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併類風濕關節炎

妊娠合併類風濕關節炎(RA),簡稱類風關,是一種慢性的進行性關節病變為主的自身免疫病,病因不明,但一般認為是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反應。其特徵是對稱性多關節炎,以雙手、腕、肘、膝、踝和足關節受累最為常見,但全身其他關節亦可受累。除關節外,類風濕皮下結節、動脈炎、神經系統病變、角膜炎心包炎、淋巴結腫大和脾大等關節外系統表現也很常見。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1.遺傳因素
妊娠合併類風濕關節炎的家族及孿生罹患同一種疾病的共患率的研究發現,單卵雙生子同患妊娠合併類風濕關節炎的幾率為27%,而雙卵雙生子同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幾率為13%。這二組數據均遠高於一般人群的妊娠合併類風濕關節炎的患病率,提示遺傳因素與妊娠合併類風濕關節炎的密切關係。
2.內分泌因素
更年期女性妊娠合併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率明顯高於同齡男性及老年女性。妊娠合併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體內雄激素及其代謝產物水平明顯降低,有人認為雌激素與雄激素平衡失調,可能參與了妊娠合併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及炎症過程。
3.感染
EB病毒與妊娠合併類風濕關節炎研究表明,妊娠合併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血清中的EB病毒抗體陽性率及平均血清滴度都明顯升高。
4.細小病毒
有人對細小病毒B19與妊娠合併類風濕關節炎關係的研究,表明B19可能在妊娠合併類風濕關節炎的致病中發揮作用。

臨床表現

1.早期症狀
起病方式可隱匿,也可急驟,3/4為隱匿起病,病人先有疲勞,倦怠感,體力下降,食欲不振,低熱,手足麻木,雷諾現象等,急性發病者可有發熱,有時可為高熱,初發症狀可先於關節症狀數周或數月。早期為一個或兩個關節僵硬,活動時疼痛,但關節外觀無異常,以後逐漸腫脹,急性起病者可多個關節同時腫脹,自發性疼痛。
2.後期症狀
後期病變發展轉為慢性,同時滑膜滲出性變化也發展成為增殖性,關節的活動範圍變小。增殖性滑膜炎覆蓋導致關節強直,關節周圍皮膚萎縮,可見有色素沉著,另外肌肉也可發生萎縮。並伴有全身各部分,如皮膚、眼等器官症狀,以及呼吸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血液系統等症狀。
3.惡性妊娠合併類風濕關節炎(MRA)
發生率低,占妊娠合併類風濕關節炎的1%以下,為妊娠合併類風濕關節炎的一種特殊類型。

檢查

1.血清及細胞學檢查
自身抗體、其他自身抗體、補體和免疫複合物檢查。
2.急性時相反應物指標
(1)C反應蛋白 C反應蛋白與病情活動指數有關,晨僵時間、握力、關節疼痛及腫脹指數,病情緩解時,C反應蛋白下降,反之則上升。
(2)血沉增快 病情加重則血沉升高。
(3)其他 β2微球蛋白,轉鐵蛋白,血漿銅藍蛋白,αl-抗胰蛋白酶及抗糜蛋白酶升高,另外已研究證明,αl-酸性糖蛋白和澱粉樣蛋白A在妊娠合併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均明顯升高,而且與C反應蛋白的水平密切相關。
3.血液學改變
(1)紅細胞 多數妊娠合併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伴有輕度貧血
(2)白細胞 活動期可有白細胞及嗜酸性輕度增加。
(3)血小板 病情活動時,約70%患者血小板持續升高超過300×109/L,只有病情緩解後,血小板才能降至正常。
4.滑膜液檢查
妊娠合併類風濕關節炎的滑膜液微混濁,黏稠度降低,滑液中白細胞升高,一般為5000~50000/μl,中性粒細胞>50%,白蛋白>40g/L,玻璃酸酶<1g/L,鏡下可見巨噬細胞、多形核細胞及其殘核(Reiter細胞)。
5.關節X線攝片
以雙手腕、足跗受累最常見,故臨床X線檢查常規首選雙手(包括腕)或雙手相加雙足相進行檢查。
6.CT和磁共振成像(MRI)
一般不選用此兩項檢查,但對平片難以顯示的病變可選用。

診斷

妊娠合併類風濕關節炎尚無特異性的臨床和實驗室指標,RF和X線徵象雖具有重要診斷意義。

治療

RA至今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仍停留在對症治療階段。妊娠期更有其特殊性,故對於患RA的孕婦更應慎重處理。
1.一般治療
發熱、關節腫痛及全身症狀嚴重病人應臥床休息。在症狀緩解期間除進行藥物治療外,不可忽略患病關節的功能鍛鍊,或矯正肢體的不正確姿勢,以免增加病人的殘廢率。過多休息,尤其是關節活動過少,且固定於某一位置,反而易招致肌肉萎縮與關節僵直畸形。
每次產前檢查時要詢問有關關節晨起僵直的時間,完成日常簡單工作的能力,能否完成交代的工作任務等,以觀察關節功能與治療效果。
2.藥物治療
要考慮藥物對胎兒影響,因而孕期對RA的治療與非孕婦有所區別。
3.手術治療
對一二個關節受累較重,且水楊酸類藥物治療半年無效者,可行早期滑膜切除術。對病變已靜止而關節尚有一定活動度且有明顯畸形者,可行矯正畸形。對髖關節和膝關節屈曲攣縮畸形者,可行關節囊剝離和肌腱延長術。對破壞嚴重的負重關節如膝、踝和髖關節,可行關節融合術。對關節強直或破壞伴有功能障礙而肌力尚好者,可行關節成形術或人工關節置換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