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徽劇劇錄(婺源徽劇研究)婺源徽劇劇錄》是2019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鐘傳志、郭曉鶯。本書的主要內容有:殷代故事戲,周代故事戲,秦代故事戲等內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婺源徽劇劇錄(婺源徽劇研究)婺源徽劇劇錄
- 作者:鐘傳志、郭曉鶯
-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0110880
《婺源徽劇劇錄(婺源徽劇研究)婺源徽劇劇錄》是2019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鐘傳志、郭曉鶯。本書的主要內容有:殷代故事戲,周代故事戲,秦代故事戲等內容。
《婺源徽劇劇錄(婺源徽劇研究)婺源徽劇劇錄》是2019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鐘傳志、郭曉鶯。本書的主要內容有:殷代故事戲,周代故事戲,秦代故事戲等內容。內容簡介本書的主要內容有:殷代故事戲,周代故事戲,秦代故...
婺源徽劇,屬皖南徽劇的一個支流。嘉慶三年(公元1796年),婺源人曹振鏞回鄉祭祖帶來了皖南徽班華廉班進入婺源。光緒(公元1871—1908年)年間,京外四大徽班陸續在婺源落地生根。以婺源縣為中心,流行於贛東北的浮梁、樂平、鄱陽和浙江開化等地。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戲劇類項目。基本內容 ...
徽劇主要流行於古徽州府一府六縣(歙縣、黟縣、休寧、婺源、績溪、祁門)和安慶市及江浙一帶,在南方流布甚廣。影響範圍 徽劇的影響遍及江蘇和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廣東、廣西、陝西、山東、山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全國有40多個戲曲劇種和它有淵源關係,在川劇、湘劇、贛劇、閩劇、粵劇、滇劇、黔劇...
《婺源徽劇史論》是2019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徽劇是中國戲曲“活化石”之一,它身上有著我國古代戲曲從曲牌體過渡到板腔體的痕跡,同時也保留了許多高腔音樂和目連戲音樂,其舞台表演也表現得很古樸,但是隨著清末民初京劇的漫延,安徽等地的徽劇也逐漸京劇化,徽劇在當地基本消亡,但是婺源徽劇由於受...
婺源縣徽劇傳習所,原為婺源縣徽劇團,2012年5月轉為全額撥款副科級事業單位。歷史沿革 2006年,婺源徽劇作為瀕危劇種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5月,婺源縣徽劇團進行文化體制改革,更名為婺源縣徽劇傳習所,由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升格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同年9月,為振興婺源徽劇,該縣為徽劇傳習所...
《活著的記憶:婺源非物質文化遺產錄1》是2013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兆保、何柏坤。該書全面準確地反映婺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豐富內涵與保護成果,得到了婺源文化人士的積極回響。這,不僅充分體現了婺源重視申遺與保護並舉的措施,以及對文化遺產保護的自覺,本書還體現了編寫者的社會責任感和文化情懷。...
婺源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婺源歷史文化的見證,也是婺源民間文化的重要載體。自2006年開始公布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來,婺源有婺源徽劇、婺源儺舞、婺源三雕、婺源歙硯雕刻技藝等4項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別有婺源茶藝等11項和婺源菜製作技藝等21項列入省市級和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次選取婺源徽劇...
有數十篇(首)論文作品在各類期刊、比賽中發表獲獎,著有《放飛心聲——王崑崙音樂作品選》,2014—2018年完成兩項婺源徽劇研究省級課題,2017—2018年為婺源徽劇現代小戲《激流》及新編婺源徽劇大戲《朱子還鄉》作曲。 主編萬葉,江西省藝術研究院特約研究員。長期從事戲曲、曲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編撰和研究工作。曾...
徽劇 這是徽州藝人在明清時期吸收弋陽腔和西秦腔等的基礎上,經過衍變形成的,到清代中期,徽劇風靡全國,已經形成了一個唱、念做、打並重的完美劇種。"四大徽班"由揚州進京,把徽劇推向頂峰。道光年間,徽劇與漢劇結合,產生了京劇。當時活躍在城鄉的徽劇社班有47個,大的社班有藝員180多人,可謂聲勢浩大,繁榮...
1997年,由縣文化館副館長、縣文物管理所所長何柏坤、胡彧撰寫的《婺源儺舞的藝能》一文,選人了日本木耳社出版的《中國漢民族飯面劇》(由廣田律子和余大喜主編)儺舞專著中。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婺源縣徽劇傳習所獲得“儺舞(婺源儺舞)”保護單位資格。2023年10月,...
三、弋陽腔贛劇的傳承 第四節 贛東採茶戲 一、草根特色 二、“湖廣調”的板式發展 三、發展歷程 第五節 婺源徽劇 一、演出劇目 二、聲腔特色 三、表演場面 四、演出民俗 第四章 贛東北民間音樂發展案例 作品1夢想曲·花鬧台(民間吹打樂)作品2呼牛調(大合唱)作品3呼牛調(小組唱)參考文獻 致謝 ...
此外,婺源的民間藝術也十分富有,典雅的徽劇是京劇的源流之一,古樸的儺舞被稱為“古典舞蹈活化石”,甲路抬閣藝術享有“中華一絕”的美名,獨具韻致的茶藝表演風姿迷人...婺源博物館,館藏之多,品位之高,國內罕見,有“中國縣級第一館”之稱。主要景點 這裡民風純樸,文風鼎盛,名勝古蹟遍布全縣。有保持完整的...
婺源徽劇 儺戲 贛南採茶戲 贛東採茶戲 撫州採茶戲 吉安採茶戲 寧都採茶戲 瑞河採茶戲 袁河採茶戲 萬載花燈戲 高安採茶戲 南昌採茶戲 湖調 武寧採茶戲 九江採茶戲 景德鎮採茶戲 贛西採茶戲 萍鄉採茶戲 贛中花鼓 京劇 祁劇 湘劇 越劇 黃梅戲 劇目 一群穆桂英 十帶貨 八卦圖 三國傳 三跳澗 三積德 三金箭 三代 三官堂 三子...
如京劇、崑劇、紹劇、漢劇、徽劇、湘劇、川劇、贛劇、閩劇、蒲仙戲、粵劇、山西和陝西的清劇等等。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戲曲舞台上看到的目連戲散折和片斷,有《思凡》、《雙下山》、《王婆罵雞》、《游六殿》、《滑油山》、《啞背瘋》、《舞鐘馗》等。魯迅專文談及的目連戲有《女吊》、《男吊》、《五猖會》。
江裕民,男,漢族,1944年10月出生,江西婺源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徽劇代表性傳承人。人物經歷 江裕民,1957年隨啟蒙老師蔣蔭庭學習大花,1959年、1960年先後向老藝人崔月樓、汪新丁學習徽劇劇目,後成為婺源縣徽劇團業務團長、團長和主要演員。江裕民的表演功底深厚紮實,較為熟悉婺源徽劇。主要作品 代...
胡振坤 男 75歲 儺舞(婺源儺舞) 江西省婺源縣 民間舞蹈 吳三桂 男 60歲 永新盾牌舞 江西省永新縣 民間舞蹈 殷武煥 男 75歲 青陽腔 江西省湖口縣 傳統戲劇 李安平 男 39歲 廣昌孟戲 江西省廣昌縣 傳統戲劇 曾國林 男 45歲 廣昌孟戲 江西省廣昌縣 傳統戲劇 江裕民 男 63歲 徽劇 江西省婺源縣 傳統戲劇 ...
吳氏等人以徽劇為內容,豐富了木雕題材,他們曾參加北京人民大會堂安徽廳木雕製作,流傳於世的主要作品有《喜慶豐收》《鄭成功解放台灣》《和平頌》《牛》《耕織圖》《黃山風景》《雷鋒》《紅燈記》等。民國初年,黟縣宏村怡和堂(承志堂)梁架和門窗、楣罩分別聘請歙縣方子貴師徒5人和黟縣程雙喜師徒3人雕刻,十分...
婺源儺舞 又稱鬼戲,是漢族最古老的一種祭神跳鬼、驅瘟避疫、表示安慶的娛神舞蹈。婺源儺舞歷史悠久,早在明代初葉就有婺源儺舞外出表演的記載。這種帶有原始宗教色彩和圖騰崇拜意識的舞儀,寄託了村民的美好願望,表演非常古樸、粗獷、誇張、簡練,有“中國舞蹈活化石”之稱。婺源徽劇 屬於皖南“石牌”流派。具有老...
173 Ⅳ—29 徽劇安徽省、黃山市 江西省婺源縣 174 Ⅳ—30 漢劇 湖北省武漢市 175 Ⅳ—31 漢調二簧 陝西省安康市 176 Ⅳ—32 泰寧梅林戲 福建省泰寧縣 177 Ⅳ—33 閩西漢劇 福建省龍巖市 178 Ⅳ—34 巴陵戲 湖南省岳陽市 179 Ⅳ—35 荊河戲湖南省澧縣 180 Ⅳ—36 粵劇 廣東省文化廳 香港特別行...
湖南、湖北的儺堂戲吸收了花鼓戲的表演藝術,四川、貴州的儺戲吸收了花燈的藝術成分,江西、安徽的儺戲則吸收了徽劇和目連戲的養料。儺戲 的演出劇目有《孟姜女》、《龐氏女》、《龍王女》、《桃源洞神》、《梁山土地》等,此外還有一些取材於《目連傳》、《三國演義》、《西遊記》故事的劇目。劇本唱多白少,善於...
《婺源·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和《婺源縣文化生態保護小區管理規定》,積極推進文化生態保護小區建設管理;組織開展了“非遺保護、你我同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宣傳活動、歙硯製作技藝傳承人培訓及技藝大賽活動;《婺源綠茶製作技藝》專題片在江西電視台《贛風》欄目播出,《婺源徽劇研究叢書》由江西人民出版社...
目連戲在南方諸省的流傳,是與弋陽腔的傳播同步進行的。江西目連戲分布全省各地,江西弋陽腔、青陽腔、東河戲、婺源徽劇高腔、木偶戲等劇種都會演目連戲,並與佛教和道教音樂均有關聯,以弋陽諸腔目連為主體的江西目連戲是全國高腔目連之源頭。江西目連戲一般在盂蘭盆會搬演。乾隆七年江西巡撫陳宏謀《禁止賽會...
徽州抬閣的淵源大概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當時徽商鼎盛,民俗活動分外熱鬧,徽州百姓想著點子活躍大小節日氣氛,徽州抬閣應運而生。加之古徽州的地方戲曲徽劇歷史悠久,劇目豐富,家喻戶曉,為徽州抬閣的表演提供了生動的參照,所以古時徽州抬閣也被稱作“抬戲”。徽州抬閣有點類似於遊行隊伍中的人物造型彩車,但“抬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