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市人民政府關於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的實施意見

《安陽市人民政府關於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的實施意見》是安陽市人民政府發布的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陽市人民政府關於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的實施意見
  • 發布單位:安陽市人民政府
通知詳情,政策解讀,

通知詳情

安陽市人民政府關於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的實施意見
標  題
安陽市人民政府關於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的實施意見
索 引 號
E0001-01-2022-00064
失效時間
-
發文機關
安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成文日期
2022年09月27日
發文字號
安政〔2022〕36號
發布時間
2022年10月27日
有 效 性
有效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及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的指導意見》(豫政〔2022〕17號)精神,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結合我市實際,現制定如下實施意見,請認真貫徹落實。
  一、發展鄉村產業,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
  (一)提高糧食生產效益。推進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堅持新建與提升並重,到2025年,全市高標準農田保有量達到400萬畝以上。實施耕地質量提升工程,大力推廣增施有機肥、秸稈還田、深耕深松等措施,科學培肥耕地基礎地力,規範完善耕地質量監測點建設,最佳化耕地質量監測網路。發展優質小麥,推進標準化、規模化、訂單生產,到2025年,全市優質小麥發展到150萬畝。發展優質玉米,推廣高賴氨酸玉米、高油玉米、高澱粉玉米,到2025年,玉米面積穩定在375萬畝。擴大優質高蛋白食用大豆、穀子、紅薯、小雜豆等種植,示範推廣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技術。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政府
  (二)發展優勢特色農業。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加快推進優質小麥、優質雜糧、優質花生、優質果蔬、優質草畜基地建設。到2025年,全市優質花生70萬畝、瓜菜145萬畝、優質穀子12萬畝,生豬存欄175萬頭、優質草畜50萬頭(只),漁業水面4.5萬畝。加快發展綠色、有機和地理標誌農產品,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提升。積極發展“一縣一業”“一鎮一特”“一村一品”,每個縣(市、區)重點培育1—2個特色主導產業,加快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等建設,促進產業融合發展、集聚發展、高效發展。到2025年,各縣(市、區)均培育有特色鮮明的主導產業,全市國家、省“一村一品”示範村鎮達到10個以上,國家農業產業強鎮達到5個以上,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達到5個以上。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
  (三)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農產品分級、清洗、烘乾、冷藏、包裝等初加工,減少產後損失,到2025年,果蔬等農產品產後損失率降低到10%以下。以面、肉、油、果蔬等產業為重點,大力推進全產業鏈開發、全價值鏈提升,培育綠色食品集群,做優麵製品、做強肉製品、做精油脂製品、做特果蔬製品,打造結構合理、鏈條完整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推進綠色食品業高端化、綠色化、智慧型化、融合化發展。到2025年,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提高到80%,培育壯大50億級產業集群2個、10億級產業集群10個。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縣(市、區)政府
  (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鄉村旅遊,拓寬農業發展渠道,拓展農業多元功能,打造一批主題鄉村旅遊品牌,讓農業服務於鄉村旅遊業,讓鄉村旅遊業促進農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到2025年,全市創建鄉村旅遊品牌100個,鄉村旅遊年經營總收入達到30億元。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支持發展農村電商、直播帶貨、網紅打卡等電子電商新模式,推動實施“網際網路+農業”模式,發展創意農業、認養農業、觀光農業等。創新“電子商務+農村物流”,開展農產品聯盟銷售、網上銷售、社區直供直銷、共同配送等。到2025年,全市培育農業電商企業120家。加快發展鄉村新型綜合服務業,積極發展土地託管、代耕代種、統防統治等農業生產性服務,不斷提升農業生產服務的專業化水平,擴大服務範圍和規模,降低農戶單位耕地面積和單位農產品產出的成本支出,實現節本增效。
  責任單位:市文廣體旅局、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政府
  (五)加強科技和裝備支撐。加快發展現代種業,實施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種業科技創新套用、良種繁育能力提升、種業市場淨化行動,到2025年,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9%以上。建立完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加快農業科技成果推廣套用,推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動農機裝備創新套用,加強現代種業、畜牧水產、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加工等產業的農機裝備和技術發展,推廣綠色先進農機裝備和技術,推進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培育專業化、綜合性的農機服務組織,打造國內領先的農用無人機研發製造基地,到2025年,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2%以上。加快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加強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的套用,建設“一村九園”等數字套用場景。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科院,各縣(市、區)政府
  二、促進就業創業,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
  (一)加快鄉村人才培養。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多途徑開展鄉村人才培養,每年完成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2.7萬人次以上、完成農業農村從業人員持證培訓6000人以上。推動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參與技能培訓,加快高素質農民培育,大力培養現代農民、農業生產經營者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推進農村實用人才培育,重點培養家政、廚師、司機、養老護理等社會需求量大的從業人員。推進農業科技人才培育,加強農業農村科技人員的業務培訓,發展壯大科技特派員隊伍。加強鄉村公共服務人才、治理人才、“法律明白人”培養,逐步提高就業能力。強化政策支持,農業產業園區、農業龍頭企業等按照規定吸納符合條件的持證農業技能人才就業表現突出的,在相應扶持政策上給予優先傾斜。
  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
 (二)加快市場主體培育。推進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創建和規範提升。加快培育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跟進、小農戶參與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大力發展社會化服務組織,拓展服務範圍,幫助農民提高涉農生產效率、擴大銷售面、增強議價權。從土地利用、資源匹配等方面,大力支持供銷社統籌建設綜合性為農服務中心。到 2025 年,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 220家,家庭農場發展到 300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10000家,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到15個。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供銷社、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政府
  (三)拓寬農民就業渠道。積極推廣以工代賑方式,以脫貧人口、監測對象和農村低收入群體為重點,實施一批能夠廣泛帶動農村勞動力就業增收、投資規模小、技術門檻低、前期工作簡單、務工技能要求不高的基礎設施項目,增加就業容量。採取以工代賑方式實施的項目,勞務報酬不低於該項目中央及省安排財政資金的15%。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崗位工資可根據財政能力適當提高標準,在村集體經濟基礎較好的地方,探索開發道路養護、垃圾污水處理、高標準農田管護等崗位,優先安排符合條件的脫貧人口、監測對象就業。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對外經營,承擔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積極吸納農民就業。發揮農業農村多種功能,加快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富民產業,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增收路徑。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鄉村振興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文廣體旅局,各縣(市、區)政府
  (四)強化農民就業服務。加強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務所建設,將就業服務延伸至行政村,為農民工提供免費政策諮詢、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公共服務。組織開展“春風行動”,為農民工和用人單位搭建就業服務供需平台。建立農村勞動力資源資料庫,推行就業服務實名制,實行動態管理,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廣泛收集並及時發布企業用工需求,引導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積極開展勞務輸出,深化省內外勞務協作,打造林州建工、安陽康養、中原艾工等知名勞務品牌。
  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局,各縣(市、區)政府
  (五)大力促進返鄉創業。實施“鳳歸中原”回歸創業工程,推進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縣(鄉鎮)、示範園區和示範項目建設,支持農民工、高校畢業生、科技人員、退役軍人等返鄉入鄉創業。搭建創業平台,建設各類創新創業園區和孵化實訓基地,強化創業輔導,為創業人員提供開業指導、項目策劃、政策諮詢、信貸融資等服務。完善集體經濟組織人才加入和利用機制,探索以合資、合作、投資入股等方式引進人才。
  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委組織部,各縣(市、區)政府
三、深化農村改革,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一)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政策,深化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促進土地經營權以出租、入股或其他方式流轉,增加土地租金和分紅收益。穩妥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的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就地入市或異地調整入市。指導各縣(市、區)穩妥推進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盤活利用,要統籌考慮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環境容量、產業基礎和歷史文化傳承,選擇適合本地實際的農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盤活利用模式,發展鄉村民宿、休閒農業、農產品初加工、電子商務等鄉村產業。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各縣(市、區)政府
  (二)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建立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平台,實現集體資產管理規範化、制度化、信息化,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推進符合條件的集體資產抵押融資。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將土地等資源性資產和房屋、設備等經營性資產作為出資,入股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創新集體經濟股份制運行機制。支持中原銀行、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採取多種合作方式,盤活農村集體資產。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立收益分配製度,依據成員持有集體資產份額進行收益分紅,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健康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制定支持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政策,加強財政支持和政策激勵,激活農村生產要素。到2025年,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提高到10萬元以上。
  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金融工作局,各縣(市、區)政府
  (三)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與農民建立緊密利益連線機制,以市場為紐帶進行聯結,開展訂單收購,指導農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實施標準化、專業化、規模化生產;以服務為紐帶進行聯結,為農戶提供統一標準化服務;以股份為紐帶進行聯結,支持農戶入股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採取入股保底分紅和盈餘返還等方式,讓農民合理分享增值收益。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各縣(市、區)政府
  四、強化政策扶持,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
  (一)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市、縣財政加快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業農村比例。落實好省財政農資補貼政策,及時撥付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與套用補貼、小麥最低收購價等惠農補貼。創新農村金融支持政策,推廣金融幫扶盧氏模式、蘭考普惠金融模式,開展整村授信,創新信貸產品,增加信貸規模。穩步擴大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業務規模,放大財政支農政策效應。推動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實現小麥、玉米主糧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全覆蓋。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上市或在新三板掛牌。落實涉農貸款業務差異化監管制度,強化對縣域金融機構涉農貸款考核,提高新增存款用於當地貸款比例。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金融工作局、人行安陽市中心支行,各縣(市、區)政府
  (二)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最佳化農村路網建設,加強農村資源路、產業路、旅遊路建設,到2025年,新(改)建農村公路800公里。強化農村供水保障,到2025 年,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3%。推進農村信息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實施縣域城鄉信息通信網路一體化建設,加快5G、千兆光網“雙千兆”網路協同發展,到2025 年,全市縣域內5G基站數量達到4500個,實現鄉鎮以上區域和重點行政村5G網路全覆蓋。實施縣域城鄉物流體系建設行動,健全縣、鄉、村三級物流服務網路,加強縣域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完善縣域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加快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和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重點推進跨區域農產品批發市場和幹線冷鏈物流發展,全面推進田頭小型倉儲保鮮冷鏈設施、農產品產地低溫直銷配送中心等建設。到2025年,全市建成農產品骨幹冷鏈物流基地1個、區域性農產品產地倉儲冷鏈物流設施2個,農產品產地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冷庫、保鮮庫)50個,行政村快遞物流服務通達率達到100%。
  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利局、市通信發展管理辦公室、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郵政管理局,各縣(市、區)政府
  (三)推進農村公共服務提質降費。穩步推行農村客運公交化改造,建立民眾可承受、財政可負擔、運營可持續的城鄉客運票制票價體系。推進農村網路精準降費,進一步加大對脫貧戶、監測戶、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的通信資費優惠力度。實施縣域城鄉教育服務均等化行動,推行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縣管校聘”,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建設,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高質量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構建高效協同的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落實“對口幫扶”“鄉聘村用”等政策,提升鄉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到2025 年,全市15所鄉鎮衛生院達到或接近二級綜合醫院水平。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推進城鄉低保制度統籌發展,加快鄉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完善特殊群體基本保障制度,綜合考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或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因素,結合財力狀況合理制定低保標準和特困人員供養標準並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完善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聯動機制。完善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動態調整機制。逐步提高高齡津貼標準。到2025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
  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殘聯,各縣(市、區)政府
  五、健全農民增收體制機制,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一)強化組織實施。各縣(市、區)政府要把持續增加農民收入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加強組織領導,周密部署實施,完善政策措施,明確工作責任,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強化協同配合,加大投入力度,形成工作合力。加強統計調查,做好調查樣本輪換工作,科學選取調查戶和記賬戶,確保客觀真實反映農民收入。加強考核評估,把農民收入增速納入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和鄉村振興考核範圍,強化考核結果運用。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安陽調查隊,各縣(市、區)政府
  (二)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一縣一省級開發區”建設,培育壯大主導產業,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新活力,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壯大,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競相發展的增長點,建設一批人民富裕、城鄉繁榮的經濟強縣。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推進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加快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建設;推進農村小城鎮化建設,提升小城鎮連線城鄉的紐帶作用。深化擴權強縣體制機制改革,擴大縣(市)經濟社會發展自主權和自由權。實施產業集群提速行動,聚焦主導產業,支持各縣(市)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實施重點企業轉型升級和承接轉移項目,高水平建設產業集群公共服務綜合體,到 2025年,力爭每個縣(市)均有百億級產業集群。實施現代服務業推進行動,配套發展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物流倉儲等生產性服務業,培育發展法律、商務、諮詢等專業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商貿流通、文化旅遊、健康養老等產業。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縣(市、區)政府
  (三)加快脫貧地區農民增收。實施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發展壯大鄉村特色產業,接續推進農業產業幫扶,支持脫貧地區開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可持續發展,帶動提高脫貧人口、監測對象家庭經營性收入。以“雨露計畫”提升行動為抓手,提高脫貧勞動力持證比例,通過組織勞務輸出、最佳化公益崗位等方式確保脫貧人口務工就業規模總體穩定。將脫貧攻堅及過渡期內各級財政投入形成的經營性資產根據資金來源、收益範圍、管理需要明確權屬,及時移交管理權,盤活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加快發展。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因地制宜發展配套產業,完善配套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5年過渡期內,滑縣、內黃縣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增速要高於本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平均水平。
  責任單位:市鄉村振興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各縣(市、區)政府
  (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堅持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戰略雙輪驅動,有序引導城鄉之間人、地、錢、技等要素雙向流動,推進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和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合理配置城鄉發展要素,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開展鄉村建設行動,推動城鄉共同富裕。推進縣城擴容提質,提升綜合承載和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促進特色小鎮規範健康發展,推動周邊農民就地就近城鎮化,到 2025年,培育發展一批3—5萬人的中心鎮。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完善以居住證為載體的城鎮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機制,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向常住人口全覆蓋。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鄉村振興局、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政府
  2022年9月27日 

政策解讀

一、檔案起草情況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的指導意見》(豫政〔2022〕17號)下發後,根據市政府安排,結合我市實際,市農業農村局牽頭起草了《安陽市人民政府關於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起草過程中,為提高檔案的科學性、嚴謹性和適用性,《意見》討論稿先後多次徵求各縣(市、區)及相關市直單位意見,並不斷修改完善。2022年8月16日,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審議並通過《關於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的實施意見》。
  二、總體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市第十二次黨代會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加快發展鄉村產業,促進農民就業創業,深化農村改革,增加農業農村投入,健全農民增收體制機制,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三、主要內容
  意見共分五個部分:
  (一)發展鄉村產業,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提高糧食生產效益,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穩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大力發展優勢特色農業,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提升,發展“一縣一業”“一鎮一特”“一村一品”,促進產業融合發展、集聚發展、高效發展。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農產品初加工,打造結構合理、鏈條完整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推進綠色食品業高端化、綠色化、智慧型化、融合化發展。發展鄉村旅遊、農村電商、農村流通網路、鄉村新型綜合服務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加強科技和裝備支撐,建立完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推動農機裝備創新套用,加快數字農業農村建設。
  (二)促進就業創業,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加快高素質農民培育,推進農村實用人才培育,推進農業科技人才培育。大力發展社會化服務組織,推進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創建,加快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拓寬農民就業渠道,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對外經營等方式積極吸納農民就業。強化農民就業服務,組織開展“春風行動”,為農民工和用人單位搭建就業服務供需平台。大力促進返鄉創業,實施“鳳歸中原”回歸創業工程,搭建創業平台,完善集體經濟組織人才加入和利用機制。
  (三)深化農村改革,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實施全面深化改革戰略,把處理好農民與土地的關係作為新發展階段深化農村改革的主線,堅持農民主體地位,積極穩妥推進新一輪農村改革,進一步激活農村資源要素,強化政策支持,多措並舉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
  (四)強化政策扶持,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推進農村公共服務提質降費。
  (五)健全農民增收體制機制,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強化組織實施;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脫貧地區農民增收;進城鄉融合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