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著力探求和展現了傳主的真實形象。孫權年未弱冠而有江南,封王稱帝。他善謀大局,是個很有作為的軍事戰略家;他善於用人,文武大臣願為其用,甘為其死;他善於用威,專斷大政,在政治、軍事思想和用人等諸多方面都留下了令人思考的東西。他拓疆土,開發經濟,為江南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他立法嚴峻,刑殺有點過分,常為後人所非。晚年時“年老志衰”,政有多失,最終留下了一個很不穩定的政治攤子。
張作耀,1931年生,山東平度人,漢族。1955年考入山東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先後在中央政治研究室和馬列主義研究院工作;1977年調至人民出版社,歷任編審、編輯室主任、副總編輯、《新華文摘》和《新華月報》主編等職。曾兼任北京歷史學會常務理事、郭沫若學會理事、中國期刊協會理事等職。張先生半個多世紀以來,主要從事政策理論研究和書刊編輯工作。學習和工作之餘,致力於個人學術研究。論文有《也談太平天國革命性質》、《中國農民戰爭與宗教關係》、《〈論語新探〉初辨》、《孔門弟子異同論》、《孟軻》、《廖仲愷思想芻論》以及有關曹操和劉備、諸葛亮等歷史人物的諸多專題論評等;編著或主編的工具性、知識性書籍有《中國歷史便覽》、《大哉孔子》、《中國歷史辭典》等;學術專著有《曹操評傳》、《曹操傳》、《劉備傳》和《孫權傳》。
孫權(182年12月22日-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代東吳勢力的建立者。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十九歲時兄長孫策遭刺殺身亡後,孫權繼承了兄長手中的權勢,成為了東吳勢力的執掌者,雄霸一方。
在208年,曹操野心膨脹,率軍遠征東吳,欲一統天下,孫權召回了在外領兵的主戰派首領周瑜,聯合了劉備,成立孫劉聯盟,在蒲圻縣(現今赤壁市),與曹軍對峙在長江兩岸,後於赤壁大敗曹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現今在赤壁之戰的遺址上建立了三國赤壁古戰場景區,以供人們了解當年的戰爭的歷史場景),219年,孫權派呂蒙偷襲荊州,殺死了劉備手下大將關羽,使吳國的實力和領土面積大大增加。222年被魏文帝曹丕封為吳王,建立吳國;229年稱帝。是三國時代統治者中最長的。孫權稱帝後,設定農官,實行屯田,平定山越,設定郡縣,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230年,他派衛溫到達夷州。晚年“多嫌忌,果於殺戮”,而且在繼承人問題上反覆無常,引致群下黨爭。252年病逝,享年71歲,廟號太祖,諡號大皇帝。
緒言
第一章 父兄開基立業
一、父親孤微發跡
從社會動亂中崛起
在討伐董卓中奠定下孫氏軍事基礎
謀在豫揚之間立業
二、兄長創基開國
志在江東創基
為實現目標而戰
初建割據政權
謀劃大的發展
英年早逝
第二章 受命於猝然之間
一、少年時期的磨練
出生時的異兆和善相者的預言
少年時期的教育和磨練
二、構建自己得力的政治與軍事班子
張昭、周瑜“委心而服”,及時穩定局面
把文官武將團結在自己周圍
三、外部有利條件
北方多務
西臨庸主當政
南方雖亂而有內附之意
東臨海疆,有漁鹽之利
第三章 鎮撫山越,討不從命
一、鎮撫山越
豫章 郡內的鎮撫行動
丹陽郡內的鎮撫行動
吳郡和會稽等郡內的鎮撫行動
二、討李術
三、解除孫輔兵權
四、殺盛憲,誅媯覽餘黨
五、征黃祖
聽魯肅之議,第一次出征
甘寧稱說荊州形勢。第二次和第三次出征
第四章 赤壁之戰
一、戰前形勢和孫權的戰略調整
荊州內變,孫權謀有荊州之地
曹操南取荊州,加大了對孫權的軍事威脅
劉備兵敗當陽,魯肅受命聯劉成功
戰爭前的決策論戰
二、會戰赤壁
初戰勝利
火燒戰船
奪取江陵,迫曹軍遠離江防
三、戰爭勝利的原因及其歷史影響
第五章 北抗曹操
一、主動應敵
乘曹軍之敝,兵圍合肥
曹操東線再示兵
積極面對曹操威脅
二、濡須戰守與合肥失利
濡須第一戰
征皖城
合肥失利
濡須第二戰
北抗曹操的重要意義
第六章 荊州借還之爭
一、限制劉備的活動空間
使劉備居於狹小地區之內
試圖將劉備羈縻於吳
“借荊州”
二、表面相安,內懷疑忌
“進妹固好”
內懷疑忌
欲與劉備“共取蜀”
三、奪三郡
呂蒙受命取三郡
魯肅、關羽“單刀俱會”
湘水為界分荊州
第七章 把劉備的勢力趕出荊州
一、戰略調整
呂蒙主兵,戰略重點轉向
陸遜為督,繼用呂蒙策略
聯合曹操,“乞以討關羽自效”
二、擒殺關羽
呂蒙潛進得江陵
朱然、潘璋伏兵擒關羽
三、陸遜西上,把劉備餘部趕出荊州
第八章 勸曹操做皇帝接受曹丕賜封
一、勸曹操做皇帝
“奉貢於漢”
“稱說天命”
二、向曹丕稱藩,受封吳王
向魏稱藩
封吳王
遣使謝封,再獻方物
第九章 夷陵——獍亭之戰
一、戰前的戰略調整
“卑辭奉章 ”,謀求北方邊境的暫時穩定
向蜀請和,做好戰和兩手準備
二、戰前的軍事備戰和戰爭過程
移都武昌,以利督戰
重地部兵
主動後撤
重拳出擊
適時而止
三、吳勝蜀敗的必然性分析
第十章 決策新變
一、兩手對曹魏
虛與委蛇
頑抗曹魏三路兵
再抗魏軍
二、不再向魏稱藩
“極不如丕”
主動示兵
大戰曹休
三、吳蜀復通
主動向劉備請和
回響諸葛亮,絕魏聯蜀
第十一章 做皇帝
一、積極準備
構建有利環境
大造輿論
二、“正尊號”
秉承漢統
爵賞將吏
三、吳蜀“中分天下”
第十二章 固土拓疆
一、加強交州的控制
爭奪嶺南治權
加強直接控制
二、謀有幽燕之地
公孫淵稱臣
封淵為王
徒送使者和萬人性命
三、遣將浮海求夷洲
四、平“蠻夷”、討山越
潘浚“討五溪蠻夷”
全琮征六安、諸葛恪平丹楊
呂岱討李桓、羅厲,鎮壓廖式
陸遜討彭旦、吳遽
周魴誘殺董嗣
锺離牧平五郡
第十三章 吳魏邊境的攻防戰爭
一、主動進攻
黃龍、嘉禾年間的戰役
赤烏年間的戰役
二、被動受敵
第十四章 鞏固權力
一、自專軍政,不給丞相實權
不用鯁臣為相
臨兵設督,不置長久性軍帥
二、地方上實行軍事統制政策
三、峻刑苛法
立法嚴峻
果於殺戮
罪流、廢罷大臣
四、兩次吏治改革及其失敗
暨艷改革
呂壹改革
第十五章 開發經濟
一、寬賦息調
黃武年問“寬息”令
嘉禾年間“勿復督課”詔
赤烏年間“勿奪民事”和“開倉賜貧”詔
二、增廣田畝
廣屯田
用山民“補戶”
擄掠、招徠人口
提倡農業新技術
三、發展商業、手工業和海上交通
通市易,鑄大錢
手工業
水上交通和航海技術
四、提倡節儉
第十六章 實行文化寬容政策
一、好學習,廣讀書
二、“詔立都講祭酒,以教諸子”
三、重儒,但不斥諸子之學
重儒
不斥諸子之學
四、禮遇道士,為道教盛行南方奠定了基礎
五、親準建立佛寺
第十七章 誠待將,善用賢能
一、善御將,會用人
優賞功勳
彰示誠待
美譽亡故,恩及後人
二、求諫、納諫與拒諫
求諫與納諫
拒諫
第十八章 暮年諸失及其最後的歲月
一、廢立失度
並寵太子與魯王
立幼子為儲
授輔政權力太重
二、信異兆,崇鬼神
三、最後歲月
立皇后
封諸子為王
改元、大赦、減徭賦
四、孫皓失國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