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馬首望青山

《好事近·馬首望青山》是清朝詞人納蘭性德的一首詞。上片著重寫景,景中已透露了悽愴之情。下片側重抒情,不過此中筆觸多不在打獵的本身,而是寫獵場的景觀和感受。又不乏悲愴之音,感傷之意。全詞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不乏悲愴之音,感傷情調極為濃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好事近·馬首望青山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納蘭詞》
  • 文學體裁
  • 作者納蘭性德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好事近
馬首望青山,零落繁華如此②。再向斷煙衰草,認蘚碑題字
休尋折載話當年,只灑悲秋淚。斜日十三陵下,過新豐獵騎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好事近:詞牌名。又名《釣船笛》,《張子野詞》入“仙呂宮”。雙調四十五字,前後片各兩仄韻,以入聲韻為宜。兩結句皆上一、下四句法。
②“馬首”二句:意思是說通過馬頭向前望去,眼前是一脈青山,都市的繁華不見了,這裡只有蕭索冷落的景象。
③“認蘚碑”句:此句是說可以辨認出長滿苔鮮的古碑上的題字。蘚:苔鮮。
④“休尋”二句:意思是不要尋思那古往今來興亡之事,就是眼前的秋色便已令人生悲添慨了。折戟:用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詩意。所謂“折戟”就是斷戟被沉沒在沙里,指慘敗。
⑤十三陵:北京市昌平天壽山一帶之明陵,為十三座皇陵,清代那裡有圍場。
⑥新豐:今陝西省臨潼縣東北,漢初劉邦興建,遷家鄉父老於此。獵騎:代指打獵者的坐騎,代指獵人。此句意謂打獵的人是從京城貶來的。

白話譯文

從馬頭上望去,是一片連綿不斷的青山,昔日的繁華,想不到零落凋殘到這個地步。年深日久,碑石上已長滿了蘚苔,題字什麼都要仔細地辨認。
不要去尋找折斷的劍戟去說當年的事,只不過泛起一點人皆有的悲秋情緒而已。西斜的太陽照在十三陵下,誰敢說清王朝的新豐獵騎,隨著歲月的流逝,不也要零落殆盡的么。

創作背景

《清實錄》載:“康熙十五年十月戊午,幸昌平。過前明十三陵。上一一躬親酹酒”,詞或作於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十月,作者曾扈駕到昌平祭祀十三陵,有感而發作此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秋獵的詞,詞中所描繪的是在北京十三陵地區的行獵。
上片著重寫景,景中已透露了悽愴之情。“馬首望青山,零落繁華如此。”停馬且住,看到眼前一望無垠的青山,連綿成無盡的屏障,在這裡的天地間,繁華顯得微不足道,這份蒼茫深入人心。 “再向斷煙衰草,認蘚碑題字。”面對眼前這份蕭索冷清的景象,看著被枯草掩埋的石碑,容若心中感慨萬千。被苔蘚覆蓋了的石碑上,還可以模糊地辨認出之前所刻下的碑文,時光就是這樣無情,人們還以為將真實留在石碑上就可以萬古長存,其實在時光面前,任何東西都是脆弱、不堪一擊的。想到此,容若便心生悲涼。自己的生命也不過是白駒過隙,匆匆幾十年猶如流星划過,很快就沒了。詞人沒有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整日陪在皇帝身邊,做些並不情願的工作,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才能夠到頭啊。
下片側重抒情。不過此中筆觸多不在打獵的本身,而是寫獵場的景觀和感受,其中不乏悲愴之音,感傷之意。所以他才會無奈地寫道:“休尋折戟話當年,只灑悲秋淚。”在這裡大概是指古往今來的興衰往事,正如一開始所言的那樣,不要尋思那古往今來興亡之事,就是眼前的秋色便已令人生悲添慨了。容若看到這遲暮的秋日,想起之前的種種,心中難以言說,故而只能在結尾草草地寫上一筆“斜日十三陵下,過新豐獵騎”作罷。這就是容若狩獵的心情,這個男人隨時隨地都會有所感悟,寫入詞里,以供後人唏噓感嘆。
這首詞筆力蒼勁,雖然是哀嘆往事之詞,可是字裡行間並不缺乏剛勁,剛力與陰柔結合得十分巧妙,相得益彰。尤其是結處二句,所繪情景形成強烈對比,頗含興亡之感和輪迴之嘆。

名家點評

現代學者嚴迪昌《清詞史》:“全是憑弔語,絕非新朝新貴的語氣。”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