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嚴重衝擊,年初我市經濟增速大幅下滑,企業經營陷入困境,農民工大量返鄉,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加之嚴重自然災害的發生以及長期積累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集中顯現,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面對異常困難的局面,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同心協力,迎難而上,奮發進取,紮實工作,圓滿完成了市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在逆境中實現了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初步測算,全市生產總值完成1106億元,增長12.2%,人均生產總值突破3000美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5.2億元、支出121.7億元,分別增長10.3%和27.9%.。
——工業經濟企穩回升。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32億元,增長15.2%;實現利潤146.9億元,增長10.3%。尤其地方工業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糧食生產再創新高。糧食總產在大災之年達到333.1萬噸,連續7年豐產豐收。滑縣實現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七連冠。
——投資消費同步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41億元,增長30.9%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22.6億元,增長3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92.5億元,增長19%。
——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09元,增長8.6%;農民人均純收入5595元,增長7.8%,均實現預期目標。
一年來,我們突出抓了以下工作:
(一)戰危機,促增長,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面對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我們科學應對,及時把握不同時段經濟運行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緊緊抓住市場開拓、企業服務、投資拉動等關鍵環節,出台了一系列針對性強的政策措施,形成了應對危機的“組合拳”,有效遏制了經濟下滑趨勢,全年經濟運行成功實現“V”形反轉。積極服務企業。圍繞提振信心、破解難題、最佳化環境,深入開展“企業服務年”活動。大力開展企企對接,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先後出台了20多項政策措施,一批制約企業發展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著力促進投資。深入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建立完善了重大項目聯審聯批和“綠色通道”制度。爭取中央和省投資項目549個,總投資39.4億元。強力推進“8155”投資促進計畫,153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26億元。安彩高科560萬平方米光伏玻璃、順城90萬噸搗固焦等21個帶動性強的大項目建成投產。不斷擴大消費。培育消費熱點,最佳化消費環境,大力實施家電下鄉、汽車機車下鄉、汽車以舊換新和住房消費等政策。全年銷售家電下鄉產品21.4萬台(部),兌付補貼資金4986萬元。商品房銷售面積244.1萬平方米,增長27.9%。文化、旅遊、娛樂、電子信息等消費保持較快增長。保障要素供應。推動銀企合作,金融支持經濟發展力度明顯增強。全市金融機構新增貸款114億元,較上年增長一倍。新設立29家中小企業擔保機構,融資擔保10.2億元。加強煤電油氣運調節,較好地保障了重點項目建設和平常生產生活需要。
(二)調結構,促轉型,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後勁。在戰危機、促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跨越發展的基礎日益堅實。大力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聘請德國羅蘭·貝格公司編制了《安陽市城市總體功能定位、主導產業確定及空間布局最佳化》規劃,研究制定了《加快安陽市產業集聚區科學發展若干政策意見》等政策措施,9個省級產業集聚區總體發展規劃在全省率先通過評審,累計完成投資155億元,載體功能逐步顯現。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重點培育壯大6+1支柱產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385.6億元,增長50.9%,占全行業投資比重61.9%,較上年提高8個百分點。繼續推進“工業振興工程”,全面實施產業振興計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全力打造新能源谷。成功舉辦“中國光伏產業(安陽)高層論壇”、榮獲“中國光伏產業示範基地”稱號。中升多晶矽、新能光伏、歐美亞光伏、鳳凰光伏等一批新能源企業快速成長。金融、物流、信息、房地產等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華強建國酒店、彰德府商業文化步行街等一批三產項目順利推進。努力構建自主創新體系。全面實施《安陽市自主創新體系建設和發展規劃》。安鋼簾線鋼達到國內頂尖水平,高強度汽車用鋼卷板填補了省內空白。13家企業技術中心被確定為省級技術中心,4家企業被確定為省創新型企業,8項科技成果獲得省科技進步獎。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32.2億元,增長29.7%。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市稱號。加快發展縣域經濟。縣域生產總值826億元,增長15.3%,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41.2%,安陽縣、林州市財政收入均突破8億元。湯陰縣成功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進入“中國農業產業經濟發展百強縣”行列。滑縣產業集聚區、內黃縣中原瓷都建設積極推進。全市12個鄉(鎮)入圍河南省百強鄉鎮,其中水冶鎮連續5年綜合實力排名第一。紮實推進節能減排。全市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6.02%,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控制在4.6萬噸和10.1萬噸以下,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324天,省控地表水斷面達標率首次達到90%以上。
(三)打基礎,促增收,推動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認真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大力實施“四大興農計畫、三大惠民工程、十大農業產業鏈開發、十大農業增效技術和林業生態市建設”,農業農村發展形勢良好。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全市各類農業產業化企業達到43家,其中年銷售收入1000萬元以上148家,超億元29家,產值60.8億元,安置從業人員4.9萬人培植農業專業合作社1100家。積極發展高效農業。新增畝均效益3500元高效農業面積15.3萬畝,新建擴建高效農業示範園區46個,內黃縣被國家命名為蔬菜生產基地區。新建畜禽養殖密集區118個,大中型養殖企業77個。切實加強新農村建設。“十大標兵村”和130個試點村建設成效顯著,鄉村清潔工程和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進展順利。新建大中型沼氣池96座,新增沼氣用戶4.8萬戶。解決了26.1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4萬人。新建、改造農村公路1040公里。完成86個貧困村整村推進任務,解決了4.8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和溫飽問題。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4.4萬畝,南水北調安陽段和小南海、弓上、雙泉等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積極推進,連續16年奪得“紅旗渠精神杯”。加快林業生態市建設,新增營造林面積48.8萬畝。
(四)謀長遠,促協調,積極構建現代化城鎮體系。堅持中心城市帶動,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著力做好現代城鎮體系規劃。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完成,並報國家審批。積極推進188平方公里安陽新區規劃建設,“六路三片區”等19項專項規劃編制納入市區整體規劃。全市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規劃及各縣(市、區)城鎮總體規劃全部完成。全市建制鎮、鄉集鎮總體規劃和近期建設規劃修編完成率達85%,村莊規劃完成率達75%以上。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各具特色、競相發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強力實施“城建三年計畫”。總投資530億元的“4298”工程,第一批、第二批74個項目已開工47個。“七路一網”等16個項目已完工,累計完成投資40.6億元。城市水系規劃建設全面鋪開,引岳(岳城水庫)入安生態調水工程正式通水。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圓滿成功。數位化城管順利啟動。建設國家級交通樞紐城市取得積極進展,林長高速、鶴輝高速林州段全面開工,安林高速西站出口、大廣高速茲周寨站出口連線線工程建成通車,京港澳高速安陽段擴建工程紮實推進,石武高鐵安陽段建設進展有序,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開工建設。安陽至北京動車組開通運營。安陽火車站整修到位。航空港、陸路港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與邯鄲市、日照市分別簽署了合作協定。切實加快縣城和小城鎮建設。大力開展優勝杯競賽活動,縣城和小城鎮承載功能得到提升。全市城鎮化率達38.9%,較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
(五)創品牌,促提升,加快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堅持“三陽開泰”旅遊發展戰略,文化旅遊產業逆勢上揚,成為拉動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增速超過生產總值增速,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143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47.9億元。文化體制改革進展順利。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市工作,8家文化院團完成改制任務,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掛牌成立。文化旅遊活動亮點紛呈。成功舉辦滑翔傘世界盃熱身賽、顓頊帝嚳陵祭祖節、因傷文化旅遊節、世界文字論壇、世界客家人播遷路聖土採集和歸集儀式等大型活動。文化旅遊項目影響深遠。世界上唯一以文字為主題的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震撼開館。曹操高陵成功發覺,轟動海內外,成為2009年全國6大考古發現之一。殷墟國家大遺址公園建設積極推進,三楊莊漢代之一博物館建成並對外開放。馬氏莊園直接創建為4A級景區,成為旅遊新熱點。太行大峽谷被評為國家地質公園。文化藝術創作精品迭出。電影《別樣警花》央視熱播,電視劇《家在洹上》、《今生欠你一個擁抱》受到好評,豫劇《野牯嶺》演出成功,專題片《中國豫劇》開機拍攝,河南墜子《觀花燈》、戲曲小品《南鄰北院》省內獲獎。
(六)抓改革,促開放,激活緊急發展內生動力。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應對危機、實現跨越發展的根本途徑,著力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各項改革深入推進。77家國有企業啟動了改革程式,6家基本完成改制。河南煤化集團控股安化集團,益康藥業和四川科倫集團實現戰略重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正式啟動。市、縣政府機構改革進展順利。交通銀行落戶安陽,民生證券安陽營業部開業。財稅體制、行政審批制度、投資體制等各項改革也都邁出新步伐。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暨豫港澳經貿洽談會、第四屆中博會等一批大型經貿活動。加強與央企等國內外優勢企業合作,促成了一批戰略合作重大項目。全市實際率用外資1.2億美元,利用域外資金272.8億元,分別增長15.6%和19%。
(七)保民生,促穩定,營造良好社會發展環境。去年全市財政投入十個方面93件實事的資金達32.4億元,增長45.9%,高於一般預算支出增幅18個百分點。一筆筆惠民資金,一項項利民政策,使廣大人民民眾得到了眾多實惠。就業再就業工作成績顯著。搭理實事全民創業,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民工就業。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0萬人,再就業158.6萬人。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為零。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建立了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啟動了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和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試點。城鎮居民醫保參保範圍進一步擴大,新農合參合率大98.1%。一夜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市低保和優撫對象補助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村低保擴面提標工作進展順利。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繼續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改造農村校舍12所,安陽職業技術學院組建,並面向社會招生。安陽師院人文學院新校區開工建設,河南衛校、安陽幼師、市中醫藥學校搬遷工作有序推進。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健全,社區衛生服務功能日益完善,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傳染防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體育訓練中心建設進展順利,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人事人才工作得到加強。人口計畫生育工作成績顯著。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設進一步加強。紮實推進市民素質提升工程,積極開展各類道德實踐活動和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公共道德水平和城鄉文明程度有所提升。成功創建第二屆全省文明城市。紮實開展深入學習時間科學發展觀活動,繼續推進政府機關“兩轉兩提”,各級政府機關服務效能和工作水平進一步提高。堅持依法治,嚴格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全市各類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3.7%和1601%,食品藥品安全保障水平繼續提高。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依法做好信訪工作,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市信訪接待服務中心建成並投入使用。市檔案館順利晉升國家一級檔案館。雙擁共建工作深入開展,軍政居民團結進一步加強。國防教育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取得新成效,人防工作得到加強。切實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進展、不斷加強老去建設。依法保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老齡和關心下一代工作健康發展。統計、審計、史志、氣象、地震、經濟研究、外僑事物、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績。對口支援四川油災後城建工作進展順利。
各位代表!
過去的一年,在挑戰和困難面前,我們以特殊之舉破解困難支局,不僅經受住了嚴峻考驗,掌握了經濟工作的主動權,同時也為今後工作特別是駕馭複雜局面、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一是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面對嚴峻挑戰,我們緊緊抓住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以人為本,統籌兼顧,更加注重經濟抓性,不僅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而且為我市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二是始終堅持在應對挑戰中搶抓發展機遇。我們辯證地看待形勢,既做到迎難而上、沉著應對,有看到危機有機,積極爭取國家投資,順勢推進企業重組、節能減排等工作。正式由於我們直面困難,勇對挑戰,在逆境中捕捉和把握髮展機遇,才取得了應對危機的重大勝利。三是始終堅持用改革開放破解發展難題。我們充分利用市場需求約束加劇形成的倒逼機制和要素約束減弱的有利時機,坐立深化文化、醫藥衛生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建立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充分發揮文化旅遊資源優勢,強化宣傳,擴大開放,安陽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提高。改革開放在危機中沒有停步而是加快推進,緊急社會發展動力和活力進一步增強。四是始終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保增長的同時,我們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就業、就學、就醫、住房和社會保障等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民眾生活在總體上不僅沒有受到嚴重影響反而得到進一步改善。五是始終堅持協調聯動打總體戰。充分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和創造性,既大膽負責、勇於擔當,又加強合作、協同作戰,全市上下形成了迎難而上、拼搏進取的強大合力。實踐證明,無論遇到任何艱難險阻,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走科學發展之路,堅持不懈地團結奮鬥,就一定能化壓力為動力、變動力為主動,不斷奪取經濟社會發展新勝利。
各位代表!
在罕見的困難和挑戰面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這樣的成績極其不易。這是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大力支持的結果,也是全市人民和衷共濟、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奮鬥在全市各條戰線的廣大工人、農民、幹部、知識分子、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政法幹警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我市現代化建設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一是發展方式粗放、經濟結構不合理、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在危機中愈加凸顯,部分行業和企業生產經營仍較困難,外貿出口預期目標沒有完成。二是社會事業歷史欠賬較多,教育、醫療、就業等一些事關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三是縣區之間發展不平衡,市級財源建設不足,國企改革和個別經濟、城建項目推進力度不夠,與全市人民的期待還有一定差距。四是個別部門和單位,辦事拖拉,效率不高,為企業、為基層服務的意識不強,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最佳化。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2010年總體要求和奮鬥目標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對奪取應對危機全面勝利、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十二五”規劃啟動實施打好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扭住工業,抓好農業,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加強產業支撐、城市建設支撐、交通運輸支撐和城市軟實力支撐,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著力改善民生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保持全市經濟社會平穩較快增長和跨越式發展的良好態勢,努力在建設豫北區域性中心強調上取得突破。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生產總值增長10%;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外貿出口增長15%;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5%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5.33%;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45‰以下;新增城鎮就業6.5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在實現上述目標的同時,市委、市政府今年還要全力實施十項民生工程,為全市人民辦好十個方面事實,請一併審議。
圍繞上述目標和要求,必須牢牢把握以下六項原則:一是既要保持經濟發展速度,又要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發展的可持續性。跨越式發展包括量的擴張和質的提升,必須在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同時,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實現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的有機統一,為經濟長期持續較快發展提供支撐。二是既要重視投資拉動,又要擴大消費、增加出口,實現發展的均衡性。繼續抓住有效需求不足這一主要矛盾,在最佳化結構的前提下持續擴大投資規模,力求通過重點項目建設促進經濟成長,帶動產業升級、民生改善和社會事業發展,逐步實現投資、消費、出口協調拉動。三是既要最佳化和提升傳統產業,又要引進和培育新興產業,實現發展的科學性。把自主創新作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有效途徑,抓住世界科技進步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培育戰略先導產業,搶占未來競爭高地,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四是既要抓好工業振興,又要加快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步伐,實現發展的統籌性。在強化農業基礎地位、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堅持走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道路,推動“三化”相互促進、協調發展。五是既要深化改革,又要擴大開放,實現發展的創新性。改革開放的成效決定著跨越式發展的成敗,必須抓住有利時機,強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堅定不移地實施開放帶動主戰略,努力創造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的體制機制環境。六是既要保持經濟成長,又要關注和改善民生,實現發展的協調性。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發展經濟的最終目的,著力民生、著力民心,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解決好民眾的生產生活問題,切實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010年工作安排
完成今年各項目標任務,必須按照“重在持續、重在提升、重在統籌、重在為民”的方針,把堅持“三保”、突出轉型、強化態勢作為重點,把落實完善、創新機制、提高能力作為保障,積極推進“一個載體、三個體系”建設,加快實施“三大工程”和“十大行動計畫”。
(一)紮實推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進一步增強經濟運行調控調節的預見性、針對性和科學性,積極擴大內需,最佳化需求結構,鞏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態勢。深入開展服務企業活動。健全政策導向、市場開拓、融資服務、困難企業幫扶等10項長效機制,推動企業服務常態化。建立健全企業服務中心,完善服務措施,提高服務效率和水平。加強重點項目建設。繼續深入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紮實推進“重點項目雙百工程行動計畫”,在工業、能源交通、社會事業、商業物流等領域,建設100個產業升級和基礎設施項目,全年完成投資100億元以上。突出抓好安鋼鐵前配套、鳳寶年產50萬噸石油井管、大眾煤礦年產120萬噸擴建、500千伏安陽西二期輸變電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充分發揮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作用,突出抓好現代物流、金融、房地產等服務業發展,積極推進義烏小商品城、眾品生鮮物流加工配送中心、開發區鐵路專用線和物流園區等項目建設,加快發展住宿餐飲、社區商業、物業、家政、休閒、文化等服務性消費。積極擴大消費需求。全面落實國家調整收入分配政策,健全企業最低工資制度、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機制、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部分優撫對象待遇和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落實好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政策。繼續實施萬村千鄉、雙百市場和農超對接等活動,加快農貿市場改造,進一步做好家電下鄉、汽車機車下鄉等工作。做好經濟運行調控調節。加強對重點行業、骨幹企業和主要產品的監測分析,組織好煤電油氣運等供需銜接,保障企業要素供給。進一步提高財政調控能力,最佳化財政收支結構,加強財政資金統籌安排與整合,加大對“三農”民生等重點領域支持保障力度。推動政府融資平台健康有序發展,落實各項稅費優惠政策,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依法規範稅收征管和非稅收入管理,嚴厲打擊偷騙稅行為。將強市場監督,努力保持物價合理水平。
(二)紮實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家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努力在發展中促轉型,在轉型中謀發展。大力實施“產業集聚區建設工程”。加快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晉升國家級開發區進程。規劃建設安東新城示範引領區和安西循環經濟實驗區,推動“三化”互動、融合發展。科學編制園區總體規劃,全面落實支持省級產業集聚區和專業工業園區發展的優惠政策,加快規劃建設市屬工業園區,真正形成一批基礎設施完善、產業特色突出、公共服務健全的產業集聚區和工業園區。力爭全年新開工項目128個,投產項目76個,完成投資208億元,實現營業收入超過700億元,促進集聚發展態勢初步形成,推動整體競爭能力明顯提升。著力壯大戰略支撐產業。繼續深入實施“工業振興工程”,進一步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培育戰略新興產業。強力推進安鋼冷軋、安化乙二醇、利源焦化200萬噸搗固焦、三豐銅業10萬噸超薄銅板帶等七個投資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和重機集團採煤機、輕機造紙設備、鍛壓機械數控設備、嘉和機械脫硫環保設備等裝備製造、節能環保、高科技項目建設,提升最佳化我市產業層次。加快內黃縣中原瓷都、湯陰縣醫藥工業園、滑縣服裝工業園、開發區裝備製造基地建設。加快完善新能源產業規劃,支持安彩太陽能電池、嘉能能源二甲醚等新能源項目建設,著力打造新能源谷。積極最佳化企業結構。支持優勢企業加快兼併重組步伐,依託安鋼、沙鋼永興等企業組建大型鋼鐵集團,打造高水平精品鋼基地。以順城、鑫磊為龍頭,組建稅收超億元的大型煤焦集團,打造千萬噸級煤化工和煤電一體化基。大力發展中小企業,落實各項服扶持政策,加快建立多層次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努力解決融資難問題。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積極實施“自主創新行動計畫”,突出自主創新主體,建設自主創新平台,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新建20個市級以上研發中心,其中省級以上9個。新建5個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支持中棉所、安陽師院、安陽工學院等單位申報建設國家、省重點實驗室。大力實施質量興市戰略,引導激勵企業積極爭創省長質量獎、市長質量獎和名牌優質產品,努力將核心技術和智慧財產權專利化、標準化。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建設。編制實施節能環保產業規劃,完善節能減排體制機制。嚴格執行“兩高”產業淘汰標準,推廣先進節能技術和節能設備,在電力、煤炭、有色金屬等8大重點高耗能行業實施節能攻堅。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強化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切實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建立健全水環境預警制度,從今年起建立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
(三)紮實推進“三農”工作。強化支農惠農政策,認真實施“興農行動計畫”,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鞏固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突出抓好東部糧食核心區建設,全年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800萬畝以上,力爭總產實現新突破。全面啟動農業發展改革引領實驗區建設。突出資源優勢和發展特色,打造亮點、探索機制,積極規劃啟動6個農業發展改革引領實驗區建設。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實施百萬畝高效農業開發計畫,抓好30個百畝園、千畝方、萬畝區高效農業示範園區建設,新增畝均效益3500元以上的高效農業面積15萬畝。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新增畜禽養殖密集區50個,新建大中型規模養殖加工企業50家,使大中型規模養殖加工企業和畜禽養殖密集區達到1000家。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新建擴建龍頭企業25家,繼續抓好農業產業化示範縣(市、區)、鄉(鎮)和特色農村經濟先進鄉(鎮)建設。加快林業生態市建設。大力推進四大森林公園建設、“兩嶺”示範開發和千樹綠化工程,完成新造林面積25萬畝,努力構築國家森林城市框架。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全力抓好林州城鄉一體化試驗示範縣、18個省級示範中心村和14個市級“六位一體”整體推進示範區規劃建設。完成90個貧困村整村推進和4.3萬貧困人口脫貧任務。繼續抓好農村沼氣和鄉村清潔工程,新增農村沼氣用戶3萬戶,解決15萬農民勇氣問題。加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解決25萬人飲水安全問題。
(四)紮實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堅持中心城市帶動,突出產業為基、就業為本,積極推進現代城鎮體系建設。深入推進“城建三年行動計畫”。重點實施京港澳高速南北出入口、人民大道區域改造工程。開工建設文峰大道東西段、中華路南北段,構建貫通南北、連線東西的城市交通新幹線。完成“六橋一互通”工程,啟動石武高鐵安陽東站及站前廣場建設。加快城市水系規劃建設,大力實施洹河水系景觀、洪河開發區段綜合治理和東區中軸線水系建設工程。啟動南水北調調蓄池及管線配套工程,完成護城河截污、建閘工程,擴大環城河治理成效,著力改善人居環境。大力實施“現代交通體系行動計畫”。完成投資58億元,重點建設京港澳告訴擴建、林長高速、鶴輝高速、石武高鐵、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安陽段和西南外環線等工程。積極謀劃和適時推進西北環城高速、石林高速、滑縣快速通道前期工程。加快航空港、陸路港、“八掛來網”、客貨運集團、現代物流等項目建設,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動安陽樞紐型城市全面協調發展。切實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開展控制性詳細規劃等規劃編制,進一步完善在新版城市總體規劃指導下的規劃編制體系。基本完成全市縣域村鎮體系規劃編制,推進城鄉規劃全覆蓋,努力形成中心城市、中等城市、小城鎮和農村社區層次分明、機構合理的現代城鎮體系。統籌布局和整合全市產業、城鎮、交通、生態等各類空間要素,合理安排縣域城鎮建設、農田保護、產業集聚、村落分布、生態涵養等空間布局。積極開展城市重要主幹道街景整治和亮化美化工作。完善安東新區路網配套設施建設,積極推進城市公共運輸、供水、供熱、燃氣、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數位化城管體系建設,改革城管體制,提高城市基礎設施欲行效率。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強化戶籍管理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放寬縣城、小城鎮落戶條件,進一步提高城鎮化率。加快小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確保全市小城鎮鎮區常住人口增長2.5%以上。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把公共資源更多地投向農村,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構建城鄉一體、資源共享的公共服務體系,把我市建成在中原城市群中地位領先、在周邊地市中具有明顯競爭力的豫北區域性中心強市。
(五)紮實推進文化旅遊業。充分發揮文化旅遊業在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中的獨特作用,圍繞打造文化旅遊強市,積極實施“文化旅遊行動計畫”。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實施文化精品工程,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文化產業實力和競爭力。辦好2010中國·安陽殷商文化旅遊節、“歡樂中原”廣場文藝演出等活動。積極申辦中國文位元組。加快殷墟國家大遺址公園建設,完成殷墟保護總體規劃修編和報批工作。切實做好曹操高陵的保護、發掘與利用工作。啟動中國文字博物館二期工程和羑里中華周易文化苑項目建設。加快動漫等新興文化產業發展。支持深圳華強集團建設安陽影視基地,拍攝反映殷商文化的影視作品。加快旅遊業發展。以“探奇·安陽”為核心價值,深入實施“三陽開泰”旅遊發展戰略,打造殷墟、紅旗渠、中國文字博物館、羑里城、二帝陵、曹操高陵、馬氏莊園等品牌。推進殷墟、紅旗渠與林慮山5A景區創建工作。積極打造“中國航空運動之都”。籌建國家級自駕車營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全面完成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和國有文藝院團轉企改制任務,積極組建報業和演藝兩大集團,鼓勵建設文化投資公司,紮實推進縣(市、區)文化管理體制改革。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全面提升市民素質。積極創造條件爭取創建全國文“三優三創”競賽活動和以“清潔家園行動”為載體的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進一步淨化社會文化環境。
(六)紮實推進改革開放。著眼於解決制約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把改革創新和對外開放向縱深推進,進一步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和動力。深入推進各項改革。實施“重點改革行動計畫”,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國企改革步伐,努力完成國企改革攻堅任務。堅持有進有退原則,做大做強市屬國有經濟。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積極推進農村改革,基本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改革。事實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面實現醫療救助與新農合、城鎮職工和居民醫保同步結算。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繼續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穩步推進資源性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積極做好財稅、投資、教育、行政管理等領域的改革。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繼續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全面清理融資、土地使用等公共服務方面的歧視性法規政策,促進公平競爭。全力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積極實施“對外開放行動計畫”,深入開展大招商活動,不斷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突出縣(市、區)和企業招商主體,瞄準國內外500強、行業500強企業,圍繞就打產業集聚區和七大主導產業開展招商引資。積極參加全國和全省重要經貿活動。籌備好珠三角光伏產業、僑商安陽行、韓資企業等專題招商活動。做好境外招商活動。積極開拓國際市場,落實和完善各項出口政策,培育一批特色明顯、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骨幹企業和拳頭產業。不斷最佳化開放環境,推行外來項目無償代理制,建立健全服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