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沮是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5世紀朝鮮半島北部的部落。東沃沮大致位於今朝鮮的鹹鏡道,北沃沮大致位於圖們江流域。東沃沮經常被簡稱為沃沮。沃沮南與東濊相鄰。在沃沮...
東漢時,我國東部少數民族所建。 《後漢書·東夷傳》:“ 北沃沮 ,一名 置溝婁 ,去 南沃沮 八百餘里,其俗皆與南同。” ...
沃沮故地,漢魏時沃沮族所居之地。沃沮族分南沃沮與北沃沮兩部分,南沃沮占有朝鮮半島蓋馬大山以東,南至今元山以北,北至圖們江附近的沿海地;北沃沮分布在圖們江北...
沃沮城,古地名。故址在今朝鮮鹹鏡南道鹹興(一說應在圖們江流域附近)。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亡朝鮮,置玄菟等4郡,其為玄菟郡治所在。始元五年(前82),郡治...
北沃沮,古沃沮族的一支。因分布於沃沮區域北部(一說在長白山北)而得名。《後漢書》等稱其“去南沃沮八百餘里”,史界比定分布地區說法不盡一致:一說在今吉林...
《三國志·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載“挹婁在夫余東北千餘里,濱大海,南與北沃沮接,未知其北所極。其土地多山險。其人形似夫余,言語不與夫余、句麗同。”中...
毌丘儉東征是指三國時期魏國名將毌丘儉於魏正始五年(244年)和正始六年(245年),對高句麗、東濊和沃沮等東北地區進行的兩次軍事行動。兩次征討終以魏軍大獲全勝,...
東濊(公元前150年至公元400年)是朝鮮半島歷史上的一個部落國家。東濊北與高句麗和沃沮,南與辰韓,西與樂浪郡接壤。 其領土包括今天朝鮮的鹹鏡南道和江原道(北...
蒼海郡是漢武帝在東北亞設定的一個邊郡,兩年乃罷。該郡的轄區應包括東濊、沃沮(東沃沮和北沃沮)所在領域,即今我國延邊地區、牡丹江地區東部、朝鮮江原道和威鏡道...
討伐高句麗,先後在沸流水、梁口兩度大敗高句麗東川王,將號稱有二萬人的高句麗軍誅滅一萬八千餘人,東川王偕同妻子及千餘騎逃竄往東沃沮(又稱南沃沮),守堅固...
討伐高句麗,先後在沸流水、梁口兩度大敗高句麗東川王,將號稱有二萬人的高句麗軍誅滅一萬八千餘人,東川王偕同妻子及千餘騎逃竄往東沃沮(又稱南沃沮),守堅固...
冬十月,儉軍攻陷高句驪王城丸都城(故址為今吉林省集安縣城西側山城子),東川王逃奔南沃沮,至竹嶺,軍士奔散殆盡,僅攜妻子逃竄北沃沮,儉命玄菟太守王頎窮追,“...
人物簡介依羅,是西晉時期的夫余王。人物經歷晉武帝太康六年(285年),夫余為慕容鮮卑慕容廆擊破,依慮自殺,依慮的兒子依羅率領王族投奔沃沮。晉武帝大怒,將東夷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