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寶塔碑

多寶塔碑

《多寶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是唐天寶十一年(752年)由當時的文人岑勛撰文、書法家徐浩題額、書法家顏真卿書丹、碑刻家史華刻石而成,是楷書書法作品。現今保存於西安碑林第二室。

此碑共三十四行,滿行六十六字,內容主要記載了西京龍興寺禪師楚金創建多寶塔之原委及修建經過。整體秀美剛勁,清爽宜人,有簡潔明快,字字珠璣之感。用筆豐厚遒美,腴潤沉穩;橫細豎粗,對比強烈;起筆多露鋒,收筆多鋒,轉折多頓筆。結體嚴謹道密,緊湊規整,平穩勻稱,又碑版精良,存字較多,學顏體者多從此碑下手,入其堂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多寶塔碑
  • 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
  • 別名:法華感應碑
  • 創作年代:唐天寶十一年(752)
  • 作者:顏真卿
  • 書法類型:楷書
  • 字數:2027字
  • 規格:高285厘米,寬102厘米
  • 現收藏地:西安碑林第二室
書法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用筆,結體,章法,名家點評,後世影響,研究價值,歷史傳承,作者簡介,

書法內容

多寶塔碑(全景圖)多寶塔碑(全景圖)
(碑額)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文。
南陽岑勛撰。
朝議郎判尚書武部員外郎琅邪顏真卿書。
朝散大夫檢校尚書都官郎中東海徐浩題額。
粵《妙法蓮華》,諸佛之秘藏也;多寶佛塔,證經之踴現也。發明資乎十力,弘建在於四依。有禪師,法號楚金,姓程,廣平人也。祖、父並信著釋門,慶歸法胤。母高氏,久而無妊,夜夢諸佛,覺而有娠。是生龍象之徵,無取熊羆之兆。誕彌厥月,炳然殊相。岐嶷絕於葷茹,齠齔不為童游。道樹萌芽,聳豫章之楨幹;禪池畎澮,涵巨海之波濤。年甫七歲,居然厭俗,自誓出家,禮藏探經,《法華》在手。宿命潛悟,如識金環;總持不遺,若注瓶水。九歲落髮,住西京龍興寺,從僧籙也。進具之年,升座講法。頓收珍藏,異窮子之疾走;直詣寶山,無化城而可息。爾後,因靜夜持誦至《多寶塔品》,身心泊然,如入禪定。忽見寶塔,宛在目前,釋迦分身,遍滿空界。行勤聖現,業淨感深,悲生悟中,淚下如雨。遂布衣一食,不出戶庭,期滿六年,誓建茲塔。既而許王瓘及居士趙崇、信女普意,善來稽首,鹹舍珍財。禪師以為輯莊嚴之因,資爽塏之地,利見千福,默議於心。時千福有懷忍禪師,忽於中夜,見有一水,發源龍興,流注千福,清澄泛灩,中有方舟。又見寶塔自空而下,久之乃滅,即今建塔處也。寺內淨人名法相,先於其地,復見燈光,遠望則明,近尋即滅。竊以水流開於法性,舟泛表於慈航,塔現兆於有成,燈明示於無盡:非至德精感,其孰能與於此?及禪師建言,雜然歡愜:負畚荷插,於橐於囊;登登憑憑,是板是築。灑以香水,隱以金錘。我能竭誠,工乃用壯。禪師每夜於築階所,懇志誦經,勵精行道。眾聞天樂,鹹嗅異香,喜嘆之音,聖凡相半。至天寶元載,創構材木,肇安相輪。禪師理會佛心,感通帝夢。七月十三日,敕內侍趙思偘求諸寶坊,驗以所夢。入寺見塔,禮問禪師,聖夢有孚,法名惟肖。其日,賜錢五十萬、絹千匹,助建修也。則知精一之行,雖先天而不違;純如之心,當後佛之授記。昔漢明永平之日,大化初流;我皇天寶之年,寶塔斯建。同符千古,昭有烈光。於時道俗景附,檀施山積,庀徒度財,功百其倍矣。至二載,敕中使楊順景宣旨,令禪師於花萼樓下迎多寶塔額。遂總僧事,備法儀。宸眷俯臨,額書下降,又賜絹百匹。聖札飛毫,動雲龍之氣象;天文掛塔,駐日月之光輝。至四載,塔事將就,表請慶齋,歸功帝力。時僧道四部,會逾萬人。有五色雲,團輔塔頂,眾盡瞻睹,莫不崩悅。大哉觀佛之光利,用賓於法王。禪師謂同學曰:鵬運滄溟,非雲羅之可頓;心游寂滅,豈愛網之能加?精進法門,菩薩以自強不息,本期同行,復遂宿心。鑿井見泥,去水不遠;鑽木未熱,得火何階?凡我七僧,聿懷一志,晝夜塔下,誦持《法華》。香菸不斷,經聲遞續,炯以為常,沒身不替。自三載,每春秋二時,集同行大德四十九人,行法華三昧。尋奉恩旨,許為恆式。前後道場所感舍利,凡三千七十粒;至六載,欲葬舍利,預嚴道場,又降一百八粒;畫普賢變,於筆鋒上聯得一十九粒。莫不圓體自動,浮光瑩然。禪師無我觀身,了空求法,先刺血寫《法華經》一部、《菩薩戒》一卷、《觀普賢行經》一卷,乃取捨利三千粒,盛以石函,兼造自身石影,跪而戴之,同置塔下,表至敬也。使乎舟遷夜壑,無變度門;劫算墨塵,永垂貞范。又奉為主上及蒼生寫《妙法蓮華經》一千部(金字三十六部),用鎮寶塔。又寫一千部,散施受持。靈應既多,具如本傳。其載敕內侍吳懷實賜金銅香爐,高一丈五尺,奉表陳謝,手詔批云:“師弘濟之願,感達人天;莊嚴之心,義成因果。”則法施財施,信所宜先也。主上握至道之靈符,受如來之法印,非禪師大慧超悟,無以感於宸衷,非主上至聖文明,無以鑒於誠願。倬彼寶塔,為章梵宮。經始之功,真僧是葺;克成之業,聖主斯崇。爾其為狀也,則岳聳蓮披,雲垂蓋偃,下欻崛以踴地,上亭盈而媚空,中晻晻其靜深,旁赫赫以弘敞。碝磩承陛,琅玕綷檻,玉瑱居楹,銀黃拂戶,重檐疊於畫栱,反宇環其璧璫。坤靈贔屓以負砌,天祗儼雅而翊戶。或復肩挐(上為加)摯鳥,肘擐修蛇,冠盤巨龍,帽抱猛獸,勃如戰色,有奭其容。窮繪事之筆精,選朝英之偈贊。若乃開扃鐍,窺奧秘,二尊分座,疑對鷲山,千帙發題,若觀龍藏,金碧炅晃,環佩葳蕤;至於列三乘,分八部,聖徒翕習,佛事森羅。方寸千名,盈尺萬象,大身現小,廣座能卑;須彌之容,欻入芥子,寶蓋之狀,頓覆三千。昔衡岳思大禪師以法華三昧傳悟天台智者,爾來寂寥,罕契真要。法不可以久廢,生我禪師,克嗣其業,繼明二祖,相望百年。夫其法華之教也,開玄關於一念,照圓鏡於十方,指陰界為妙門,駈塵勞為法侶,聚沙能成佛道,合掌已入聖流。三乘教門,總而歸一;八萬法藏,我為最雄。譬猶滿月麗天,螢光列宿;山王映海,蟻垤群峰。嗟乎,三界之沉寐久矣!佛以法華為木鐸,惟我禪師超然深悟。其貌也,岳瀆之秀,冰雪之姿,果唇貝齒,蓮目月面。望之厲,即之溫,睹相未言,而降服之心已過半矣。同行禪師抱玉、飛錫,襲衡台之秘躅,傳止觀之精義,或名高帝選,或行密眾師,共弘開示之宗,盡契圓常之理。門人苾芻如岩、靈悟、淨真、真空、法濟等,以定慧為文質,以戒忍為剛柔,含朴玉之光輝,等旃檀之圍繞。夫發行者因,因圓則福廣;起因者相,相遣則慧深。求無為於有為,通解脫於文字,舉事徵理,含毫強名。偈曰:
佛有妙法,比象蓮華。圓頓深入,真淨無瑕。慧通法界,福利恆沙。直至寶所,俱乘大車。(其一)
局部圖局部圖
於戲上士,發行正勤。緬想寶塔,思弘勝因。圓階已就,層覆初陳。乃昭帝夢,福應天人。(其二)
輪奐斯崇,為章淨域。真僧草創,聖主增飾。中座耽耽,飛檐翼翼。荐臻靈感,歸我帝力。(其三)
念彼後學,心滯迷封。昏衢未曉,中道難逢。常驚夜杌,還懼真龍。不有禪伯,誰明大宗。(其四)
大海吞流,崇山納壤。教門稱頓,慈力能廣。功起聚沙,德成合掌。開佛知見,法為無上。(其五)
情塵雖雜,性海無漏。定養聖胎,染生迷鷇。斷常起縛,空色同謬。薝葡現前,餘香何嗅?(其六)
彤彤法宇,繄我四依。事該理暢,玉粹金輝。慧鏡無垢,慈燈照微。空王可托,本願同歸。(其七)
天寶十一載,歲次壬辰,四月乙丑朔,廿二日戊戌建。
敕檢校塔使:正議大夫行內侍趙思偘;判官:內府丞車沖。檢校:僧義方,河南史華刻。

創作背景

唐朝天寶年間,楚金禪師夜誦《法華經》時,仿佛有多寶佛塔呈現眼前,他想把幻覺中的多寶佛塔變為現實,誓志籌建。在修造期間,甚至出現了種種靈應和神奇的事情。這份誠意感動了唐玄宗,於是賞賜錢帛,並親題塔額。經過4年的努力,多寶佛塔終於在天寶十一年(752年)建成。
而時任武部員外郎、44歲的顏真卿被選中來書寫碑文。顏真卿和當時的大多數知識分子一樣是正統的儒家,但也信奉佛教,他的書法風格直接“二王”、歐、虞、褚餘風,而又與唐人寫經有明顯的相似之處。碑文的作者岑勛,是詩人岑參的從弟;題寫碑額的徐浩,年長顏真卿6歲,是當時的書法名家,也是張旭的學生,這是他倆第一次合作書碑;史華則是當時的刻碑高手。

藝術鑑賞

用筆

該碑用筆多用中鋒,起筆和收筆有明顯的頓按。起筆藏鋒為主,兼用露鋒,方圓並用。有些橫畫起筆較為外露,不同於柳體的齊頭方腳,而是稍存斜尖,並參以含蓄的筆意使之變化豐富;收筆用頓筆和回鋒的較多,強調“護尾”,尤其於橫畫中最為明顯,寫橫行至收筆處,常向右下方重按,頓筆回鋒,體現出顏體的雄渾、大氣之韻,豎畫粗壯,渾厚力強。橫、豎筆畫粗細對比鮮明,富節奏、韻律美感,也把顏體的一個“筋”的意味完整地表達出來。顏體撇畫較輕盈挺健,捺畫卻粗壯有力,有“蠶頭燕尾”之稱,給人以剛健的動感,尤其是捺腳較長,頓挫後踢出開衩,含蓄而又有峻利之感。另外,顏體捺畫的捺腳多與撇畫鋒尖持平或稍低,不似柳體的撇低捺高,而呈現出一種舒展沉穩之美。《多寶塔碑》轉折變化較多,主要有提聳肩頓挫和按筆削肩暗轉之法,有方有圓,方圓兼施。該碑具有唐楷“尚法”的典型特徵,結體寬博,布白較勻整,字型稍方,端莊平穩,正氣飽滿,已初顯顏體成熟期正面示人、雄渾豪邁的書風。

結體

《多寶塔碑》整篇結構嚴密,字行間有烏絲欄界格,其結體寬博,布白較勻整,字型稍方,端莊平穩,正氣飽滿,布勢均勻,四周撐滿,故氣勢雄偉,這是“顏體”佛書的又一特色。顏真卿的結體,用的是“外拓”筆法,字勢方正,撇捺竭力向左右拓展,氣勢尤其是博大恢弘。無論獨體字,還是合體字,都以中心軸線為重心,在結構處理上,既講究規矩,又生動活潑。在楷書史上還沒有一個人有過這樣的結體方式,尤其是捺腳,重拙而不作波曳之狀,線條澀重雄強,氣概非常。

章法

《多寶塔碑》的章法之美:整幅作品縱整齊。從縱看,字的中心在中軸線上;字的大小配合得當。整體雄偉恢弘,實也秀媚多姿。

名家點評

明代學者孫鑛《書畫跋》:“此是魯公最勻穩書,亦盡秀媚多姿,第微帶俗,正是近世掾史家鼻祖。”
明代戲曲理論家何良俊《四友齋書論》:“正所謂世下最傳者,蓋魯公書妙在險勁,而此書太整齊,失之板耳。”
現代書法家歐陽中石:“它是顏碑中最講用筆,法度最為細密嚴謹的一部。”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張懋鎔:“整篇結構嚴密,點畫圓整,端莊而不呆板。”

後世影響

《多寶塔碑》蘊含了“二王”和初唐以來書家的風流,歷來為書家珍重。它是唐代“尚法”的代表碑刻之一,學顏體者多從此碑下手,入其堂奧。學子描紅、士子舉業、居士寫經、坊間印書,競相仿效。至今仍是適用非常廣、影響十分巨大的書法作品。

研究價值

顏真卿傳世書碑之作中,《多寶塔碑》所蘊文獻價值是非常大的。其一,此碑書寫厚重,石料堅硬細膩,加上運用了直刀深刻法進行鐫刻,因而歷經1000多年的錘拓仍完好如初,字口清晰,神采奕奕。除康熙年間碑石斷裂損泐二十字之外,無缺文、疑字,這對賞鑒顏書、校考碑文、考辨各代拓本流傳都甚為有利。其二,碑文撰者岑勛、多寶塔出資助修者許王瓘,檢閱史籍後考得生平事跡一二,或可補史志未載。其三,碑文所記禪師楚金事可與同門僧人飛錫撰《楚金禪師碑》及佛教文獻互參校考。其四,多寶塔碑敘記之事多有虛誕,但基於唐玄宗時佛教發展達於極盛,伽藍之數較唐初幾增一倍的史實,反觀此碑言及,亦無疑是對當時“抑而不毀”的佛教之況、政教關係的一種反映。

歷史傳承

《多寶塔碑》,唐天寶十一年(752年)四月二十二日刻立。碑原在長安城安定坊千佛寺,北宋初移入文廟,後又移至西安碑林。
清康熙年間,此碑左側近中部處,即三十一行至三十四行(最末四行)泐去半圓形一大塊,泐二十字。故凡此處碑字不損者,必為清初拓本。

作者簡介

顏真卿(709—784年),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名臣、書法家。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登進士第,歷任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代表作品有《多寶塔碑》《顏勤禮碑》《祭侄文稿》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