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水產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功能區,交通運輸,公路,航運,鐵路,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文化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社會保障,生態環境,歷史文化,地方戲曲,古蹟遺存,風景名勝,地方特產,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宿城區歷史悠久,據可考文字記載,已有3000多年歷史。始為遠古東夷族首領少昊活動地域。
春秋時為猶國、
鐘吾國一部分,後又相繼為吳、楚國屬地。秦時在此設下相縣,屬泗水郡。
漢魏時屬臨淮郡、下邳郡。
東晉義熙元年(405年)於下相縣東南置宿預縣,治所在猶古城(今洋河鎮古城社區古黃河北岸)。
南北朝時又多次撤併、復設。
東魏武定八年(550年),廢下相縣,其轄地歸宿預縣。
唐寶應元年(762年),為避代宗
李豫名諱,改宿預縣為
宿遷縣。
唐、宋、元、明、清時,宿遷的境域均有變動,隸屬關係也多次變更,先後屬泗州郡、下邳郡、淮安府、徐州府。
辛亥革命時,廢州府制,宿遷直屬江蘇省公署。
民國十六年(1927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後,屬淮陰行政督察區。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宿遷城周邊建立宿遷縣、宿北縣、泗宿縣、睢宿縣和運河特區5個縣級民主政權。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中共泗宿縣委和縣總隊接管宿遷縣城,在縣城及近郊設立宿遷市。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撤銷泗宿縣和宿遷縣,泗宿縣部分地區和宿遷市並歸宿遷縣,隸屬淮陰地區。
1983年,江蘇省實行市管縣體制,宿遷縣屬淮陰市。
1987年12月,國務院批准宿遷縣改為宿遷市(縣級),仍屬淮陰市所轄。
1996年9月,地級宿遷市成立,原縣級宿遷市分宿豫縣、宿城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7月,原縣級宿遷市析為宿城區、宿豫縣,宿城區轄原縣級宿遷市的宿城鎮、井頭鄉、雙莊鄉、支口鄉、果園鄉、原種場。
2000年5月,撤銷宿城鎮、原種場、果園鄉,設立河濱、幸福、項里、古城4個街道;撤銷雙莊鄉、支口鄉設立雙莊鎮;宿城鎮的古城、魏井、道口3個行政村居整建制託管至
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
2004年2月,宿豫撤縣建區,其原所轄的耿車、龍河、南蔡、三棵樹、洋北、羅圩、埠子7個鄉鎮和泗陽縣的洋河、倉集、鄭樓、屠園、中揚5個鄉鎮以及泗洪縣的陳集1個鎮劃歸宿城區管轄;同時,宿城區的井頭鄉析出納入宿豫區管轄。
2005年,宿城區耿車鎮的趙莊、徐圩、梨園3個行政村居以及雙莊鎮的朱圩、前庵2個行政村居整建制託管至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
2006年3月,三棵樹鄉整置制劃入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管轄。
2011年4月,宿遷市為策應全省“強鎮擴權”試點工作,洋河鎮從宿城區析出與洋北鎮的趙圩、卓碼、橋北3個行政村,羅圩鄉的葛羅、黃莊、馬元3個行政村,南蔡鄉的興躍、果園、黃橋3個行政村,陳集鎮的閘口、紅廟2個行政村,成立洋河新城(後更名為
洋河新區)。
2013年6月,宿遷市將王官集鎮、蔡集鎮由宿豫區劃入宿城區;將南蔡鄉由宿城區劃入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將宿城區
鄭樓鎮、
倉集鎮(鄭樓、倉集2鎮在2017年已撤銷與洋河鎮合併)整建置託管至洋河新區。
2017年12月,撤銷雙莊鎮,設立雙莊街道、支口街道。
2021年3月,撤銷
羅圩鄉、龍河鎮,設立新的龍河鎮;撤銷洋北鎮,設立洋北街道;撤銷屠園鄉,設立屠園鎮。
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6月,宿城區轄7個街道、9個鎮,區人民政府駐雙莊街道成子湖路1號。
序號 | 鄉鎮(街道) | 行政村居數量(個) | 面積(平方千米) | 駐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宿城區地處江蘇省北部,位於東經118°10'07''—118°33'88''、北緯33°47'25''—34°1'16''之間,北以
中運河為界與
湖濱新區相望,東與
宿豫區以中運河為界隔河相望、與
泗陽縣接壤,南與
泗洪縣毗鄰、西與
睢寧縣相連,總面積94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宿城區處平原地帶,境內地面高程一般在20米左右。
氣候
宿城區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光熱資源比較優越,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4.1℃,年均日照2315小時,太陽總輻射量約為117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日照數2271小時。無霜期較長,平均為211天,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降雪初日一般在12月中旬初,活動積溫5189℃,全年作物生長期為310.5天。年均降水量為892.3毫米。受季風影響,年際間變化不大,但降水分布不均,易形成春旱、夏澇、秋冬乾天氣。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宿城礦產資源頗為豐富,非金屬礦臧儲量可觀。已經發現、探明的礦種主要有硒土、瓷土、粘土、黃沙等。
水產資源
宿城區水產養殖面積6353公頃,水產品總產量3萬噸。中揚鎮有“青蝦養殖之鄉”之美譽,是江蘇省海洋漁業局和技術監督局青蝦養殖標準示範基地。
人口
根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宿城區(包括洋河新區和蘇宿工業園區,但不包括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常住人口為845147人,占宿遷市的16.95%;常住人口中男性423588人,占50.12%,女性421559人,占49.88%,性別比為100.49(以女性為100);常住人口中0~14歲占22.76%,15~59歲占60.34%,60歲以及占16.9%。
截至2023年末,宿城區戶籍總人口73.09萬人。其中:男性37.58萬人,女性35.51萬人,男女人口性別比為106(女性為100)。人口出生率為5.37‰,人口死亡率為5.05‰,自然增長率為0.32‰。全區城鎮化率67.78%,比去年提高0.9個百分點。
經濟
綜述
生產總值
2023年,宿城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62.1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1.75億元,同比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157.37億元,同比增長9.7%,其中工業增加值,118.28億元,同比增長9.7%;第三產業增加值372.98億元,同比增長7.2%。按照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84655元,同比增長7.9%。
三次產業比重
2023年,宿城區三次產業結構為5.6:28.0:66.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比重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同比上升0.8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
2023年,宿城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5%。一、二、三產業投資分別占總投資的2.7%、52.3%、45.0%,同比增速分別為20.6%、10.1%和-4.2%。
財政收入
2023年,宿城區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8.17億元,同比增長22.7%。其中,地方級增值稅16.59億元,同比增長220%;地方級企業所得稅3.02億元,下降64.6%;地方級個人所得稅2.26億元,下降72.2%;契稅2.33億元,增長69.3%。
人均收入
2023年,宿城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27元,同比增長6.3%。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81元,同比增長5.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69元,同比增長7.0%。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22年的1.78:1降為1.76:1,差距進一步縮小。
第一產業
2023年,宿城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3.84億元,可比價增長5.1%,其中,農業產值32.76億元,增長5.7%;林業產值1.18億元,增長6.5%;牧業產值10.15億元,增長5.8%;漁業產值5.99億元,增長6.3%;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3.76億元,增長14.3%。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4.01億元,增長5.2%。
糧食生產
2023年,宿城區糧食播種面積78.49萬畝,較上年增加0.11萬畝,增長0.1%;糧食單產為462.7公斤/畝,較上年增加3.5公斤畝,增長0.8%;糧食總產達36.32萬噸,同比增加0.32萬噸,增長0.9%。
蔬菜生產
2023年,宿城區蔬菜種植面積11.96萬畝,產量37.66萬噸,分別同比增長3.6%、4.6%;瓜果種植面積1.83萬畝,產量6.39萬噸,分別同比增長9.3%、11.6%。
畜禽生產
2023年,宿城區生豬出欄22.22萬頭,同比下降6.8%;家禽出欄715.61萬隻,同比增長5.9%;豬牛羊禽四種主要肉類產量為3.08萬噸,同比增長3.3%。
現代農業
2023年,宿城區農業重大項目加速推進,宿城區累計新簽約項目30個、計畫總投資68.93億元,同比增長15.3%、46.7%,億元以上項目15個。新認定國家級農民合作社示範社2家、市級合作社6家,市級龍頭企業3家,市級以上示範家庭農場8家。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18期、培訓2971人。
第二產業
2023年,宿城區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355.75億元,同比增長14.1%;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4%。
建築業
2023年,宿城區全區119家在庫企業實現總產值84.75億元,同比增長7.2%。其中,實現建築工程產值81.97億元,增長7.5%,占比96.7%;安裝工程產值2.59億元,增長29.5%,占比3.1%。
第三產業
2023年,宿城區第三產業增加值372.98億元,同比增長7.2%。
國內貿易
2023年,宿城區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2.95億元,同比增長7.9%。其中,限上單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2.78億元,同比增長7.7%。全區實現限上貿易額396.03億元,同比增長14.0%。分行業來看,實現限上批發業銷售額223.80億元,同比增長17.6%;限上零售業銷售額167.01億元,同比增長9.3%;限上住宿業營業額1.44億元,同比增長10.1%;限上餐飲業營業額3.78億元,同比增長26.5%。分商品類別看,限上所涉27大類商品中,有16類商品銷售額同比正增長,增長面達59.3%,銷售額排名前五的化工材料及製品類、菸酒類、石油及製品類、汽車類、中西藥品類總計實現銷售額306.95億元,占全部限上貿易額比重達78.5%。
對外貿易
2023年,宿城區貨物貿易總額完成13.67億美元,同比增長33.7%。其中,出口額完成12.79億美元,同比增長34.3%;進口額完成0.87億美元,同比增長26.0%。實際使用外資1.20億美元,同比增長19.8%。
房地產業
2023年,宿城區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81.45億元,同比增長3.9%。其中,建築安裝工程投資完成48.91億元,同比增長10.1%;土地購置費完成30.51億元,下降1.5%;設備工器具購置1.6億元,增長60.0%。
金融業
截至2023年末,宿城區轄區內17家銀行對區各項貸款餘額1525.33億元,同比增長20.89%。
功能區
宿城開發區
交通運輸
公路
航運
鐵路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23年,宿城區擁有各類學校129所,共有教職工數9221人,其中專任教師7248人。有普通中學(無高中)19所,招生9095人,在校生25932人,畢業生6535人;職業中學2所,招生2620人,在校生7896人,畢業生1887人;國小32所,招生9794人,在校生64000人,畢業生12049人;幼稚園75所,招生6613人,在校生22870人,畢業生10549人。辦學條件穩步改善。完新改擴建龍河國中、王官集中心國小等6所學校。總投資1.1億元,最佳化學前教育辦學條件,新建文瀚府等4所幼稚園,對墨香居等6所幼稚園進行裝修改造。學前教育加快發展。全區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63.1%,省市優質園覆蓋率近99%。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監測宿城區達標率76.9%。普惠性幼稚園覆蓋率95.8%。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達標率81.25%,全區義務教育入學率、畢業率100%,義務教育鞏固率100%,國中畢業生升學率99.6%。職業教育特色發展。2023年職教招生2905人;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492人。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宿城中專斬獲1金2銀6銅 ;開設“冠名班”“訂單班”16個,開展1+X證書考證人數394人。
科學技術
2023年,宿城區專利授權1627件,截至2023年末有效發明專利671件,比上年增加183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0.1件。全年完成人才科技項目新簽約項目69個,新開工項目52個,新竣工項目52個,其中人才項目新簽約35個,新開工27個,新竣工29個。全年“種子庫”入庫企業500餘家,90家企業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全區轉化科技成果60項。
文化事業
截至2023年末,宿城區擁有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站15個,電影放映單位10個,公共歌舞廳49個,廣播電視站10個,獲市以上評比獲獎文藝作品32個。牛角歡樂田園度假區研發的礦泉水文創產品獲2023年中國特色旅遊商品大賽入圍獎。舉辦“水韻天成·自在宿城”媒體聯合推廣行動、2023水美朱海九九重陽節龍舟邀請賽、2023宿遷首屆咖啡文化節、金樽坊美食歡樂季、首屆鄉村文旅創業大賽等系列節慶活動。開展首屆田園鄉村藝術節、送戲下鄉、馬陵放歌、四季村晚等文化惠民活動2000餘場。
醫療衛生
截至2023年末,宿城區共有衛生機構360個,比上年增長5.9%;衛生技術人員3876人,比上年下降1.1%;執業醫師1008人,比上年增長6.0%;助理醫師512人,比上年增長1.6%;註冊護士2356人,比上年下降4.4%;衛生機構床位數2843張,比上年增長3.2%。開展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簽約143357人次,簽約率50%。12大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全面實施,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90%。全力提升婦幼保健水平。加強出生缺陷綜合防治,全區產前篩查率99.19%,新生兒疾病篩查率99.95%。圓滿完成 “兩癌”篩查項目,任務完成率102.26%。開展新冠、猴痘、登革熱、肺炎支原體肺炎等傳染病防控工作培訓20餘場次,共培訓1000餘人次。
體育事業
2023年,宿城區共成立各類校園體育俱樂部197個,覆蓋全區所有學校。市六運會青少部比賽獲金牌144.5枚。在市六運會上,榮獲優秀組織獎、宿遷市體育後備人才輸送獎、宿遷市體育後備人才貢獻獎;向上輸送的運動員在全國性錦標賽、學生運動會上獲得冠軍19人次。南師附中宿遷分校城北路校區入選“國家體育後備人才基地”。
社會保障
2023年,宿城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17.27萬人,工傷保險參保8.12萬人、失業保險參保6.1萬人。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今年13連漲,現每人每月最低208元,漲幅8.3%。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惠及我區9.39萬城鄉居保待遇領取人員。
2023年,宿城區實現城鎮新增就業9274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6040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437人。“春風行動”以來,舉辦了線上、線下各類招聘會97場,提供就業崗位累計2.6萬餘個,達成就業意向6500餘人。
2023年,宿城區基本醫保參保人數達61.61萬人,其中,居民醫保51.23萬人,職工醫保10.38萬人,基本醫保參保覆蓋率穩定在98.5%以上。辦理異地就醫備案1300餘人次,異地就醫聯網直接結算3.44萬人次,醫保基金支出3934.73萬元。
生態環境
2023年,宿城區PM2.5年均濃度為35.3μg/m3,同比改善1.7%;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為79.4%;9個國省考斷面優Ⅲ比例為88.89%。10條國省考斷面水質均值達標,優Ⅲ比例達100%。全區農村生活水治理率42.5%,設施正常運行率90%以上。恢復濕地面積21公頃,建設生態島嶼25.54公頃,構建生態護坡8.6km,共建成面積約58.85公頃的“生態涵養型”生態安全緩衝區。
歷史文化
地方戲曲
宿城方言北片接近山東、南片近於淮泗。因其方言聲腔不同,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戲曲,主要有
淮紅戲以及
琴書、
大鼓、評詞等曲藝品種。
古蹟遺存
宿城區境內有從春秋至明清留下的4座古城遺址、多處秦漢以來的古墓葬群。歷史上地面古建築群星羅棋布,但由於歷經戰亂水患,破壞嚴重,現仍存皇帝敕建、敕封的極樂律院、顯佑伯行宮、孔廟、灶君廟、道生鹼店、耶穌堂、關壩台、通匯橋、通運橋、古下相縣城遺址(鄭樓)、三皇廟碑刻遺址、大王廟、鳳凰墩墓群、前大庵等。
風景名勝
項王故里
項王故里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屬人文風景旅遊區。項王故里坐落於宿遷市宿城區項里街道,古黃河與大運河之間,徐淮路東側。是為了紀念蓋世英雄項羽於唐宋時修建。
宿北大戰紀念館
宿北大戰紀念館地處宿遷城區幸福路中心廣場北端,是集瞻仰先烈、學習革命歷史與旅遊休憩為一體的旅遊地。始建於1954年春,前身為宿遷市烈士陵園,占地167畝。內有陳毅元帥親筆題名的"宿北大戰馬陵山革命烈士紀念塔”,塔高33.12米,基層坪台占地面積5500平方米,於1963年4月落成。在紀念館東大門的圍牆上,有29尊宿北大戰群英塑雕。
朱瑞將軍紀念館
朱瑞將軍紀念館位於宿遷市宿城區古黃河景觀帶東段,北臨濱河路,東靠振興大道,南依古黃河河道,西眺黃河風景帶主景區,規劃用地7.2萬平方米,主館建築面積8043平方米,建築高度19.4米,地上三層,於2012年7月12日正式進行樁基施工,12月31日完工。
雙塔
雙塔是由九層的九龍塔和七層的七鳳塔構成,兩塔隔水相望,又倒影成雙,嫣然一副古塔嬉水之貌。雙塔取名龍、鳳,一是紀念乾隆皇帝“建高塔、鎮水患”的勤政;二是寓意富貴吉祥,百姓安居樂業。故塔內陳列之物皆為祥龍瑞鳳之物。
中國糧食博物館
中國糧食博物館坐落在宿城區徐淮路東側、運河七號橋南側的宿遷淮海糧食物流園內。展館整體設計視覺獨特、主題鮮明、內涵豐富,以“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源”為主題,以豐富的實物資料和先進的展示手段向遊客訴說著糧食的古往今來,是國內以糧食為主題的專題性博物館,被國家教育部、糧食局列為全國中小學生愛糧節糧教育實踐基地,也是國家AAA級景區。
印象黃河景區
印象黃河景區東起迎賓大道、西至通湖大道,全程約4公里,占地面積3930畝,其中水域面積1500畝,綠化總面積約161萬平方米,其中喬木(大灌木)栽植約50300株,綠籬約1050萬株,樹種逾百種,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省級旅遊生態示範區、省級濕地公園。
地方特產
水晶山楂糕
宿遷城西北、大運河南岸,支口是全省著名的“山楂鄉”。支口水晶山楂糕色澤紫紅,晶瑩透明,而且粘性強,酸甜適中,甜而不膩,酸而不苦,清涼可口,生津健胃。
車輪餅
車輪餅是江蘇省宿遷地區的特色傳統名點之一,主要原料為麵粉、白糖、青紅絲、生豬板油、冰糖等,產于洋河、埠子鎮一帶。車輪餅為油炸食品,需熱食,色澤金黃,口感細膩。車輪餅雖為美食,但糖份、脂肪較多,不建議作為主食食用,正常一次性食用1—2塊。
黃狗豬頭肉
由民間名師黃德(諢名叫黃小狗)始創,人稱“黃狗”豬頭肉,已有 200 多年歷史。其肉色澤醬赭,香味濃郁,肥肉酥爛,精肉鮮香,味純而正。 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品嘗此肉,大為讚賞。 自乾隆皇帝品嘗後, 黃德將其鍋中剩下肉湯倒入新烹製的豬頭肉湯中,如此每天將肉湯留下一碗摻進新湯,世代相襲,故又有“乾隆老湯”之雅稱。被列入《江蘇名菜譜》。
榮譽稱號
2020年6月,宿城區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8月,宿城區獲得江蘇省2019年“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榮譽稱號。
2020年11月,入選江蘇省首批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
2020年11月,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020年12月22日,入選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2021年6月,被評為2020年度“江蘇省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模範縣(市、區)”。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散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2021年12月7日,被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列入2021年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創建名單。
2022年8月25日,被確定為“江蘇省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