有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0%左右。

社會保障

截至2011年末,大安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27戶,人數611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28戶,人數2965人;農村五保供養175人,支出52.5萬元,發放孤兒生活補助金10.08萬元。敬老院1所,床位100張,入住老人60人。2011年,大安鎮參加城鄉養老保險34305人,參保率98%。

歷史文化

寧強羌人墓地
羌人墓室是研究羌族文化重要依據,在寧強境內主要有宋代和清代兩個朝代的羌人墓地,墓葬多位於山坡中上部的向陽地帶,石板墓構造形式分單室和多室兩種,最多可達六室。墓室左右兩壁常見人物、動物、植物、器皿、雲紋等淺浮雕。豐富的墓葬文化構成了頗具地域特色的獨特景觀,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2008年寧強縣被文化部列為羌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2013年5月3日,寧強羌人墓地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風景名勝

大安鎮境內有《禹碑》殘跡、白岩洞、禹官漢桂、泛珠泉、大漁洞溶洞群等名勝古蹟,還有臥雲山莊、秀峰觀等景觀。
西去10千米處就是古漢水發源地——漢王山石牛洞,有千年的七姊妹金桂花樹和禹王碑載“嶓冢導漾、東流為漢”,釋為漢水發源。其山中的禹王宮相傳是漢王為紀念大禹治水、造福與民而建,現存宮中的“禹王漢桂”枝繁葉茂,屬國家二級保護文物。山下是紅軍長征一家人陳錦章烈士的故鄉,建有陳錦章烈士故居。
往北10千米有天然形成的喀斯特特徵的溶洞群(大漁洞、藏仙洞、天蓬洞、蛇仙洞、壁山洞、祥龍洞、響洞,風洞等),洞口景觀別致,清藤垂簾,洞內鐘乳石千姿百態,怪石嶙峋。還有風光秀麗的四道水,著名的景點有王家溝的明清老屋,溝口上的古磚窯遺址,陽坡上的南北果園,山嶺灣的雷神廟,大寨子的冰茶廟,樹林坪的野豬,野貓子等等,以及著名的蓮台寺等等。距鎮3千米的洞坪山旅遊風景區,山尖怪石間矗立著亭宇樓閣,境內還有臥雲山莊、秀峰觀、道母庵、觀音寺等多處景點。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安鎮地處城域東部,漢水源頭。東部與勉縣青羊驛鎮接壤,南接鐵鎖關鎮,西連代家壩鎮,北靠廟壩鎮。介於東經106°12′—28′,北緯32°57′—33°12′之間,總面積341.53平方千米。
大安鎮政府

地形地貌

大安鎮地處秦巴山區腹地。境內多山嶺溝谷,周邊丘陵起伏,中夾谷壩。最高峰位於嶓冢山主峰漢王山,海拔1701.8米;最低點海拔600米。

氣候特徵

大安鎮氣候屬暖溫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2.3℃,最冷月平均氣溫0.2℃,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3℃。無霜期年平均230天。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

水系水文

大安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和漢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嘉陵江水系的寬川河、響水溝等;漢江水系的大安河、道林河等。其中大安河為漢江正源,流長18.5千米,流域面積158.25平方千米;道林河從廟壩鎮進入,流長25.55千米,流域面積100.5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大安鎮境內已探明礦藏資源主要有滑石、白雲石、石棉、蛇紋石、大理石、花崗岩等非金屬礦;另有銅、鐵、錳、黃金等金屬礦。

自然災害

大安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冰雹,地震等。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大安鎮轄區總人口4047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586人,城鎮化率8.9%。總人口中,男性20982人,占51.8%;女性19496人,占48.2%;14歲以下5667人,占14%;15—64歲30358入,占75%;65歲以上4453人,占1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39.5人。
截至2018年末,大安鎮戶籍人口43279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大安鎮財政總收入565萬元。
2018年,大安鎮有工業企業36個;其中,規上企業7個。
2018年,大安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96個。

第一產業

2011年,大安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28億元、比上年增長16%,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農業耕地面積3.89萬畝。
大安鎮糧食作物以玉米、小麥、水稻為主。2011年,大安鎮糧食生產1.26萬噸。
大安鎮主要經濟作物是油料作物。2011年,大安鎮油料作物產量2887噸,主要以油菜籽為主。
大安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大安鎮生豬飼養量8.23萬頭,家禽飼養量8.4萬羽。

第二產業

大安鎮形成以礦產探采、石棉加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境內有非公有制企業18個,從業人員423人。2011年,大安鎮工業總產值達到2.44億元,比上年增長15%,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大安鎮有商業網點310個,從業人員352人。2011年,大安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4億元,比上年增長8%;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9億元,比上年增長14%。
截至2011年末,大安鎮有大安農業銀行、大安信用社、大安郵政儲蓄銀行3家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5億元,比上年增長12%,人均儲蓄900元;各項貸款餘額0.8億元,比上年增長10%。

交通運輸

大安鎮境內108國道由桑樹灣村入境,從龍泉村出境;陽(平關)安(康)鐵路穿境而過,境內設有響水、寧強兩個火車站。鎮到村公路里程100餘千米,其中12個村通水泥路,11個村通砂石路,路橋配套,晴雨暢通。寧強至漢中、陽平關至漢中、寧強至略陽、漢中至九寨溝客運班車經過本鎮,日客運量600餘人次。2011年,大安鎮縣(鎮)級公路15條,總長113千米。截至2011年末,大安鎮鎮區道路總長度4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1.12米;鎮區橋樑2座,總長度150米。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大安鎮有文化站、民間文藝社各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6個,農家書屋15個,藏書2萬餘冊。金牛道文藝社創辦《金牛道》刊物,愛好書法攝影數十人。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個。
截至2011年末,大安鎮有廣播電視站1處,有線電視用戶1649戶,入戶率15.2%;“村村通”1327戶,入戶率12.2%。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大安鎮有幼稚園2所,完小5所,初小4所,國中1所,在校生2827人,專任教師310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大安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2個,其中鎮中心衛生院1個,衛生所2個,村衛生室29個;病床60張,固定資產總值58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6名,其中執業醫師22人,執業助理醫師8人,註冊護士9人。2011年,大安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就診2.9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1%。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大安鎮有體育場4個,3個村安裝有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0%左右。

社會保障

截至2011年末,大安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27戶,人數611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28戶,人數2965人;農村五保供養175人,支出52.5萬元,發放孤兒生活補助金10.08萬元。敬老院1所,床位100張,入住老人60人。2011年,大安鎮參加城鄉養老保險34305人,參保率98%。

歷史文化

寧強羌人墓地
羌人墓室是研究羌族文化重要依據,在寧強境內主要有宋代和清代兩個朝代的羌人墓地,墓葬多位於山坡中上部的向陽地帶,石板墓構造形式分單室和多室兩種,最多可達六室。墓室左右兩壁常見人物、動物、植物、器皿、雲紋等淺浮雕。豐富的墓葬文化構成了頗具地域特色的獨特景觀,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2008年寧強縣被文化部列為羌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2013年5月3日,寧強羌人墓地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風景名勝

大安鎮境內有《禹碑》殘跡、白岩洞、禹官漢桂、泛珠泉、大漁洞溶洞群等名勝古蹟,還有臥雲山莊、秀峰觀等景觀。
西去10千米處就是古漢水發源地——漢王山石牛洞,有千年的七姊妹金桂花樹和禹王碑載“嶓冢導漾、東流為漢”,釋為漢水發源。其山中的禹王宮相傳是漢王為紀念大禹治水、造福與民而建,現存宮中的“禹王漢桂”枝繁葉茂,屬國家二級保護文物。山下是紅軍長征一家人陳錦章烈士的故鄉,建有陳錦章烈士故居。
往北10千米有天然形成的喀斯特特徵的溶洞群(大漁洞、藏仙洞、天蓬洞、蛇仙洞、壁山洞、祥龍洞、響洞,風洞等),洞口景觀別致,清藤垂簾,洞內鐘乳石千姿百態,怪石嶙峋。還有風光秀麗的四道水,著名的景點有王家溝的明清老屋,溝口上的古磚窯遺址,陽坡上的南北果園,山嶺灣的雷神廟,大寨子的冰茶廟,樹林坪的野豬,野貓子等等,以及著名的蓮台寺等等。距鎮3千米的洞坪山旅遊風景區,山尖怪石間矗立著亭宇樓閣,境內還有臥雲山莊、秀峰觀、道母庵、觀音寺等多處景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