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生薹草(密生苔草)

密生薹草

密生苔草一般指本詞條

密生薹草(學名:Carex crebra V. I. Krecz.)是莎草科、薹草屬植物。根狀莖短。稈密叢生,纖細,扁三棱形,光滑。葉甚短於稈,邊緣內卷呈線形,稍堅挺,邊緣粗糙。苞片佛焰苞狀,苞鞘背面綠色,腹面紫紅色,邊緣白色膜質。小穗2-4個;頂生的1個雄性,高出其下的雌小穗,圓柱形,具多數密生的花;側生的1-3個小穗雌性,近圓柱形,具4-10餘朵密生的花。雄花鱗片長圓狀披針形,頂端鈍,膜質,淡褐色;雌花鱗片長圓形,頂端急尖。小堅果倒卵狀橢圓形,鈍三棱形,棱面微凹,成熟時褐色。

分布於中國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西藏。生於海拔1700-3900米的高山灌叢草甸陽處。也生於亞高山草甸、丘陵坡地、乾旱河谷灌叢草地,以及乾旱草原上。

密生薹草莖葉柔軟,多汁,無特殊異味,適口性良好,營養價值亦較高,馬、牛、羊等家畜終年喜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密生薹草
  • 拉丁學名:Carex crebra V. I. Krecz. 
  • 別名:密生苔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禾本目
  • 莎草科
  • 薹草屬
  • :密生薹草
  • 分布區域:中國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西藏
  • 命名者及年代:V. I. Krecz.,1946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生長習性,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根狀莖短。稈密叢生,高10-30厘米,纖細,粗不及1.5毫米,扁三棱形,光滑。葉甚短於稈,邊緣內卷呈線形,寬0.8-1毫米,稍堅挺,邊緣粗糙,基部具暗褐色分裂呈纖維狀的宿存葉鞘苞片佛焰苞狀,苞鞘背面綠色,腹面紫紅色,邊緣白色膜質,最下部的1枚具剛毛狀的苞葉,上部的幾無苞葉。
小穗2-4個,除下部的1個稍疏遠外,其餘的彼此接近;頂生的1個雄性,高出其下的雌小穗,圓柱形,長8-10毫米,具多數密生的花;側生的1-3個小穗雌性,近圓柱形,長7-20毫米,具4-10餘朵密生的花;小穗柄短,通常不伸出或略伸出鞘外。雄花鱗片長圓狀披針形,長5-5.5毫米,頂端鈍,膜質,淡褐色;雌花鱗片長圓形,長4.5-5毫米,頂端急尖,有短芒,紙質,兩側紫褐色,有寬的白色膜質邊緣,中間綠色,有3條脈。果囊稍短於鱗片,倒卵狀長圓形,鈍三棱形,長3.5-4毫米,紙質,密被短柔毛,具2條側脈及數條細脈,基部漸狹成短柄,頂端收縮成外彎的短喙或幾無喙,喙口截形。小堅果倒卵狀橢圓形,鈍三棱形,長3-3.2毫米,棱面微凹,成熟時褐色,基部具短柄或幾無柄,頂端具外彎的短喙;花柱甚短,基部不增粗,柱頭3個。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甘肅、青海南部、四川西部和西南部、雲南西北部、西藏東部和南部。生於海拔1700-3900米的高山灌叢草甸陽處。也生於亞高山草甸、丘陵坡地、乾旱河谷灌叢草地,以及乾旱草原上。
密生薹草為草甸或草甸草原,以及灌草叢群落的伴生成分。在亞高山草甸中常與四川嵩草Kobresia setchwanensis)、紫羊茅Festuca rubra)、早熟禾(Poa sp.)及其他雜類草一起出現;在灌草叢群落中則伴隨火絨草(Leontopodium sp.)、青蒿Artemisia apiacea)、雲南須芒草(Andropogon yunnanensis)、藎草Arthraxon hispidus)、鐵掃帚(Lespedeza sp.)等一起出現。
密生苔草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從海拔2500-4800米的灘地、溝谷、坡地生長良好。喜生於海拔3300-4500米的寬谷、向陽緩坡及灌叢下。土壤為高山草甸土或亞高山草甸土。在局部地區,它可作為建群種,與其他優勢種、亞優勢種明亮薹草Carex laeta)、糙喙薹草Carex scabrirostris)、圓穗蓼Polygonum macrophyllum)、伴生種羊茅Festuca ovina)、釘柱委陵菜Potentilla saundersiana)、橢圓葉花錨Holenia elliptica)等組成矮中型苔草、雜類草高山草甸。植物群落蓋度約70-80%,高約20-25厘米。

生長習性

密生薹草通常5月中旬返青,8月中旬進入果期,9月以後逐漸枯黃,全生育期約100-120天左右。在橫斷山區,5月上、中旬返青,6月中旬孕穗,7月上中旬開花,8月中旬種子成熟,全生育期90-120天。該草分櫱力強,再生性好。

主要價值

密生薹草莖葉柔軟,多汁,無特殊異味,適口性良好,營養價值亦較高,馬、牛、羊等家畜終年喜食。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