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觀點,位置,後來,意義,引文,
觀點
而一種觀點則認為柏梁台在未央宮西,而且遺蹟尚存。元代李好文在《長安志圖·漢故長安城圖》中將柏梁台位置標註在未央宮以西,章城門與直城門之間。清代王森文在《漢唐都城圖》前記中說:“殿北二丘,當即天祿、石渠;又北一丘少西,當即柏梁故跡也。”劉運勇《西漢長安》一書中推測:“盧家口村東有一高約七米的夯土堆,可能是柏梁台故跡。”而在李志慧著《漢賦與長安》中有類似說法:“在今日西安西北郊盧家口村東有一殘存的高約7米的夯土堆,正與文獻記載的柏梁台位置相合。清代王森文判斷:‘當即柏梁故跡也。’”我幾次到盧家口村查訪,村民一致表示,村東從來就沒有過夯土堆,只在村北100米與周河灣村接壤處有一個夯土台。我懷疑“村東”之說應為“村北”之誤。
位置
位於盧家口村北、周河灣村南的這座夯土台,由於年代久遠,風雨侵蝕,加之人為破壞,台身垮塌較嚴重。當地村民說,過去這個圪塔子占地面積比現在大兩三倍,周圍都有漫坡,人可沿坡直上到台頂。現在漫坡已完全被切削掉了,四面懸崖陡壁很難攀登,形同孤島聳立。台下石碑上標註“未央宮夯台”,卻不能傳達更多的信息。村民向我透露,考古人員經過試探,發現這座夯土台西傍未央宮西宮牆,與西城牆僅隔30米。歷經兩千年風剝雨蝕,土台夯層依然清晰可辨。更令人驚異、匪夷所思的是台西北角上豁然顯現一個斜穿下來形似柱穴的空洞,不由得讓人聯想到《三國演義》第105回魏明帝派人從柏梁台拆取銅柱承露盤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演義……眼前這個默然矗立的夯台是否就是漢武帝建造的那個以香柏為殿梁、產生過有名的《柏梁台詩》並形成為後世所稱道的“柏梁體”的香聞十里、遐邇聞名的柏梁台呢?千古憑誰問,高台靜無聲。而《史記·平準書》上的記載讓我確信眾多方家的判斷沒錯,柏梁台就在這裡,而且只能在這裡。
後來
十一年後,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十一月乙酉,未央宮柏梁台災。先是大風發其屋。”(《漢書》)柏梁台上的殿宇隨著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灰飛煙滅了,惟余高台獨聳。這一場大火燒掉了柏梁台上的宏偉建築,卻使一個宏大壯麗的巨製——建章宮橫空出世勢壓未央。柏梁台大火給了漢武帝大展鴻猷的機會,使一個藏在他心中許久的夢想提前出爐。柏梁台“犧牲”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