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送人之粵西》是明代詩人徐熥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客中送人之粵西
- 作者:徐熥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客中送人之粵西》是明代詩人徐熥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客中送人之粵西》是明代詩人徐熥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作品原文客路相逢各斷腸,明朝身在瘴雲鄉。荒原野店無人住,古木蕭蕭空夕陽。1作者簡介徐熥, 明福建閩縣人,字惟和。徐𤊹兄。萬曆四十六年舉人。負才淹蹇,肆力詩歌。與弟徐𤊹並...
粵西,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古代的稱謂(別稱),明代徐霞客著有《粵西游日記》記錄其在廣西遊歷的情況;清代汪森,撰錄廣西的事、詩、文而寫成《粵西叢載》、《粵西詩載》、《粵西文載》三部巨著。名稱由來 先秦古籍對長江以南地區的民族,稱為“百越”,廣東一帶屬百越中的“南越”。後趙佗兼併桂林郡、象郡,統...
《送王獻子山人客粵西》是明代詩人徐熥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君行當象郡,投宿盡蠻家。椰暗黎村葉,梅寒庾嶺花。神符宵厭蠱,人面晝防蛇。若到南中日,先尋勾漏砂。作者簡介 徐熥, 明福建閩縣人,字惟和。徐𤊹兄。萬曆四十六年舉人。負才淹蹇,肆力詩歌。與弟徐𤊹並有才名,然𤊹以博學稱,熥...
送潘函觀之粵西 《送潘函觀之粵西》是明末清初代詩人陳恭尹的作品。作品原文 前年別日洞庭波,此日西風塞上多。白首相期應不負,清秋為客更如何。燕山正待書銘筆,魯國宜揮返日戈。莫道雙魚難得到,番禺城下即牂牁。作者簡介 陳恭尹,字元孝,一字半峰,晚號獨漉子,順德人。有《獨漉堂集》。
寄蔡瑄文學土司往蔡以鄉闈報罷西行,不通耗兩寒暑矣。客有適粵西者,宛轉寄之(九五)寶華坊退思別廨早起有述(九五)夏日即事(九五)半塘晚步(九六)諸子同遊荔支灣作歌(九七)客中雜憶詩(九八)太平門門卒行(一〇〇)蝗蟲嘆(一〇一)乙未閏六月初一日夜記夢(一〇二)鄭玉樞藏邊壽民畫四首(一〇...
而胡森亦以江西人,與少鶴往來,自是江西詩人多有傳其《中晚唐詩主客圖》者,於是江西有高密之派。孫顧崖以吳人官粵西,而最服膺石桐少鶴詩說,以為今日詩道之存,實賴二李。則顧崖固能為二李之詩者,於是東吳有高密之派。逮於清季,臨川李梅庵瑞清,僑居金陵,嘗稱其家學,曾舉其家藏鈔本《中晚唐詩主...
高州話並不只是高州地區的語言,它是以高州為中心的,包括高州市大部分地區、信宜市部分地區、化州市一部分地區(靠近高州)、電白一部分地區、陽江部分地區、雲浮部分地區(靠近信宜)、湛江部分地區、廣西部分地區(靠近茂名)。覆蓋人口達到600萬人口左右,在粵西地區是最具代表性的語言之一。形成因素 政治因素 高州話...
3.壯歌具有整齊嚴謹、琅琅上口的辭藻美和押韻美。正如名史家黃現璠明確指出:“壯族詩歌最擅長於譬喻和生動的描寫,能給予唱者和聽者極大的感動。故清代閔敘說:‘壯人生於深山……其歌,字皆土音,韻則天籟,譯而通其意,殆亦工於詞者。’”(《粵西筆述》引《粵西偶記》)總體而言,淳樸、自然、真實,鄉土...
廣東省信宜市,民風古樸,保留著一些古代粵西俚僚人的生活習慣和風俗,被稱作溪垌文化,堪稱古百越文化的活化石。溪垌簡述 古代在粵西山區的信宜,稱為“八山—水一分田”之地,地勢東北高,西南低,以山地地貌為主,山谷河溪縱橫,雲開山脈北列沿粵桂邊境作北東—南西走向,山勢自然分隔高涼、瀧州、與廣西欽州...
第五次則在乾嘉之後,由於滿清鎮壓南方漢民的顛覆活動,分布在粵東北、粵中一帶的客家人從而遷至粵西、海南一帶。及至近代,部分客家人而遷往海外,主要分布在歐美、東南亞一帶。入遷廣西 現在的新民話,主要在客家遷徙後期形成。新民話相對當地話(如地佬話)而言,即“先入為主,後來為客”之意。從當地大量族譜...
按內容劃分則主要有出嫁(新娘)歌、新客(新郎)歌、送雞(滿月)歌、鸞鳳歌等。高州山歌 高州山歌是廣東省粵西流傳甚廣且很有影響的山歌之一,在全省地位僅次於客家山歌。高州山歌長期深深地紮根於人民民眾之中,起源於南朝,用高州白話(廣府語)或啀話(客家語)傳唱,歌手不論家裡家外,山坡田野,可即編即唱,它的...
《粵西瑣記》述說的那樣:陽朔產猴,多有畜之者。於文王先生有一猴,極馴擾,客至,猴為送煙,一手接筒,一手持火,焠吹畢,跪,後足拱前,兩手作叩頭狀而去,因呼為『禮猴』。這是廣西人利用生活環境之便而自娛的『弄蟲蟻』,此類『弄蟲蟻』在古代中國還非常多,『禮猴』只不過是其中一個典型罷了。第...
入茶庵、茶館和搬上廟會舞台,藝人以戲為生,鄉民以戲自娛,久而久之,採茶戲便在化州鄉間廣為流傳。化州的採茶唱腔屬民歌腔系,唱詞內容從種茶、產茶過程,幕幕開展,勞動和愛情是中心內容。新安古道兩個八旬老嫗唱出的 採茶唱詞充滿泥土氣息,和清代詩人屈大均於粵西採風記下的《採茶歌》眉目相同,現列出《十二月...
年例是粵西人民傳統而隆重的習俗,地方稱作“年例”。過“年例也是粵西人民對美好生活期盼和祝福的一種重要形式。說起年例,每個粵西人都非常熟悉。年例也就成了當地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親朋戚友之間的感情聯絡和相互拜訪特殊節日。可以說,年例已成為粵西人民新年伊始的狂歡節,也是慶祝獲得豐收和對新一年期盼的節日。...
漢人同當地居民逐漸融合,客家族系逐漸壯大並向四周遷徙。據史料記載,從閩浙進入嶺南的路線主要是沿水路南下,也就是贛江到北江和東江的通道。客家先民就是沿著這些主要通道,分別到達粵東北和粵西地區。 據史料記載,數百年來粵東客家地區一直是鹽豐糧缺,而江西則是多糧少鹽。但粵贛兩省大山橫亘,水路不通,兩省...
一說:年例由上古豐收祭祀演變而來,古代民間有慶賀古收及季行宗廟之祭的習俗。如《禮記·王制》:“宗廟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粵西年例習俗甚多,自古流傳下來的祭祀神靈、祖先文化經發展演變逐漸形成了祭灶、燃灶火、游廟神、上刀山、過火海、鳴銃炮、送瘟神、燒紙船、插田旗、送吉貼、...
至23日天后神誕下午,在舉行一系列朝拜儀式之後,再將天后坐像抬“下坡”送回津前天后宮內“開齋”,並繼續在廟前演戲酬神。島上投緣的青年男女亦紛紛趁此良辰吉日,結拜成“十兄弟”或“十姐妹”,請媽祖神為其作證,大家祭拜許願,祈求人生事業愛情吉祥美滿平安如意。硇洲津前天后廟,還以文物眾多而聞名粵西。明...
信宜地處粵西,宋朝曾被廣南西路領轄,方言及俗字至今運用,如:“簞”“罌”“契”“寒賤”“老兄、老哥”“老弟”“老侄”“孫”“細仔”“懶惰”“行前”“落水”“水皮”“矮”“奀”“臘穩”“仦”“姐”“閂”“磡頭”“魅水”“鬍鬚”“唪聲”等等,均與《嶺外代答》所描述相同。信宜話至少在...
哭嫁之風現已在大多數地方消失,只在重慶的黔江、石柱、秀山和湖北的巴東、長陽等土家族人生活的地方還可見到。粵西哭嫁以出稼女為主唱,母親、嫂嫂、姐妹陪唱或答唱、和唱。出嫁女邊哭邊唱傾訴對父母和親人依依不捨之情。粵西信宜結婚哭嫁,在過去主要流行於新圖地區,在粵西地區盛傳逾千年。哭嫁歌內容極為豐富,...
黃山多猿揉,春夏采雜花果於石窪中,醞釀成酒,香氣溢發,聞數百步。野樵深入者或得偷飲之,不可多,多即減酒痕,覺之,眾揉伺得人,必腸死之。無獨有偶,清代文人李調元在《粵東筆記》、陸柞蕃在《粵西偶記》中都記敘過兩廣猿猴造酒的故事。李調元寫道:瓊州(今海南島)多孩……嘗於石岩深處得猿酒,蓋...
廣東牙雕精細工整、玲瓏剔透,其料出滇南、粵西,亦有專業加工,多製作梳子、簪、環、扇及文玩等,其在汲取外來文化的同時,在技藝上不斷創新,作品既具有中國文化內涵,又具有西洋文化風格,並以“工聚業精,流播閨閣” 而聞名全國。牙雕歷史 而上海牙雕則是我國牙雕藝苑裡獨樹一幟的奇葩,它的發展基礎雖然源於...
贛南採茶傳統節目《上廣東》的曲調與五華婦孺會唱的送郎賣茶《過番邦》曲調近似,可說明其相互之間的影響。粵西採茶戲 粵西採茶戲主要在懷集、高州、信宜等縣市流行,與粵北、粵東採茶戲形成的時間大致相當。其在形成過程中曾受到省內粵北採茶戲和臨近省區的江西、湖南、廣西採茶戲的影響。而現在,由於懷集盛行貴兒戲、...
而涯話童謠,在粵西、桂南一帶涯話的地區一直都廣為傳唱,包括70、80後也特別喜歡。改革開放後,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人進城市務工,多數人沒有閒余的時間傳授後輩相關童謠,這使得根在農村的涯話童謠同山歌一樣,出現了面臨失傳的危機。流行歌曲 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流行音樂發展起來。涯話人在國語、粵語歌的...
高州“年例”是一項民間民俗文化活動,它既保留了嶺南粵西古郡民間信仰文化特色,又傳承了傳統的許多文藝表演程式,長期以來對豐富城鄉民眾文化的原生形態,對增強社會凝聚力,營造安定、祥和、團結、繁榮,對促進社會經濟建設和發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年例的意義有一般意義和深層意義。一般意義是之於個人的,諸如:豐富...
女婿取悅岳父,子女孝敬父母,朋友送禮,求人辦事,送的不是人參美酒燕窩,而是一兩斤上等菸絲。酒肆商鋪,工廠企業,從粵西發往各地的長途汽車,為招徠顧客,總是備有水煙筒和菸絲,免費讓顧客抽個夠。單位開會,村民集會,或閒時人們相聚閒聊,一條水煙筒一刻不停在人群中傳來傳達室去,一團團煙霧瀰漫開去,氣氛...
《長沙吊賈誼賦》是清代散文家袁枚創作的一篇賦。作品原文 長沙吊賈誼賦 歲在丙辰,予春秋二十有一,於役粵西,路出長沙,感賈生之吊屈平也,亦為文以吊賈生。其詞曰:何蒼蒼者之不自珍其靈氣兮,代紛紛而俊英。前者既不用而流亡兮,後者又不用而挺生。惟吾夫子之於君臣兮,淚如秋霖而不可止。前既哭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