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碑簡介
宋璟碑,是我國
唐代名相宋璟的神道碑,全稱“大唐故尚書右
丞相贈
太尉文貞公宋公神道之碑”。因碑文是
唐代“金紫光祿大夫行撫州刺史上柱國魯郡開國公
顏真卿撰並書”,所以也稱“顏魯公碑”。該碑現坐落在邢台清風樓一樓內,原系河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國務院核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該碑高4.08米,寬1.6米,厚0.47米,碑的正面、陰面和左右兩側均刻有
顏真卿書寫的盈寸楷體,洋洋三千餘言,盡述宋璟“歷仕三朝,剛直不阿”的榮耀事跡。碑首呈半圓形,浮雕纏尾四龍,矯健雄渾。碑額為方形,正中陰文篆書“大唐故尚書右
丞相贈
太尉文貞公宋公神道之碑”二十個大字。原有仰首贔屓碑座,上刻褡褳花紋,莊嚴穩重,今已逸失。碑文題後結銜:“金紫光祿大夫行撫州刺史上柱國魯郡開國公
顏真卿撰並書”。
因宋璟為一代名相,嘗作
梅花賦並以梅花自喻,品格高尚,政績卓著,其碑又由
唐代名臣、大
書法家
顏真卿撰文並書丹,且顏真卿書寫宋璟碑文時已經六十五歲,可謂人書俱老,
書法藝術已至爐火純青之境界,故
明代學者
都穆稱宋璟碑“人文字,真足三絕”。
的確,宋璟碑集道德文章、翰墨藝術於一體,正是其得以傳世併名聞中外的重要原因。宋歐陽修在見到
顏真卿撰寫的、已有些殘缺的宋璟碑時曾說過變樣的話:“如
忠臣烈士,首先君子莊嚴尊重,使人畏而愛之,雖其殘不忍棄也”。明
沙河縣知縣
方豪曾將其與
顏真卿所書之
多寶塔碑相比,言宋璟碑有四勝:“彼演釋因,此照儒躅,一也;彼代岑書,此為自撰,二也;彼尚為郎,早年之書,此已為公,晚年之作,三也;彼在名郡,拓之眾者,屢經翻刻,已失其真,此在陋邦,未經屢拓,點畫如初,四也”。清大學士魏裔介《宋廣平碑跋》也說:“其神道碑文乃顏魯公撰並書,文則景星慶雲,字則
龍翔鳳翥。蓋文貞公為有唐一代奇絕人物,而魯公氣節皎皎,與日月爭光,
精神相耀,故不肯輕著一筆,真世之鴻寶也”。現被列入中國一百通名碑。
宋璟簡介
宋璟(公元663—737年),
邢州南和人,
唐代政治家,經
武曌、
中宗、睿宗、殤帝、玄宗五朝,為官52年,曾數次因
犯顏直諫而遭貶,又數次因才堪大用而擢升,在朝庭歷任鳳閣舍人、御史台中丞、國子祭酒留守東都、吏部侍郎、吏部尚書、刑部尚書、尚書右
丞相等職,在地方歷任上黨尉、貝州刺史、洛州長史、楚州刺史、河北按察使、幽州都督、雍州長史、京兆府尹、睦州刺史、
廣州都督等職,累封爵
廣平郡開國公。
宋璟任
廣州都督期間,多有善政,其後任應廣州
百姓之請,為宋璟立宋公遺愛碑並刻宋公遺愛頌。宋璟得知後上言:“頌所以傳德載功也。臣之治不足紀,廣人以臣當國,故為溢辭,徒成諂諛者。欲釐正之,請自臣始。”有詔許停。宋璟至
廣州,說服當地
百姓,並親自動手砸了為他立的碑。
宋璟在唐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拜尚書右
丞相後,與
姚崇一起團結合作,勵精圖治,為開創大唐自貞觀之治以後的第二個盛世即開元盛世做出了重要貢獻。
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宋璟以年老告歸,
唐玄宗許之,仍賜全祿。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宋璟卒於洛陽之私宅,贈
太尉,諡文貞。次年,宋璟後人虔奉
遺約,歸葬宋璟於
沙河縣之先塋。
房玄齡、
杜如晦、
姚崇、宋璟並列為唐朝四大名相。《新唐書》
姚宋列傳之後有贊曰:
姚崇以十事要說天子而後輔政,顧不偉哉,而舊史不傳。觀開元初皆已施行,信不誣已。宋璟剛正又過於崇,玄宗素所尊憚,常屈意聽納。故唐史臣稱崇善應變以成天下之務,璟善
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二人道不同,同歸於治,此天所以佐唐使中興也。嗚呼!崇勸天子不求邊功,璟不肯賞邊臣,而
天寶之亂,卒蹈其害,可謂先見矣。然唐三百年,輔弼者不為少,獨前稱
房杜,後稱
姚宋,何哉?君臣之遇合,蓋難矣夫!
立碑過程
在
唐代,立碑頌德之風極盛。
唐玄宗天寶八年(公元749年),宋璟的第四子
宋渾任御史中丞,殿中侍御史
顏真卿是其部下。
宋渾便與
顏真卿商量為其父立碑之事,並準備上奏
唐玄宗,要求“御製碑文”。可是就在這時,
宋渾因貪贓枉法被貶官,
流謫賀州,建碑之事“緣此中止”。
事隔二十一年後,到了
唐代宗大曆五年(公元770年)十二月,宋璟之孫宋儼為“追念祖父德業”,重議為祖父宋璟立碑之事,再請
顏真卿撰寫碑文,並由昭義軍節度觀察使薜嵩主持,命權知
邢州刺史封演“購他山之石,曳以
百牛,潺刻字之工”。經過“半歲”,碑始成,並於大曆七年(公元772年)九月二十五日,將碑立於宋璟墓前。宋儼是宋璟第七子宋華之子,建碑時正任蘇州刺史。
是碑初立時,前後兩面及碑右側皆刻文,左側無字。大曆八年
顏真卿任湖州刺史後,因“嘗思前文疏漏”,就又寫了一篇增補碑文,想請宋儼將其補刻於碑左。但宋璟的第八子
宋衡此時又因“居官坐贓”被貶謫
沙州,後又在保衛敦煌的戰鬥中城陷被俘,此事又被擱置。直到大曆十二年(公元777年)十一月,唐蕃和好,
宋衡被吐蕃以“二百騎盡室護歸”長安。這時年已
七十歲的
顏真卿才又重新增寫碑文,於大曆十三年(公元778年)春,補刻於碑之左側。
宋璟碑歷來倍受後世重視,然不知何時斷裂並埋沒於荒草泥土之中。明正德年間沙河知縣
方豪與縣丞李尚質、典史高雄、教諭楊傳、訓導敖廷傑、文明等人,組織人力物力,將斷碑起出土中,鎔鐵以續之,
方豪並作《續宋文貞公神道碑記》以記其事。明隆慶年間
順德府通判歸有光《跋廣平宋文貞公碑》也有“
方思道(即方豪,字思道)為沙河令,碑已斷沒,出之土中,鎔二百斤鐵,貫而續之”的記載。
詩文吟詠
明沙河知縣
方豪《謁宋文貞公墓》詩曰:
丞相墳前草樹荒,登臨與客及重陽。秋風彷佛
梅花韻,樽酒殷勤菊正香。古刻斷碑埋贔屓,敗垣遺址牧牛羊。徘徊不盡懷賢意,夜半歸來月滿床。
清
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五年巡視河南返京途中,曾駐蹕
沙河縣,並遣內閣學士致祭於宋璟之墓。期間
乾隆皇帝還作詩三首,其一曰:驛路秋風度古襄,叢祠遙見柏塋旁。生平事業期房杜,身後調和恨李楊。三代斯民由直道,千秋名相示
周行。魯公響榻碑重讀,
氣味相投要在剛。
宋墓煙樹為清代
沙河八景之一。清道光年間沙河縣令魯傑曾作沙河八景詩,以宋墓煙樹為八景之首,詩序曰:食膳鋪西里許,有唐宋文貞公墓,前為饗堂,四圍茂林,雲煙瀰漫,堪入畫圖。詩曰:
遙瞻華表豎平岡,草色青青老樹蒼。指點濃煙深護處,開元
丞相舊
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