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沃沮
- 拼音:nán wò jǔ
- 注音:ㄣㄢˊ ㄨㄛˋ ㄐㄨˇ
- 釋義:古代國名
東漢時,我國東部少數民族所建。 《後漢書·東夷傳》:“ 北沃沮 ,一名 置溝婁 ,去 南沃沮 八百餘里,其俗皆與南同。” ...
沃沮故地,漢魏時沃沮族所居之地。沃沮族分南沃沮與北沃沮兩部分,南沃沮占有朝鮮半島蓋馬大山以東,南至今元山以北,北至圖們江附近的沿海地;北沃沮分布在圖們江北...
沃沮是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5世紀朝鮮半島北部的部落。東沃沮大致位於今朝鮮的鹹鏡道,北沃沮大致位於圖們江流域。東沃沮經常被簡稱為沃沮。沃沮南與東濊相鄰。在沃沮...
毌丘儉東征是指三國時期魏國名將毌丘儉於魏正始五年(244年)和正始六年(245年),對高句麗、東濊和沃沮等東北地區進行的兩次軍事行動。兩次征討終以魏軍大獲全勝,...
沃沮有北沃沮、南沃沮兩個地域族團,史書中的“東沃沮”即南沃沮。《後漢書·東沃沮傳》:“東沃沮在高句驪蓋馬大山之東,東濱大海,北與挹婁、夫余,南與氵歲貊...
古時屬於北沃沮地。沃沮,屬濊貊系統,可分為北沃沮與南沃沮。有南北二國,南沃沮又名東沃沮。北沃沮人主要居住在我國今黑龍江省的東南和吉林省的東北地區,還包括...
又有北沃沮,一名置溝婁,去南沃沮八百餘里。其俗皆與南同。界南接挹婁。挹婁人喜乘船寇抄,北沃沮畏之,每夏輒臧於岩穴,至冬船道不通,乃下居邑落。其耆者...
冬十月,儉軍攻陷高句驪王城丸都城(故址為今吉林省集安縣城西側山城子),東川王逃奔南沃沮,至竹嶺,軍士奔散殆盡,僅攜妻子逃竄北沃沮,儉命玄菟太守王頎窮追,“...
另據《三國志· 魏書 · 東夷傳》記載:沃沮先後隸屬於衛氏朝鮮、西漢、東漢及高句麗,晉以後不復出現,後被高句麗所吞併。又有南沃沮和北沃沮之分,北沃沮分布...
萬人出玄菟討伐高句麗,先後在沸流水、梁口兩度大敗高句麗東川王,將號稱有二萬人的高句麗軍誅滅一萬八千餘人,東川王偕同妻子及千餘騎逃竄往東沃沮(又稱南沃沮...
沃沮之稱有沃沮、東沃沮、南沃沮、北沃沮等,北沃沮之地,即中國的延邊地區、牡丹江地區的東部、俄羅斯濱海地區、朝鮮的鹹鏡北道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