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姓(姚(中華姓氏))

姚姓(中華姓氏)

姚(中華姓氏)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姚姓姬姓、媙姓等二十個古姓均起源於公元前兩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會,至今近5000年,是中國四大歷史最長的姓之一。

姚姓出自五帝之一的虞舜,舜(有虞氏,名:重華)生於姚墟,他的後裔子孫便以地為氏,稱為姚氏。

姚姓在全國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於浙江、安徽、廣東、江蘇四省,在宋版《百家姓》中名義上排第101位,在2007年中國百家姓氏名義上排行第51位。

基本介紹

歷史發展,起源源流,得姓始祖,部分遷徙傳播,人口分布,向南發展,向北發展,現狀,傳統文化,郡望堂號,宗祠對聯,圖騰文化,家譜文獻,字輩排行,姓氏名望,

歷史發展

起源源流

源流一
出自姚姓。 源於舜帝姚重華,世代相傳至今,史稱姚氏正宗。南宋的《通志·氏族略》記載:“姚姓,虞之姓也,虞帝生於姚墟,故因生以為姓” ,舜因生在姚墟,其後子孫即以地為氏,稱為姚氏。北宋景佑年間刊本:邵思著《姓解》記載:”女生為姓,故姓之字多從女。虞舜生於姚,故因生地為姓,後世有以姚為氏。“《元和姓纂》載:“姚,虞帝生於姚墟,子孫以姚為氏。”《唐書·宰相世系》:”舜後胡公媯滿封陳,至敬仲仕齊,又為田氏。王莽封田豐為代眭侯,后豐子田恢為避王莽之亂,過江徙居吳郡,改為媯姓。其五代孫媯敷,又改為姚氏。 “ 《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舜因生於姚墟而姓姚,因居媯水而姓媯,故姚恢改姓為媯, 媯皓又改姓為姚,知姚與媯可通....... 武王時有虞遏父者,以奉虞帝之祀,是為胡公“。《尚書·堯典》記,舜“厘降二女於媯汭,嬪於虞。 舜在當帝之前,四岳曾向帝堯推薦過舜,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他,讓他們居住在媯河邊。他們的子孫有留在媯河邊居住的,便以媯為姓。另見 舜文化虞舜文化
世界舜裔宗親聯誼會(世界舜裔聯誼會)總部設在香港,自1982年起每年輪流在各地舉行國際大會。旨在聯絡宗親感情,促進世界大同,發揚同宗舜裔宗親聯誼精神,首屆世界舜裔國際大會於1982年在香港舉行,盛況空前。之後分別由台灣、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及美洲各地輪流主辦。1999年4月21至23日,世界舜裔聯誼會第13屆國際大會在河南 長葛縣 隆重舉行,這是該組織首次回到祖國故土認祖歸宗。如今已舉辦了10多屆,影響很大。 天下舜裔,姓氏各異,但同根源,血脈相連。
源流二
源於“癸”(舜之妻名),女+癸=姚。
遠古部落聯盟時期,炎黃先祖,登泰山祈禱,天乃降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神州依據天意,兩兩而合,命名五大宗族,並鑄十鼎,永銘天德。其中,帝標記“癸戊”。
帝(癸戊)。皇族的兒子戊即帝族,皇族任氏首領----壬娶丁,生下兒子戊和女兒己。皇子戊娶癸,產生了帝族,帝(羲、舜)字即戊癸合文。癸+戊=帝(或“羲”、“舜”字)。戊手持斧鉞,武威四方。癸,規也,癸手持張開的圓規。戊部落十分有趣,戊人自稱“我”(戊變體)、“吾”(戊同音)。他們首領自稱“羲”“舜”或者“帝”,羲、舜字也是癸+戊的合文。癸的後代,祭祀癸女,念念不忘,誕生了一個重要的姓——姜。姜=癸+女。癸女的後代自稱姜姓。因為舜娶了一對姐妹(二姚),所以他娶了兩個癸(娥皇、皇英),其中一支癸女的後代,將母親“癸”下加“女”,形成姜姓,另一支癸女的後代,將“癸”左邊加“女”字,形成姚姓。所以,姜姓、姚姓,是同父異母的兩支帝的後代,他們都是帝的後代,因為母親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姓。姚、姜皆因母得姓,皆為癸女之後。姚實為舜與癸女之後。姚發音與癸女之父“堯”音同。
父娶母
兒子
女兒
母+父=合文
其它合文
壬 娶 丁
丁+壬=皇
丁+壬=中
戊 娶 癸
癸+戊=帝
癸+戊=羲 / 舜 ; 女+癸=姚 / 姜
庚 娶 乙
乙+庚=殷
丙 娶 辛
辛+丙=商
高辛 )
甲 娶 己
己+甲=周
女+己+丁=姬
源流三
史記載︰春秋早期有姚國,虞舜後代,子孫以國為氏,稱為姚氏。
源流四
源於羌族,出自後漢西羌燒當羌部首領姚弋仲。據史籍《晉書》記載,南安郡赤亭地(今甘肅隴西東南)羌族首領弋仲,本是漢朝西羌燒當氏的後人,他自稱是帝舜的後代,故而改姓姚,稱姚弋仲。在姚弋仲的後裔子孫中,皆以首領所改為姓氏,稱姚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五
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明時期蒙古族禹爾部。據《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明朝時期,有蒙古族人饒五十,因有功於朝廷,受賜姚姓而姓姚,稱“姚名智”,其後裔子孫世代稱姚氏至今等。
源流六
源於滿族,出自金國時期女真岳佳部。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耀佳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岳佳部,滿語為Yao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葉赫鄉),後多冠漢姓為姚姓。
源流七
源於德昂族,出自明朝時期德昂族拉耐氏族。在明朝萬曆年間中央政府大力推行改土歸流運動時,被歸入為雲南副總兵鄧子龍所轄姚營兵,駐紮在姚安,因此取漢姓為姚氏。
源流八
姚姓(姚(中華姓氏))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苗族、水族羌族拉祜族、彝族、土家族、壯族、白族、俄羅斯 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姚氏族人分布。多為明、清時期,中央王朝在中南、西南、西北地區實行改土歸流運動中,被地方漢族最高行政長官賜予的漢姓,亦有漢族兵員駐守邊疆時與各民族聯姻後帶入的漢姓
其它
《大荒南經》中說“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國,姚姓,黍食,使四鳥”等等 ,《山海經·海外西經》:“三身國在夏後啟北,一首而三身。” 三身國應在今日西南地域,即四川、貴州一帶。

得姓始祖

虞舜,傳說中的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首領,歷來被列入“五帝”之中,奉為華夏。傳其稱號為有虞氏,姓姚,名重華,字都君,謚曰“舜”。因國名“虞”,故又稱虞舜。東夷之人,生於諸馮(今屬山東諸城)。他是帝顓頊的六世孫,自五世祖窮蟬起都是平民。 帝舜從小受父親瞽叟、後母和後母所生之子象的迫害,屢經磨難,仍和善相對,孝敬父母,愛護異母弟弟象,故深得百姓讚譽。舜曾辛勤耕稼於歷山,漁獵於雷澤(今屬山東菏澤),在黃河之濱燒制陶器,在壽丘(今山東曲阜)製作日用雜品,在頓丘(今河南濬縣)、負夏(今山東兗州)一帶經商做生意。因品德高尚,在民間威望大。
姚姓(姚(中華姓氏))

部分遷徙傳播

姚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
先秦時期,姚姓主要的活動地區在河南、山東地區。秦漢兩晉時,姚姓正支遷吳興郡,其餘遷到北方各地、東南各省,西北羌族姚姓的興起和進入中原,大大擴增了姚姓人群的數量,同時甘肅洮水地區的姚姓南下四川和西南地區。《通志·氏族略》記載:"舜有二姓,曰姚曰媯。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媯水之居而姓媯。
“武王滅商後,找到了帝舜的後裔媯滿,武王把他的大女兒嫁給媯滿,並且封他於陳。傳至年仲敬氏時因避王莽亂居於吳郡,改姓為媯。傳五世後,復改為姚姓。《唐書·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記載,五帝之一的舜因生在姚地,後世子孫便以居地為姓氏,稱姚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姚氏正宗。因而史稱媯、陳、田、姚、胡為"媯汭五姓"。"媯汭",古水名,又作"溈汭",前文已述,舜帝本為姚姓,因居媯汭而得媯姓。這就是媯汭五姓的名稱來歷,所以媯姚二姓為同宗,曾經互用,舜帝為了加強子女間的團結,讓姚姓子女曾經改為媯姓,讓媯姓子女曾經改為姚姓,部分子女有改回本姓姚姓,部分改姓的本姓是姚氏的族人後來有改回姚氏,部分沒有改回來,便發展出其他姓。武王滅商後,找到了帝舜的後裔媯滿,武王把他的大女兒嫁給媯滿,並且封他於陳(今河南淮陽)地,為陳姓和胡姓的由來。 部分改姓的本姓是姚氏的族人後來有改回姚氏,部分沒有改回來,便發展出其他姓——《唐書·宰相世系》言,部分又改回本姓姚的:舜後代胡公媯滿封於陳,至陳敬仲(陳完)仕齊,又改為田氏。王莽封同族田豐為代眭侯奉祀舜帝,后豐子田恢為避王莽之亂,徙居吳興郡,又改為媯姓,其五代孫媯敷,又改回為姚姓。王莽還封同族媯昌為漢王,始眭侯。舜帝的其中一系支,歷經姚——媯——陳——田——陳,多次變遷,並分脈出許多支姓。東漢尚書媯皓也改回本族最早本姓的姚姓。
”姚姓是中華姓氏中歷史最悠久的姓氏之一,舜帝登帝位後,仁德榮耀,有子孫以帝名舜為姓,禹封皇舜長子商均於虞,至始祖33世孫媯滿封於陳,謚胡公,其子孫或以國號陳稱姓,或以官號改稱陶唐氏,或以諡號胡稱姓,或以尊諱滿稱姓,演變至漢朝,姚氏衍生出:媯、虞、陳、胡、田、袁、王、孫、陸、車等六十種,繁姓同根,異氏同脈。在中華姓氏中,媯、姚、田、陳、胡五姓同根源,其血緣先祖是舜帝姚氏。王姓的最早的來源是姚姓,部分姚姓族人經過多次改姓:從姚姓改為媯氏,再改為陳氏,再改為田氏,部分田氏改回到最早的姚姓,部分沒有改回,便繼續為田氏,田氏有再次改姓的,改為王姓。 齊王田建三子:升、桓、軫,升、桓改姓為王氏,其後代即漢代王莽,西漢帝國皇太后王政君一族,此為王姓的一大源流。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為齊國君主,史稱“田氏代齊”,傳8王,為秦所滅,其子孫廢為庶民,其中一支自認為齊國王族,遂以王為姓。王莽封自己祖先的本姓姚姓同族田豐為代眭侯,後來豐之子田恢為避王莽之亂,過江徙居吳郡,又改為媯姓,其五代孫媯敷,又改回為姚氏。前文已述,舜帝本為姚姓,因居媯汭而得媯姓。改姓的本姓是姚氏的族人後來有改回姚氏:陳國自媯滿於西元前1045年開國,至西元前479年陳國滅亡,歷566年。周敬王姬丐41年,陳國被楚國所滅,楚惠王在原地建立了陳縣,後改為楚國的別都,陳姓子女改回姓媯,再傳五世後,復改為遠祖之姚氏,世代相傳至今。
漢書·王莽傳》載王莽在談及自己的族系時說:“虞氏之先受姓曰姚,姚姓 ,其在陶唐曰媯,在周曰陳,在齊曰田,在濟南曰王。” 姚、媯、陳、田、王姓,凡五者皆舜帝嫡裔。王莽在這裡概述了舜帝一族姓氏變遷的歷程。舜帝後裔歷經數千年繁衍播遷,蔚為望族,並從中派生出60多姓,其中多為中華大姓,除姚、陳、田、胡姓外,在中華100大姓之內的還有王、孫、袁、夏、陸等等。舜裔人口在全世界約有3億,其中陳姓繁衍得最旺盛,約占一半。現海外成立有世界舜裔宗親聯誼會,世界舜裔宗親聯誼會 是一個全球性的民間社團,是一個包容較多姓氏的尋根組織,如今參加這個組織的有姚、陳、虞、胡、田、潘、孫、車、陸、王、袁、姫等10餘姓。
唐朝的兩次南下移民東南,姚姓開始進入福建和廣東。明初姚姓進入台灣。
宋朝時期,姚姓大約有32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41%,排在大姓的第五十六位。姚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約占全國姚姓總人口的25%。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河北、浙江、陝西、江蘇,這四省姚姓大約占全國姚姓總人口的60%,其次分布於四川、山西、廣西、安徽、河南、江西六省。當時的河北、江浙、陝西是姚姓的三大聚集中心。
明朝時期,姚姓大約有56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62%,為明朝第33大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蘇,這二省姚姓大約占姚姓總人口的48%,其次分布於廣東、江西、安徽、山西四省。浙江為姚姓第一大省,大約占姚姓總人口的33%。宋元明期間600餘年,姚姓人口主要向東南遷移。姚姓人口的重心由北向東南漂移,是姚姓的密集地區。

人口分布

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62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504萬,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3%左右。宋至今千年中姚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於浙江、安徽、廣東、江蘇四省,大約占姚姓總人口的26%,其次分布於河南、四川、河北、湖北、湖南,山東這六省又集中了33%的姚姓人口。安徽為當代姚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姚姓總人口的8.7%。全國形成了以皖浙蘇、粵湘為中心的兩個姚姓高聚集區。從明朝至今600年期間,姚姓人口流動由東南部向華中、華北、西部的回遷十分強勁,大於由北向南的遷移。姚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姚姓分布很廣,但不均衡。在皖蘇浙大部、上海、江西北部、湖北東部和西北、湖南西部和東北、廣東大部、桂貴、雲南東部、四川西南、重慶南部、福建南部、陝西中部、河南西部、寧夏南部、甘肅東部、山西南端、黑龍江東部和西部,姚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44%以上,其中中心地區可達0.8%以上,以上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9.4%,居住了50%的姚姓人群。在青海湖和雲南橫斷山脈以東的其他地區,姚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22%一o.44%之間,以上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45.3%,居住了49%的姚姓人群。
姚姓分布圖姚姓分布圖

向南發展

姚姓自誕生後至春秋期間,主要在河南發展,到秦代以前,姚姓已經發展到了山西,廣西,四川等地。公元384年,姚姓建立了後秦政權,姚氏因為有了這支來自甘肅隴西一帶姚姓的加入而壯大起來。後秦政權消亡後,據《晉書》記載,劉裕將姚姓“余宗遷於江南”。因此,江南的姚姓人中有不少是這支姚姓的後裔。之後姚姓的繁衍的速度更快,播遷的範圍更廣,到唐代以前,就已經成為今天浙江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以及甘肅隴州一帶的望族。後來吳興的一支姚姓,遷入陝郡。唐朝以後姚氏的繁衍更加廣泛,已遍及中國的大江南北。唐朝時,姚姓首次進入福建。據史書記載,陳元光入閩開闢漳州時,隨行人中就有姚姓人。其中,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因雲南的姚安、大姚等縣的姚姓人最多而專門設姚州。宋朝,姚姓發展到了廣東。 福建莆田姚姓,同時播遷外地,莆田姚姓姚天明九世孫姚東夫,在宋紹熙二十八年,從莆田遷往潮州,創立橫沙姚姓,衍為海陽姚姓(潮州潮安縣舊稱),姚天明九世孫姚立夫,宋淳熙二年,從莆田遷往揭陽定居。其後又在揭陽海湖村 仙陽 開族,衍為揭陽姚姓,姚天明九世孫姚粢, 那時任職潮州 潮陽縣三任縣尉後, 宋淳熙九年 ,由莆田舉家遷居潮邑城西,其後代亦衍為潮陽姚姓,稱作莆田姚姓昆仲三人創三陽,一海陽(潮州潮安縣等),二揭陽,三海陽。此後,潮汕姚姓又傳衍海外 。明朝初年,祖籍福建莆田人,戶籍廣西的姚武定、姚武寬、姚武官進入海南,成為姚姓入瓊始祖。 江西籍姚姓中的一支也於這一時期遷入雲南蒙化(現雲南省巍山縣),2001年在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發現了一份由北宋著名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親筆題序的《姚氏族譜》,落款為“熙寧四年辛亥年,現文殿學士特進上柱國太子少師、六一居士歐陽修書”。書字後蓋“六一居士"”篆字方形圖記。從族譜及序文中可以看出,巍山姚姓原為江西籍,他們的先祖在唐宋時期已經成為海內望族,這支姚姓的第二十四祖克明、克澄跟隨明軍進入雲南後入籍蒙化(現巍山縣),歐陽修真跡應為明朝初年帶入雲南的,成為巍山姚姓家族的祖傳之寶。清朝,姚姓進入台灣並開始播遷海外。

向北發展

姚姓在向南發展的同時也向北發展到了內蒙古,遼寧等地。姚姓人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名人輩出,為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有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一點從有歷代關姚姓人的對聯中便可管窺一斑。如“父子成雙史,兄弟號二姚”,上聯說的是隋朝散騎常侍姚察,受命修撰《陳》、《梁》兩部史書,直到去世時還沒有完成,他的兒子繼承父志,修完二史;下聯指宋代都指揮使姚麟,字君瑞,節度建雄定武軍,用兵沉毅多奇策。有功不自誇,治軍嚴明,下屬兵將都樂意為他效命。兄弟二人後來都立了大功,人稱 “二姚”。“爵封梁國;文重桐城”,上聯說的是唐朝著名政治家姚崇,他本人及其家族在政治方面很有成就,姚崇官至宰相,曾任武則天、玄宗朝宰相,為政清廉,深得眾望,開元初年被封為梁國;下聯指清代散文家姚鼐,字姬傳,桐城人。乾隆年間進士。參與了《四庫全書》的修纂。主持江寧、揚州等地書院長達四十年。姚鼐工古文,與方苞等為“桐城派”代表。著有《古文辭類纂》、《惜抱軒文集》、《竺集》等。另外,談到姚姓,臘梅和姚黃牡丹也不能不說。河南省鄢陵縣的蠟梅在中國最為著名,縣城西的姚家村 ,家家戶戶,房前宅後,遍植蠟梅,歷來享有“姚家黃梅冠天下”的盛譽。牡丹花中的名品——姚黃是一個古老品種,據說起源於宋朝一姚姓庭院,被譽為"花王"。

現狀

據2005年在湖南零陵召開的全球華人公祭舜帝大會上最新統計,由姚姓衍生出的姓氏達70個之多,如陳、王、胡、孫、虞、田、袁、車、陸等姓氏,流布於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 若把姚姓後裔改姓以後的姚氏族人包括在內,姚氏族人的傑出人物就數也數不清了, 是最為顯赫的姓氏之一。 表面上姚姓人數排名在幾十位,實際上再包括把姚姓後裔改姓以後的姚氏族人在內,就大大超過李、張、劉等中華名義大姓。 全球舜帝後裔共有100多個姓 氏,人數達2.6億,分布全世界。 《史記·五帝本紀》載:“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尚書》云:“德自舜明。” 舜又稱舜帝、帝舜,姚姓,名重華,是上古五帝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 根據《尚書》、《史記》等有關典籍,虞舜為人處世、治國理政,皆以德為先導,以和諧為依歸,一生追求和合、和平、和諧,其和諧之道內涵十分豐富。世界舜裔宗親聯誼會是陳、姚、孫、王、胡、袁、虞、田、陸、車等姓氏聯宗的國際性宗親聯誼組織,前身為世界至孝篤親舜裔總會。
姚姓(姚(中華姓氏))
1982年8月間,由香港至孝篤親公所發起,在香港舉行首屆世界至考篤親舜裔聯誼年會,決定籌組世界至孝篤親公所。1986年5月15日(農曆四月初七)為舜帝誕行4377周年紀念日,在台灣舉行世界至孝篤親舜裔總會擴大大會。旨在聯絡宗親感情,加強聯繫,促進世界大同,發揚異姓同宗舜裔宗親聯誼精神,決定每年輪流在各地舉辦聯誼大會;在每屆聯誼會所在地設秘書處為聯絡中心,負責處理會務。1992年10月,在吉隆坡舉行第9屆世界至孝篤親舜裔聯誼大會,決定易名為世界舜裔聯誼會,並接納由馬來西亞陳氏宗親總會為聯誼會制訂的會徽、會旗和會歌。據史料記載,位於九嶷山的舜帝陵又稱“零陵”,是中國有史以來帝陵中最古的陵。祭祀舜帝,始於夏朝,歷朝歷代,傳承不斷。如今,舜帝陵已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念祖思宗、追本溯源的重要載體,每年前往九嶷山尋根謁祖的海內外同胞達100多萬人次。公祭舜帝大典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舜帝是中華上古五帝之一,中國道德文化的創始人。四千多年來,九嶷山舜帝陵一直為祭祖朝聖之所。此次祭舜的主題為“至孝篤親、德澤天下、世界舜裔、夢圓九嶷”和“弘揚舜帝道德精神、建設品質活力永州”。世界舜裔宗親聯誼會代表、國台辦、國家僑聯、文化部和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永州市社會各界代表、“舜文化與中國夢”研討會代表、旅遊界和媒體代表、福建舜裔祭祀代表、表演隊伍,寧遠縣社會各界萬餘人參加了祭舜大典。告祭樂舞分簫韶引鳳、卿雲歌頌、《南風》祈福三個樂章,“簫韶引鳳”演繹了舜帝以韶樂教化百姓、馴化百獸,引來鳳凰棲息九嶷山的傳說。“卿雲歌頌”頌揚了舜帝德孝為先、澤被四方的豐功偉績。“《南風》祈福”再現了遠古大氣磅礴的祈福場面,祈願天佑湖湘,國運昌隆。仙樂悠悠,舞步翩遷,長頌舜德,萬古千秋。
虞舜的和諧之道,始則體現為一種和合、和睦的“家和”思想。因品德高尚、能以德服人,故虞舜後來被堯選定為部落首領。而虞舜代堯行“天子”事後,更注重以德化民,勤政愛民,以求協和天下。

傳統文化

郡望堂號

  • 郡望
吳興郡
周朝置縣,秦漢設吳興郡,三國時期吳國寶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烏程(今浙江吳興),其轄地今浙江省臨安至江蘇省宜興一帶。東晉朝義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吳興(今浙江吳興),當時轄地在今浙江臨安市、湖州市、餘姚市、杭州市、德清縣、兼有江蘇宜興一帶縣地。公元前13年舜帝69世嫡長孫西漢大臣姚平舉家定居吳興,隋朝仁壽2年(壬戌,公元602年)因瀕太湖改名湖州。唐朝時曾改湖州為吳興郡。姚氏成為吳興大族、望族,吳興成為姚氏郡望,姚氏成為吳興郡姓。外遷異地子孫遂以吳興標謗郡望。福州閩東地區姚氏,都是吳興姚氏分支。所以,族譜、楹聯都標明吳興望族、吳興衍派、吳興郡姓。
南安郡
西漢時期置縣,治所在狄道(今甘肅省 隴西縣)。東漢朝中平五年(戊辰,公元188年)分漢陽郡再置郡,治所亦在狄道(今甘肅隴西渭水南岸),其時轄地在甘肅隴西縣東部及定西、武山縣一帶地區。南北朝時期的梁國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亦置南安郡,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西部各縣,為全省三郡之一,轄興、泉、漳三地。隋朝開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改郡為縣。
  • 堂號
三畏堂:出自《論語·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歷山堂:紀念聖祖舜帝徵庸前長耕歷山。
堂山堂
耕歷堂:紀念聖祖舜帝徵庸前長耕歷山。
潮山堂:長樂
穹窿堂:寧德
中山堂:閩侯
天馬堂:屏南
隆山堂:福安
中沁堂:莆田
羅山堂:晉江
仙源堂:黃柏
南溪堂:浦城
聖仁堂舜帝是至仁聖明的帝王。
求正堂以舜帝至聖至仁至善至孝至義為正而謂名號。
仁聖堂
存仁堂
南安堂以望立堂。
世德堂
吳興堂以望立堂。
藻鐿堂
諧孝堂
承德堂
重華堂
上郡堂

宗祠對聯

  • 四言通用聯
書法魏晉;史撰梁陳
上聯典指明朝時期的畫家姚綬,字公綬,號榖庵、雲東逸史、江西逸史,又稱丹丘先生,嘉善人。擅長畫山水,取法於吳鎮、王蒙,好作沙坳水曲景色,墨色蒼潤;也寫竹、石;工行草書,取法魏晉;又能詩,有《榖庵集》。下聯典指唐初時期的史學家姚思廉,字簡之,本為吳興人,後遷關中為萬年人。父親姚察,在南朝陳任吏部尚書,入隋著梁、陳二史,未完成而去世。他從小跟從父親學漢史,得家學,在隋為代王楊侑侍讀,入唐為秦王文學館學士,貞觀年間官至散騎常侍。根據家傳文稿,兼采其他書籍,撰成《梁書》50卷、《陳書》30卷。
爵封梁國;文重桐城
上聯典指唐朝時期的大臣姚崇,本名元崇,改名元之,為避開元年號,又改名崇,陝州硤石人。歷任武則天、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唐睿宗時期,因奏請太平公主出居東都以削弱其權力,被貶職;開元初年又任宰相,封梁國公,曾奏請禁止宦官、貴戚干預朝政,禁絕營建佛寺道觀,獎勵群臣勸諫等十事,並糾正當時不敢捕殺蝗蟲的陋習,推行焚埋法,減輕了災情。下聯典指清朝時期的散文家姚鼐,字姬傳,室名惜抱軒,又稱惜抱先生,安徽省桐城人。清乾隆年間進士,官刑部郎中、記名御史。歷主江寧、揚州等地書院長達40年,治學以經為主,兼及子史、詩文,為“桐城派”主要作家。有《惜抱軒全集》。
學閎兩漢;書撰梁陳
上聯典指元朝時期的翰林學士姚燧,字端甫,柳城人。少從許衡游,有西漢風。有《國統離合表》、《牧庵集》。下聯典指隋朝時期的散騎常侍姚察,勵精學業,授秘書丞,敕成陳、梁二史,未畢,臨亡,戒子思廉續成之。文明世澤;元德家聲:上聯典指舜生於姚墟,因以為姓。虞舜時代,為華夏文明肇始期。下聯典指舜禪讓於禹,斯為元(大)德。弘文學士;廬墓家傳:上聯典指唐朝時期的姚思廉,累官弘文館學士。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姚棲雲與其子、孫、曾孫,四世孝親,廬墓終喪。
  • 五言通用聯
遠山嵐邑近;斜日樹陰疏
此聯為唐朝時期的詩人姚倫《過章秀才洛陽客舍》詩句聯。姚倫,唐朝任揚州大都督符參軍。
大典光華夏;文章耀桐城
上聯典指明朝時期的詩畫家姚廣孝,長洲人。14度為僧,工詩畫,識陰陽數術之學,為燕王心腹謀士。燕王立,錄功第一,拜太子師。嘗監修《太祖實錄》,纂修《永樂大典》等。下聯典指清朝時期的散文家姚鼐(公元1731~1815年),字姬傳,桐城人。乾隆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參與纂修《四庫全書》。辭官後主持江南紫陽、中山等書院。工古文,與方苞等為“桐城派”代表,提倡唐宋古文傳統,對清朝時期的經學、文學影響很大。所著《登山泰山記》等山水文章,為後人稱道。有《古文辭類纂》、《惜抱軒文集》、《竺集》等。
父子成雙史;兄弟號二姚上聯典指隋朝時期的散騎常侍姚察。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都指揮使姚麟,字君瑞,節度建雄定武軍,用兵沉毅多奇策。有功不自誇,治軍嚴明,下樂為之用。兄弟均立大功,聲蓋一時,關中號“二姚”
  • 六言通用聯
建德長綿世澤;蝦湖丕振家聲
此聯為安徽省貴池市姚氏宗祠聯。上聯典出該支姚氏由建德縣遷來。下聯典出該祠為蝦湖(因產大白蝦而得名)舊址
  • 七言通用聯
但覺眼前生意滿;須知世上苦人多
此聯為明朝時期的進士姚文然自題聯。姚文然,桐城人。入清授國史院庶吉士,累官刑部尚書。於國家利害、吏治得失、民生休戚等,知無不言。所著奏疏及詩文集,皆質實醇厚,有古風,卒謚端恪。
立定腳跟豎起脊;展開眼界放平心
此聯為清朝時期的進士、書法家姚文之自題聯。姚元之,字伯昂,桐城人。官至左都御史。工隸書、行草,畫筆亦妙。有《竹葉亭雜詩稿》。
天開美景風雲靜;春到人間氣象新
此聯為明朝通判姚琛撰書春聯。姚琛,字弦璧,潮陽人。由撫州通判遷順天治中,之官三日,即疏乞歸養,以孝聞。鄉人多所感化。
寨主子終諧貴婦;刺史女得偶相公
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姚雄事典。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大臣姚崇事典。
  • 十六言通用聯
抗心希古,任其所向;含毫命素,動必依真
此聯為隋朝時期的散騎常侍姚察《名畫記》聯語。
既儆既戒,惠此中國;來旬來宣,玉於太原
此聯為江碧山贈姚亮甫聯。

圖騰文化

桃木為日晷天竿。“兆”者為“桃”,相傳夸父以桃木為權杖,以陽平為桃都(即姚墟,今河南省范縣南),以大桃木為日晷(rì guǐ)(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天竿,在桃林塞(今河南西部靈寶)追趕太陽,這就是“夸父逐日”的故事。
古時,日晷的日影運行作“S”形,即“兆”的“兒”,四季各有天地交午,記作“X”符,與“兒”合文作“兆”,“女”旁則表示源自誇父氏女系祖先。“兆”與“女”合而為“姚”。
因此,漢語言文字“姚”拆開來講,“兆”應為其本意,女旁則是母系氏族社會遺留下來的痕跡。古時占卜時以火灼龜甲,觀察龜甲產生裂痕的形態以占吉凶,成為卜兆或占兆,引申為預兆,有未卜先知之意。因為虞舜的居住地姚墟盛產桃,因而桃樹成為姚人的神樹和社樹。姚人在門戶上插桃樹枝、舉桃樹枝掃帚引路,以辟鬼驅邪。後來,用桃樹木製作的物品演變成為巫師、道士等職業的工具。
由於姚人將桃樹視為神靈,久而久之,桃樹就成為了姚部落的原始圖騰。姚姓的姓氏圖騰“”,即是由桃樹形狀演變而來。 可見,姚姓的姓氏圖騰源自桃樹,與預測 占卜有關。在古代,預測占卜之術是一種神秘的知識和特殊的智慧。這似乎預示著,姚人將成為一個睿智聰明的族群。

家譜文獻

  • 河北青縣姚氏家譜2卷,著者待考,手抄本兩冊。現被收藏在河北省青縣王鎮店小交河村。
  • 上海南匯周浦姚氏家譜,(民國)姚仁焯修,民國5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杭州大學圖書館。
  • 江蘇鎮江姚氏重修族譜6卷,(清)姚廷甫主修,清道光9年公元1829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 江蘇毘陵姚氏宗譜30卷,首1卷,(清)姚師傅等重修,清同治11年(公元1872年)明恕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江蘇鎮江潤州姚氏宗譜4卷,(清)姚家楫等修,清嘉慶18年(公元1813年)式好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江蘇鎮江丹徒姚氏支譜,(清)姚文馥重修,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燕翼堂手寫本1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江蘇鎮江丹徒姚氏五修族譜4卷,首1卷,附2卷,(清)姚承憲修,清宣統3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8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有2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江蘇丹徒姚氏重修族譜稿著者待考,著者待考,稿本1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 江蘇丹徙姚氏族譜四卷,首1卷,附2卷,(清)姚承憲纂修,清宣統3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江蘇常州輞川里姚氏宗譜12卷,(清)姚盂廉重修,清同治12年(公元1873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南開大學圖書館。
  • 江蘇常州輞川里姚氏宗譜14卷,(清)姚澍垣、姚家駿等續修,清光緒29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6冊。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江蘇省常州市圖書館(缺第11卷)。
  • 江蘇常州毗陵姚氏宗譜6卷,(清)姚世福纂修,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諧孝堂木刻活字印本6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江蘇武進毘陵姚氏宗譜6卷,(清)姚世福、姚盤富主修,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諧孝堂木刻活字印本6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 江蘇溧陽姚氏宗譜45卷,首3卷,(清)姚慶福、姚恩溥等續輯,清光緒15年(公元1889年)藻鐿堂木刻活字印本54冊。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江蘇常熟城東姚氏世系考,(民國)姚錫祚、姚爾鈞等纂修,民國31年(公元1942年)鉛印本2冊。現被收藏在江蘇省南京市圖書館、江蘇省常熟市圖書館。
  • 浙江寧波姚氏宗譜6卷,(清)姚煃纂,清嘉慶24年(公元1819年)修,清光緒21年(公元1895年)重校。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寧波市檔案館。
  • 浙江餘姚古虞姚氏宗譜6卷,(清)姚升南等重修,清同治17年(公元1809年)木刻活字印本6冊。註:始修於唐代姚恩廉,是為8修。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浙江餘姚雲樓姚氏宗譜12卷,(清)姚鳳泉、姚安治等纂修,清光緒34年(公元1908年)耕山堂木刻活字印本,今缺第4卷、第8卷。現被收藏在浙江省餘姚梨洲文獻館。
  • 浙江鄞縣鄞錫山姚氏家乘2卷首2卷末2卷,(民國)張琴纂修,民國19年(公元1930年)察倫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 浙江慈谿姚氏宗譜30卷,(清)姚守烈續修,清光緒20年(公元1894年)植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今缺第15卷、第27卷。現被收藏在南開大學圖書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 浙江象山前山姚氏宗譜1卷,(民國)王醒華重修,民國17年(公元1928年)手抄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象山縣文物管理局。
  • 浙江嘉興秀山姚氏學山堂家譜,(清)姚應龍輯,清道光15年(公元1835年)姚允升抄補,清乾隆24年(公元1779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 浙江嘉興秀山姚氏家乘,(清)姚澍重輯,清光緒34年(公元1908年)木刻活字印本5冊。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浙江湖州吳興姚氏家乘6卷,(清)姚淳起重編,清雍正2年(公元1724年)手抄本12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另有1部僅存1卷)、浙江省圖書館。
  • 浙江湖州吳興姚氏家乘20卷,首1卷,(清)姚培純、姚學邃等重修,清光緒13年(公元1887年)修,清光緒23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12冊。現被收藏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今僅存第17卷)、上海市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浙江湖州姚氏家乘世系1卷,支系1卷,譜牒4卷,首1卷,(清)姚世錫纂修,清朝年間紅欄格手抄本4冊。現被收藏在中山大學圖書館。
  • 浙江湖州吳興姚氏家乘,著者待考,稿本12冊。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 浙江紹興姚氏家譜,(清)姚振宗增修,清光緒28年(公元1902年)增補師石山房手抄本2冊。現被收藏在吉林大學圖書館。
  • 浙江上虞古虞姚氏宗譜3卷,(清)姚日炎修,清同治7年(公元1868年)木刻活字印本5冊。現被收藏在北京大學圖書館。
  • 浙江上虞古虞姚氏宗譜6卷,(清)姚文登、姚汝賓修,清同治7年(公元1868年)木刻活字印本6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河北大學圖書館。
  • 浙江上虞始寧姚氏宗譜6卷,(清)姚沛然纂修,清光緒4年(公元1878年)耕山堂木刻活字印本4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 浙江上虞始寧姚氏宗譜6卷,(民國)姚稼夫等修,民國28年(公元1939年)梓井山堂木刻活字印本6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 浙江蘭溪郡馬遺芳姚氏宗譜6卷,著者待考,清光緒23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6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文物管理局(共有10部)。
  • 浙江蘭溪龍山姚氏宗譜20卷,著者待考,民國2年(公元19l3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共山張鄉。
  • 浙江蘭溪姚氏宗譜,著者待考,著者待考,手抄本,今僅存第3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文物管理局。
  • 浙江蘭溪姚氏宗譜,著者待考,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登勝鄉文化站。
  • 浙江蘭溪姚氏宗譜六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登勝鄉東姚村。
  • 安徽歙縣歙南武擔姚氏支譜3卷,首1卷、末1卷,(民國)姚邦燮修,民國20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
  • 安徽桐城麻溪姚氏七修宗譜24卷,首一卷,附姚氏先德傳7卷,(清)姚壽昌等編纂,清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木刻活字印本12冊,今缺第6~11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安徽桐城麻溪姚氏宗譜24卷,首一卷,附姚氏先德傳7卷,(民國)姚國楨、姚聯奎纂修,民國10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16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有兩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安徽省博物館、湖北省圖書館。
  • 安徽桐城姚氏家譜(殘卷),著者待考,清朝同治年間手抄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安徽秋浦霞湖姚氏家譜4卷,(明)程文肅纂修,明隆慶3年(公元1569年)木刻活字印本4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 江西南昌姚氏重修族譜附錄,(民國)姚公禮主修,民國20年(公元1932年)鉛印本兩冊。現被收藏在江蘇省贛榆縣檔案館。
  • 山東泰安姚氏家譜,(清)姚克乾纂修,清嘉廬20年(公元1815年)居敬齋木刻活字印本4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山東省泰安縣圖書館。
  • 山西晉溪姚氏宗譜16卷,姚肇全重修,民國24年(公元1935年)會宗堂刊印本16冊。現被收藏在南開大學圖書館。
  • 河南澠池姚氏宗譜1卷,(民國)姚振華等纂,民國23年(公元1934年)石印本。現被收藏在河南省澠池縣檔案館。
  • 河南陝縣姚氏族譜,著者待考。現被收藏在河南省陝縣檔案館。
  • 河南東姚氏宗譜著者待考,姚氏公修,清同治年間刻本1冊。現被收藏在杭州大學圖書館。
  • 湖北漢陽姚氏宗譜16卷,(民國)姚芳勛等修,民國10年(公元1921年)成務堂活字刊印本17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湖北漢陽姚氏宗譜首編8卷,正編12卷,(民國)姚慕水、姚政桓等撰,民國21年(公元1932年)重華堂木刻活字印本20冊。現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漢市圖書館。
  • 湖南寧鄉姚氏續修族譜,首2卷,(清)姚宗析纂,清同治10年(公元1871年)吳興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今僅存卷首上下冊)。
  • 廣東平遠姚氏宗譜3卷,(民國)姚克明、姚鴻穎等三修,民國5年(公元1916年)鉛印本。現被收藏在廣東省平遠縣檔案館。
  • 四川宣漢姚氏族譜1卷,著者待考,民國元年(公元19l2年)手抄本。現被收藏在四川省宣漢縣三勝鄉。
  • 四川宣漢姚氏族譜1卷,著者待考,手抄本。現被收藏在四川省宣漢縣清溪鄉。
  • 四川萬翠姚氏後裔重修族譜15卷,(明)姚邦謨纂修,明萬曆40年(公元1612年)木刻活字印本4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 姚氏家乘4卷,(清)姚澍纂,清光緒15年(公元1889年)麗澤堂木刻活字印本4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 姚氏宗譜6卷,(清)姚士童等重修,清光緒16年(公元1890年)敘倫堂木刻活字印本4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 姚氏家譜4卷,首1卷,(清)姚康澤修,清光緒27年(公元1901年)舜井堂木刻活字印本4冊。現被收藏在北京大學圖書館。
  • 城西姚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姚仁壽重修,清鈔補光緒30年(公元1904年)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 城東姚氏世系考,(民國)姚錫祚、姚鴻祥纂修,民國31年(公元1942年)鉛印本2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姚氏宗譜8卷,姚繼唐纂修,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餘慶堂木刻活字印本8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 姚氏家乘,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8冊。現被收藏在江蘇省楊中縣圖書館。
  • 姚氏續修支譜8卷,清光緒13年(公元1887年)雍睦堂木刻活字印本8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姚氏重修支譜10卷,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雍睦堂木刻活字印本10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姚氏續修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綿江堂木刻活字印本18冊,今僅存第1~12卷、第15~20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字輩排行

  • 湖南益陽姚氏字輩:“守道如珍友敦修自景行奇才光後裔盛業繼先程經術儒林重勛猷著鼎銘”。
  • 湖南平江姚氏字輩:“仕志用伯叔季廷思自修英標才勝世繼武定功周輔佐致文明允執厥中行祖德經綸學佑啟步雲程善命敷四海敬承先謨訓克和栛萬邦九歌惟敍韻”。
  • 四川恩溪姚氏字輩:輩序:“一人垂拱御萬字仰鴻猷發育齊天峻昭明如日周”;字序:“臣心常貞靖卿士若尹良吏翰文章重蕃宣德惠長”。
  • 四川南江姚氏字輩:“仕志用伯叔季自修英標才勝世繼武定功周輔佐廷思致文明允執厥中行祖德經綸學佑啟步雲程善命敷四海敬承先謨訓克和栛萬邦九歌惟敍韻”。
  • 廣西市里姚氏字輩:“存仲祖廣萬伯興再天文世代昌榮遠佑啟振乾坤”。
  • 安徽合肥姚氏字輩:“勵德從大本”。
  • 江蘇盱眙姚氏字輩:“瑞玉蘭生輝”。
  • 姚氏雍睦堂字輩:“釁承貞福順念思永志正賢能德國學知喻開紹嘉聲振大啟運敦修萬年華攜才光遠裔凱澤暎朝霞宗乾元煥孝義為先勛猷恆著教育純全”。
  • 姚氏一支字輩:“(培)宗純才炳大孝珍貴萬國安康祖德廣遠孫子榮昌”。
  • 姚氏一支字輩: “文德如玉尚潤希正一宏緒繩先世遠慶錫萬傅榮作善長適吉崇師必顯名懋修期繼美廷選振家聲”。
  • 姚氏一支字輩:永常久福秀 錫成益洪隆 忠賢全德信 瑞肇振玉明
  • 四川資陽姚氏字輩:史翰文章重 卿士若永良 臣忠常貞靖 宣藩德惠長
  • 山東臨沂費縣姚氏一支輩:汝舜禹揚啟章吉玉連錫;應文景德尊宗道學孔思;仁義禮智信正大光明仕;性情自愛國一家慶傳之。
  • 安徽省當塗縣姚氏一支字輩:正志光明,克昌其壽。
  • 湖南省永順縣萬坪鎮曉寨村姚氏(三公後裔)字輩:良宗千;世文思志子,天永必通惟,正大賢明啟,榮華復(良宗);紹祖本源茂,敦倫景象昌,國朝隆上選,英秀定聯芳;雄開家聲遠,先緒德澤長,光前有昭繼,永業成興邦。
  • 姚氏一支字輩:川繼永春 堂開百世 山俊發茂 得壽萬年
  • 公盛堂江蘇省贛榆縣姚朱范村姚氏字輩:聖在永世繼;萬克煥開明;德立延敬慎;肇建善慶同

姓氏名望

五帝時期
舜(拼音:shùn)前2257~前2208 ,是中國上古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字;都君。生於姚墟(一說姚墟在今河南濮陽),都城在蒲阪(今山西永濟)另有說都城在潘城(今河北逐鹿)。舜為四部落聯盟首領,以受堯的“禪讓”而稱帝於天下,其國號為“有虞”。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號,故後世以舜簡稱之,其後裔以姚姓為主脈。
後秦
十六國之一,羌族姚萇所建。都長安(今陝西西安)。盛時控有今陝西、甘肅、寧夏及山西、河南的一部分。歷三主,共三十四年。西晉永嘉(307~312)年間,羌部落的一支由豪酋姚弋仲率領從赤停(今甘肅隴西西)遷徙到榆眉(今陝西千陽東)一帶居住。384年萇自稱大將軍、大單于、萬年秦王,史稱後秦。姚萇率軍進屯北地(今陝西耀縣),渭北羌胡十萬餘戶歸附,勢力發展很快,385 年擒殺苻堅。及至慕容永率鮮卑三十餘萬離關中東歸,姚萇於386年入據長安稱帝,國號大秦。
文史界
姓名介紹姓名介紹
西漢經學家
明朝畫家
南朝畫家
清代文學家
歷史學家
清代學者
南北朝畫家
民國目錄學家
唐朝史學家
民國文學家
唐朝詩人
姚一葦姚雪垠姚奠中姚克姚園姚若龍姚謙、張庚(原名姚禹玄)
當代文學作家
北宋古文家
當代歷史學家
南宋詞人
當代書畫家
元代學家
娛樂界
軍政界
姓名介紹姓名介紹
上古聖君虞舜
宰相
姚句耳、姚般
春秋鄭國大夫
名將
戰國秦國客卿
南宋一代名臣
閩浙總督
清朝
兩廣總督
元朝一代名臣
姚弋仲;後秦王 姚興
後秦王朝奠基人
政治家、理學家
明朝政治家、高僧
抗倭民族英雄
清朝一代名臣
武狀元
開國元勛
上海戰役抗日名將
國務院副總理
無銜將軍
開國中將
姚春桂
無產階級革命家
潘基文
聯合國秘書長,本姓姚姓,本名姚基溫
體育界
姓名簡介
國家桌球運動員
荷蘭籍出色的單打選手
籃球國際巨星
科學界
姓名簡介
著名病理生理學家
現為西安交通大學國際電介質研究中心主任
現任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
世界著名計算機學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
商界
姚永芳
馬來西亞富商
馬來西亞富商
姚森良
馬來西亞富商
姚尚坤
商界代表人物
姚文青
商界代表人物
華僑實業家
其他
姓名簡介
中國歷史上三大賢母之一,被國人尊為賢母
姚充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