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套話

客套話

客套話

kètàohuà

【釋義】為表示客氣所說的話如 ‘勞駕、借光、慢走、留步’等。

【常見】“今天你又更帥了!”“你又長高了!”“你又瘦了!”“你這件衣服和你好配!”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客套話
  • 外文名:Polite greetings
  • 拼音:kètàohuà
  • 解釋:表客氣的套語;應酬的客氣話
釋義,客套話舉例,中西差別,迎客,待客,送客,招呼,讚揚,慰問,隱私,敬老,

釋義

為表示客氣所說的話,如 ‘勞駕、借光、慢走、留步’等。

客套話舉例

初次見面說"久仰"; 好久不見說"久違";
等候客人用"恭候"; 賓客來到稱"光臨";
未及歡迎說"失迎"; 起身作別稱"告辭";
看望別人說"拜訪"; 請人別送用"留步";
陪伴朋友用"奉陪"; 中途告辭用"失陪";
請人原諒說"包涵"; 請人批評說"指教";
求人解答用"請教"; 盼人指點用"賜教";
歡迎購買說"惠顧"; 請人受禮稱"笑納";
請人幫助說"勞駕"; 求給方便說"借光";
麻煩別人說"打擾"; 托人辦事用"拜託";
向人祝賀說"恭喜"; 贊人見解稱"高見";
對方來信稱"惠書"; 贈人書畫題"惠存";
尊稱老師為"恩師"; 稱人學生為"高足";
請人休息說"節勞"; 對方不適說"欠安";
老人年齡說"高壽"; 女士年齡稱"芳齡";
平輩年齡問"貴庚"; 打聽姓名問"貴姓";
稱人夫婦為"伉儷"; 稱人女兒為"千金"。

中西差別

人際交往,常說客套話,儘管沒實際內容,可總是不可缺少。中西客套話多有不同。

迎客

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我們常說 “一路辛苦”,以體現主人對客人一路風塵僕僕的關懷、慰問心情。
我們覺得,類似這樣的客套話文雅、得體,可是,西方人就難以理解,因為直譯: “You must be tired after such a long trip?” “to be tired”不僅是“辛苦”,也有“精疲力盡”的意思。
在西方,只在人們身體病弱時,才會這樣問候。比較符合中文原意的譯法,看不到“辛苦”二字:“Did you have a good flight?”(一路飛行可順利?)

待客

我們招待客人,儘管餐桌上雞鴨魚肉樣樣都有,還是常說,沒什麼好吃的,隨便吃點兒。我們自認為是謙虛,可西方人思維方式同我們不一樣,會覺得你虛偽、不真誠,明明擺著那么多好吃的東西,怎么可以當面瞎說呢?
在西方,主人舉行宴會,在客人面前,不會像我們那樣謙虛,常常會說,菜餚都是精心製作的,希望客人喜歡。客人要及時讚美主人廚藝精湛、食品好吃。
典型的客套話有:“味道好極了”、“這道菜簡直是一件藝術品”。如果還想吃某菜,可說“這道菜真好吃”,主人會對你的誇獎感到高興,並會表示感謝。

送客

我們送別客人,愛說“慢走”,本意應是“別著急!別摔著、碰著!”而譯成英語,只能是“Please go(walk) slowly!”漢語本意的影子不見了。
對此,西方人士會疑惑,難以理解主人的心意,心想“我得趕快回家,孩子還等著我呢。為什麼要我慢走?”送客到門外,我們會說“請留步”,就是希望不麻煩主人,不勞累主人遠送的意思。這句話簡直無法譯成英語,非要直譯,就是“Please stop here!”這會讓西方人士一頭霧水,為什麼要客人站住?是否動一動,就會發生什麼危險?在西方,告別時客人常說的話是:“我想,我們得說再見了。今天我們聊得非常愉快!”主人則會回應:“有空再來”、“多保重”、或“代問你的父母好”等。

招呼

我們日常同朋友、同事打招呼,常常是“去哪兒”、“吃了沒”等,讓人感到親切。而在西方,如果這么招呼,會讓人感到尷尬,會覺得你對人家的隱私有興趣。西方常見的招呼用語是:“你好”、“早上好”、“晚安”等。
我們看到某人在散步,會直接問:“遛彎兒呢?”西方人士可能理解不了,認為這純粹是廢話!沒話找話!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或許只是“Hello”,或“How are you ?”就行了。當然,西方人打招呼,也有囉嗦的時候,如“今天天氣可真好,不是嗎?”

讚揚

我們對於讚揚恭維自己的話,雖然心裡高興,表面上多半不會直接接受,甚至會否定一番。如我們讚揚一位朋友身體好,會說:“你身體真好,滿面紅光。”對方的回答也許是:“哪裡?您可不知道,我虛有其表,潛在三高(血壓、血脂、血糖)。”而西方人則不同,聽到人們恭維自己健康、漂亮,會感到非常自豪,會高興地表示感謝。

慰問

我們慰問感冒病人,經常會說:“多喝點開水”、“穿暖和點”、“早點休息”等,病人會感到親切溫暖。可在西方,這種慰問會有干涉隱私、指手畫腳之嫌。在西方,慰問病人多以 “祝你早日恢復健康”之類話語表達。

隱私

我們中國人隱私觀淡薄,而西方人獨立意識強,不喜歡談論歲數、財產等有關隱私的話題。因此,在同他們聊天時,應避免出現“你是哪裡人”、“多大歲數”、“結婚了沒有“、 “工資多少”等。與他們聊天比較適宜的話題是天氣、新聞、運動、讀書等。

敬老

我們的文化傳統強調尊老,所以遇到行路困難的老人,會主動上前攙扶,呼稱他們為“老人家”,會問“您老高壽?”等。
而在西方,老年人卻不喜歡別人說自己年老。他們覺得,“老”的含義就是 “沒本事”、“沒用”、“可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