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孔子與《論語》
- 外文名:CONFUCIUS AND THE ANALECTS
- 提供院校:曲阜師範大學
- 授課平台:智慧樹網
- 首開時間:2019年秋季
- 類別:慕課
- 授課教師:成積春、傅永聚、駱承烈、宋立林、周海生、張亞寧
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 時代背景
- 學生背景
- 學術背景
適應專業
課程建設
開課信息
開課次數 | 開課時間 | 授課教師 | 參與人數 |
---|---|---|---|
第1次開課 | 2019秋冬 | 成積春、傅永聚、駱承烈、宋立林、周海生、張亞寧 | 7685人 |
第2次開課 | 2020春夏 | 9232人 | |
第3次開課 | 2020秋冬 | 1.59萬人 | |
註:據智慧樹網顯示,該課程第1~3次開課學時均為33學時。 |
課程簡介
課程大綱
緒章 0.1序言 預覽視頻 第一章 孔子、《論語》與人文精神 1.1 孔子與《論語》的歷史地位(上) 1.2 孔子與《論語》的歷史地位(下滲棵灶) 1.3 《論語》對中華文化精辨斷斷辣神的塑造(上) 1.4 《論語》對中華文化精神的塑造(下) 第二章 孔子與孔門弟子 2.1 孔子思想誕生的時空背景 2.2 孔子生平(上) 2.3 孔子生平(中) 2.4 孔子生平(下) 2.5 孔門弟子 2.5.1 顏子、子貢 2.5.2 子路、曾子 第三章 孔子的教育思想 3.1 孔子教育的原則:有教無類 3.2 孔子教育的目的:“君子”不器 3.3 孔子教育的內容:六經 3.4 孔子教育的方法 3.5 教學相長,師德垂範 第四章 《論語》源流概說 4.1 《論語》的成書 4.2 《論語》的版本 4.3 《論語》在國外的傳播 4.4 《論語》的讀法 第五章 《論語》中的“孝” 5.1 “孝”的起源與內涵 5.2 《論語》中的“孝”思想 5.2.1 “孝”為仁之本 5.2.2 “孝”的多向維度(上) 5.2.3 “孝”的多向維度(下) 5.3 “孝”的基本原則 5.4 “孝”的現代意義 第六章 《論語》中的“仁” 6.1 “仁”的起源 6.2 仁者愛人 6.3 克己復抹悼院催禮為仁 6.4 推己及人 6.5 為仁由己 6.6 殺身成仁 | 第七章 《論語》中的“義” 7.1 “義”的起源 7.2 義之與比 7.3 君子喻於義 7.4 見利思義 7.4.1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 7.4.2 義然後取 第八章 《論語》中的“禮” 8.1 禮是中國文化的核心 8.2 禮樂起源與發展 8.2.1 “禮”的起源 8.2.2 禮樂文化里程碑——周公、孔子 8.3 禮的種類、價值與內涵 8.4 禮是社會秩序和規範 8.5 守禮體現君子教養 8.6 彰顯仁德、本質在敬 8.7 禮的現代意義 第九章 《論語》中的“智”乃烏籃 9.1 智者不惑 9.2 智者知人 9.3 好學近乎知 9.4 中國智慧是實踐智慧 第十章 《論語》中的“信” 10.1 “信”的起源與內涵 10.2 修身以信 10.3 交友以信 10.4 為政以信 10.5 萬事之基 第十一章 《論語》中的“和” 11.1 “和”的起源與內涵 11.2 中和之道 11.3 《論語》中的“和”思想 11.3.1 禮之用,和為貴 11.3.2 和而不同 11.4 “和”的現代意義(上) 11.5 “和”的現代意義(下) 第十二章 修己安人,養成君子 12.1 儒學:修己安人之學 12.2 君子:德與位的統一 12.3 君子修己以安人 12.4 德福不合:成就“君子”的困惑 12.5 “君子”的現代意義 |
註:課程大綱排版從左到右列 |
授課目標
考核標準
- 平時成績
- 章測試成績10分
單項類目名稱 | 卷面分 | 單項滿分 |
---|---|---|
緒論 單元測試 | 4 | 0.1 |
第一章 單元測試 | 35 | 0.7 |
第二章 單元測試 | 70 | 1.5 |
第三章 單元測試 | 48 | 1.0 |
第四章 單元測試 | 58 | 1.2 |
第五章 單元測試 | 44 | 0.9 |
第六章 單元測試 | 26 | 0.5 |
第七章 單元測試 | 70 | 1.5 |
第八章 單元測試 | 24 | 0.5 |
第九章 單元測試 | 24 | 0.5 |
第十章 單元測試 | 32 | 0.7 |
第十一章 單元測試 | 20 | 0.4 |
第十二章 單元測試 | 24 | 0.5 |
- 見面課成績20分
單項類目名稱 | 單項滿分 |
---|---|
習近平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5.0 |
《論語》與修身 | 5.0 |
孔子“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體系 | 5.0 |
君子之道與新時代立德樹人 | 5.0 |
- 期末考試成績40分
教師簡介
課程大綱
緒章 0.1序言 預覽視頻 第一章 孔子、《論語》與人文精神 1.1 孔子與《論語》的歷史地位(上) 1.2 孔子與《論語》的歷史地位(下) 1.3 《論語》對中華文化精神的塑造(上) 1.4 《論語》對中華文化精神的塑造(下) 第二章 孔子與孔門弟子 2.1 孔子思想誕生的時空背景 2.2 孔子生平(上) 2.3 孔子生平(中) 2.4 孔子生平(下) 2.5 孔門弟子 2.5.1 顏子、子貢 2.5.2 子路、曾子 第三章 孔子的教育思想 3.1 孔子教育的原則:有教無類 3.2 孔子教育的目的:“君子”不器 3.3 孔子教育的內容:六經 3.4 孔子教育的方法 3.5 教學相長,師德垂範 第四章 《論語》源流概說 4.1 《論語》的成書 4.2 《論語》的版本 4.3 《論語》在國外的傳播 4.4 《論語》的讀法 第五章 《論語》中的“孝” 5.1 “孝”的起源與內涵 5.2 《論語》中的“孝”思想 5.2.1 “孝”為仁之本 5.2.2 “孝”的多向維度(上) 5.2.3 “孝”的多向維度(下) 5.3 “孝”的基本原則 5.4 “孝”的現代意義 第六章 《論語》中的“仁” 6.1 “仁”的起源 6.2 仁者愛人 6.3 克己復禮為仁 6.4 推己及人 6.5 為仁由己 6.6 殺身成仁 | 第七章 《論語》中的“義” 7.1 “義”的起源 7.2 義之與比 7.3 君子喻於義 7.4 見利思義 7.4.1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 7.4.2 義然後取 第八章 《論語》中的“禮” 8.1 禮是中國文化的核心 8.2 禮樂起源與發展 8.2.1 “禮”的起源 8.2.2 禮樂文化里程碑——周公、孔子 8.3 禮的種類、價值與內涵 8.4 禮是社會秩序和規範 8.5 守禮體現君子教養 8.6 彰顯仁德、本質在敬 8.7 禮的現代意義 第九章 《論語》中的“智” 9.1 智者不惑 9.2 智者知人 9.3 好學近乎知 9.4 中國智慧是實踐智慧 第十章 《論語》中的“信” 10.1 “信”的起源與內涵 10.2 修身以信 10.3 交友以信 10.4 為政以信 10.5 萬事之基 第十一章 《論語》中的“和” 11.1 “和”的起源與內涵 11.2 中和之道 11.3 《論語》中的“和”思想 11.3.1 禮之用,和為貴 11.3.2 和而不同 11.4 “和”的現代意義(上) 11.5 “和”的現代意義(下) 第十二章 修己安人,養成君子 12.1 儒學:修己安人之學 12.2 君子:德與位的統一 12.3 君子修己以安人 12.4 德福不合:成就“君子”的困惑 12.5 “君子”的現代意義 |
註:課程大綱排版從左到右列 |
授課目標
考核標準
- 平時成績
- 章測試成績10分
單項類目名稱 | 卷面分 | 單項滿分 |
---|---|---|
緒論 單元測試 | 4 | 0.1 |
第一章 單元測試 | 35 | 0.7 |
第二章 單元測試 | 70 | 1.5 |
第三章 單元測試 | 48 | 1.0 |
第四章 單元測試 | 58 | 1.2 |
第五章 單元測試 | 44 | 0.9 |
第六章 單元測試 | 26 | 0.5 |
第七章 單元測試 | 70 | 1.5 |
第八章 單元測試 | 24 | 0.5 |
第九章 單元測試 | 24 | 0.5 |
第十章 單元測試 | 32 | 0.7 |
第十一章 單元測試 | 20 | 0.4 |
第十二章 單元測試 | 24 | 0.5 |
- 見面課成績20分
單項類目名稱 | 單項滿分 |
---|---|
習近平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5.0 |
《論語》與修身 | 5.0 |
孔子“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體系 | 5.0 |
君子之道與新時代立德樹人 | 5.0 |
- 期末考試成績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