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學習的反思與重構

學校學習的反思與重構

這是學校學習的反思與重構概言之,本書以知識意義的新視角分析學校學習的根本問題,並從這個視角出發提出了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重構學校學習的框架;借鑑學習科學研究的前沿成果,指出通過三個世界的聯繫與對話來回復學校學習中的知識意義,重構學校學習的觀點,並提出了學習要走向雙重真實、教學作為課程教材的主體情境化再開發、回復學習的社會實踐活動本質等重構學校學習的具體方略。

基本介紹

  • 作者:鄭太年
  • ISBN:9787544410359
  • 頁數:211
  • 定價:26.00元
  • 出版社:上海教育
  • 出版時間:2006-7
內容介紹
本書以學習科學的前沿研究成果為背景,力圖從一個新的維度——知識的意義——反思傳統學校學習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探討學習科學領域的研究在逼近和試圖解決這些問題以及重構學校學習時提供的基本線索,並分析這些線索對於課程教學改革的意蘊。全書探討的核心問題是:在傳統的以教師講授、學生聽講和操練為主要活動的教學中,知識的意義是如何喪失的?如何在學校學習中回復知識的意義,從而克服學校學習中的異化現象,推動學校學習的重構?
全書分為五章。
第一章首先從對人類知識建構的分析入手,探討知識建構的特點,即對象性、社會情境性、社會協商性、社會選擇性。然後結合哲學、語言學中關於知識與語言意義的觀點,提出知識的意義存在於若干關係之中,包括知識與外部世界的關係,知識與知識陳述者、知識形式(如文本)的閱讀者/聽者的關係,知識與套用知識的環境的關係,知識內部各個部分的關係等。正是人類在自然場境的學習中,知識的意義得到呈現。
第二章分析學校學習中的知識意義缺失狀況。由於學校教育組織、知識發展、有關學習者和教學模式的觀念等原因,學校學習中的知識意義缺失現象普遍存在,並導致學習的異化。同時,本章還對回復意義的努力方面的兩個傳統進行了分析和比較,並借鑑波普爾關於三個世界劃分的構架,提出了在三個世界聯繫和對話的基礎上學校學習中回復知識意義的建議。以上兩章論述了對知識意義的探索和從知識意義視角對學校學習的反思,第三、四、五章則以上述兩章為基礎,分別從建立知識與真實世界的聯繫、立足學習者的社會文化屬性和知識經驗基礎、回復學習的社會實踐活動本質三個方面探索了回復知識意義、重構學校學習的路徑。
第三章闡述重建知識與真實世界的聯繫。對知識與真實世界聯繫的追求是由教育目的決定的,並在當代課程教學改革中得以體現。本章結合兩個教學案例的分析,提出通過雙重真實實現這種聯繫:一是知識所指意義上的真實,即實現知識與世界的關聯;二是活動意義上的真實,即以實踐者和知識建制者建立聯繫的方式建立知識與世界的聯繫。而現代信息技術的套用為實現這雙重的真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條件。
第四章探討在學習者的社會文化屬性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重構學校學習。本章將文化與課程的研究從課程內容轉向學習方法,將學習科學中強調的知識依賴拓展至主體情境,指出學習者的社會文化屬性形塑了他們的知識經驗,也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方式,而這些方面構成了學習者的主體情境。將教學視作對課程教材主體情境化再開發的重要途徑,對學習者所在社會的文化特質保持敏感性,尤其是關注文化特質對於學習方式的影響,有助於使學習適應學習者的主體情境。
第五章首先從活動理論的視角,分析了將學習作為活動的多層意蘊,包括作為學習目標的知識向任務的轉化、對個體和共同體的同時關注、注重教學過程的動態性和非預定性等。接著重點探討了學習活動的社會性所要求的參與主體和參與方式的轉變,以及實現學習活動社會性的具體要求:個體知識與意義的呈現與合作一互動。最後結合前面各章和本章的觀點提出,學習者學習的過程應當是一個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這個過程的典型特徵是活動形態、實踐指向、社會屬性。
概言之,本書以知識意義的新視角分析學校學習的根本問題,並從這個視角出發提出了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重構學校學習的框架;借鑑學習科學研究的前沿成果,指出通過三個世界的聯繫與對話來回復學校學習中的知識意義,重構學校學習的觀點,並提出了學習要走向雙重真實、教學作為課程教材的主體情境化再開發、回復學習的社會實踐活動本質等重構學校學習的具體方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