硇洲天后宮

硇洲天后宮

位於廣東湛江市硇洲島硇洲鎮政府大樓北面約100米的津前管區辦事處隔壁。又稱“天后聖母宮”、“婆母廟”,在廣東潮汕、福建蒲田、台灣一帶叫“媽祖廟”。它面向大海、雷州灣,與雷州半島的東海岸遙遙相望,與東海島隔海相望。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廟,始建於明朝正德元年(1506年),重建於清代鹹豐6年(1856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硇洲天后宮
  • 地理位置廣東湛江市硇洲島硇洲鎮
  • 別名:“天后聖母宮”、“婆母廟”
  • 建造日期:明朝正德元年(1506年)
由來,宮內景觀,文化歷史淵源,地圖信息,

由來

“天后聖母”,歷史上確有其人,名叫林默,是現福建省蒲田市湄洲島人。據說她生前曾為護衛漁船,為漁民做了許多好事,因而深受漁民的讚揚和敬重。死後被當地漁民尊為“天后聖母”、“婆母”、“媽祖”等。因她是“護漁神”,所以漁民特別敬重她,於是建廟紀念,頂禮膜拜。廟內香客來往不絕,香火十分旺盛。尤其是每年“三月拜坡”、八月十五中秋節、兩個“聖母”和“哪咤”神誕,人山人海,熙熙攘攘,鞭炮陣陣,香霧騰騰,好不熱鬧。

宮內景觀

神座上坐著一位神態慈祥、嫵媚而又端莊的神像。她就是“天后聖母(婆母)”,兩旁坐著一對有著花容月貌的女神像.其形態栩栩如生。
廟內還有一巨鐘和大鼓,鐘聲洪亮,遠近皆聞。此外還有一隻重達數百斤的“寶鼎”。
津前“天后宮”又稱“天后聖母宮”、“婆母廟”,在廣東潮汕、福建蒲田、台灣一帶叫“媽祖廟”。它位於硇洲島硇洲鎮政府大樓北面約100米的津前管區辦事處隔壁。

文化歷史淵源

媽祖信仰是中國南方沿海一帶民間最具有代表性的宗教信仰,信徒眾多,香火極旺。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傳說中媽祖的誕生日。半島各地的民間都會舉行傳統的各具特色的上香祀福祭拜儀式。許多村莊,還會在天后廟前演戲酬神,遠嫁他鄉的婦女和到海上捕魚的漁船亦會成群結隊地趕回家鄉,參與慶祝“海上和平女神”——媽祖的誕辰。
媽祖是中國的女神、東方文化的海神,又稱娘媽、天妃、天后。媽祖廟又叫天后宮。史載:“天后姓林,福建蒲田人,世居湄州。彌月不聞啼聲,故又名默娘。八歲就外傅,解奧義,性好禮佛。宋太祖建隆十三年,老道士元通至其家,曰是兒具佛性,應得正果,遂授以要典秘法。十六觀井得符,能布席海上濟人。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升華……自後常衣朱衣,乘雲氣,遨遊島嶼間,里人祀之。”沿海往來於波峰浪谷的漁民相信她升天后常顯靈於海上,為迷航及遭遇強風浪者護航引航,於是被奉為神明。湄洲一帶漁人亦因受其恩惠既多,對她愈加敬仰,傳播開來,四時香火不絕。媽祖廟的影響越來越大,越來越深,且越傳越遠。此後經宋、元、明、清1000多年間,受歷代朝廷的敕封達32次之多。尤其是清道光十九年朝廷特誥封天后為天上聖母,而使她登上了至高無上的頂峰,使林默娘從一個普通的漁家女躍升為全國性的航海保護神而傳揚世界,廣受東方民間崇敬。
因此,媽祖是中國民間的女神、美神,更是航海者的保護神,還是勞動婦女的保護神、幸福神(所以中國婦女對媽祖的崇拜尤為虔誠和善良)。媽祖的神跡幾乎遍及大海的各處,她和水上交通的安全以及對外通商、國家外交也都繫上了一種頗為特殊的關係。福建湄洲島的媽祖廟,就成為信徒仰慕的聖地。歷代從那裡分出的廟宇,已遍布中國東部和南部沿海的內陸、河道沿岸、島嶼,以至東南亞、日本等地,並衍化出許多動人的故事。傳說一:明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鄭和首次“下西洋”凱旋歸來,向朝廷稟奏稱首次遠航成功是媽祖神助的結果。此後,這位偉大的航海家每次出洋都要親祭媽祖,然後揚帆起錨。傳說二:公元1661年,鄭成功自金門料羅灣率戰船赴台,至澎湖,登島拜媽祖,然後徑直駛向鹿耳港。該港泥沙淤塞,水位低,荷蘭侵略者為了阻擋鄭成功戰船入港,已沉下許多廢船,阻塞航道。但鄭船將媽祖像迎至船首,焚香禱告。天助鄭威,當天海潮猛漲,史書載“加漲丈余”,鄭軍順利進港登入,開創了清朝收復台灣的偉業。
雷州半島自漢代以來,就有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始發港”之美稱,分布於半島各處的天后宮數十座。半島的媽祖情愫是隨著宋代閩人第二次南遷之時帶來的,隨著當時福建人的崇拜而流布於此。在分布於半島眾多的媽祖廟宇中,多數是單獨設立的,也有的與諸神共處一殿,共享眾生崇拜。霞山某村的天后宮甚至與“文武帝”廟和“聚義堂”廟並建一排。半島聞名遐邇的雷城天后宮,是吸引四方遊客和絡繹不絕的朝拜者的聖地之一。只見廟門楹聯刻著:“閩海恩波流粵土,雷陽德澤接莆田”等語,向人昭示此廟創建的歷史久遠。其廟內建築亦頗具特色,極講排場鋪設,柱拱和龕屏雕刻極為精緻,花香人物栩栩如生。廟藏明清各式碑刻很多,有些可作為研究宋代、明代閩人南遷的史料,具有較高的史學和文物價值。半島還有一天后廟,以其奇異的祭典和古老獨特的遺俗引人矚目。這就是硇洲島的津前天后廟。廟中天后坐轎,刻著楹聯“像是莆田尼山吳祖,廟居津前正德元年”,向今人明示,天后信仰是由硇洲吳姓的先祖從福建莆田帶入的。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日,硇洲島上的漁民們會進行齋戒,執廟內儀仗轎抬天后坐像及簇擁著輪流在12個坐主家中供奉的行像神遊“上坡”,回上街尼婆亭山墩前的天后宮“娘家”“朝堂”,供齋上香祭拜,並請戲班演戲酬神,熱鬧非凡。至23日天后神誕下午,在舉行一系列朝拜儀式之後,再將天后坐像抬“下坡”送回津前天后宮內“開齋”,並繼續在廟前演戲酬神。島上投緣的青年男女亦紛紛趁此良辰吉日,結拜成“十兄弟”或“十姐妹”,請媽祖神為其作證,大家祭拜許願,祈求人生事業愛情吉祥美滿平安如意。
硇洲津前天后廟,還以文物眾多而聞名粵西。明朝萬曆三年,雷州推官顧以錫為報天后顯靈庇佑他在硇洲海面戰勝海盜之恩,在津前天后廟前建石牌坊一座,上面書刻“海不揚波”4字,留下了一段美好的佳話。清朝道光年間,硇洲振威將軍時任福建水師提督竇振彪,也專程獻上產自福建的石雕獅子,安坐於廟前以酬謝天后庇佑神恩。同治年間,半島吳川狀元林召棠亦專門親臨硇洲,書題天后廟廟額真誠獻上……數百年間,每當漁民或商人揚帆出海,皆先祀天后庇佑順風安全,並在船頭供上天后神位,古風沿習至今。每每“纖雲召陰,勁風起惡,洪濤騰沓,快風摧撞”之際,廟祝會連撞大鐘不止,傳之久遠,廟前旗桿頂端會火星飛升。於是,位於茫茫大海之上,束手無措、命系傾覆之舟之人,猶如遇見救星降臨,呼天妃應答如響,望火星而速速航歸,海上之人內心深處均會產生出一種安全之感。天妃之神,已成為航海之人呼喚內心平衡堅強的精神支柱。
如今雷州半島上的媽祖廟,常常會被人們定期修葺一新。有的甚至建得金碧輝煌,引人無限遐想。長夏無冬,四季如春的雷州半島,人們沐浴著陣陣海風,每遇民間重大節日和喜慶之事均會扶老攜幼來媽祖廟像前上香參拜,媽祖廟無疑仍是沿海民間百姓的精神寄託,並通過媽祖信仰傳承著中華傳統文化和海洋文化。

地圖信息

地址:湛江市雷州市關部前街與曲街交叉口東北50米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