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男宅女

宅男宅女

宅男”、“宅女”在中文中有兩種不同涵義,褒貶因人而異。

一般大眾所說的“宅男”、“宅女”主要指長期足不出戶的人,但又混入了許多不同概念。御宅族群體常將一般大眾所說的“宅”稱為偽宅

“宅男”、“宅女”原是稱呼不同性別“御宅族”時的連用法,這種用法在中國大陸了解“御宅族”的人當中依然普遍存在,“御宅族”與長期足不出戶毫無關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宅男宅女
  • 外文名:Curtilage male curtilage female
  • 特指:長期足不出戶的人
  • 原因:“御宅族”與長期不出戶關係
涵義,對於一般大眾,對於御宅族,外文,對於一般大眾,對於御宅族,大眾,隱蔽青年,尼特族,懶人,SOHO族,居家男、乖乖女,心理問題,御宅族的宅,判斷標準,御宅族的日常,宅女與腐女,御宅男女不同境遇,語義變遷,最初流行,媒體大量引用,9.23事件,混亂使用狀態,大眾與媒體,御宅文化圈,混亂根源,

涵義

對於一般大眾

一般大眾對於作形容詞或動詞的“宅”通常理解為足不出戶,進而所說的“宅男”、“宅女”是個籠統模糊的概念,所指範圍廣泛,較為普遍的判斷標準僅為長期足不出戶,但與人面對面交往較少、看似生活圈狹小,或沒有工作在家待業,亦或有工作但在工作之餘很少外出,以及一些居家就業者(比如在自家開設網店的人)皆被一般大眾劃為此類。御宅族群體對此頗為反感,常將大眾所說的“宅男”、“宅女”(尤其自稱者)稱為“偽宅”。

對於御宅族

對於了解“御宅族”涵義的人,可將“宅”視作“御宅”的簡化,常使用“宅男”、“宅女”或單獨一個“宅”字及其衍生出的辭彙(比如:宅舞)來指代御宅文化相關事物,在中國大陸御宅族圈內尤為普遍。御宅族通常用於專指熱衷且博精於以ACGN(動畫、漫畫、遊戲、小說的英文首字母縮寫)尤其是日系ACGN為主的御宅文化體系的族群,也可泛指熱衷且博精於某種次文化的族群。
御宅族|泉此方御宅族|泉此方

外文

對於一般大眾

英文中indoorsman和indoorswoman與一般大眾所說的“宅男”、“宅女”原義上較為接近,但當前英文中這一稱呼在概念上與御宅族存在混淆
坊間流傳可將homeboy、homegirl或geeknerd視為“宅男”、“宅女”的英譯,但實際並非如此
homeboy、homegirl是英文地區稱呼同鄉、老友、閨蜜以及同階層或同組織的人時所用的俚語,僅有部分中文地區大眾娛樂媒體和某些藝人及其追隨者將其誤以為“宅男”、“宅女”。
geek在中文地區通常直接音譯為“極客”或“奇客”,原是英文地區一般大眾對黑客的貶稱,後來常指一些能力強悍的計算機網際網路從業者或科技愛好者,從族群特徵上來看可視為御宅族當中的一個細分類別,有時也將計算機網際網路企業或科研機構的高管(比如:史蒂夫·賈伯斯比爾·蓋茨)劃為此類,總體來說這個詞的含義較接近於中文的“技術宅”。
nerd通常可譯作“書呆子”,主要的特徵是呆板教條,其他方面與geek類似,同樣不適合作用於翻譯“宅男”、“宅女”。

對於御宅族

指代“御宅族”的“宅男”、“宅女”由日文舶來詞“御宅”衍生而來,日文漢字寫作“御宅”,在日本也常寫作“お宅”、平假名的“おたく”、片假名的“オタク”或帶有嘲諷、自嘲性質的非正式的書寫形式“ヲタク”(常縮短為“ヲタ”,多在網路上見到,因為“オタク”一詞被一部分日本人視為歧視用語),羅馬音“otaku”使用也很普遍。日文中雖有“オタ女”(羅馬音:otaonna)來稱呼女性“御宅族”,但並沒有男性“御宅族”的專用稱呼。日本以外通常直接用羅馬音“otaku”、“otaonna”來稱呼(尤其是拉丁字母使用地區)。
漢英大詞典(第3版)第2052頁漢英大詞典(第3版)第2052頁
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年1月1日出版,大連交通大學辭書研究所所長吳光華教授主編的《漢英大詞典(第3版)》將“宅男”、“宅女”收錄,分別譯作“Otaku”、“Otaku girl”,而“Otaku”正是來自於日文中“御宅族”的羅馬音“otaku”。

大眾

一般大眾所說的“宅男”、“宅女”是個籠統模糊的概念,主要通過日常生活表象來判斷,常見標準只是長期足不出戶,因此許多本質不同的族群均被劃為此類,由此衍生出“宅在家”、“跟家宅著”、“我在家宅了很久”以及“反宅族”等用法。大眾媒體所稱的“宅男”、“宅女”,實際常是一些“隱蔽青年家裡蹲)”或“NEET尼特族)”以及一些“SOHO族居家就業者)”,有時也把“懶人”或“居家男”以及“乖乖女”劃為此類,這種劃分方式其實既不科學也不嚴謹。

隱蔽青年

最常被一般大眾認為是“宅男”、“宅女”的人,通常看似長期足不出戶、與人面對面交往較少、流連網路、生活圈狹小、穿著不修邊幅、有自閉傾向,符合這一特徵的族群以往最常用的稱呼為“家裡蹲”,部分地區或學術文獻中也常稱作“隱蔽青年”,一些長期足不出戶的“網癮青少年”(網癮已於2009年12月被原衛生部疾控局明文否定)也屬此類,具有明顯貶義,這一族群不出門的主要原因通常是自閉傾向
一名日本隱蔽青年|家裡蹲一名日本隱蔽青年|家裡蹲

尼特族

另外一些媒體把“因為找不到工作從而待業在家”的群體(多為大學應屆畢業生)稱之為“宅”,並將其視為一種病態,這類情況以往多稱之為“無業游民”或“啃老族”,也有源自英國在年輕人當中頗為流行的稱呼——“尼特族”(NEET)。NEET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Education or Training的縮寫,即“不上學,不就業,也不接受就業培訓”,這一族群的主要表現正是如此。他們終日無所事事四處遊蕩,亦或在家消遣,也有少部分人自己在家創業或做臨時工。這一族群的不出門主要是指不出門進行正式工作,多為主動行為,也有部分人屬被動,但這一做法主要還是因其對社會不滿
尼特族特徵尼特族特徵

懶人

懶人也是常被一般大眾稱為“宅男”、“宅女”的一個族群,懶人並不僅僅是不愛出門,而是即便在家也希望儘量減少任何動作。不僅不想工作也不願做任何事情,能站著就不走,能坐就不站,能躺就不坐。這種狀態並不一定像一般大眾所認為的尤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通常主要是人的惰性使然,有時也和其他生理或心理問題有關。

SOHO族

也有媒體將一些足不出戶在家工作賺錢的人稱作“宅”,這些人藉助網際網路辦公,在自己的住宅內建立小型辦公室,甚至建立並經營企業。雖然這些事情在網際網路普及之後才得以實現,但實際上這種理念早在1957年已被提出。採取這種工作方式的人以往流行的稱呼是“SOHO族”(居家就業者),其不出門主要源於發達的現代通訊技術帶來的便利,使其完全可以足不出戶就完成工作、學習、交流、購物、娛樂,在電商產業發達後尤其如此。實際上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最初源自於弱勢團體(比如因傷病而無法外出者)向政府和社會訴求工作權的保障,提倡的是任何地點都能工作,並不一定在家,僅是不在固定時間到辦公室工作,但受經濟條件和移動設備技術制約,以及人天生的惰性影響,實際工作場所多為自己家中(隨移動設備發展正在轉變中)。
在家兼顧照看孩子的SOHO族在家兼顧照看孩子的SOHO族

居家男、乖乖女

有工作但在工作之餘很少外出,以家庭生活為重、親近家人的族群,也會被一些一般大眾劃為“宅男”、“宅女”,而“居家男”(Family man)、“乖乖女”是更為貼切的稱呼,且這類人當中有些是全職家庭主婦或家庭主夫。對於此種劃分其實已與長期足不出戶無關,僅憑外出頻率是否低於判定者個人所認定的標準,這一用法通常並無貶義,有時反倒頗含褒義。一些藝人也以此為標準,自稱“宅男”、“宅女”。

心理問題

被一般大眾劃為“宅男”、“宅女”的人尤其是“隱蔽青年”、“NEET”、“懶人”通常都有些不健康的心理傾向或已形成心理疾病,這不是簡單的愛好、觀念或生活習慣問題,需要向心理醫生或家人親友尋求幫助及時疏導,長此以往會出現自閉抑鬱焦慮狂躁、社交恐懼、人格障礙等病態。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宅”只是籠統的生活表象,並不是清晰的統一概念,因此將所有“宅男”、“宅女”視作同一種狀態無法清楚分辨心理問題的根源。

御宅族的宅

對於了解“御宅族”涵義的人所指的“宅”可視作“御宅”的簡化,進而“宅男”、“宅女”即為專指“男性”或“女性”御宅族的稱呼,也有“御宅男”、“御宅女”的用法。通常專指熱衷且博精於以ACGN(動畫、漫畫、遊戲、小說的英文首字母縮寫)尤其是日系ACGN為主的御宅文化體系的人,亦可泛指熱衷於某種次文化,並對該文化有深入研究的人。例如“鐵道宅”、“軍事宅”、“攝影宅”、“技術宅”。

判斷標準

御宅族所說的“宅”並非生活表象方面的特徵,而是指思想理念層面,具體特徵為:
首先,對其所熱衷的領域具有狂熱性,對這一領域的理解具有深入性
其次,擁有對映射資訊爆發和信息化的適應性,對資料搜尋與考據的跨領域性,對映射創作者所提示的暗號,一個也不漏的加以解讀與研究。
第三,永不滿足的向上心和自我表現欲,對所熱衷領域的熱愛和見解要能夠通過各種渠道表現出來。
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技術條件,不同基礎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政策環境影響下,御宅族會在生活狀態方面反映出各種不同的表象,但以上更為深層的特徵在所有御宅族中共同存在。
與傳統辭彙相比,這種理念較為接近於“研究精神”、“探索精神”或者“鑽研精神”。

御宅族的日常

日常生活狀態上,御宅族與一般大眾所認知的“宅男”、“宅女”通常有較大差異,並不一定會呆在家裡不出門。
早期的御宅族進行ACGN研究活動所需的電子設備、錄像帶、書籍等物資價格昂貴,單靠一個普通家庭的經濟能力難以全部擔負,當時通訊技術也不夠發達,交流討論渠道較為匱乏,這促使“御宅族”需要經常互相拜訪或到一些集會場所,共用或互相借用一些物資以減輕經濟負擔並進行討論交流。
隨著計算機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當今御宅族的日常活動越來越多的依靠網際網路和家用計算機來完成,對以上活動的需求大幅減少,這使得其留在家中使用電腦的頻率要高於一般大眾,表現出與一般大眾所說的“宅男”、“宅女”相似的狀態,但目的有巨大差距。其他族類這一表現僅為生活消遣,而御宅族則是為了對熱衷領域的追求以及對獲取相關知識的需要。
同時當今的御宅族也經常舉辦一些同人展等大型集會交流活動,例如日本的Comic Market、台灣的開拓動漫祭、美國的Otakon、法國的Epitanime(大陸地區此類活動相對分散數量眾多,知名度與性質等方面各有差異,故不在此列舉)。此外,儘管當今隨著技術發展這些物資的價格相比當年已大幅下降,但想要維持相關活動對於普通家庭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若非“居家就業者”或家境殷實且家人十分支持,足不出戶也難以為繼
Comic Market會場東京國際展示場Comic Market會場東京國際展示場

宅女與腐女

中文地區常常將愛好幻想BL(Boys' Love)的“腐女”(ふじょし)與“宅女”混淆,雖然在族群上有很大程度的交叉,但這實際上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現視研》中的宅女兼腐女以及一位偽娘腐男《現視研》中的宅女兼腐女以及一位偽娘腐男
腐女子”一詞源自於日語,是由同音的“婦女子(ふじょし)”轉化而來,為喜愛BL的女性自嘲的用語。“腐女子”的“腐”在日文有無可救藥的意思,而“腐女子”是專門指稱對於男男愛情——BL作品情有獨鐘的女性(其中亦有隻鐘情於現實男男的人),通常是喜歡此類作品的女性之間彼此自嘲的講法。非此族群以“腐女子”稱呼這些女性時,則是帶有貶低、蔑視意味的辭彙。在日本一些地方,直接稱呼對方為“腐女”是不禮貌的事情。
由於“腐女”喜歡由BL的觀點詮釋原創作品,所以會有不少腐女親自繪畫和書寫相關同人作品。但“宅女”卻不一定是喜愛BL作品,“腐女”亦不一定會進行同人創作,因此“宅女”不一定是“腐女”,“腐女”也不一定是“宅女”。

御宅男女不同境遇

世界各地對男性與女性在傳統觀念上通常都有重男輕女的情況,在中文地區自然也不例外,這種情況使得一般大眾對媒體扭曲下被認為足不出戶的“宅男”、“宅女”(主要指家裡蹲和NEET)抱持不同的態度,這也使得御宅族的“宅男”、“宅女”處於不同的境況之下。
足不出戶的男性在一般大眾眼中往往會留下“家裡蹲”、“廢柴”、“懶漢”、“無可救藥”、“自閉”、“頹廢”等較惡劣的印象,甚至被認為患有精神疾病,雖然時下對居家男有所推崇,但一般大眾也並不都把這看作好事。這使得“御宅男”往往受到來自親友以及社會的巨大壓力,許多“御宅族”採取不同策略為“御宅”正名,或仍堅持“宅”這一稱謂並向一般大眾予以澄清,或作完全切割只稱“御宅族”並傳播相關文化。但也有一些人迫於壓力不得不隱藏“宅”身份,甚至放棄“宅”之名,成為“隱宅”,乃至“脫宅”放棄熱衷的文化,放棄理想與追求,而就像不是想當御宅族就能當一樣,御宅也不是想脫離就能脫離的,很多人並沒有成功“脫宅”而是處在一個尷尬的狀態,這對御宅族的生活造成了嚴重干擾。
而女性在傳統觀念作用下常被認為“少外出”是理所應當,“不工作、交際少”也都無所謂,只不過是女性喜好安靜或害羞靦腆罷啦,素有崇尚“乖乖女”的情況,傳統觀念中就認為大家閨秀要“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才是守婦道,進而認為“宅女”是件好事。儘管許多“御宅女”也受到和“御宅男”同樣的壓力或作了同樣的妥協,但一般大眾總體上對待“宅女”並沒有像對待“宅男”那樣鄙夷,甚至對此抱有好感,乃至追捧。

語義變遷

一般大眾普遍不知道“御宅族”這個詞,更不了解這一族群,因此“宅男”、“宅女”稱謂的流行與“御宅族”並無直接關係,對於一般大眾的這種在媒體誤導下流行的用法若說是誤用有些欠妥,但說到“宅男”、“宅女”的起源,仍是源於“御宅族”。亦有一說稱古語“宅”作動詞可解釋為“居家”,因此“宅男”、“宅女”源於古意今用,但古語中宅作動詞時與之最為相近的僅有“居住”而非“居家”,但二者仍有較大差異。
註:宅男、宅女雖是共生詞,但中文地區早期御宅族以及最初媒體指為“宅”的人多為男性,宅女使用較少,因此該段部分內容未提及宅女。

最初流行

追溯“宅男”、“宅女”在中文地區的流行,源於對全球御宅族群體影響深遠的《電車男》自2005年起在中文地區的流行(在大陸一般大眾當中並未流行,但在關注日本文化的人群中也是熱門),其男主角是位穿著老土且不善當面交流的日本秋葉原系御宅族,他有工作但業餘時間除參加一般大眾無法理解的御宅族活動外很少外出,片中網友看似古怪的行為更使一般大眾對御宅族的概念無從判斷。
接著台灣批踢踢實業坊(知名電子公告板社區)網友就開始喜歡在Hate、JapanDrama等版面上戲稱:“自己在家裡不出門很宅”或是“那些整天上網的人根本是宅男”,大陸網路上也有不少類似歪曲言論:“個人進一步顧名思義,所謂‘御宅’,就是“長駐在家”。哈!”(VeryCD上2005年8月某位網友的發言),從這段時間開始“宅男”一詞開始在中文網路中大肆流行(以台灣最為流行)。
VeryCD電車男討論中的留言VeryCD電車男討論中的留言
這一時期即使ACGN圈內了解御宅族涵義的人也並不多,一般大眾或媒體對此更是聞所未聞,也不知道御宅族來自日文漢字直接書寫,對此便以原有的中文字面意思加以解讀,原本形象就不夠清晰的御宅族或者說宅男,在一般大眾心目中的概念逐漸扭曲,後來只要是那些在家裡常不出門、愛玩網路遊戲、或是沒女朋友、穿著不修邊幅、講話遲鈍就被認為是宅男。
《電車男》中文版網友留言記錄書於2005年4月在台灣出版;電影版8月在台灣、10月在香港上映;電視劇版於2006年1月起在台灣播出,2006年4月起在香港播出,2007年4月起在大陸安徽衛視播出。

媒體大量引用

2007年眾多台灣大眾媒體開始在報導中大量引用“宅男”、“宅女”、“阿宅”、“宅人”等將“宅”作為形容詞或動詞的辭彙同時與“御宅族”、“御宅男”、“御宅女”概念相混淆,還將“腐女”作為“宅女”的另一種說法,例如:2007年7月7日的新聞寫道“23歲宅男上網到中風”,其實仔細看新聞內容,不過是一名研究生必須經常使用電腦,導致病變而已;中天綜合台全民大悶鍋在2007年7月19日中以“大學錄取率高,畢業失業率也高,一堆宅男懶斃了,我們下一代該怎么辦”來當作主題,主持人說出“腐女就是指腐敗的女人,沒有前途的啊”、“宅男已經連線起來拉,快去找工作好不好”等報導,更醜化御宅族與腐女,之後在網路上引起一片撻伐,甚至有拒看全民大悶鍋的行動出現;2007年8月2日聯合晚報三版標題也以“你家有沒有宅男”為標題,在採訪數位御宅族男女後,把宅男、腐女形容成一種需要進行藥物或精神治療的病症,皆把“宅男”或“御宅男”等作為類似“家裡蹲”、“尼特族”的另一種說法。
同期台灣娛樂節目也有大量引用,例如:2006年6月3日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播出主題為“好人系!!台灣御宅男”的節目;2006年9月30日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播出主題為“超神秘!!台灣御宅女”的節目;2006年12月23日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播出主題為“猜誰是宅男的最愛”的節目;2007年3月5日的我愛黑澀會主題為“宅男最想看誰的寫真集”;2007年3月31日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播出主題為“吾愛吾家!!台灣御宅男”的節目;2007年9月1日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節目主題為“Orz!台灣御宅男”,節目“御宅男大改造”單元嘉賓祐祐發出『宅男不該活在世上』等言論。此類節目同樣把御宅族視為“家裡蹲”、“尼特族”,並在節目中大量混用御宅族、御宅男、御宅女、宅男、宅男、腐女等辭彙。
宅男不該活在世上?宅男不該活在世上?
維基百科與中文百科中分別創建於2005年11月13日和2006年11月27日的,涵義解釋為男性御宅族的“宅男”條目,也同在2007年因一般大眾對宅男的解讀而突然轉變,摻入家裡蹲、NEET等妖魔化概念,中文百科“宅女”、“宅男宅女”條目亦是這一時期創建,內容均將“御宅族”、“家裡蹲”、“NEET”等族群相混淆。
後來的一些大眾媒體乃至學者曾聲稱“宅男”、“宅女”是台灣媒體自創,甚至認為是吳宗憲的娛樂節目創造,但媒體自創說沒有給出任何證據,僅是在缺乏考據的情況下所做的推斷。

9.23事件

2007年9月1日台灣中視吳宗憲主持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節目主題為“Orz!台灣御宅男”(主題名為“御宅男”但節目多處只用“宅男”二字),可以搶到“御宅族”不出門,將“御宅族”冠以“隱蔽青年”之定義加以歪曲,將其中男性稱為宅男,女性稱為腐女。節目中吳宗憲、楊千霈翻閱輕小說《涼宮春日的煩悶》(當天出席的其中一名宅男的收藏),楊千霈單獨挑選其中一段易被誤解的小說內容念出並斷章取義將其指為情色內容,之後吳宗憲在翻閱時念出一段小說內容之後說:“後來有一個男人把我拖出來,他的手指頭在我潔白的身軀上磨蹭,然後點燃了他的慾火,然後用力的吸吮我。──我是一根香菸。”暗示輕小說是官能小說,譏笑參加節目的宅男珍藏的灼眼的夏娜抱枕一文不值沒人要。“御宅男大改造”單元嘉賓黑澀會美眉祐祐以及黑澀會其他成員,對著參加節目的宅男發出“我覺得這種人不應該生活在世界上”、“很像那種電車上的變態”等言論。事後參加當日節目的御宅男雲山表示此次上節目就是為了向一般大眾釐清概念,沒想到節目竟變成貶低、攻擊動漫族群,在節目錄製時他試圖突破腳本作出糾正,但相關發言在播出時均被剪掉。
9.1“我猜”節目中總結的宅男特徵9.1“我猜”節目中總結的宅男特徵
此事招致眾多御宅族的怒火,紛紛到”我猜“節目官方討論區抗議,《涼宮春日的煩悶》出版商台灣角川書店官方網站則發表聲明,要求“我猜”製作單位出面澄清。黑澀會美眉中發出不當言論的祐祐,在自己無名小站的部落格發文道歉,回應稱相關言論是節目設計的台詞。而吳宗憲則辯稱:“開玩笑啊,看也知道,我講那個笑話跟書無關,我念的不是那個書裡面的啊”,稱沒有說輕小說是色情書刊,只是按照腳本給節目製造效果,對祐祐的發言緩頰說:“作節目比較誇張,但沒惡意。”同時堅持不道歉,要求抗議者有幽默感一點,搞清楚真實狀況,聲稱自己也是“涼宮那個的書迷”(經記者提點提才說出全名“涼宮春日”)。日本方面也對此表示譴責,愛好者一致認為,這是在不明白一本優良作品前,便以此等同毀謗之行為中傷他人之心血結晶。
台灣角川書店官方聲明台灣角川書店官方聲明
實際上這已不是該節目第一次出現此類情況,2006年以來已播放多期以御宅男御宅女宅男宅女為主題的節目,不斷刻意渲染御宅族不出門、不善言辭、不懂感情、錯失伴侶等,以社會的米蟲等字眼來污辱御宅族,此外還將腐女等其他概念與之混為一談。
事件愈演愈烈,“御宅族正名協會”發起9月23日包圍中視行動,要求中視“我猜”節目組道歉並為御宅族正名。吳宗憲表示一切只是製造節目效果按照腳本進行,行動發起者蕭奕辰則強調重點是批判中視給漫迷亂套稱號並對此類稱號妖魔化,造成漫迷遭到社會嘲笑、攻擊。另有御宅族發起一人一信投訴台灣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活動,檢舉“我猜”9月1日節目內容涉嫌“屢有編造不實內容及歧視、攻擊用語,明顯妨害公共秩序及善良風俗”。媒體觀察基金會表示收到大量陳情書,將舉辦相關討論座談。《涼宮春日》系列出版方角川書店表示,“我猜”播出後,眾多涼宮迷反映他們拿出涼宮,就被人以異樣眼光看待,父母也禁止他們買涼宮,“都是‘我猜’害得!”另外,也有家長打電話問涼宮究竟有無情色,“大眾片斷的印象只停留在A書上,讀者很委屈!”
包圍行動即將到來之際,中視“熱門話題”節目請上參加“我猜”節目的御宅男雲山與台灣動漫評論團體傻呼嚕同盟的黃瀛洲(Jo-Jo)釐清“御宅族”定義;釋出善意,強調9月23日當天會準備咖啡歡迎“御宅族正名協會”到來,大家敞開胸討論溝通。吳宗憲當天在大陸有工作,表示“歡迎他們走出家門,出來走走接觸大自然,對身心有益。”頗具挑釁意味。節目製作人葉心如表示:“我們已經在節目中表達過歉意,也解釋過了,完全是節目效果,沒有惡意中傷之意,他們包圍中視,我們沒有意見,會虛心接受批評。”
9月22日播出的“我猜”開場中,吳宗憲表示:“網路就是無國界,大家都是好朋友;如果有惡意,我們幹嘛請他們上節目?”該集進入第一段廣告前,播出字卡,承認〈Orz!台灣御宅男〉“播出內容導致社會大眾對《涼宮春日》輕小說以及對御宅族ACGN等族群造成誤解,本節目特於此發表致歉聲明。此外,本節目向來尊重社會各族群,絕對沒有任何侮蔑之意。如因節目效果造成部分人士的不悅,本製作單位也在此鄭重致歉。《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節目製作單位敬啟。”
9月23日,“動漫愛好者的聲音”活動總召集人蕭奕辰召集約200名ACGN愛好者,在中視大樓旁的重陽公園集合,高喊“尊重!尊重!尊重!”並遞交內含3000名動漫愛好者連署簽名的陳情書給中視副總經理曠湘霞與中視公關室主任鄭大智,表達對“我猜”9月1日節目內容的不滿,向中視索討“對於普通動漫愛好者”的“正式官方道歉”,這次活動的主辦單位強調他們的定位是“普通的動漫愛好者”,並非以“御宅族”為名義。對此,曠湘霞與鄭大智表示,已聽到他們的聲音,會尊重他們的意見,開會討論解決方式。
台灣中視門口參加集會的宅男台灣中視門口參加集會的宅男
傻呼嚕同盟黃瀛洲(Jo-Jo)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是動漫迷的大反撲。媒體長久以來對動漫不求甚解,又亂用名詞,像這次“我猜”事件,就是因為媒體不好好搞清楚“御宅族”、“宅男宅女”定義,胡亂套在一起,把動漫迷都形容成“家裡蹲”,才引起紛爭。他一開始也會用宅男宅女來指御宅族男性及女性,但宅相關詞已脫離“御宅族”的動漫內涵,只剩中文字面意思,容易造成誤解,因此他個人已將御宅族和宅男、宅女“完全切割”,不再使用後兩者詞語。一般人眼中標準“御宅族”的他並沒有參加這次集結,“我有我的方式,各會有不同效果”。準備在任教的元智大學開動漫相關課程,“知識傳遞也是很好的正名方式”。
中視公司回復“動漫愛好者的聲音”聲明稿中視公司回復“動漫愛好者的聲音”聲明稿
2007年9月26日,中視全球資訊網公布《中視公司回復“動漫愛好者的聲音”聲明》,從“態度”與“執行”兩方面回復“動漫愛好者的聲音”。

混亂使用狀態

大眾與媒體

一般大眾和媒體方面,在台灣過多媒體新聞濫用、偏見、扭曲報導的情況下,已到了只要是男性就可能冠以宅男,而女性則統稱正妹的地步,與之類似在大陸對男性皆稱帥哥,女性便喊美女。但媒體普遍並沒有對“宅”和“御宅”做明確區分,仍舊常以“宅”、“阿宅”、“宅男”、“宅女”以及“腐女”等辭彙指代“御宅”。例如923事件之後台灣中視“我猜”節目仍然經常主題名使用“御宅男”但節目中大量只用“宅男”二字並認為“宅男”不出門,名為《愛就宅一起》的台灣電視劇仍然是講御宅族的事,報導開拓動漫祭時仍舊將御宅族稱作阿宅,常見的一般大眾或媒體總結的“宅男”、“宅女”特徵也是愛看動漫、愛上網等和不出門、不交往、沒伴侶等生活表象混雜在一起,實質上還是“宅”與“御宅”混用狀態。
大陸媒體的使用情況與港台類似,雖然沒有濫用到“男性皆稱宅男”的地步,但普遍對“宅”作形容詞或動詞時除了相對少出門以外概念依舊混雜不清。比如一邊央視在報導ACGN相關事物時使用“宅文化”,一邊國防部發言人在回答遼寧號航空母艦遠洋訓練的問題時表示“航母不是宅男”。一些藝人亦在對“宅”缺乏認知的情況下誤以為時尚熱門“褒義詞”,熱衷於自稱“宅”,並加以炒作。御宅文化圈與一般大眾流行娛樂圈存有衝突,甚至互相鄙夷,這樣的用法常會激發對立,許多“御宅族”均對此表示不滿,甚至將此視為侮辱。
同時SOHO相關市場受到商家關注,商家出於商業炒作需要常在宣傳中使用“宅”相關辭彙,這使得“宅”、“宅男”、“宅女”、“阿宅”、“宅人”在商業廣告當中的使用增加,甚至連“御宅”、“御宅族”、“御宅男”、“御宅女”以及“腐女”都一併視作不出門來濫用。但隨著智慧型手機和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普及,無論一般大眾所說的“宅男”、“宅女”或是“御宅族”足不出戶的情況都有所減少,加之“屌絲”、“盧瑟”、“矮窮矬”、“XX青年”等涵義雖然與“宅”不同但又確實有一定替代作用的新詞廣泛流行,一般大眾和媒體使用“宅男”、“宅女”、“阿宅”等辭彙的情況也隨之有所減少。

御宅文化圈

御宅族方面,在台灣9.23、香港3.29事件後,港台地區許多御宅族接受了傻呼嚕同盟JO-JO倡導的“完全切割”對策,不再使用“宅男”、“宅女”、“XX宅”等指代御宅族相關事物,轉而只用“御宅族”、“XX御宅”、“XX迷”、“XX愛好者”等辭彙(迷、愛好者與宅涵義有差別)。同時傻呼嚕同盟2011年於台灣東海大學開設“御宅學”課程,傳播御宅文化知識,但仍有部分御宅族堅持使用“宅”來自稱。
傻呼嚕同盟著《御宅學》傻呼嚕同盟著《御宅學》
而在大陸御宅族當中雖然幾乎都知道ACGN,但創造這個詞的傻呼嚕同盟和“完全切割”對策以及港台所發生的衝突事件卻可說是鮮為人知。大陸御宅族地域分布廣泛密度較低各自熱衷事物圈子相對孤立,同時也沒有遭遇港台那樣規模較大的衝突事件。政府以及部分經濟人士也在推動ACGN產業等御宅族的“宅經濟”,以角川書店為代表的海外ACGN廠商進入大陸並推動本地化原創作品,樂視優酷土豆等大型線上視頻站紛紛引進海外動畫著作權,同時有妖氣主導的傾向於御宅文化的原創漫畫不斷動畫化,2013年央視新科動漫頻道亦推出了號稱中國第一部宅文化紀錄片的系列電視紀實節目——《次元愛》,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展現了一個有笑有淚,有生活,有鑽研,有奮鬥,也有理想,真實的二次元世界。這些情況使御宅族的“宅文化”更加流行,群體不斷壯大,將“宅”視作“御宅”簡稱的情況依舊很普遍。
宅男宅女

混亂根源

混亂的首要原因正是語言環境的差異,儘管“御宅”一詞其日文漢字有“宅”這個字,但這個詞所指代的是“您”或“您家”,更完整的講是“您家的人”,是一種人稱代詞,一種敬語;漢語中原本“宅”一般只用於指代“居住所”這個物,或少量用於指“居住”這個動作。一般大眾在不知道新用法中“宅”作形容詞或動詞時源自對“御宅”的簡化,更不知道“御宅”來自日文漢字直接書寫的情況下,使用中出現混亂是件很自然的事,而一般大眾在媒體引導下更不會去做嚴謹的考據。
其次就是族群本身客觀上存在交叉,御宅族家裡蹲NEET等被大眾稱為“宅男”、“宅女”的族群雖然概念不同,但由於本身不是同一層面的族群劃分,因此也並沒有界限衝突,部分御宅族也就同時屬於多個族群。再加上早期流行時的電車男以及片中其他御宅族乃至台灣當地的御宅族作為御宅族的特有行為,對一般大眾來說只通過簡單觀察而不進行交流根本無法理解,對於無法理解的事物一般大眾更不願與之接近或多作溝通,這樣的狀態下反倒更容易注意到部分御宅族生活表象上較為明顯的,出門少於一般大眾這一特徵,且御宅族之間廣泛的交流也不被一般大眾所察覺,使得一般大眾認為御宅族不交往。這樣的情況加上族群名中的“宅”字的語義混亂就更容易產生誤解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