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安徽蕭縣黃河故道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蕭縣東北部的黃河故道河道及周邊區域,涉及鄉鎮包括新莊鎮、楊樓鎮、劉套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6°42′51′′~116°58′10′′,北緯34°18′44′′~34°28′22′′。
氣候特點
安徽蕭縣黃河故道省級自然保護區屬
暖溫帶向
亞熱帶過渡帶,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
雨熱同期。春季氣候溫暖,氣溫回升快,雨量逐漸增多,盛行偏東風;夏季雨量充沛,光熱水同季,盛行偏南風;秋季氣候涼爽,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雨量較少;冬季常有冷空氣侵入,多晴朗天氣雨量少。年日照時數為2220至2480小時,年均氣溫14.4℃,年均無霜期208.3天,年均降雨量811.2毫米。
水文特徵
安徽蕭縣黃河故道省級自然保護區全長46.6千米,集水面積181.2平方千米,富水期曾達近400平方千米。東西長15千米,寬約1至3千米,總面積約為1481公頃,其中水域面積430公頃(劉套段為故黃河全流域最大的水面)。劉套段濕地面積約為720公頃。長4.8千米,流域面積3200公頃,其中核心區752公頃,緩衝區998公頃,實驗區1450公頃。
區域範圍
保護區總面積32平方千米。劉套段濕地面積約為720公頃。長4.8千米,流域面積3200公頃,其中核心區752公頃,緩衝區998公頃,實驗區1450公頃。屬河流型濕地,西北由安徽省
碭山縣入境,東南從江蘇
徐州出境,河道原始風貌保持完好、
濕地面積最大屬流經
楊樓鎮和
劉套鎮段。濕地自然保護區環鎮繞行,經羋集、趙莊、常樓、三大家、管粥集、張莊、劉套7個行政村。
黃河徑直東流,在這裡北折,緩行東南。
保護目標
綜述
安徽蕭縣黃河故道省級自然保護區屬於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鳥類。風景區內濕地類型多樣,包括
沼澤、
湖泊、
河流等生境,其中沼澤濕地以苔草及禾本科植物為主的沼生植物群落組成;湖泊濕地主要包括沉水、漂浮、浮葉和挺水四類生活型植物;河流濕地以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為主,並有少量浮葉植物和挺水植物。
分述
植物
安徽蕭縣黃河故道省級自然保護區內共統計到植物38科68種,主要水生維管植物共有19科30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植物3種,分別為
野菱、
野大豆和蓮。濕地內分布於栽培的主要經濟植物有梨、桃、蘋果等水果以及蓮、香蒲、蘆葦等水生植物。統計到的植物中,禾本科、莎草科、藜科為優勢類,其中禾本科植物種類最多,共11種。
動物
安徽蕭縣黃河故道省級自然保護區浮遊動物主要分布於河流淺水區及沼澤地,初步調查總計有23種,其中原生動物4種,輪蟲12種,枝角類4種,橈足類3種。在浮遊動物中,以長三趾輪蟲、多肢輪蟲、廣布中
劍水蚤、長刺溫水蚤、湯匙華哲水蚤、指狀許
水蚤等為優勢種。初步統計蕭縣黃河故道濕地分布底棲動物共有15種,主要包括腔腸動物門的水螅類,環節動物門的寡毛類、蛭類,軟體動物門的田螺類、瓣腮類,節肢動物門的蝦類。其中環毛蚓、中華圓田螺、
背角無齒蚌、
三角帆蚌、克氏原鰲蝦、
河蟹等較為常見。
安徽蕭縣黃河故道省級自然保護區分布魚類5目10科30種。其中鯉形目2科22種,鮎形目2科2種,鯰形目1科1種,鱸形目4 科4 種,頜鰓目1科1種。在魚類組成上,鯉科占絕對優勢。蕭縣黃河故道濕地共分布兩棲、爬行動物6科12種,其中兩棲綱動物3科6種,爬行綱動物6科8種。種類組成上總體較為貧瘠,具有安徽省二級保護動物2種,分別為
花背蟾蜍和
中華大蟾蜍。兩棲類中以大蟾蜍、黑斑蛙最為常見,其他4種相對較少。爬行類中以麗斑麻晰、無蹼壁虎為優勢種,其他為少見或偶見種。
安徽蕭縣黃河故道省級自然保護區分布的獸類資源均為小型獸類,共統計濕地分布獸類5目7科10種。分別為食蟲目1科2種、兔形目1科1種,齧齒目2科4種,食肉目和翼手目均為1科1種。
安徽蕭縣黃河故道省級自然保護區鳥類共統計有14目32科95種,種類組成比較豐富。以雀形目鳥類種數最多(14科40種),其次為鸛形目、雁形目、鴴形目、鶴形目、隼形目,鷗形目、佛法僧目,鴞形目、鵑形目、鴿形目、雞形目、形目、鸊目均為1科2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鳥類14種(小天鵝、
鴛鴦、鳶、赤腹鷹、
普通鵟、
紅隼、燕隼、
灰鶴、短耳鴞、長耳鴞等)。安徽省重點保護動物有26種(鴻雁、灰雁、花臉鴨、綠頭鴨、斑嘴鴨、綠翅鴨、環頸雉、鵪鶉、
四聲杜鵑、
大杜鵑、灰頭啄木鳥、大斑啄木鳥、家燕、金腰燕、紅尾伯勞、棕背伯勞、
黑枕黃鸝、暗綠繡眼鳥等)。
生態價值
安徽蕭縣黃河故道省級自然保護區是安徽綠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濕地能夠調節大氣環境,濕地內的豐富的動植物群落,能夠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並放出氧氣;同時它還能吸收有害氣體,達到淨化空氣的作用,應對城市空氣污染問題,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氣候條件。
安徽蕭縣黃河故道省級自然保護區還是一個典型的多樣化生態系統,濕地複雜多樣的植物群落,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是鳥類、兩棲類動物的繁殖、棲息、遷徙、越冬的場所,對於提高城市物種多樣性有重要的作用。
開發建設
基礎建設
1956年以來,蕭縣黃河故道地區歸屬於蕭縣劉套鎮、楊樓鎮管理。
1958年,蕭縣縣政府先後在黃河故道兩岸建立了黃河故道園藝場、北城園藝場、東閣園藝場三個園藝場。
2008年,劉套鎮發起劉套故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項目。
2010年,蕭縣黃河故道園藝場投資3000餘萬元,建設休閒度假區、垂釣中心、生態餐廳以及水晶梨、葡萄、草莓、早熟桃採摘園、蔬菜種植體驗園、科普培訓基地、市民開心農場、農產品展示廳、兒童遊樂場、體能拓展訓練區等。
2011年,安徽省林業廳發布申報建立蕭縣黃河故道、碭山黃河故道等省級自然保護區通告。
2013年,蕭縣與江蘇省豐縣簽訂聯合開發黃河故道協定,實施總投資11.05億元的黃河故道綜合治理工程。
2017年,蕭縣黃河故道啟動申報國家級黃河故道濕地自然保護區。
品牌建設
2009年9月15日,蕭縣黃河故道被市政府審批為宿州市級自然保護區。
2012年2月4日,蕭縣黃河故道被省政府審批為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
2017年4月,蕭縣黃河故道進入首批安徽省級重要濕地名單。
2017年8月,蕭縣黃河故道園藝場晉升省級休閒鄉村游示範點。
文化活動
歷史
黃河奪汴後,“自蕭縣入境,流經縣西六十五里之新桃溝,又東五里到趙家圈,又東十里至拖繩橋,又十里至東鎮渡,又東二十里至曲里渡,又東五里至朱珊渡,又東十里至舊縣北三里之翼門渡,又東五里至兩河口,與山西湖之委流合,以達郡境”。黃河改道北去後,流下了高出地面5-9米,寬4-10千米的古道,即為現今所見的黃河故道或故(廢)黃河。
活動
黃河自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南遷,到清鹹豐五年(1855年)
銅瓦廂決口北徙,歷經蕭縣727餘年。孕育了獨具特色的民間文化。每年蕭縣舉辦“桃花筆會”、“重陽筆會”、“新年筆會”、鵲橋會、故道風情文藝展演等主題活動。觀看民俗展演、免費花海寫真、生態美食品鑑會、名優特產展銷會、果農拔河比賽、果樹認養管護等。
2010年始,舉辦
黃河故道生態文化節,以“春暖花開,來蕭縣黃河故道看花海”為主題,彰顯蕭縣百里黃河故道生態文化,將歷史、民俗、美食、土特產、書畫藝術等與鄉村旅遊融合。形成了集休閒、觀光、採摘、生態、文化為一體的水果休閒觀光園。
交通路線
自駕
蕭縣城區-蕭縣黃河故道:40分鐘 26.8千米
公交
蕭縣汽車總站-劉套鎮(15:20-16:20發車)
蕭縣汽車總站-黃河故道16:00(16:00-17:00發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