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師資力量,專業介紹,測繪工程,地理信息系統,遙感科學與技術,學科帶頭人,嚴家平,余學祥,趙志根,徐良驥,王列平,劉星,鄭禮全,呂偉才,學術科研,學院領導,
歷史沿革 安徽理工大學測繪學院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51年山東洪山煤校的測量專科,1974年在淮南煤炭學院正式招收中專生,1990年開設工程測量大專班並開始招生,1999年開始招收測繪工程專業本科生,2003年獲“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2004年開始招收地理信息系統專業本科生,2006年獲“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獲“測繪工程”工程碩士授予權,2010年從地球與環境學院分出來獨立建院,2011年開始招收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生。
師資力量 測繪學院現有教職工42人,其中,專任教師30人,教授3人、副教授6人、講師20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1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9人(其中博士後4人)占教師總數的63.3%,碩士學位的教師9人(其中在讀博士1人)占教師總數的30%。另有其他系列中級以上技術職務6人,其中:高級工程師2人、實驗師2人、思政系列講師2人。
專業介紹 測繪工程 測繪工程是學校重點建設學科,有"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兩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和"測繪工程"工程碩士點,是安徽省測繪學科中學位點最為齊全的高校 。現有基礎測繪實驗室、工程測量實驗室、"3S"工程中心、虛擬現實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有"國土測繪與空間信息研究所"和"導航定位技術套用研究所"兩個校級研究所;師資力量雄厚,實驗設備齊全。主要研究方向有:衛星定位技術及其套用、數字城市和礦山空間信息技術、現代測量數據處理理論及套用。 測繪工程專業培養掌握測繪學科的基礎知識,具有測繪工程設計、勘測、研究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與技能,具備從事國家基礎測繪建設、城市和礦山工程建設、國土資源測繪等領域的全面發展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學生除學習與掌握測繪科學的基礎知識與專業基礎課程,學習與工程建設相關的測繪方法技術類專業課,以及相關的管理課程外,主要課程有: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測量平差基礎、GPS定位原理及套用、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與套用、攝影測量與遙感、大地測量學、工程測量學、礦山測量學、GPS數據處理、數字圖像處理、地圖製圖學、礦山開採沉陷與變形觀測、房地產測量與土地管理等。學生畢業後能從事城市的建設與規劃、交通、土建、水利、農業、礦山及土地管理等部門的基礎測繪、研究、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廣泛的工作去向。本專業學制四年,招生錄取時要求考生無色弱。
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專業是集測繪科學、計算機科學、地球科學、環境科學、信息科學等為一體的新興交叉學科,是現代空間信息新技術和相關產業發展的一門重要支撐學科。本專業現有"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碩士點。現有基礎測繪實驗室、"3S"工程中心、虛擬現實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有"國土測繪與空間信息研究所"和"導航定位技術套用研究所"兩個校級研究所;師資力量雄厚,實驗設備齊全。主要研究方向有:GIS擴展開發、數字城市和礦山空間信息技術、遙感技術與套用、虛擬現實。本專業培養具備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掌握地球科學和測繪科學基礎知識,能在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研或教學工作,在相關行業從事與地理信息系統有關的套用、開發、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學生除主要學習與掌握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的基礎知識與基礎課程外,主要課程有: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地圖學、地理信息系統原理、遙感技術與套用、遙感圖像數字處理與分析、計算機圖形學、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開發、數字測圖學原理與方法、GPS定位原理及套用、大地測量學、測量平差基礎、C++面向對象程式設計方法、空間資料庫原理與套用、空間信息系統等。學生畢業後可在城市建設與規劃、國土資源開發與管理、交通、環境保護、電力、水利、農業、礦山等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從事教學、研究、管理等工作,具有廣泛的就業口徑。本專業學制四年,招生錄取時要求考生無色盲。
遙感 科學與技術專業旨在培養具備遙感和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衛星遙感平台、感測器技術、信息獲取、遙感數據處理、多感測器數據匹配和融合、圖像自動解譯技術和虛擬仿真的基本技術與方法,能夠在
城市規劃 、
農業 、
林業 、
水利 、
電力 、
交通 、
軍事 、
地質 、
測繪 、
環境 、
海洋 等各類遙感領域從事遙感
電子設備 與系統研製、套用系統和系統集成的建設與開發,以及有關
空間信息 系統和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和套用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
遙感科學與技術 遙感科學與技術是在測繪工程和地理系信息系統兩個專業基礎上新申報的專業(2011年),從2011年開始招生。遙感科學與技術是在測繪科學、空間科學、電子科學、地球科學、
計算機科學 以及其學科交叉滲透、相互融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它利用非接觸感測器來獲取有關目標的時空信息,不僅著眼於解決傳統目標的幾何定位,更為重要的是對利用外層空間感測器獲取的影像和非影像信息進行語義和非語義解譯,提取客觀世界中各種目標對象的幾何與物理特徵信息。該專業主要學習遙感技術、電子技術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學習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定位系統與遙感信息工程集成理論和方法,並能組織和實施各類套用系統的設計、開發和管理。主要包括掌握數學、物理、電子技術、計算機套用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遙感機理、遙感數字圖像處理、遙感信息工程及套用的基本技能與方法,了解其理論前沿、套用前景及最新發展動態;掌握相關學科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定位系統、測繪工程等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等能力。主要課程:電磁場理論、通訊原理、電路信號與系統、微波技術、遙感原理與方法、微波遙感、數位訊號處理、數字圖像處理、GPS原理、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攝影測量基礎、遙感套用模型、雷射成像、雷達干涉測量、模式識別與人工智慧。 培養具有較寬知識面,掌握一定的相關學科知識,了解本學科的發展與學科前沿,有創新意識,並能獨立從事本學科及其交叉學科研究的能力。本專業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
學科帶頭人 嚴家平 ,男,52歲,安徽理工大學教授。1977年畢業於淮南礦業學院地質系煤田地質與勘探專業,並留校任教。1987年考取淮南礦業學院地質系研究生,1990年研究生畢業並獲工學碩士學位。1995年晉升副教授,1999年晉升教授。現任安徽理工大學測繪學院院長、安徽省重點實驗室“礦山地質災害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主持並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及大型企業委託開發的橫向科研項目四十餘項。承擔的科研項目6項。國內學術期刊及國內外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30餘篇,合著出版學術專著兩部。獲省部及教學與科研獎4項。主要從事地質工程、環境工程學科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已指導碩士研究生17名,指導博士研究生2名。
主要研究方向: 礦山井巷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礦山地質災害與防治、礦區地質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
承擔的科研項目: 礦山地質環境修復治理的基礎研究(安徽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礦井煤與瓦斯突出的非接觸預測研究(安徽省科技廳重點項目)、淮南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研究(安徽省國土資源廳項目),以及與企業橫向合作項目。
主要論著:
1、FEATURES AND MINING GEOLOGY SIGNIFICANCES OF THE COAL SEAM SLIP FOLD STRUCTURE IN XU-HUAI DISTRICT,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1999.01
2、含煤地層中一種樹根結構體的成因及意義,煤田地質與勘探,1999.05
3、裂隙含水層疏排水鑽孔的爆炸洗孔試驗研究,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0.05
4、利用煤田鑽孔測井信息判識祁東煤礦構造煤的理論與實踐,煤炭科學技術,2003.10
5、淮河淮南段河道沉積物中幾種重金屬元素模擬淋溶實驗研究,能源環境保護,2003.10
6、淮南煤礦開採沉陷地土地資源環境問題,煤炭科學技術,2004.11
7、 淮北地區馬家溝組電石灰岩礦床特徵研究,安徽理工大學學報,2005.4
8、DISTRIBUTION CHARACTERS OF HEAVY-METAL ELEMENTS IN DEPOSITS OF HUAINAN SECTION HUAIHE RIVER,Conference Proceeding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1New Orleans
9、Pollution Features and Evalu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from Middle-lower Reach of Huaihe River,Conference Proceeding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metal in the environment, 2005.4 vilnius
獲獎情況:
1、“礦井疏排水鑽孔爆炸洗孔技術試驗研究” 1998年安徽省科技成果三等獎
2、“淮南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 2005年國土資源部科研成果一等獎
3、“淮南八公山主要地質遺蹟特徵及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規劃研究”2002年獲 淮南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4、“高素質地質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教學研究項目成果獲安徽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005年
社會兼職: 安徽省重點實驗室“礦山地質災害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安徽省地質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煤炭學會礦井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淮南市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擔任《安徽理工大學學報》、《安徽地質》、《資源與礦產》刊物的編委會委員。
余學祥 ,男,1965年12月生,中共黨員,安徽理工大學教授,工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現為安徽理工大學測繪學院教學科研副院長、安徽理工大學導航定位技術套用研究所所長、中國全球定位系統技術套用協會教育與發展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測繪學會礦山測量專業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交通工程測量學術研究會理事、安徽省測繪學會理事、淮南市測繪協會理事、中國海外全球定位導航協會(CPGPS)會員。先後在《東南大學學報》、《中國礦業大學學報》、《測繪學報》、《武漢大學學報》等期刊上發表論文50多篇,出版專著兩部,獲軟體著作著作權兩項,承擔和參與省部級科研項目及大型企業委託的橫向科研項目十餘項。“衛星測地技術用於礦山變形監測的理論與套用研究獲”獲 “中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教育情況:
博士學位:1999.09~2002.07,武漢大學測繪學院,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專業
碩士學位:1993.09~1996.07,中國礦業大學採礦工程系,測量工程專業
學士學位:1984.09~1988.07,中國礦業大學測量物探系,礦山測量專業
教學情況:
講授博士、碩士生課程 :《開採地表沉陷的空間分析》、《GPS定位原理與數據處理》、《遙感數字圖像處理》、《小波理論與套用》、《專業英語》、《現代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等;
講授本科生課程:《工程測量》、《GPS定位原理與套用》、《工程測量學》、《攝影測量學》、《遙感原理與套用》、《攝影測量與遙感》等課程;
承擔本科生其它教學環節:多次承擔了測繪工程專業的《工程(礦山)測量生產實習》、《礦山測量課程設計》、《畢業實習》、《 畢業設計》等教學任務。
主要研究方向:
GPS變形監測自動化;
GPS/GIS集成;
災害監測與防治;
礦山空間信息技術。
承擔的科研項目: 承擔或參與省部級及其他橫向課題十餘項。主要有:
1.國土資源部,直接提取變形量的高精度快速GPS解算軟體的研製(20001020304)。
2.國土資源部, GPS(監測)網綜合數據處理軟體包的研製(國地防災 [2003]031709)。
3.國土資源部,土地變更調查現代化技術方法研究(200210102)。
4.安徽省教育廳,基於GPS/GIS集成的公共安全監測系統的理論與套用研究 (2004kj113)。
5.湖北省地調局,長江中游水患區大地形變(構造沉降)GPS監測。
6.安徽國投新集劉莊礦業有限公司,首采面地表移動觀測站的建立與數據處理分析。
獲獎情況:
“衛星測地技術用於礦山變形監測的理論與套用研究獲”在2004年度獲 “中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GPS單曆元直接解算變形信息軟體—GQuickS 1.0”獲國家著作權局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號:2003SR2165)。
“GPS(監測)網數據處理軟體GMDPS 2.5”獲國家著作權局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號:2003SR12398)。
出版論著: 出版各種專著、論文累計達50餘篇,主要有:
1、余學祥,呂偉才.GPS監測網動態數據處理抗差Kalman濾波模型(EI檢索).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00,29(6):553-557.
2、余學祥,呂偉才.抗差卡爾曼濾波模型及其在GPS監測網中的套用.測繪學報,2001,30(1): 27-31.
3、余學祥,徐紹銓,呂偉才.GPS變形監測信息的單曆元解算方法研究.測繪學報, 2002,31(2):123-127.
4、余學祥, 王慶,萬德鈞,徐紹銓,呂偉才.GPS變形監測信息高精度快速解算方法研究(EI檢索). 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 33(6):758-762.
5、余學祥,萬德鈞,王慶,徐紹銓,呂偉才.GPS變形監測信息單曆元解算的抗差估計方法研究(EI檢索). 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 34(5):618-622.
6、余學祥,徐紹銓,呂偉才.三峽庫區滑坡體變形監測的似單差方法與結果分析.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5,30(5):538-542.
7、余學祥,徐紹銓,呂偉才. GPS變形監測的SSDM方法的理論與實踐.測繪科學,2006, 31(2):32-35.
8、Yu Xuexiang,Xu Shaoquan,Lu Weicai. New Method for Solving GPS Deformation Monitoring Information at single Epoch.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2003, 13(2):159-165.
9、Yu Xuexiang,Xu Shaoquan,Gao Wei,Lu Weicai.Similar Single- difference Model and its Algorithm for Solving GPS Monitoring Information Directly at single Epoch.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2003,6(4):51-56.
10、余學祥,徐紹銓,呂偉才. GPS監測網基準點位移及觀測粗差的抗差估計方法.測繪通報, 2002(8):28-31.
11、余學祥,徐紹銓,呂偉才.似單差法對起算數據的精度要求.工程勘察, 2003 (5):43-45.
12、余學祥,徐紹銓,呂偉才.似單差模型中接收機鐘差的單曆元算法.礦山測量, 2004(1):9-12.
13、余學祥,徐紹銓,呂偉才.似單差模型的誤差分析與算法改進.鐵路航測, 2002, 28 (3):1-4.
14、余學祥,徐紹銓,呂偉才.GPS變形監測數據處理自動化——似單差法的理論與方法.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4.10
成果點滴:
在國土資源部科研項目的資助下,研製了“GPS單曆元直接解算變形信息軟體(GQuickS 1.0軟體)”和 “GPS綜合數據處理軟體包(GiantS軟體包)”。2005年9月,國土資源部長江三峽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組織專家(組長為劉廣潤院士)對“GPS(監測)網綜合數據處理軟體包的研製”項目進行驗收,認為該項目取得了以下兩個創新點:①填補了國內滑坡監測專用軟體的空白,具有顯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②似單差理論與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用價值。這一獨創的方法從解算思想的提出、原理的論證、數學模型的推演、編程實現,都享有自主著作權,至今國內外未見有類似的報導,有獨創性,其成果具有國際先進水平。
GQuickS軟體以GPS監測網的首期觀測成果為基礎,不需要解算基線向量,也不必進行網平差,即可獲得監測點的變形信息,從而提高了數據處理的回響速度。由於採用單曆元解算,從而避免了周跳的探測和修復等棘手問題;由於採用了單曆元解算,因此當監測點上的接收機處於動態狀態時,能實時地反應監測點的變化狀態。2005年10月27日至31日,國土資源部長江三峽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組織六家單位20多人參加了“GPS單曆元直接解算變形信息軟體”培訓。已在長江三峽滑坡監測中得到了套用。
GiantS軟體包由“GPS變形監測快速解算辦公系統軟體(GQuickS 1.0的升級版本,簡稱GQuickS軟體)”、“GPS網坐標系統轉換軟體”、“GPS(監測)網數據處理軟體”、“GPS網高程系統轉換軟體”、“常規平面(監測)網數據處理軟體”、“水準(監測)網數據處理軟體”和“GPS事後差分RTK軟體(DGPSRTK軟體)”等七個軟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實現不同的功能和滿足不同的需要。根據用戶的授權,這些軟體可以單獨安裝運行,也可以組合在一起運行。DGPSRTK軟體是為滿足國土資源調查而開發的事後動態差分數據處理軟體,以根據基準站的位置和流動站的瞬時近似位置單曆元解算流動站真實位置。
趙志根 男,1968年8月出生;1999年7月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獲博士學位;2004年1月至2005年8月,在美國西肯塔基大學煤化學實驗室進修;2007年以來,擔任中國煤炭學會礦井地質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現任測繪學院副院長。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煤礦地質、地質災害評價與防治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科研成果: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安徽省省級教學研究項、安徽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淮南市科技局項目等縱向和橫向項目10餘項,出版專著1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
徐良驥 男,漢族,1978年12月出生,安徽潛山人,博士後,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德國訪問學者。2000年6月起在安徽理工大學測繪工程教研室任專業課教師,2009.9-2010.9期間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套用科技大學訪問學者,2009年12月破格聘為副教授。現任測繪學院副院長。
主要研究方向: 礦山開採沉陷與變形監測、礦山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工程測量及礦山測量。
社會兼職: 安徽理工大學青年教師聯合會常務委員、煤炭學會礦山測量專業委員會委員、淮南市自然災害防災減災應急專家、煤炭學會會員、國際低平地技術協會會員、國際醫學地質學會會員、淮南市測繪學會/環境學會會員、安徽理工大學首批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指導專家。
榮譽稱號: “安徽理工大學首批中青年學術骨幹”、“安徽理工大學教壇新秀”、“安徽理工大學青年崗位能手”,“安徽理工大學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安徽理工大學創先爭優優秀黨支部” 支部書記、“安徽理工大學優秀班主任”。
承擔科研項目: 主持安徽省國土資源科技項目、安徽省國土資源軟科學項目、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安徽省博士後基金、安徽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淮南市科技計畫項目等縱向課題;主持淮南礦業集團公司、淮北礦業集團公司、淮南市國土資源局、淮北市國土資源局等企事業單位橫向課題20餘項;主持校級教研項目一項。參加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安徽省“十一五”科技攻關項目、安徽省教育廳重大項目、安徽省國際合作項目;
科研與教學成果: 獲2010年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2010年淮南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分別在《煤炭學報》、《採礦與安全工程學報》、《煤田地質與勘探》、《農業環境科學學報》等重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3篇;申報國家發明專利3項,《礦山開採沉陷預測預報系統》軟體著作權1套。
承擔本科生與研究生的《GIS原理與套用》、《礦山開採沉陷與變形監測》、《測繪專業英語》教學任務;安徽省省級精品課程《礦山地質災害防治》主講教師,參編十二五規劃教材《礦山開採沉陷與變形監測》。
王列平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 變形監測與數據處理
獲獎: 2010年淮南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2)、2012年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5)
劉星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 三維GIS與地學模型,高光譜遙感套用
承擔科研和教學項目: 淮南市礦產資源規劃,鳳台縣國土資源規劃,八區土地利用規劃,礦山三維模擬與災害分析,煤炭資源三維評價,江西省瓦斯地質圖編制,安徽省煤炭資源遙感潛力評價,雲南羊拉
獲獎: 2004年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8)、2007年國土資源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第4)銅礦瞬變電磁探測的地形校正軟體,大地學背景下的GIS卓越工程師實踐教學體系研究。
鄭禮全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
承擔科研項目:地形圖測繪,地籍測量,房地產測量,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礦山環境治理等獎:
呂偉才 副教授,碩士(在讀博士),碩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 :開採沉陷與變形監測;GNSS測量與數據處理。
承擔科研和教學項目 :參與省部級科研項目4項,主持及參與橫向科研項目20餘項。主持校級教研項目一項。獲校級教研項目二等獎。獲軟體著作著作權3項。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副主編教材3部。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8)、2007年國土資源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第4)
學術科研 測繪學院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服務社會為宗旨,產學研相結合,大力開展科學研究。近幾年來,承擔縱橫向科研課題60餘項,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出版專著和規劃教材12部,獲軟體著作權5項。經過長期積累,形成了以現代測量數據處理理論及套用、衛星定位技術及其套用、數字城市和礦山空間信息技術為主的內容新穎、特色鮮明的科學研究方向。
學院領導 黨委書記 陳 藝
黨委副書記、副院長 吳 軍
副院長 趙志根
副院長 徐良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