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祖

宋世祖

宋世祖孝武皇帝劉駿(430年―464年),南朝劉宋第五位皇帝。字休龍,小字道民,宋文帝劉義隆第三子。初封武陵王,素不得寵,屢鎮外州。453年,太子劉劭弒帝之後,劉駿親率大軍討伐,很快便擊潰劉劭的勢力,奪取了皇位。改元“孝建”,史稱“宋孝武帝”(453年-464年在位)。

宋孝武帝劉駿在位期間,政治上,推行了系列改制舉措,削弱士族權力,大力提拔寒人,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經濟上,他推行土斷,赦免奴婢,抑制兼併,限制士族封山占水,設立台使,並改鑄錢幣;軍事上,他於大明二年(458年),以顏師伯為青州刺史,又重用殷孝祖卜天生等將領,擊潰魏軍,取得了宋魏第一次青州之戰的勝利,收復了濟水以北的失地。然而其生性好色,生活上極度腐敗,奢侈無度。統治後期,又大興土木、濫用民力,導致民生凋敝,致使其在位前期形勢出現好轉的劉宋,在其執政末年又走向衰敗。同時為鞏固帝位,他大肆誅殺劉宋宗室,為其死後十幾年間劉宋宗室進一步內斗直到滅亡埋下隱患。

大明八年(公元464年)五月,在位十一年的宋孝武帝劉駿病逝,享年三十五歲。廟號“世祖”,諡號“孝武皇帝”,葬於景寧陵。

基本介紹

  • 本名:劉駿
  • 別稱:宋世祖
  • 出生地:430年
  • 出生時間:464年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力據北魏,起兵奪位,削藩平亂,孝武改制,青州之戰,屠殺宗室,晚年奢靡,歷史評價,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宋世祖孝武皇帝劉駿,字休龍,小字道民,宋文帝的第三個兒子。元嘉七年(430年),八月十六日出生。15歲時,立為武陵王,食邑二千戶。元嘉十六年(439年),都督湘州軍事,任征虜將軍、湘州刺史,兼管石頭戍事務。十七年(440),升遷為使持節,都督南豫豫司雍並五州軍事,任南豫州刺史,將軍之職照舊擔任,還負責石頭戍。二十一年(444),又管轄秦州,晉升為撫軍將軍。次年,調任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荊州的襄陽、竟陵、南陽、順陽、新野六郡軍事、寧蠻校尉、雍州刺史,持節、將軍職務照舊擔任。元嘉二十五年(448年),調任都督南兗徐兗青冀幽六州豫州的梁郡軍事、安北將軍、徐州刺史,持節照舊擔任,鎮守彭城。不久,又兼任兗州刺史。

力據北魏

元嘉二十七年(450),宋文帝派出的東路北伐軍被北魏擊潰後,魏軍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指揮下,南下侵宋,攻占東平(今山東東平)、鄒城(今山東鄒縣)。後來,魏軍兵分四路南下,兵鋒直指彭城,當時文帝諸子和劉宋宗室,多半畏懼魏人。唯獨鎮守彭城的徐、兗二州刺史的劉駿決心堅守彭城,但當時也駐在彭城的劉宋三軍統帥的江夏王太尉劉義恭準備出城南逃,劉駿和部下張暢力諫勸阻劉義恭留鎮彭城。劉義恭才決意堅守彭城。拓跋燾率大軍圍攻彭城,宋軍據城固守,魏軍不能克,於是繞過彭城,奔向留城。劉駿派部將嵇玄敬率軍提前進至留城,觀察魏軍的動向。魏軍後攻留城,留城守軍由於當地百姓協助,取得勝利,魏軍遭到失敗,於是又繞過留城,率軍南行。後,宋文帝詔令劉駿從彭城領兵向北襲擊屯駐於汝陽的北魏永昌王拓跋仁。劉駿接召後,徵發境內一千五百多匹馬,親率宋軍直趨汝陽。北魏軍只預計到宋的救兵從壽陽來,對彭城方向的守軍掉以輕心。劉駿率軍突然逼向汝陽,殺北魏軍三千餘人,燒其輜重。魏軍大敗,慌忙東走。然魏軍探聽到宋軍後無援軍,便引軍突然反撲。宋軍戰敗,劉駿在宋兵掩護之下得以脫險,最後僅有九百人生還,戰馬只剩下四百多匹。[3]宋文帝下召嚴厲責備劉駿,降號為鎮軍將軍。後魏軍北返,路過離彭城幾十里處的安王陂暫時修養時,劉駿與其他彭城宋將請求劉義恭趁魏軍勞師疲憊之際出擊魏軍,但劉義恭畏懼不敢截擊,並禁止將領私自帶兵出擊。次日,宋文帝詔令劉義恭全力追擊魏軍,劉義恭才派出1萬人馬追擊。魏軍提前得知了訊息,丟棄鎧甲,走小道,輕裝加速撤回魏境[3]。宋文帝聽聞魏軍平安返境,極為惱怒,斥責江北六州的劉宋守軍。其中下詔責備彭城宋軍未能及時在魏軍北返途中攔截魏軍,降劉駿為北中郎將。

起兵奪位

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劉駿被重新晉升為都督南兗州、南兗州刺史,鎮守山陽。不久改任都督江州、荊州之江夏、豫州之西陽、晉熙、新蔡四郡諸軍事、南中郎將、江州刺史,持節如故。當時江蠻叛亂,宋文帝派沈慶之等討伐,由劉駿統領各路大軍,叛亂迅速被平定。元嘉三十年(453年)正月,太子劉劭發動叛亂弒殺了文帝,文帝在劉劭攻進皇宮之前,派人帶詔出城密封劉駿為征南將軍、散騎常侍,率兵討伐。劉駿接召後,從江陵起兵討伐,雍州刺史臧質等人回響,同舉義旗,五月劉駿攻下建康,斬偽皇帝劉劭及二兄劉濬。劉駿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文武百官各賜爵一等,參加過征戰的賜爵二等。對年邁、鰥夫寡婦 、孤兒、病殘不能生存的,每人賜谷五斛。陳租舊債不再徵收。被罰服長期勞役的儘量寬恕。並追封文帝廟號為“太祖”,諡號“文皇帝”。

削藩平亂

孝建元年(454年),由於劉義宣擔任荊州刺史長達十年,勢力強大,荊州地區地廣兵強,號稱“江左第一大州”,往往也是之前的異臣叛亂的根據地。孝武帝即位後為加強對荊州地區的控制,下詔調劉義宣為丞相、揚州刺史,以削弱其實力,但劉義宣“一不遵承”,不願交出兵權和離開荊州。後豫州刺史魯爽、車騎將軍江州刺史臧質、兗州刺史徐遺寶等人,因在劉駿即位後受冷落,不滿劉駿重用雍州豪族勢力,鼓動劉義宣起兵謀反。同年二月,劉義宣在荊州稱帝,舉兵起事。孝武帝隨即任命安北司馬夏侯祖、鎮軍將軍、南兗州刺史沈慶之參與平叛,同時遣撫軍將軍柳元景屯兵採石,南豫州刺史王玄謨於梁山江岸築卻月城,陳舟師,據險扼守。二十六日,王玄謨進據梁山。徐遺寶率先被夏侯祖擊敗,棄眾逃走。四月二十日,沈慶之在歷陽的小峴大敗魯爽,斬殺魯爽。五月十八日,劉義宣等率軍進攻梁山,王玄謨手下出擊,當時西南風猛烈,於是因風縱火,焚燒義宣舟船。義宣當時屯於西岸,營砦被燒毀殆盡,部隊奔潰,逃於江陵,被捕獲。同時,臧質命部將尹周之攻打西岸宋軍鬍子反部。當時,鬍子反正要到東岸王玄謨處商議軍情,聞聽急忙趕回。此時,偏將劉季之正拚死抵抗,向王玄謨求救,王玄謨命崔勛之與積弩將軍垣詢之馳援。二人抵達後,尹周之已攻陷西岸堡壘,並殺崔勛之和垣詢之,鬍子反等逃回東岸。臧質又命龐法起兵進南浦,欲自後掩擊王玄謨,但被垣護之的水軍擊敗。後臧質在城南布陣。王玄謨留老弱殘兵守城,率精兵出擊。薛安都首先擊潰臧軍東南陣腳,劉季之、宗越又擊潰西北陣腳,臧質大敗。六月三日,臧質逃到武昌,被人斬殺,頭顱在京城傳遞示眾。

孝武改制

宋孝武帝劉駿即位後,對當時的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制度進行了多項改革,歷來為治制度史的史家所關注,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治上,他加強中央集權,強化皇權。撤除“錄尚書事”職銜,並開始以中書舍人戴法興巢尚之等人處理中樞機要事務,形成後代所謂“寒人掌機要”的政治局面,孝武帝的集權化統治也被史書稱為“主威獨運,官置百司權外假”。孝武帝同時重用江東寒門沈慶之與傖荒北人柳元景,依照兩人的功績,先後提拔為三公,開啟吳興沈氏與河東柳氏攀升為南朝高門的起始之路,並開創南朝寒門、寒人以軍功升為三公的先例。
二、孝武帝通過改置州鎮的辦法削弱地方勢力,他即位初,將揚州分為揚州及東揚州二州;將東晉以來廢置不常的湘州(治今湖南長沙市)最後穩定地設立起來,分統原荊州所統長沙等八郡;後又分荊州、湘州、江州、豫州共八郡置郢州(治今湖北武漢市),橫跨數州之間;東晉以來,雍州僑置於荊州之內,無實際統治區域,宋文帝曾分荊州襄陽等五郡歸雍州統轄,治襄陽(今湖北襄樊市),孝武帝又進一步分荊州郡縣充實雍州無實土的僑郡縣,使雍州重鎮形成,荊州因此再也不能發揮其昔日威脅建康朝政的影響。
三、創立典簽制,加強對宗室和地方的控制。宋孝武帝通過委任寒人恩幸擔任州鎮軍府掌管文書的典簽,讓他們負責監視州鎮長官,並擁有隨時將情況直接報告朝廷的權力,州鎮起兵反抗朝廷的可能性大大削弱。至此到南齊,寒人恩幸控制朝政、武夫掌兵權、典簽控轄州鎮成為慣例。
四、罷免僑戶,實行土斷。宋孝武帝即位後,為解決元嘉年間以來版籍混亂,南渡僑民不注戶籍淪為流民的人數增多致盜賊蜂起,而南方土著居民依附於大族的人數也日漸增多的情況,採取撤併僑州郡縣,罷免僑戶,將流民和土地結合起來以統一僑戶土著的戶籍的措施。於大明元年(457年)和大明五年(461年)先後撤雍州各僑郡縣,合併新舊僑郡,並將無實土的僑郡縣並在有實土的郡縣上,將新舊僑戶合籍並將流民落籍於實土郡縣。
五、抑制兼併,限制士族封山占水。為解決元嘉中後期以來的士族豪強“熂山封水,保為家利”的巧取豪奪,大肆兼併使國家喪失大量戶籍人口的局面,孝武帝於孝建元年(454年)和孝建二年(455年)先後頒布條例,限制士族封山占水,對官家占有的江海田塘,一律開禁。對皇親顯貴逐利,也一律禁止。對豪強大族的各園苑圈占面積太大,妨礙商業活動的儘量開放,給予貧民經營。
六、赦免兵戶和奴婢,改鑄錢幣。魏晉以來,兵戶和奴婢淪為一種為人所不恥的賤戶。宋孝武帝於大明二年(458年),下詔軍戶免除軍籍成為平民。大明三年(459年),又下詔,對正在服無期徒刑、官吏奴婢中的老弱病殘者全都恢復自由 。鑒於元嘉末年因北魏南侵造成劉宋社會經濟蕭條,財政危機凸顯,貨幣流通混亂,流通量減少,導致民間流通中的錢幣的重量不斷減輕,孝武帝於孝建元年(454年),改鑄錢幣,鑄四株錢。這就是有名的“孝建四銖”。一方面整頓錢幣流通混亂的局面,解決因經濟衰退導致民間對錢幣流通量的需求,另一方面則試圖將財政大權收歸中央以集中財權。

青州之戰

大明二年(458年),北魏文成帝拓跋浚派北魏偽散騎常侍、鎮西將軍、天水公拾賁敕文和北魏隴西王源賀率軍侵犯劉宋青州,又使北魏窟壞公、五軍公等率馬、步軍數萬人渡過黃河下游的濟水企圖攻占劉宋在淮河以北的青州等地。劉宋青、兗二州告急,孝武帝以顏師伯為青州刺史,調積射將軍殷孝祖趕赴前線,又派遣司空參軍卜天生率領大軍等會師,一起抗擊北魏大軍。顏師伯一月之內四戰四捷,斬殺北魏大將樹蘭、窟壞公、五軍公等人,擊潰魏軍。卜天生殷孝祖等宋軍將領率軍擊敗北魏大將張懷之和北魏隴西王源賀。魏軍全線潰敗,宋軍乘勝追擊,接連收復杜梁申城東平鄒城、縻溝等在元嘉北伐期間被北魏侵占的濟水北岸的城池,宋軍將魏軍趕回了黃河下游的北岸。魏軍撤軍途中,投河淹死的士兵不計其數。宋孝武帝聽聞前線戰報,嘉獎顏前線宋軍戰功,下詔說:“北魏驅派賊軍,圖謀侵掠邊塞,輔國將軍、青冀二州刺史顏師伯,運用謀略,指揮軍隊,隨機應變。濟州守軍奮力搏鬥,一月之中,四次報捷。下屬將領指揮的軍隊和其他援軍,也十分英勇,齊心協力報效國家,屢次斬殺北魏首領,大量殲滅敵人。朕因此大為嘉許讚嘆,由衷高興。宜派遣使者慰勞,並命令輔國將軍府詳細考評戰功,及時上報朝廷。”

屠殺宗室

宋孝武帝在他的在位十一年,除平定早年叛亂的劉義宣外,還先後誅殺了武昌王劉渾、竟陵王劉誕、海陵王劉休茂、南平王劉鑠等。
元嘉三十年(453年),孝武帝稱帝即位當年,南平王劉鑠因歸順較晚,同時在任藩王時,兩人就有間隙,劉鑠時常譏笑和侮辱當時最不被文帝重視的劉駿。宋孝武帝劉駿即位後,以劉鑠有異志,調劉鑠為司空,賜藥死,時年二十三。
孝建二年(455年),因武昌王劉渾與左右人戲作檄文,自封楚王的事件泄露。孝武帝命有司奏免劉渾為庶人,絕屬籍,發往始安郡,並遣員外散騎侍郎戴明寶詰責,逼令自殺,時年十七。
大明二年(458年),海陵王劉休茂因性情急疾,欲自專,不滿天天被劉駿派出的典簽官監視,於是起兵殺了典簽官,不久被鎮壓,孝武帝隨後命人將其推在中門斬首,時年十七。
大明三年(459年),竟陵王劉誕知道孝武帝畏忌他,也暗作準備,藉口魏人入侵,修整廣陵城池,積聚糧草兵器以自固。有人告劉誕欲反。孝武帝命以始興公沈慶之為車騎大將軍、南兗州刺史,將兵討劉誕,圍廣陵。城破,劉誕被殺,時年二十七。孝武帝聽到廣陵已破,劉誕死,高興極了。他出宣陽門,命左右皆呼萬歲。侍中蔡興宗陪侍,獨不呼萬歲。孝武問他:“卿何獨不呼?”蔡興宗說:“陛下今日正應涕泣行誅,豈得皆稱萬歲!”
宋孝武帝大肆屠殺劉宋宗室,導致劉宋宗室羸弱,加劇了宗室對皇室的畏懼和不信任,為其死後十幾年間劉宋宗室進一步內斗直到滅亡埋下隱患。

晚年奢靡

宋孝武帝雖在其統治前期和中期對政治、經濟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有意義的改革舉措,但是同時由於其本人生活奢侈和腐敗,特別是在其統治後期,一改前期的息兵簡政的風格,開始居傲自滿,大興土木、窮奢極欲乃至恣意妄為,加重了百姓負擔,以致原本在他在位前期逐漸出現好轉的劉宋,在他統治末年走向衰敗。
從大明五年(461年)起,宋孝武帝越來越奢侈、縱慾。從東晉渡過長江南下以來,宮殿都是草草建造的,朝會或宴請也不過在東堂或西堂而已。劉宋建立後,也沒有什麼增加或改動。到了宋孝武帝的統治後期,就開始大興土木,擴建宮室,牆上和柱子上都用錦繡裝飾。對他寵愛的妻妾和臣屬的賞賜,把國庫內所有的東西都拿空了。他曾經毀掉武帝劉裕住過的屋子,在那裡興建了玉燭殿,和手下大臣一起前去觀看,舊屋床頭上還有一截土牆,牆上掛著麻葛燈籠和麻線蠅拂。侍中袁看完,盛讚武帝節儉樸素的品德。孝武帝沒有回答什麼,只是自言自語地說:“莊稼漢得到這種享受已經是很過分的了。”後又動員數萬民力,在玄武湖北興建上林苑。
宋孝武帝晚年,更是貪財好利,凡是刺史、二千石官員免官回京時,一定限令他們進獻貢奉,同時,還和他們一塊兒賭博,直到把他們的錢贏光才停止。在他統治的最後兩年中的大部分的天數都是開懷暢飲,很少有清醒的時候。經常是伏在案几上昏睡過去,有時一旦外面有急事呈奏,他馬上抖擻精神,整理好容裝,一點酒意都沒有了。
宋孝武帝晚年在龍山為埋葬宣貴妃,在山上開鑿山路幾十里,老百姓忍受不了這一艱苦的勞役,死亡、逃走的人很多。自從江南有葬禮以來,這一葬禮的隆重場面,還從來沒有過。又給宣貴妃另建了一座祭廟。孝武帝在安葬殷貴妃後,幾次和臣屬來到殷貴妃的墓前憑弔。他對劉德願說:“你哭殷貴妃,如果哭得很悲傷,我就厚厚地賞賜你。”話剛說完,劉德願已經失聲痛哭起來,捶胸頓足,眼淚、鼻涕都流到了一起。孝武帝大為高興,就把豫州刺史的官職賞賜給了他。孝武帝又命令醫師羊志也哭殷貴妃,羊志也鳴鳴咽咽地哭得極其悲痛。
大明七年(463年)底,浙江等地因為劇烈旱災,造成嚴重的大饑荒,浙江十分之六的戶口餓死逃散,宋孝武帝一直到大明八年(464年)二月才下詔說:“去年東方乾旱,收成銳減。窮困之家離鄉逃荒,流落街頭,我很同情他們。可開倉放糧給建康、秣陵二縣,適時賑濟。若救災不及時,導致社會動盪,要嚴加法辦。”司馬光在《資治通鑑》批評宋孝武帝劉駿,說他晚年好酒奢靡,以致原本強盛的劉宋,在他執政末年中衰。
大明八年(464)二月十六日,宋孝武帝劉駿在玉燭殿駕崩,時年三十五歲。七月三日,葬於丹陽秣陵縣岩山景寧陵。

歷史評價

首先必須公正評價宋孝武帝劉駿在其統治前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確實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其中如罷免僑戶和推行土斷之策,改善了版籍混亂的局面,使國家編戶有所增加。又如限制士族封山占水和抑制兼併,在經濟層面打擊了豪強兼併的行為,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百姓負擔。還比如,大力提拔和全面起用寒人擔任要職,進一步打破了門閥士族壟斷政治的特權,將宋武帝時開始出現的寒人參與執掌機要之職的局面,推向了極致。南朝以後的君主,往往起用或倚仗寒人執掌機要。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敏銳指出從宋武帝開始奠基,到宋孝武帝時全面形成的寒人掌機要的局面,對整個魏晉南北朝歷史的轉折意義,說“至於宋大明之世,而後權移於近臣。”
但是孝武帝生性好色,生活腐敗,特別是在其統治後期,極度奢侈,濫用民力,致使其在位前期形勢出現好轉的劉宋王朝,在其執政末年又走向衰敗。
沈約在《宋書》中,雖然認為宋孝武帝劉駿有像周公一樣的才幹和儀表,但同時嚴厲批評孝武帝在其在位後期的大明年間窮奢極欲,耗盡民力,最終使他即位前期推行的一系列的改制成果,付諸東流,導致劉宋以動亂告終。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也批評宋孝武帝劉駿,說他晚年好酒奢靡,以致原本強盛的劉宋,在他執政末年中衰。
裴子野在《宋略》總結劉駿“威可以整法,智足以勝奸,人君之略,幾將備矣。”但同時也嘆道:“夫以世祖才明,少以禮度自肅,思武皇之節儉,追太祖之寬恕,則漢之文景,曾何足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