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阿赫馬托娃(1889年6月11日-1966年3月5日),原名是“安娜·安德烈耶芙娜·戈連科”(А?нна Андре?евна Гóренко),阿赫馬托娃為其筆名,與茨韋塔耶娃同為俄羅斯“白銀時代”的代表性詩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娜•阿赫馬托娃博物館
- 外文名:Музей Анны Ахматовой
- 地理位置:俄羅斯
- 門票價格:100盧布
安娜·阿赫馬托娃(1889年6月11日-1966年3月5日),原名是“安娜·安德烈耶芙娜·戈連科”(А?нна Андре?евна Гóренко),阿赫馬托娃為其筆名,與茨韋塔耶娃同為俄羅斯“白銀時代”的代表性詩人。
安娜·阿赫馬托娃(1889年6月11日-1966年3月5日),原名是“安娜·安德烈耶芙娜·戈連科”(А?нна Андре?евна Гóренко),阿赫馬托娃為其筆名,與茨韋塔耶娃同為俄羅斯“白銀時代”的代表性詩人。...
與茨維塔耶娃一起,作為20世紀俄羅斯文學代表的女詩人安娜阿赫馬托娃(1889-1966年)在這所公寓裡度過了半生,現已成為博物館,該聖彼得堡旅遊景點位於豐坦卡河濱河路34號。安娜阿赫馬托娃博物館(Музей Анны Ахматовой)再現了當年的情形,她的親筆稿件也得以對外展示。阿赫馬托娃在1910年左右作為阿克...
茨韋塔耶娃故居博物館位於俄羅斯莫斯科,是為了紀念茨韋塔耶娃誕辰100周年而成立的。簡介 茨韋塔耶娃·瑪琳娜·伊萬諾夫娜(1892-1941年)是和安娜·阿赫馬托娃齊名的20世紀最傑出的女詩人,這裡是她1914-1922年所生活過的地方,1992年為紀念茨韋塔耶娃誕辰100周年,這裡才正式開始。“大清洗”時代結束後,她的作品又...
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瑪托娃(1889年—1966年),原名安娜·安德烈耶夫娜·戈連科,蘇聯著名詩人。1889年6月23日,阿赫瑪托娃出生於敖德薩,其代表作品有《黃昏》《念珠》《白色的畜群》《沒有主人公的敘事詩》《安魂曲》等。1964年獲義大利“埃特內·塔奧爾米諾”國際詩歌獎,1965年獲英國牛津大學名譽博士學位,被譽...
阿赫瑪托娃(筆名,原名為安娜·安德烈耶芙娜·戈連科,А́нна Андре́евна Гóренко,1889年6月11日-1966年3月5日),俄羅斯“白銀時代”的代表性詩人。在百姓心中,她被譽為“俄羅斯詩歌的月亮”(普希金曾被譽為“俄羅斯詩歌的太陽”);在蘇聯政府的嘴裡,她卻被污衊為“蕩婦兼修女...
安娜·阿赫馬托娃(А?нна Ахма?това,1889-1966)20世紀俄羅斯偉大的詩人之一。出生於敖德薩,童年在彼得堡郊區的皇村度過,十四歲與青年詩人古米廖夫(她的丈夫,後被處決)相遇,1911年結識詩人勃洛克,出版詩集《黃昏》,隨後在《雙曲線》《阿波羅》《俄羅斯思想》《天地》等刊物上發表詩作,儼然是...
貝拉·阿赫瑪杜琳娜身後遺下末任丈夫梅塞列爾,以及兩個女兒——作家葉麗扎薇塔·庫利耶娃和畫家安娜·梅塞列爾。詩歌作品 她的詩集有《琴弦》、《風雪》、《蠟燭》等。著名詩作 《請別為我浪費那么多時間》請別為我浪費那么多時間,請別向我提出一個個問題。請別用善良忠誠的雙眼,刺痛我的手臂。請別在春天...
《阿赫馬托娃詩文抄》 是2017年海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A.阿赫馬托娃。內容簡介 《阿赫馬托娃詩文抄:高莽手跡》以年代為序,抄錄阿赫馬托娃各階段的詩歌130餘首,完整反映了詩人一生創作的整體風貌。白銀時代,詩人以深沉、婉麗的筆調詠唱愛情,《愛》《在皇村》《吟唱最後一次會晤》《在白夜》《我有一個淺笑》...
在宮殿的另一角,有前蘇聯時期女詩人安娜·阿赫馬托娃的博物館。地址 聖彼得堡豐坦卡河沿岸街34號(набережная реки Фонтанки, 34,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交通 乘坐捷運到馬雅可夫斯基站(Маяковская)、陀思妥耶夫斯基站(Достоевская)下車 ...
茨維塔耶娃·瑪琳娜·伊萬諾夫娜(1892-1941年)是和安娜·阿赫馬托娃齊名的20世紀最傑出的女詩人,這裡是她1914-1922年所生活過的地方,1992年為紀念茨維塔耶娃誕辰100周年,這裡才正式開始。茨維塔耶娃的父親是普希金美術館的創始人,莫斯科大學教授茨韋塔耶夫。茨維塔耶娃在年輕時發表了第一本詩集《傍晚的紀念冊》(1910年)...
[ 2] 《阿赫馬托娃和茨維塔耶娃——創作、交往及其它》(下),《外國文學動態》1993年第9期 [ 3] 《俄國的天才藝術家——列夫·托爾斯泰》,《百科知識》2001年第2期 [ 4] 《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 5] 《卡拉馬佐夫兄弟》,《中國大...
阿赫馬托娃 早年的十封信箋 話說普希金 普希金與涅瓦海灘 他無所不能 憶勃洛克 阿米蒂奧·莫迪利阿尼 曙德爾施塔姆 附錄:一 娜傑日達·曼德爾施塔姆:回憶錄兩篇 二 英娜·伯恩施坦:黑戒指的故事 三 楚科夫斯基:安娜·阿赫馬托娃 鮑·帕斯捷爾納克 人與事 帕斯捷爾納克書信一束 附錄:一 季娜伊達·帕斯捷爾...
二,安娜·阿赫馬托娃 三,曼德里施塔姆 四,粗俗派:謝維里亞寧 五,瑪麗娜·茨維塔耶娃 六,“農民詩人”和意象派:葉賽寧 七,未來派的興起 八,馬雅可夫斯基 九,其他列夫派詩人 十,帕斯捷爾納克 十一,無產階級詩人 十二,彼得堡和莫斯科的年輕詩人 第七章 一,列米佐夫 二,阿·尼·托爾斯泰 三,普里什文 四,扎米亞京 五...
《我的夜晚是對你的狂想》一書由 [俄] 安娜·阿赫瑪托娃 所著,譯林出版社出版發行。內容簡介 阿赫瑪托娃以抒情詩、愛情詩見長,本書精選其代表抒情詩集《黃昏》《念珠》《白色的一群》《車前草》等中的作品,並收入其重要代表作——史詩一樣的組詩《安魂曲》。阿赫瑪托娃被譽為俄羅斯白銀時代的靈魂、“俄國的薩福...
70年代在資本主義衝擊下動盪不安、新舊交替的俄國社會,特別是俄國農村, 在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1876-1877)中反映得最鮮明。安娜在忠於封建操守和要求個性解放的尖銳矛盾中死去;另一主人公列文企圖以他獨特的農事改革來抗拒資本主義潮流,失敗後皈依宗教。70年代末,托爾斯泰目睹農村破產,在民主主義運動影響下...
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瑪托娃(Анна Андреевна Ахматова),原姓戈連科(Горенко)。俄羅斯女詩人。1889年6於23日生於敖德薩一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俄海軍艦隊的機械工程師;母親出身貴族,受過上層社會的傳統教育。剛滿11歲便隨家搬遷到彼得堡近郊皇村,在那讀中學,並開始寫詩...
生命的湍流:關於庫普林散文的札記 米哈伊爾·洛斯庫托夫 一抔克里米亞的泥土:記盧戈夫斯科伊 格奧爾格·托佩恰努 一個普通人:記康斯坦丁·費定 布爾加科夫和戲劇 關於一個人,一位朋友:記卡扎凱維奇 雅羅斯拉夫·伊瓦什凱維奇 弗謝沃洛德·伊萬諾夫 一頂桂冠:記茨維塔耶娃 小議巴別爾 偉大的天賦:記安娜·阿赫馬托娃 ...
丘科夫斯卡婭還編著了《阿赫馬托娃的筆記》。阿赫馬托娃·安娜·安德列耶夫娜(1889-1966)是著名的蘇聯女詩人。丘科夫斯卡婭在1938年至1965年間,根據阿赫馬托娃的委託,歷時18年才完成這項工作。本書是對阿赫馬托娃詩歌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義。人物家庭 父親: 科爾涅伊·丘科夫斯基,蘇聯著名作,主要作品有長篇《從...
第三節 《安娜·卡列尼娜》第四節 《復活》第五節 托爾斯泰的出走 第八章 白銀時代的文學 第一節 白銀時代 第二節 象徵主義和勃洛克 第三節 阿克梅主義和阿赫馬托娃 第四節 未來主義和馬雅可夫斯基 第五節 布寧 第六節 茨維塔耶娃 第七節 “新農民詩歌”和葉賽寧 第九章 十月革命後的文學 第一節 革命和文學 ...
主要作品有《索菲婭·彼得羅夫娜》、《被作協開除記》、《關於安娜·阿赫馬托娃的札記》、《利季婭·丘科夫斯卡婭日記回憶錄》等。其中文版作品選《捍衛記憶》出版後在中國影響頗大,“捍衛記憶”成為2011年頻繁出現的關鍵字。這篇回憶文章提供了茨維塔耶娃臨終之前最為可靠、震撼人心的生活片段。8月26日那一天,利季...
彼爾沃羅西斯克》獲史達林獎金。這首詩描寫建設新城市的工人階級的勞動和人與人之間新的關係。1959年發表回憶錄《白天的星星》,記述同輩人的成長與變化。60年代發表詩集《癥結》(1965)、組詩《致安娜·阿赫馬托娃》等。她的作品抒情性強,描寫細膩,文字優美,感情真摯。她是詩歌理論中“自我表現”的倡導者之一。
阿德里安娜 [法國] 奈瓦爾 有才能的人如何還債 [法國] 波德萊爾 月的恩惠 [法國] 波德萊爾 窮人的眼[法國] 波德萊亦 鐵匠[法國] 左拉 希臘禮讚 [法國] 馬爾羅 論生活 [俄羅斯] 托爾斯泰 靜 [俄羅斯] 蒲寧 家園 [俄羅斯] 勃洛克 憶亞歷山大·勃洛克 [俄羅斯] 阿赫馬托娃 致里爾克 [俄羅斯] 帕斯捷爾納克 果...
第三節 《安娜·卡列尼娜》第四節 《復活》第五節 托爾斯泰的出走 第八章 白銀時代的文學 第一節 白銀時代 第二節 象徵主義和勃洛克 第三節 阿克梅主義和阿赫馬托娃 第四節 未來主義和馬雅可夫斯基 第五節 布寧 第六節 茨維塔耶娃 第七節 “新農民詩歌”和葉賽寧 第九章 十月革命後的文學 第一節 革命和文學 ...
掛在脖子上的安娜/169 裝在套子裡的人/182 藥內奇/196 話說愛情/216 沒出嫁的新娘/225 圖書序言 光明日報出版社的編輯將《中外名著榜中榜》的書目寄給了我。看到這些書目,一種無法言說的親切感油然而生。那實在是一些再熟悉不過的書名,讓我一下子回到了40多年前的中學時代。1959年,我讀完國小,考上國中...
阿赫馬托娃 早年的十封信箋 話說普希金 普希金與涅瓦海灘 他無所不能 憶勃洛克 阿米蒂奧·莫迪利阿尼 曙德爾施塔姆 附錄:一 娜傑日達·曼德爾施塔姆:回憶錄兩篇 二 英娜·伯恩施坦:黑戒指的故事 三 楚科夫斯基:安娜·阿赫馬托娃 鮑·帕斯捷爾納克 人與事 帕斯捷爾納克書信一束 附錄:一 季娜伊達·帕斯捷爾...
70年代在資本主義衝擊下動盪不安、新舊交替的俄國社會,特別是俄國農村,在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1876~1877)中反映得最鮮明。安娜在忠於封建操守和要求個性解放的尖銳矛盾中死去;另一主人公列文企圖以他獨特的農事改革來抗拒資本主義潮流,失敗後皈依宗教。70年代末,托爾斯泰目睹農村破產,在民主主義運動影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