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內科 - 血液內科
- 常見病因:紅細胞數減少
- 西醫學名:嬰幼兒貧血
嬰幼兒貧血:所謂貧血,就是紅細胞數減少。八九個月到2周歲左右的小兒貧血,多因食物中缺乏足夠的鐵質而引起的。多見於從母體中未獲得足夠鐵量的早產兒.通常生後八九個月仍以母乳為主,如不吃些蛋類和魚,就會引鐵不足.經血液檢查,假如診斷為貧血.許多母親經常帶著面色稍微不好的小兒到兒科,問孩子是不是 貧血 ?
輸血。嬰幼兒的貧血一般是屬於營養性貧血,多數表現為缺鐵性貧血,大多數情況下是這樣的,可能跟輔食添加欠佳有關係。如果補了鐵劑或者食物療法1到2個月以後血色素還不能回升,就需要到專業醫院去檢查一下,是不是非缺鐵性貧血,就是由於其他原因引起的貧血,因為缺鐵性貧血一般治療1到2個月以後都會上來的。
6個月~2歲的嬰幼兒多見。常為母乳餵養而未添加輔食(尤其乳母長期素食或維生素吸收障礙)者、長期僅進食植物性食物或單純羊奶餵養者。既往患慢性腹瀉,或長期服用甲氨蝶呤、苯巴比妥等藥物。患兒皮膚呈臘黃色,呈虛胖或顏面略浮腫。頭髮細黃、稀疏。可出現精神神經症狀,與貧血程度不完全平行。維生素B12缺乏者出現...
是嬰幼兒時期最常見的一種貧血。其發生的根本病因是體內鐵缺乏,致使血紅蛋白合成減少而發生的一種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臨床上除可出現貧血外,還可因缺鐵而降低許多含鐵酶的生物活性,進而影響細胞代謝功能,使機體出現消化道功能紊亂、循環功能障礙、免疫功能低下、精神神經症狀以及皮膚黏膜病變等一系列非血液系統的...
鐵粒幼紅細胞性貧血(sideroblastic anaemias,SA)是由一組病因不同的血紅素合成障礙和鐵利用不良所引起的貧血。特點是骨髓中出現大量“環形”鐵粒幼紅細胞,且鐵劑治療無效。症狀體徵 遺傳性SA中性聯遺傳者男性發病,發病年齡多在6~30歲,也有嬰兒期或50歲以上發病者;女性為攜帶者。少數常染色體遺傳者男女均可發病...
養缺乏所造成的營養不良性貧血,簡稱營養性貧血。是嬰幼兒的常見病,它是由於缺乏造血所必需的鐵而引發的。據調查,6歲以下嬰幼兒貧血的發病率在20%~40%。治療營養不良性貧血症的根本是補充相應的造血物質,即鐵劑及維生素B12。症狀 臨床上,我們常把血紅蛋白在8~12%克時稱為輕度貧血,6~8%克為中度貧血,6%...
營養性缺鐵性貧血(nutritionalirondeficiencyanemia,NIDA)是由於體內鐵缺乏導致血紅蛋白合成減少所致。臨床上以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血清鐵蛋白減少和鐵劑治療有效為特點。缺鐵性貧血是小兒最常見的一種貧血,以嬰幼兒發病率最高,嚴重危害小兒健康,是我國重點防治的小兒常見病之一。表現症狀 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是由於體內鐵...
維生素B12和葉酸所致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多見於嬰幼兒,<2歲者占96%以上,起病緩慢,臨床表現 1、一般表現:多呈虛胖,或伴輕度浮腫,毛髮稀疏發黃,嚴重病例可有皮膚出血點或瘀斑。2、貧血表現:輕度或中度貧血者占大多數。患兒面色蒼黃,疲乏無力,常伴有肝、脾腫大。3、精神神經症狀:患兒可出現煩躁不安、易怒等...
其特點為嬰兒期發病,表現有嚴重貧血、肝脾大、周緣白細胞數增高並出現幼稚粒細胞及有核紅細胞,病情呈慢性經過。一般預後良好,經去除病因、改善營養、治療貧血後可痊癒。病因 本病徵是嬰幼兒特殊型貧血,並非獨立性疾病,是嬰幼兒時期機體對貧血感染的一種特殊反應,一般以紅細胞壽命縮短、破壞加速、骨髓造血功能較差...
嬰幼兒生長發育較快,故更容易致維生素B和(或)葉酸缺乏;重度感染者維生素B消耗增加,需求量相應增加。3.吸收或代謝障礙 慢性腹瀉或先天性葉酸代謝障礙均可致葉酸缺乏。臨床表現 1.一般表現 多呈虛胖及顏面部輕度水腫,毛髮纖細、稀疏、黃色,嚴重者可出現皮膚出血點及瘀斑。2.貧血表現 皮膚蠟黃,口唇、指甲等處...
(1)急性型占70%~80%,患者多為嬰幼兒,偶見於新生兒,發病年齡高峰約為3歲,以男性占多數,發病前1~2周常有急性感染病史,起病急驟,伴有發熱,寒戰,進行性貧血,黃疸,脾腫大,常發生血紅蛋白尿,少數患者合併血小板減少,出現皮膚,黏膜出血,臨床經過呈自限性,起病1~2周后溶血可自行停止,3個月內完全...
大細胞性貧血是一個病症名稱。概念 營養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又名營養性大細胞性貧血,鏡下顯示大細胞,正色素。多見於嬰幼兒、尤其是2歲以內。原因 什麼原因引起營養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主要因缺乏維生素B12或葉酸所致 (一)攝入不足。 (二)吸收和利用障礙。 (三)需要量增加。 (四)先天貯存不足。(五...
③缺鐵性貧血還容易造成腦內缺氧,影響正常思維,使思考能力變差、健忘以及經常出現頭暈、眼花、耳鳴等。對於2歲以內的嬰幼兒,還會直接影響到腦和身體的正常發育。此外,缺鐵還會影響到蛋白質的合成和能量的利用,損害人體的免疫機制,導致無機鹽和維生素代謝的紊亂,使鉛滯留,鎂、鈷、鋅的吸收量增加,血液內維生素C...
當機體對鐵的需求與供給失衡,導致體內貯存鐵耗盡(ID),繼之紅細胞內鐵缺乏(IDE),最終引起缺鐵性貧血(IDA)。IDA是鐵缺乏症(包括ID,IDE和IDA)的最終階段,表現為缺鐵引起的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及其他異常。IDA是最常見的貧血。其發病率在開發中國家、經濟不發達地區及嬰幼兒、育齡婦女明顯增高。上海地區人群...
先天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發生於嬰幼兒,多數患兒出生後2周~2年後發病,絕大多數(超過90%)患兒在1歲內確診,先天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男女患者之比約為1.1∶1。預後 不同遺傳方式、多變的臨床表現以及各異的體外生物學反應等提示先天性再生障礙性貧血可能為不同病因所致的一組異質性疾患。患者存活期及存活質量取決於其...
營養性貧血是指因機體生血所必須的營養物質,如鐵、葉酸、維生命素D等物質相對或絕對地減少,使血紅蛋白的形成或紅細胞的生成不足,以致造血功能低下的一種疾病。多發於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以及胃腸道等疾病所致營養物質吸收較差的患者。病因 缺鐵性貧血 一、鐵的需要量增加而攝入不足:在...
即Jakch綜合症,多見嬰幼兒,繼發於慢性感染而引起貧血,主要是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和紅細胞壽命縮短。基本介紹 當營養不良與感染同時存在時造血器官發生嚴重反應,表現重度貧血,脾臟增大、白細胞增多,有時可達30×109/L(30000/ mm2)以上及少量未成熟粒細胞及有核紅細胞出現在末稍血象中,以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為主...
臨床主要表現為正細胞性貧血、黃疸、肝脾腫大。貧血的程度因人而異。輕型患者(60%)幼年發病,血紅蛋白可達110g/L,早期無貧血症狀,到成年後才有貧血表現。約25%的患者病情相對較重,嬰幼兒期就需定期輸血維持。部分患者有特殊面容,顱骨雙層板增寬。3.CDA Ⅲ型 此型最早被報導,1951年Wolf等所描述的病例即...
貧血現狀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9年—2010年的調查,我國2歲以下嬰幼兒貧血率為24%至28%,西部貧困地區6月到24月齡嬰幼兒貧血率高達60%。在西南地區一些貧困縣,12月到24月齡嬰幼兒生長遲緩率高達35.7%,為同期全國農村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貧血危害 兒童貧血中有90%以上是因為鐵缺乏造成的。鐵對於嬰幼兒的...
防治嬰幼兒貧血 《防治嬰幼兒貧血》是一部有關嬰幼兒貧血的防治方法的科教片。貧血是指人體缺乏造血所必須的營養物質,如鐵、葉酸、維生素B12等,使血紅蛋白的形成或紅細胞的生成不足,多發於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備案單位: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集團)
加上嬰幼兒時期缺乏胃酸,不利於維生素C的吸收,若不注意補充維生素C,鐵的吸收利用率自然就會降低。同時,牛奶中鈣、磷、鉀含量較多,而這些礦物質可使胃內容物呈鹼性,磷還可與鐵結合成難溶解的物質。這些都會影響鐵的吸收,從而妨礙缺鐵性貧血的糾正,甚至可能加重病情。含銅量過低 銅是人體中多種酶的組成成分...
葉酸和(或)維生素B12缺乏引起巨幼細胞貧血,葉酸和(或)維生素B12的缺乏導致細胞內DNA合成障礙。鐵缺乏導致缺鐵性貧血。缺鐵的病因主要有:鐵攝入減少,如飲食不足,吸收障礙。鐵丟失過多,如胃腸道出血、消化性潰瘍等各種導致慢性失血的疾病。鐵需求增加,如妊娠、哺乳及嬰幼兒。紅細胞破壞過多 此類疾病共同特點是...
1.溫抗體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1)急性型多見於嬰幼兒,以繼發性為多。起病前1~2周常有急性感染史。常見症狀有發熱、蒼白、乏力、食欲不振、嘔吐、腹痛,黃疸,尿色變深呈茶色、醬油樣尿或洗肉水樣尿(血紅蛋白尿),肝脾大。病程一般不超過3個月。(2)慢性型多為年長者。起病緩慢,主要症狀為貧血、...
兒童貧血 營養性貧血是指因缺乏生血所必須的營養物質,如鐵、葉酸、維生素民D等,使血紅蛋白的形成或紅細胞的生成不足,以致造血功能低下的一種疾病。多發於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現代醫學把本病分為小細胞性貧血及大細胞性貧血兩種。前者也叫缺鐵性貧血,多發於6個月至1歲的嬰兒。主要由於嬰兒生長發育快,需鐵...
多數人把疲勞當成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然而對疲勞的感受卻因人而異,女性疲勞者是男性的3倍。育齡期的婦女當中缺鐵性貧血的發生率很高,而貧血是疲勞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輕度的缺鐵性貧血表現為容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怕冷、抵抗力下降等。防止鐵缺乏 嬰幼兒要及時添加輔食;4-5個月添加蛋黃、魚泥、禽血等;7個...
鐵是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兒童缺鐵易患缺鐵性貧血,使患兒膚色蒼白、疲乏無力、感情冷漠,嚴重地影響智力與神經發育。我國城鄉缺鐵性貧血患者比較多,於是兒童食品中的鐵強化食品也應運而生,而且種類不斷增多。專家們認為,健康的兒童無需額外補鐵。美國曾發現過量服用補血鐵片而致嬰幼兒死亡實例。一般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