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火燒

子火燒

子火燒,為薊州獨創小吃,後流入京城。目前,全國各地僅有北京城還有這種風味小吃。子火燒,原名子餑餑,可能相對於遵化馬蘭峪大餑餑(點心類的一種,為清代京東地區特色名吃之一,現已失傳)而言的,雖只一字之差,但製作工藝完全不同,風味各異。因其形狀如算盤子,故名子火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子火燒
  • 主要原料:麵粉,小磨精油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主要食用功效:酥鬆綿軟,口感極佳
  • 適宜人群:老少鹹宜
簡介,特點,

簡介

子火燒有獨特的製作工藝,它選用精製麵粉、小磨香油,拌有芝麻、花椒鹽為餡料。這種小巧玲瓏的美食,乳黃噴香,酥鬆綿軟,口感極佳,深得嘉慶皇帝的喜歡。嘉慶先後來薊十二次,每次都要吃子火燒。這樣,子火燒和一品燒餅一樣,成為宮廷御用貢品,成為京東風靡一時的美食。

特點

子火燒和一品燒餅集中體現了古老薊州的飲食文化特點,之所以能美名傳揚,有著其深刻的歷史背景。其一,這裡自古為戰略要地,深得歷代帝王的重視。尤其是明清時期,這裡為京畿的重要門戶。清代,北京到東陵的御道從這裡通過,並在建了白澗、盤山、獨樂寺、桃花寺、隆福寺五大行宮。康熙以後的歷代帝王、皇親國戚、王公大臣謁陵均在境內的行宮憩息。在宣傳渠道匱乏的時代,許多地方名食小吃就是借帝王將相、文化名人之口而聲名遠播的。據史載,康熙曾來薊4次、乾隆32次、嘉慶12次。這為薊州物產及子火燒和一品燒餅等名食小吃揚名創造了條件。其二,這裡農業生產發達,交通運輸便利。史載:早在漢代,這裡就開始種植冬小麥。到元代,這裡開始使用畜力牽引雙角耬種麥,播種面積不斷擴大。同時,薊州是畿東地區水陸交通樞紐,陸路、水路運輸便利。到了明清,隨著薊運河、州河的不斷疏浚,水運更加繁忙。尤其是,子火燒、一品燒餅的發源地———邦均,歷來是京東糧食、山貨的主要集散地,素有“京東第一鎮”、“京東第一集”之稱。充足的食物原料,為薊州地區麵食文化的創新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其三,這裡是南北飲食文化的交匯地,人員交流、信息交流、技術交流頻繁。薊州位於長城腳下,自古是多民族混居之地,是宋、遼、金反覆爭奪之地。長城不僅是一條軍事防禦線,也是連線中原文化與北方少數民族文化的樞紐。據考證,南北各地文化均在這裡留下了深深的印記。這為薊州地區麵食文化博採眾家之長、不斷推陳出新提供了不竭的動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