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07年2月14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批覆南京至安慶城際鐵路(今寧安高速鐵路)項目建議書,該項目正式獲得立項;同年11月,受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委託,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組織專家對《新建南京至安慶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了評估諮詢。
2008年11月10日,寧安城際鐵路(今寧安高速鐵路)順利通過了國家發改委辦公會審議,項目開工前期工作隨即展開,並確定該項目年內開工;同年12月18日,寧安城際鐵路(今寧安高速鐵路)開工動員大會在銅陵舉行。
2015年7月6日,寧安城際鐵路正式更名為寧安高速鐵路;同年8月26日,寧安高速鐵路聯調聯試正式啟動;同年9月30日,寧安高速鐵路進行拉通實驗,標誌著聯調聯試工作正式結束;同年10月15日,寧安高速鐵路開始試運行;同年12月6日,寧安高速鐵路正式開通運營。
2020年12月,寧安高鐵按時速250公里達速運行。
2020年8月,寧安高鐵開通了
鐵路e卡通業務,可實現坐火車出行不用提前購買車票,只需出示二維碼即可完成進站、乘車、出站所有環節。
線路站點
設計參數
沿線車站
線路走向
寧安高速鐵路途經江蘇、安徽兩省沿江城市帶。線路東起江蘇省南京市,西至安徽省安慶市,由南京南站引出,經安徽省馬鞍山市、蕪湖市、銅陵市、池州市等長江南岸沿江地帶,經
安慶長江鐵路大橋跨長江後,抵達安慶站。
設備設施
2017年10月初,設計時速350公里、具有中國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也開進了寧安高速鐵路安慶站的站台,標誌著寧安高速鐵路正式開行“復興號”動車組列車。
運營情況
運營歷程
2015年12月6日,寧安高速鐵路正式開通運營。運營初期,寧安高速鐵路開行安慶至合肥、南京、上海等方向高鐵動車組列車15對。安慶至合肥、南京、上海等地列車最快運行時間分別為1小時32分、1小時54分和3小時58分,均較既有普速鐵路列車運行時間壓縮一半以上。
2016年“1.10”運行圖實施後,寧安高速鐵路安排開行21對客車,既有安慶至合肥、蕪湖、南京的短途車,也有安慶直達北京、上海的長途車,其中G字頭動車組列車6對。2016年通過“5.15”和“9.10”兩次調圖,寧安高速鐵路增開上海至蕪湖1對G字頭動車組列車,高峰線列車調整為12對,開行客車總數達39對。
2017年“1.5”運行圖實施後,寧安高速鐵路增開合肥南至安慶間高峰線列車3對,共開行旅客列車42對。
2020年8月,開通了鐵路 e 卡通業務,可實現坐火車出行不用提前購買車票,只需出示二維碼即可完成進站、乘車、出站所有環節。
2020年12月,寧安高鐵按時速250公里達速運行。
客運流量
截至2015年12月12日,寧安高速鐵路南京南站每日傳送旅客保持在4000人左右,始發上座率高達100%。
2016年12月6日,寧安高速鐵路開通運營一周年,共輸送旅客1720.5萬人次,其中本線輸送571.7萬人次,跨線輸送1148.8萬人次。
2017年12月6日,寧安高速鐵路開通兩周年,寧安高速鐵路安慶站累計傳送旅客573.42萬人,其中2016年傳送旅客273.42萬人次,截至2017年11月30日,傳送旅客已達300萬人次,日均傳送旅客9000人次,最高峰日傳送26211人次。
建設成果
重點工程
寧安高速鐵路安慶長江鐵路大橋,位於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東側位於池州市堰塘鎮,是一座連線安慶市至長江對岸的跨江大橋,是寧安高速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安慶長江鐵路大橋全長5971米,其中安慶大橋主橋長度為2996.8米,東西引橋長度為2974.2米,主橋長1363m,採用跨度為(101.5+188.5+580+217.5+159.5+116)米的鋼桁梁斜拉橋,全橋總計124孔。大橋的主橋部分為四線鐵路橋,上游側寧安高速鐵路(雙線)設計速度200 千米/小時,下游側阜景鐵路(雙線)設計速度160 千米/小時。安慶長江鐵路大橋有 “跨度大、塔柱高、拉索長、基樁深、覆蓋淺、封底厚、單梁重”等顯著特點,截至2017年12月1日,為世界同類鐵路橋樑斜拉索之最。
安慶長江鐵路大橋於2009年3月20日開工建設;2012年12月19日合攏;2015年12月6日正式啟用。
科研成果
在寧安高速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控制性、標誌性工程安慶長江鐵路大橋中,技術人員首次採用了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第五代高性能橋樑用鋼品種WNQ570新鋼種;首次採用固定支座加粘滯阻尼器的半漂浮支承體系,大幅提升了抗震性能,滿足了高速列車的運行要求;首次採用三片主桁與鋼正交異性板整體道砟橋面的板桁組合結構,成功解決了多線鐵路橋面系橫向構件受力的難題;首創了新型斜拉橋栓焊組合式雙幅拉板索錨固新結構,具有構造簡單、傳力直接、製造安裝便捷、後期維護方便等優點。
價值意義
寧安高速鐵路是長江三角洲高速鐵路網的延伸,它的建成運營拉近安徽沿江城市及長三角各中心城市間的時空距離,密切各城市間及對外交流合作,引導地區城市合理布局、協調發展,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擴大長三角地區區位優勢和輻射範圍,促進蘇皖區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國青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