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貧血症

牛奶貧血症

牛奶貧血症是在1985年10月由日本的松本隆五醫師提出的,它實際上是指嬰幼兒因過量飲用牛奶,忽視添加輔食,而引起的小兒缺鐵性貧血。有些寶寶特別愛喝牛奶,以至在應該添加輔食時或該吃固體食物時,依然堅持以牛奶作為主食,這樣就容易照成牛奶貧血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牛奶貧血症
  • 外文名:Milk anemia
  • 最早提出:1985年10月
  • 提出人:日本的松本隆五醫師
  • 特徵:小兒缺鐵性貧血
牛奶貧血症發生原因,含鐵量過低,含銅量過低,抗貧血因子易損失,過敏的間接作用,應對措施,

牛奶貧血症發生原因

含鐵量過低

市場上出售的牛奶,1000毫升中含0.5-2.0毫克鐵,而一歲的孩子每天需要從食物中攝取約6毫克鐵。不僅牛奶里含鐵量太少而且鐵的吸收率很低。牛奶的鐵含量只有人奶的33%,同時,人奶中鐵的吸收率可達50%,而牛奶中鐵的吸收率僅有10%。能提高鐵的吸收利用率的促進劑之一,是牛奶中含量最少的維生素C。多數人都用金屬器皿煮牛奶,此時維生素C很容易氧化。加上嬰幼兒時期缺乏胃酸,不利於維生素C的吸收,若不注意補充維生素C,鐵的吸收利用率自然就會降低。同時,牛奶中含量較多,而這些礦物質可使胃內容物呈鹼性,磷還可與鐵結合成難溶解的物質。這些都會影響鐵的吸收,從而妨礙缺鐵性貧血的糾正,甚至可能加重病情。
小兒缺鐵性貧血細胞圖小兒缺鐵性貧血細胞圖

含銅量過低

是人體中多種酶的組成成分。大部分的銅以血漿酮藍蛋白氧化酶的形式,存在於血漿中,這種多功能的氧化酶能將人體不能直接吸收的二價鐵離子,催化成可吸收利用的三價鐵,以促進鐵腸道的吸收率,為製造血紅蛋白貯存原料,而牛奶中的銅含量也極低。1000毫升僅含銅0.01毫克左右,很難滿足嬰兒的生理需要。這也是造成“牛奶貧血症”的原因之一。
血紅蛋白結構示意圖血紅蛋白結構示意圖

抗貧血因子易損失

牛奶中的葉酸維生素B12等抗貧血因子易遭損失。嬰幼兒飲用的牛奶幾乎都經過高溫煮沸,而葉酸和維生素B12經煮沸後,損失量可達50%以上。維生素B12隻有在胃內粘蛋白作用下,才能被順利吸收。由於嬰兒胃內缺少粘蛋白,故單純用牛奶養,勢必造成葉酸和維生素B12的缺乏,致細胞的核酸代謝障礙,從而發生嬰幼兒巨幼細胞性貧血。

過敏的間接作用

牛奶過敏會間接造成貧血,牛奶中至少含有5種抗原蛋白成分,當這些蛋白質進入未發育成熟的嬰兒胃腸時,由於胃腸中缺乏分解它們的酶,這些外來的異性蛋白就會作為抗原進入血液循環刺激人體產生抗體。進入人體的異性蛋白越多,所產生的抗體也越多。如果發生在一些免疫功能不全的嬰兒身上,就會產生抗原抗體的結合,引起過敏反應。近年的醫學研究發現,每日餵給1000毫升以上大量鮮牛奶的寶寶,會因過敏反應而在腸道內引起慢性出血。嬰兒正處在迅速生長發育的階段,血容量不斷擴充,即使少量失血也會產生貧血。

應對措施

1、如果新生寶寶不能得到母乳餵養,應儘量提供嬰兒配方奶粉餵養。嬰兒配方奶粉較之新鮮牛奶,營養更接近母乳。
2、寶寶從四個月開始,就應逐步添加蔬菜泥、水果泥等輔食。為補充鐵的不足,還需特別添加雞蛋黃、豬肝醬等含鐵豐富的食品。稍大些的寶寶可添加易消化的流質和半流質食品,如米粥、麵條豆腐、魚泥、肉泥、豬肝腸、動物血和植物油等,儘量做到飲食多樣化。
3、寶寶選用鮮牛奶後,每次加熱最好使用鐵鍋。
4、對於因牛奶過敏引起腸道出血而造成缺鐵性貧血的孩子,應儘量少吃牛奶,奶量減少到每日500毫升以下,或改用奶粉(可去除鮮奶中不耐熱的蛋白抗原)餵養。
5、為孩子煮牛奶時,不要讓牛奶長時間沸騰,以免造成葉酸、維生素B12的抗貧血因子的流失,從而間接導致孩子貧血。
6、換乳期寶寶,要特別小心牛奶貧血症。換乳期是指從嬰兒出生第4個月到1歲左右這段時期。其間孩子的主要食物開始由液體食物(母乳、牛奶等)過渡到糊狀食物(菜泥、肉泥等),再過渡到固體食物(飯菜)。換乳期的孩子要特別小心牛奶貧血症。因為這一時期,很多父母往往只是一味地給孩子吃牛奶以漸漸代替母乳,或是讓孩子一直喝液體食物直到1歲之後直接過渡到固體食物。就因為這些爸爸媽媽忽略了寶寶進食糊狀食物的過程,不夠重視換乳期菜、肉、水果等食物的均衡搭配和餵養,使得孩子不能全面吸收營養,造成孩子生長發育不良,而最常見的後果就是造成孩子缺鐵性貧血,也就是患牛奶貧血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