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強化糧食安全意識和責任
(一)增強糧食安全意識。糧食安全是實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在我國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加大,糧食供求長期處於緊平衡和國內糧食生產成本快速攀升,糧食價格普遍高於國際市場的情況下,如何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已手中,是必須應對的一個重大挑戰。安順市作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糧食消費剛性需求增大,糧食供給已從產銷基本平衡逐步轉變成輸入性平衡,對外依存度較高,保障糧食安全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和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相適應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迫在眉睫。各級各部門務必高度重視,充分認識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作為保障民生工作的基本任務常抓不懈,毫不動搖。(責任單位:市糧食儲備辦、市農委,各縣、自治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二)強化政府糧食安全責任。各級政府在維護區域糧食安全方面承擔的責任是:穩定發展糧食生產,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落實糧食扶持政策,完善糧食風險金制度,保障財政資金安排;抓好糧食收購,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管好地方糧食儲備,確保儲備糧數量充足、結構合理、質量良好、調用高效;實施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加強糧食流通能力建設;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促進糧食產業健康發展;完善區域糧食市場調控機制,維護糧食市場穩定;健全糧食質量安全保障體系,落實監管責任;強化糧食行政管理職能,充實糧食行政管理人員;大力推進節糧減損,引導城鄉居民健康消費。縣級及以上人民政府必須切實承擔保障本地區糧食安全的主體責任,全面加強糧食生產、儲備和流通能力建設,建立政府負總責、部門抓落實、生產保底線、儲備保應急、流通保平衡的糧食安全責任體系。(責任單位:各縣、自治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三)強化有關部門職責。糧食部門負責糧食巨觀調控、地方儲備糧管理、市場監管、流通能力建設和行業發展;財政部門負責落實糧食生產、儲備、流通等保障糧食安全所需資金,及時合理安排糧食風險基金;農業部門負責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護並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發展改革部門負責協調落實糧食流通領域項目申報,開展物價執法,打擊糧食市場囤積居奇、哄抬糧價等違法行為;水務部門負責農田水利建設,實施農業節水工程;國土資源部門負責落實耕地保護制度,推進耕地質量建設;環境保護部門負責土地污染監測和提出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工商(市場監管)部門負責打擊糧食經營活動中摻雜使假、以次充好等擾亂糧食市場秩序的違法行為;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做好糧食進入批發、零售市場或生產加工後的質量安全監管,並會同糧食、農業、質監、工商等部門健全糧食質量安全保障體系,落實糧食質量安全監管責任;農業發展銀行等金融機構按照相關信貸政策對糧食流通領域項目提供信貸支持,落實好各項政策性糧食儲備貸款。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職,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共同落實和完成好糧食安全各項工作任務。(責任單位:市糧食儲備辦、市農委、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水務局、市國土資源局、市環境保護局、市質監局、市工商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
二、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
(四)堅決守住耕地紅線。認真貫徹落實最嚴格的國家耕地保護要求,確保全市耕地面積不低於433萬畝,基本農田面積不低於318萬畝。堅持保護開發並重原則,嚴格執行“先補後占”、“占優補優”和“占田補田”規定,紮實推進省“百萬畝土地整治工程”和“耕地搬家”工程,不斷加強耕地保護和質量建設。組織實施耕地數量保護和質量提升行動,確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質量逐年提高。對占用耕地的非農業建設項目,必須進行耕作層剝離土壤再利用,開展補充耕地土壤改良和培肥。嚴格執行政府領導幹部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離任審計制度。(責任單位:市國土資源局、市農委、市審計局,各縣、自治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五)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十三五”期間,切實加大資金投入和整合力度,按期完成高標準農田規劃建設任務,完善永久性基本農田劃定工作,簽訂目標責任書。示範建設一批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口糧田,穩定和提高糧食自給率。不斷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加大水土保持治理項目投資,實施農業節水重大工程,解決農田灌溉“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責任單位:市國土資源局、市農委、市水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農發行安順市分行,各縣、自治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六)提高糧食生產科技水平。將提高糧食單產和品質作為主攻方向,加大財政投入,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糧食生產科技創新與推廣運用,努力提高科技對糧食生產的貢獻率。大規模開展糧食高產創建和綠色增產模式攻關,集成推進高產、高效、可持續的技術和模式,培育和推廣“高產、優質、多抗”的糧油品種。加快現代種子業發展,將救災應急良種儲備工作納入常態化,為糧食生產提供良種保障。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推進農機農藝深度融合,實現糧食作物品種、栽培技術和機械裝備的集成配套。建立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和人員績效考核激勵機制。(責任單位:市農委、市科技局,各縣、自治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七)增強糧食可持續生產能力。積極發展節水農業和旱作農業,推廣節能技術和測土配方施肥,堅決制止過度開發農業資源、過量使用化肥農藥農膜等行為。推廣循環農業技術,提高糧食生產資源利用效率。大力推進保護性耕作、施用有機肥,加快實施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項目。鼓勵發展木本油料和薯類生產、加工,拓寬糧油供給來源。加強農業氣象災害防禦、有害生物和病蟲害防控等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推廣綠色防控新技術套用。加大對重要污染源的土地污染監測力度,切實提升土壤監測能力建設。加大對假種子、假化肥、假農藥制假、售假、販假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切實保護種糧農民的合法利益。(責任單位:市農委、市財政局、市林業局、市扶貧辦、市環境保護局、市糧食儲備辦、市氣象局、市工商局、市供銷社,各縣、自治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八)建立新型糧食生產經營體系。積極培育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對其用於晾曬、烘乾、倉儲、加工等配套設施的建設用地給予支持。加快建立健全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鼓勵有條件的農戶在自願的前提下,將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給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在流轉過程中要避免“非糧化”、堅決禁止“非農化”。積極發展糧食社會化服務,採取財政扶持、信貸支持等措施,推行合作式、訂單式、託管式等糧食生產經營服務模式。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具備條件的社會力量承擔糧食領域公益性服務。(責任單位:市農委、市科技局、市國土資源局、市糧食儲備辦,各縣、自治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九)落實種糧農民直接補貼政策。不折不扣落實好種糧補貼政策,最佳化補貼結構,新增糧食補貼向糧食主產區和主產縣傾斜,向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傾斜。加強補貼資金的監管,確保資金及時足額補貼到糧食生產者手中,不得截留和挪作他用,切實保護種糧農民(合作組織)積極性。引導和支持金融機構為糧食生產者提供信貸等金融服務。完善農業保險制度,對糧食作物保險給予支持。(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農委、農發行安順市分行、市糧食儲備辦,各縣、自治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十)努力提高種糧比較收益。發展糧食適度規模經營,降低單位面積成本,實現糧食生產規模效益。推進農業技術創新,不斷提高糧食作物的品種優質率,提高商品化率。完善糧食生產、流通、消費市場信息傳導機制,引導糧食價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穩定糧食生產者市場收益。鼓勵和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糧食生產者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關係,採取保底收購、股份分紅、利潤返還等方式,讓糧食生產者分享加工銷售的收益。健全重要農資儲備制度,穩定農資價格。(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農委、市糧食儲備辦、市供銷社,各縣、自治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三、發展糧食流通產業
(十一)培育發展新型糧食流通主體。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糧食經濟,培育和發展國有資本與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交叉持股的新型市場主體和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大型糧油骨幹企業。繼續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支持地方國有糧食企業健康發展,推進國有糧食企業兼併重組,妥善解決國有糧食企業欠繳職工社會保障金、歷史性虧損掛賬等遺留問題。支持民營糧食企業和糧食經紀人發展,推動糧食企業對外合作,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糧食企業集團。(責任單位:市糧食儲備辦、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各縣、自治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十二)加強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建設。大力實施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加快建設布局合理、功能齊全與本地區糧食收儲規模和保障供應要求相匹配的倉儲物流體系。按照國家《2015—2020年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建設規劃》安排,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積極支持糧食倉儲物流項目申報及建設,優先安排建設用地和建設資金,重點支持市、縣兩級糧食倉儲及物流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各地要匹配相應的成品糧應急低溫儲備庫,解決成品糧倉儲不足、設施條件落後的突出矛盾。針對我市倉儲設施嚴重不足,一定程度存在“危倉老庫”帶病儲糧的問題,糧食部門要積極爭取國家“危倉老庫”專項資金,有計畫、有重點、分梯次地安排對“危倉老庫”進行維修改造和功能提升。財政部門每年要匹配相應資金,用於維護糧食倉儲設施設備的安全運轉。嚴格落實國有糧食倉儲物流設施保護制度,對於達到報廢年限、無維修價值的“危倉老庫”和在城鄉規劃建設中確需拆遷的倉儲物流設施,經市、縣糧食行政管理部門逐級審查並報省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同意後,按照調整結構、最佳化布局的原則報廢重建或異地新建。各地在推進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國有糧食企業出讓的土地、拆遷補償等收入必須優先用於保障地方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建設,努力構築先進實用、安全可靠、布局合理、便捷高效的糧食倉儲物流管理系統。(責任單位:市糧食儲備辦、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城鄉規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農發行安順市分行,各縣、自治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十三)積極發展糧食物流網路。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將糧油供應網路建設納入各地城鎮化建設規劃和商業網點規劃,加快糧食市場建設和轉型升級改造,提升物流配送、加工轉換、價格發布、金融服務、信息交流等綜合服務功能。加快市級聯網競價交易平台建設,推進政策性糧食聯網交易,逐步在市級糧食物流區域中心打造公益性成品糧批發市場,推動糧食電子商務和期貨貿易。充分利用我市糧食鐵路專用線資源,逐步推廣散糧、成品糧集裝化物流方式,引導購銷企業聯合運營,打造跨區域的糧食物流通道。(責任單位:市糧食儲備辦、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農發行安順市分行,各縣、自治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