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述

宇文述

宇文述(547年—617年),本姓破野頭,字伯通,代郡武川縣(今內蒙古武川縣)人。隋朝名將,北周上柱國宇文盛之子,梟雄宇文化及父親。

驍勇善戰,熟習弓馬,謙恭嚴密。初仕北周,拜開府,封濮陽郡公,擊破尉遲迥叛亂,拜上柱國,封褒國公。隋文帝即位,拜右衛大將軍,參與隋滅陳之戰,平定蕭瓛叛亂,協助晉王楊廣奪位。隋煬帝即位,參預朝政,授左衛大將軍,封許國公,開府儀同三司,滅亡吐谷渾,平定楊玄感叛亂。

大業十三年,卒於江都,追贈司徒、尚書令、十郡太守,諡號為恭。

基本介紹

  • 本名:宇文述
  • 別稱:許國公
  • 字號:字伯通
  • 所處時代:周隋時期
  • 民族族群:鮮卑
  • 出生地:代郡武川
  • 出生時間:547年
  • 去世時間:隋大業十三(617)年九月廿一日
  • 主要成就:左衛大將軍 許國公 贈司徒 尚書令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擊敗叛軍,戰功卓越,擊滅陳朝,輔助奪嫡,滅吐谷渾,參知朝政,首次東征,二次東征,鎮壓叛亂,三次東征,得病去世,軼事典故,墓誌,人物評價,親屬成員,父親,兒子,藝術形象,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宇文述本姓破野頭,祖先曾是鮮卑宇文部酋長宇文俟豆歸的僕人,便改姓為宇文。父親宇文盛,北周時期將領,屢有戰功,拜上柱國
宇文述年少時就很驍勇,熟習弓馬。北周武帝時,宇文述因父親宇文盛的軍功,開始擔任開府。宇文述生性謙恭嚴密,北周權臣、大冢宰宇文護非常喜愛他,因此讓他以本官身份擔任自己的親信。
北周武帝除掉宇文護,自己掌握政權後,召宇文述擔任左宮伯,累功升任英果中大夫,賜封爵位博陵郡公,不久改封濮陽郡公。

擊敗叛軍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十一日,周宣帝宇文贇病死。周靜帝宇文衍年幼,左丞相楊堅專政。楊堅為預防北周宗室生變,穩固其統治權力,以千金公主將嫁於突厥為辭,詔趙、陳、越、代、滕五王入朝;因尉遲迥(北周文帝宇文泰外甥)位望素重,恐有異圖,遂以會葬周宣帝為名,詔使其子尉遲惇召尉遲迥入朝;並以韋孝寬相州總管赴鄴城取代尉遲迥。
六月,尉遲迥恐楊堅專權對北周不利,公開起兵反對楊堅。時楊堅挾幼帝以號令中外,結好并州李穆,送千金公主與突厥和親,以消除北方之患;加強洛陽守御,作為進討尉遲迥的戰略基地;並令計部中大夫楊尚希先發精兵3000人鎮守潼關,防其偷襲。七月十日,楊堅調發關中兵,令韋孝寬為行軍元帥,率軍討伐尉遲迥。宇文述以行軍總管率步騎三千,從韋孝寬擊之。
七月末,大軍自洛陽進駐河陽(今河南孟縣南)。尉遲迥部將李俊正圍攻懷州(治野王,今河南沁陽),宇文述奉韋孝寬之命將其擊破,遂率軍東進至永橋鎮(今河南武陟西南)東南。隨即宇文述又與諸將在武陟之戰中擊敗尉遲惇,宇文述在作戰中衝鋒陷陣,俘敵甚眾,每戰有功。平亂之後,宇文述被破格拜上柱國,進爵褒國公,賜縑三千匹。

戰功卓越

時陳永新侯陳君范自晉陵(今江蘇常州)投奔蕭瓛,與其合軍共拒宇文述軍。見宇文述軍至,蕭瓛懼,遂在晉陵城東立柵設營,又絕塘道,並派部將王褒守御吳州(治今江蘇吳縣),自率大軍進入太湖,欲從背後襲擊宇文述軍。

擊滅陳朝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大丞相楊堅受禪登基,是為隋文帝,年號開皇。開皇初年,拜右衛大將軍。
隋文帝立志擊滅陳朝,統一南北。開皇八年(588年)十月,集中水陸軍51.8萬,東至大海,西到巴蜀,旌旗舟楫,橫亘千里,自長江上游至下游分為八路攻打陳國。宇文述任行軍總管,領兵三萬準備南渡。
十二月,隋軍發起進攻。開皇九年(589年)正月十七日,宇文述率所部3萬人渡江,當時韓擒虎賀若弼兩軍夾攻丹陽,宇文述進占石頭城(今南京城西清涼山),以為聲援。二十日,隋軍攻入建康(今南京),俘虜陳後主,陳朝滅亡。
隋軍攻占陳都建康、滅掉陳朝後,陳朝吳州刺史蕭瓛拒不降隋,擁兵自立,吳地人共推他為主。東揚州刺史蕭岩也據州拒降。二月初,隋文帝楊堅派宇文述統行軍總管元契、張默言等率軍討伐,水陸並進。隋青州刺史落叢公燕榮率水軍從東海趕來,亦歸宇文述指揮。隋文帝下詔說:“公鴻勛大業,名高望重,奉國之誠,久所知悉。金陵之寇,既已清盪,而吳會之地,東路為遙,蕭岩、蕭瓛,並在其處。公率將戎旅,撫慰彼方,振揚國威,宣布朝化。以公明略,乘勝而往,風行電掃,自當稽服。若使干戈不用,黎庶獲安,方副朕懷,公之力也”。
宇文述率軍擊破晉陵城東敵軍營柵,隨即回兵攻打蕭瓛,大敗蕭瓛所部,斬蕭瓛司馬曹勒叉。另派兵一部襲陷吳州,王褒棄城逃走。蕭瓛收拾餘部退保包山(今太湖中洞庭西山),又被燕榮率水軍擊破。蕭瓛帶領左右數人藏於民家,被人抓獲。隨後,宇文述率軍進至奉公埭(今浙江紹興附近),蕭岩、陳君范以會稽(今浙江紹興)降隋。蕭瓛、蕭岩被送往長安斬首。宇文述平定三吳(今江蘇太湖以東以南和浙江紹興等地)之地,為日後統一嶺南奠定了基礎。宇文述因功拜一子開府,賜物三千段,拜安州總管。

輔助奪嫡

楊堅登基之後,按慣例將其長子楊勇立為皇太子,同時將其餘四子封為藩王:次子楊廣為晉王,三子楊俊秦王,四子楊秀為蜀王,五子楊諒漢王。時晉王楊廣鎮揚州,與宇文述交往密切,為進一步拉攏宇文述,便奏請其為壽州刺史總管。楊廣此時已有奪太子之位想法,便請請宇文述為他出謀劃策。宇文述說:“皇太子失愛已久,令德不聞於天下。大王仁孝著稱,才能蓋世,數經將領,深有大功。主上之與內宮,鹹所鐘愛,四海之望,實歸於大王。然廢立者,國家之大事,處人父子骨肉之間,誠非易謀也。然能移主上者,唯楊素耳。素之謀者,唯其弟約。述雅知約,請朝京師,與約相見,共圖廢立”。楊廣聞後大喜,當即讓宇文述帶了大量財寶進京。時為開皇二十年(600年)。
楊約當時為大理少卿,楊素凡有所為,都先與他商量,然後再去做。宇文述回京後,多次宴請楊約,酒酣之際,宇文述拿出所帶珍奇寶玩,讓楊約觀賞。楊約為人貪財,見如此多的珍寶,愛不釋手。宇文述提出與楊約賭博,乘機將珍寶輸與楊約。楊約所得既多,便覺得有些不好意思,於是回請宇文述吃飯。席間提起諸多珍寶來,宇文述說:“此晉王之賜,令述與公為歡樂耳。”楊約大驚道:“何為者”?宇文述說:“夫守正履道,固人臣之常致,反經合義,亦達者之令圖。自古賢人君子,莫不與時訊息,以避禍患。公之兄弟,功名蓋世,當途用事,有年歲矣。朝臣為足下家所屈辱者,可勝數哉!又儲宮以所欲不行,每切齒於執政。公雖自結於人主,而欲危公者固亦多矣。主上一旦棄群臣,公亦何以取庇?今皇太子失愛於皇后,主上素有廢黜之心,此公所知也。今若請立晉王,在賢兄之口耳。誠能因此時建大功,王必鐫銘於骨髓,斯則去累卵之危,成太山之安也”。楊約然其說,隨即找到楊素,楊素也有此意,聞後大喜。從此,楊素常與宇文述密謀策劃此事。
宇文述的京都之行,為楊廣奪取太子鋪平了道路。從此楊廣與宇文述的交情遠勝於他人,並將長女南陽公主許配給宇文述的次子宇文士及,前後的賞賜給宇文述的財物不可勝數。在宇文述與楊素兄弟的謀劃下,終於在同年(600年)十一月,隋文帝下詔改立晉王楊廣為皇太子。楊廣隨即以宇文述為左衛率。按規定,率官在當時為四品,文帝因宇文述是太子的親家地位尊貴,遂將率官提升為三品,足見文帝對宇文述的重視。

滅吐谷渾

仁壽四年(604年)七月,隋文帝病逝後,太子楊廣即位,是為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正月,隋煬帝拜宇文述為左衛大將軍,改封許國公。大業三年(607年),又加開府儀同三司,每冬正朝會,輒給鼓吹一部。
大業四年(608年)七月,黃門侍郎裴矩遊說鐵勒進攻吐谷渾。吐谷渾戰敗,可汗伏允率部退入西平郡(治湟水,今青海樂都)境內,遣使向隋王朝請降求救。隋煬帝令宇文述兵屯西平臨羌城(今青海湟源東南),觀德王楊雄澆河(郡治河津,今青海貴德),以接應吐谷渾降眾。伏允可汗見隋軍強盛,懼不敢降,又率眾西逃。宇文述遂引鷹揚郎將梁元禮、張峻、崔師等追之,在曼頭城(今青海興海北)大敗吐谷渾,殺其眾3000餘人,乘勝又攻占了赤水城(興海東南)。吐谷渾殘部再次退守丘尼川,隋軍繼續追擊,在丘尼川再次大敗吐谷渾,俘虜其王公、尚書、將軍共200人,部落前來歸降者有10餘萬口,伏允可汗南奔雪山(今青海鄂陵湖南)。吐谷渾東西4000里,南北2000里的疆域,皆為隋朝所有,隋在此設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
大業五年(609年),宇文述隨隋煬帝西巡至金山(今托賴山),登燕支山。由於地處戈壁,為防止發生意外,宇文述每次都親自率偵察兵出巡。時吐谷渾攻張掖,宇文述又率軍將其擊退。

參知朝政

回到江都宮後,隋煬帝敕宇文述與左光祿大夫蘇威常典選舉,參預朝政。宇文述當時飛黃騰達,地位與蘇威平等,而且更受隋煬帝的親愛。隋煬帝每收到各國的貢品或美食,便立即派人送往宇文述府中與之分享,以致往返送禮的人常常在路上相遇。同時宇文述也善於迎逢,“俯仰折旋,容止便辟,宿衛者鹹取則焉”。宇文述還善於精巧的構思,“凡有所裝飾,皆出人意表。數以奇服異物進獻宮掖,由是帝彌悅焉”。
此後,宇文述更得隋煬帝的寵愛,一時權傾朝野,隋煬帝對他的話也是言聽計從。時任左衛大將軍張瑾與宇文述官職相同,曾評論宇文述,偶然說出他不中聽的話時,宇文述便張目叱之,使張瑾惶懼而走,文武百官也莫敢與之相違忤。宇文述為人還貪婪卑鄙,以至“知人有珍異之物,必求取之”。一些富商大賈和隴右諸胡人的子弟爭相送金銀寶物,宇文述皆將其封官進級,並呼之為兒。從此這些人更爭相賄賂宇文述,以至金銀財寶堆積如山,數不勝數。宇文述自家後庭的寵妾美女也有數百人,家僮更達千餘人,同時還養著許多良馬。宇文述榮華富貴之盛,在當時無人能比。

首次東征

大業七年(612年)二月十九日,隋煬帝巡幸至涿郡(治薊縣,今北京城西南),二十六日以高句麗不遵臣禮為由,下詔征討高句麗,命天下兵卒,不論遠近,612年春天到涿郡集中。
宇文述影視形象宇文述影視形象
大業八年(613年)正月,應徵士兵全部集中於涿郡,號稱兩百萬。初二,煬帝下詔命左十二軍出鏤方、長岑、溟海、蓋馬、建安、南蘇、遼東、玄菟、扶餘、朝鮮、沃沮、樂浪等道,右12軍出粘蟬、含資、渾彌、臨屯、侯城、提奚、蹋頓、肅慎、碣石、帶方、襄平等道,分水、陸兩路向高句麗發起進攻。宇文述被任命為扶餘道軍將。臨行前,隋煬帝對宇文述說:“禮,七十者行役以婦人從,公宜以家累自隨。古稱婦人不入軍,謂臨戰時耳。至於營壘之間,無所傷也。項籍虞姬,即其故事”。宇文述遂攜帶家眷出征。
三月,隋軍強渡遼水,在遼水(今遼河)東岸大敗高句麗軍,死者萬計,並乘勝進圍遼東城(今遼寧遼陽市)。五月,高句麗軍幾次出戰受挫,乃嬰城固守。每當情況危急、城池將陷時,守軍便聲言請降。因煬帝在出征前曾下令:“凡軍事進止,皆須奏聞待報,毋得專擅”,“高麗若降,即宜撫納,不得縱兵”。故諸將只得停止進攻,派人馳報隋煬帝。待煬帝旨令傳回軍中,高句麗守軍已將城池加固,防禦調整完畢,即拒降,隋軍不得不重新開始攻城,如是者再三,煬帝仍不醒悟,致使遼東城久攻不破。隋軍長期頓兵堅城之下,人困馬乏,士氣和戰鬥力大減。
六月十一日,隋煬帝親至遼東城南觀戰,斥責諸將不肯效命,親督諸軍繼續攻城,同時命宇文述、右翊衛大將軍于仲文左驍衛大將軍荊元恆、右翊衛將軍薛世雄、左屯衛將軍辛世雄、右御衛將軍張瑾、右武侯將軍趙孝才、涿郡太守檢校左武衛將軍崔弘升、檢校右御衛虎賁郎將衛文升等率9軍共30.5萬人,自懷遠鎮(在今遼寧遼中附近)渡遼水,越過高句麗諸城,向鴨綠水挺進,與水軍配合攻打平壤
宇文述等九軍自懷遠、瀘河二鎮出發時,令全軍士卒攜帶百日糧秣,加上排甲以及衣資、戎具、火幕等器具,每人負擔三石以上,無法承受。軍卒們不敢違背“遺棄米粟者斬”的命令,在晚上宿營時,於幕帳中挖坑掩埋。待九路軍馬行至半路時,糧草已所剩無幾了。宇文述欲還師,諸將多異同,宇文述又拿不準隋煬帝的心思,猶豫不決。
高句麗大臣乙支文德來詐降。出征前,宇文述與于仲文曾領受密旨捉拿乙支文德,二人準備將其扣壓。但于仲文等聽了尚書右丞劉士龍的話,放跑了乙支文德,既而又反悔,害怕煬帝怪罪,便決定以精銳追乙支文德,可以立功。宇文述堅決不同意。于仲文怒道:“將軍仗十萬之眾,不能破小賊,何顏以見帝!且仲文此行也,固無功矣。”宇文述也厲聲說:“何以知無功?”于仲文又說:“昔周亞夫之為將也,見天子軍容不變。此決在一人,所以功成名遂。今者人各其心,何以赴敵”!當初隋煬帝因於仲文長於謀略,便派其為諸軍咨稟節度,所以才有此言。宇文述聞後,內不自安,不得已而從之,隋軍乃渡過鴨綠江。
乙支文德見隋軍將士面帶飢色,遂繼續採取疲敵戰術。每與隋軍交戰,一觸即退,使隋軍一日之內連獲7次小勝。隋軍為暫時的勝利所迷惑,被高句麗軍誘渡過薩水(今朝鮮清川江),深入到距平壤只有30里的地方,依山為營。
乙支文德又遣使詐降,聲稱:“若旋師者,當奉高元朝行在所”。宇文述鑒於將士疲勞已極,不可再戰,平壤城又險固難攻,便順其詐,答應還師。後撤的隋軍編成方陣行進,沿途不斷遭到高句麗軍的四面襲擊,只得且戰且退。七月二十四日行至薩水,高句麗軍乘隋軍半渡時,即向後軍發起猛攻,擔任後衛的辛世雄戰死,其餘諸軍皆潰,倉皇逃竄。高句麗軍乘勝追擊,宇文述等退到遼東城,據說僅剩2700餘人,物資器械損失殆盡。隋煬帝見大勢已去,乃於七月二十五日率軍撤退。在平壤附近海域待機的來護兒水軍,亦急忙從海路退回。
因此,本次討伐高句麗大敗而歸,隋煬帝大怒,遂將宇文述下獄。宇文述因平時得寵於隋煬帝,並且其子宇文士及娶隋煬帝之女南陽公主,所以隋煬帝不忍誅殺宇文述。十一月,隋煬帝將宇文述與于仲文等皆除名為民,並斬劉士龍以謝天下。
隋煬帝不甘心第一次征高句麗的失敗,於大業九年(613年)正月,下詔再征天下兵集於涿郡,並募民為驍果,置折衝、果毅、武能、雄武等郎將率領之。並命刑部尚書衛玄等輔佐代王楊侑留守西京長安。

二次東征

隋煬帝為派得力的將領出征高句麗,遂於二月下詔,將宇文述官復原職,待之如初。詔曰:“宇文述以兵糧不繼,遂陷王師;乃軍吏失於支料,非述之罪,宜復其官爵”。不久又加開府儀同三司。
三月初四,隋煬帝從洛陽出發,再次御駕親征高句麗。行至黎陽(今河南濬縣東北),留禮部尚書楊玄感於此督運糧草。四月二十七日,隋煬帝的車駕渡過遼水。二十九日,隋煬帝命宇文述和上大將軍楊義臣率軍由北路疾趨平壤。煬帝親率主力進圍遼東城(今遼寧遼陽),並派左光祿大夫王仁恭領兵出扶餘道進攻新城(今遼寧撫順北)。由於隋軍兵強馬壯,計畫周密,準備充分,所以作戰非常順利。正當遼東城指日可下之際,楊玄感忽然在黎陽起兵反隋,隋煬帝大驚,乃於六月二十八日夜二更密令諸將撤軍,並令宇文述率軍急赴河陽,發諸郡兵討楊玄感。

鎮壓叛亂

楊玄感是楊素之子,好讀書,善騎射,為官嚴正,甚得時人尊敬。楊玄感見隋煬帝率隋軍主力遠在遼東前線,後方兵力空虛。於是,便抓住取隋代之的這一良機,於六月起兵反隋。
由於楊玄感採取了長期屯兵堅城之下的錯誤戰略,使隋軍得以及時回軍。宇文述和右侯衛將軍屈突通馳援東都。在東萊的來護兒也停止進攻高句麗,還師西進,對包圍洛陽的楊玄感形成反包圍態勢。楊玄感軍處於四面受敵的不利局面。楊玄感知隋軍援軍將至,心懼。七月,屈突通引兵屯河陽,宇文述繼之。二十日,楊玄感接受李子雄李密的建議,解除了對東都的包圍,率軍西進,準備奪取關中。至弘農宮(在今河南陝縣),被弘谷太守楊智積用計牽制,耽誤了寶貴的三天時間。及楊玄感軍到達閿鄉(今河南靈寶西北文鄉)時,宇文述與刑部尚書衛文升、左御衛將軍來護兒、右侯衛將軍屈突通等各路隋軍將其追上,楊玄感且戰且退,一日內三敗。
八月初一,隋軍與楊玄感在皇天原(即董杜原,在今河南靈寶縣西北)列陣決戰,宇文述與來護兒列陣當其前,遣屈突通以奇兵擊其後,大破之,楊玄感僅率十餘騎逃往上洛(今陝西洛南東南)。楊玄感自知大勢已去,乃命楊積善將自己殺死,楊玄感叛亂遂被鎮壓。宇文述因功被賜物數千段。

三次東征

隋煬帝鎮壓楊玄感叛亂後,不顧內外危機四伏。大業十年(614年)二月二十日,下詔再次徵召全國軍隊,百道俱進,三征高句麗。宇文述奉命東征,軍至懷遠,而還。
大業十一年(615年)八月,隋煬帝出塞北巡,於雁門突厥始畢可汗(咄吉)幾十萬騎兵所圍,時雁門守軍僅萬餘人。宇文述勸隋煬帝率數千精銳輕騎突圍,但此舉遭到了眾人的反對。納言蘇威說:“城守則我有餘力,輕騎乃彼之所長,陛下萬乘之主,豈宜輕動!”民部尚書樊子蓋說:“陛下乘危徼幸,一朝狼狽,悔之何及!不若據堅城以挫其銳,坐征四方兵使入援。陛下親撫循士卒,諭以不復征遼,厚為勛格,必人人自奮,何憂不濟!”內史侍郎蕭瑀認以:“突厥之俗,可賀敦預知軍謀;且義成公主帝女嫁外夷,必恃大國之援。若使一介告之,借使無益,庸有何損。又,將士之意,恐陛下既免突厥之患,還事高句麗,若發明詔,諭以赦高句麗、專討突厥,則眾心皆安,人自為戰矣”。由於眾人一至反對,隋煬帝沒有聽宇文述之言,後來各路援救到達,突厥退走,隋煬帝最終得以解圍。
九月,隋煬帝車駕至太原,大臣們多勸隋煬帝回京師,隋煬帝面有難色。唯獨宇文述善於察言觀色,便說:“從官妻子多在東都,便道向洛陽,自潼關而入可也。”隋煬帝從之。十月,隋煬帝至東都。
大業十二年(616年)七月,江都新作龍舟成,送至東都,宇文述看出隋煬帝還想巡遊,便提議到江都遊玩,隋煬帝聞後大悅。是月,隋煬帝至江都,在此盡情玩樂。

得病去世

不久,宇文述一病不起,隋煬帝不斷派人探問病情,並打算親自去看望,後被大臣苦勸乃止。隋煬帝遂遣司宮魏氏問宇文述:“必有不諱,欲何所言?”時宇文述二子宇文化及宇文智及都因罪被削職為民,閒在家中。宇文述此時對魏氏說:“化及,臣之長子,早預籓邸,願陛下哀憐之。”隋煬帝聞後潸然淚下,道:“吾不忘也”。
大業十二年十月初六日(616年11月20日),宇文述去世,隋煬帝為之罷朝,並贈司徒、尚書令、十郡太守,班劍四十人,轀京車,前後部鼓吹,諡號為恭,隋煬帝令黃門侍郎裴矩祭以太牢,鴻臚寺監護喪事。
《隋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二十六》有記載。

軼事典故

宇文述十一歲時,有個看相的人對他說:“公子好生自愛,以後位極人臣。”後來,宇文述果然擔任高官,位極人臣。

墓誌

隋《宇文述墓誌》,2006年陝西涇陽縣雲陽鎮出土,是近年來陝西出土的具有重要價值的墓誌之一。墓誌略呈正方形,寬75厘米,長75.5厘米。志蓋厚度為28厘米,四殺飾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圖案。蓋盝頂,陽刻"隋故司徒宇文氏公墓誌"10字,篆書,分為4行。前2行,每行3字,後1行,行4字。志文共39行,滿行40字,志石四側飾有線刻十二生肖動物圖案。
宇文述墓誌文宇文述墓誌文
墓誌中有官修史書未記載之事件可補史料之缺。
如:
“(開皇)十九年,獯獫放命,晉王北討。公為長史,仗武乘邊,申威河外,計如投水,思若轉規,嚴鼓裁通,凶醜潰散。
(大業)六年,江都肄習水戰,敕公檢校,弘舸連軸,巨艦接艫,結樚浮川,習流爭騖。胡人觀者,喪精奪魄。
以隋大業十三年九月廿一日薨於江都,時年七十一。”

人物評價

隋書》:“宇文述以水濟水,如脂如韋,便辟足恭,柔顏取悅。君所謂可,亦曰可焉,君所謂不,亦曰不焉。無所是非,不能輕重,默默苟容,偷安高位,甘素餐之責,受彼己之譏。此固君子所不為,亦丘明之深恥也”。
楊侗:“往屬時來,早沾厚遇,賜以婚媾,置之公輔,位尊九命,祿重萬鐘,禮極人臣,榮冠世表。徒承海岳之恩,未有涓塵之益。”

親屬成員

父親

宇文盛,北周大將軍,封上柱國

兒子

宇文化及,右屯衛大將軍
宇文智及,將作少監
宇文士及,中書侍郎、左衛大將軍,涼州都督,郢國公

藝術形象

1987年電視劇《大運河》:藍天飾演宇文述;
2012年電視劇《巾幗大將軍》:施京明飾演宇文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